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代表什么

2024-05-19 00:31

1. 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代表什么

二十四节气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
1、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2、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3、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
6、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7、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8、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10、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
11、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12、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13、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14、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5、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17、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18、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
19、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20、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1、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22、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23、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24、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代表什么

2.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对你的日常生活会有一定帮助。
希望采纳

3. 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代表什么

      正月(寅)立春 雨水,二月(卯)惊蛰 春分,三月(辰)清明 谷雨,四月(巳)立夏 小满,五月(午)芒种 夏至,六月(未)小暑 大暑,七月(申)立秋 处暑。      八月(酉)白露 秋分,九月(戌)寒露 霜降,十月(亥)立冬 小雪,冬月(子)大雪 冬至,腊月(丑)小寒 大寒。      https://imgcdn.idongde.com/qa/2020/05/14/11/1589426785483676      扩展资料      节气时间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由于节气对应到各国时间各不相同,以下日期为北京时间。)      春季      立春:斗指东北(寅位);太阳位于黄经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位于黄经45度,公历5月5-7日交节,小满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位于黄经135度,公历8月7-9日交节,处暑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白露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寒露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霜降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位于黄经225度,公历11月7-8日交节,小雪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大雪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冬至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小寒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大寒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节气

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代表什么

4.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5. 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代表什么


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代表什么

6. 二十四节气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自立春至大寒共24个节气,以表征一年中季节、气候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它是我国古人的独创。
农历二十四节气作为一部完整的农业气候历,综合了天文、气象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

7.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呢?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扩展资料:
春季
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太阳黄经为315度。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于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平气法:冬至后105天;定气法:太阳黄经为15°。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斗指午;太阳黄经为9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呢?

8. 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出现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详细的楼主可看下百度百科的有关条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