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的最高境界(庄子故事之呆若木鸡)

2024-05-06 23:42

1. 斗鸡的最高境界(庄子故事之呆若木鸡)

斗鸡,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流行的娱乐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就风靡中原大地!
  
 如果我问你“斗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是不是会想到这些词:斗志昂扬,威风凛凛,趾高气昂,神气活现,等等!其实并不是这样,斗鸡的最高境界是: 呆若木鸡!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望之似木鸡”就是斗鸡的最高境界!
  
 这是出自于我正在读的《庄子故事》里的里的一篇《庄子.达生》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故事讲的是热衷斗鸡的周宣王请了一位叫纪渻子的驯鸡高手,希望他能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来!
  
 周宣王很关心斗鸡的进展情况。十天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亲自到驯鸡场了解情况!他见鸡昂首挺胸,一副好斗的模样,就觉得应该差不多了,但纪渻子说“这只鸡的性情骄矜,高昂着头,瞧不起别人,还不行啊!”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忍不住来问,纪渻子还是说不行“别的鸡走动或叫唤,它还受到影响,这样不算成功!”
  
 又是十天过去了,纪渻子还是一点动静没有,周宣王很着急,每天都往驯鸡的地方跑。纪渻子说“这鸡还没完全驯好。它的意气过于强盛,心神过于激动,眼睛看东西太急切。还得训练一些日子,要驯的它沉住气。”
  
 纪渻子一直把斗鸡训练了四十天,才告诉周宣王说“现在可以了。别的鸡叫唤着挑衅,它就像没看见一样,既不矜持,心神又安定,可以参加比赛了,保证战无不胜,天下无敌。”
  
 周宣王看见那只鸡: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好像一只木头鸡一样!大惑不解!不过正像纪渻子所说的那样,别的鸡见了它,没有一只敢跟它交锋,全都落荒而逃!
  
 至此,一个绝世斗鸡养成了!周宣王,每每用此鸡比赛,屡战屡胜,一路高歌!
                                          
 这就是斗鸡的最高境界:呆若木鸡的故事!
  
 现在我们都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呆笨,发愣的样子,成了个十足的贬义词。岂不知,它竟还有这样的历史和典故!

斗鸡的最高境界(庄子故事之呆若木鸡)

2. 在《庄子》中,为什么“呆若木鸡”被认为是斗鸡的最高境界?


3. 《呆若木鸡 》体现庄子怎样的思想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 事讲的是:因为周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周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 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 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 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 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 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 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呆若木鸡 》体现庄子怎样的思想

4. 学一点庄子的智慧“呆若木鸡”?


5. 庄子《呆若木鸡》


庄子《呆若木鸡》

6. 庄子的智慧,木若呆鸡?


7. 庄子·呆若木鸡的介绍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庄子·呆若木鸡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