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2024-05-02 22:59

1. 我的阅读史:

阅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但我读过的很多文章书籍都忘记了内容,这让我曾怀疑过阅读的意义,但后来读到这样的话我释然了:你读过的书就像你吃下的饭,虽然你已不记得吃了什么,但吃下的饭会化为你骨头和血肉的一部分,它让你成为现在的你。我感谢自己读过的书,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出生成长在农村,父母也都是只读了几天书的农民,庆幸的是姥姥是基督教信徒,经常给我讲圣经上的故事,教我唱圣经里的诗歌。(这大概是我最早的阅读启蒙,为此,我永远怀念我的姥姥)。到上了小学开始认字后,我便不满足于听了,我开始自己读书,读圣经上那些姥姥讲过的和没讲过的故事,背诵那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在那时贫乏的环境中,我阅读过所有有机会看到的写有故事和儿歌的书。我几乎背会过五年级前所有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那时的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本《现代汉浯大辞典》。那个时候特流行小人书,我现在还记得那本我花两毛钱买的《王子复仇记》上的插图。小学时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两册学校发的自读课本《小雨沙沙》和《冬姑娘的礼物》,里面的故事和儿歌,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些内容。那时还有一本开启了我强烈的阅读愿望的书,叫做《三百六十五个夜》。我只见到过这本书不多几次,大多时候是听邻居家比我大三岁的姐姐讲这本书里的故事。我那时对这本《三百六十五个夜》故事书的渴慕,绝不亚于儿时的鲁迅心心念念渴望拥有一套有画的《山海经》。甚至因此选定了理想:长大后去图书馆做一名图书管理员。
  
  
 上初中后,学校仍然在农村,只不过村子稍大一些。学校只有课本,课外书十分贫乏,学校提供的唯一的课外读物是每期的《中学生导报》。记忆中只留下邻居姐姐送我的几本四年制初中的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对其中《我在北极光下》还留有印象)。其间还读了向同学借来的《西游记》原著。中考完的暑假,我读了对我的思想影响巨大的书——《平凡的世界》。那个假期,我差点因中考时发生的事故和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所以,在孤独和苦闷中,我把《平凡的世界》前前后后读了五遍,每一次读我都会从中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当我遭遇挫折和磨难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孙少平给妹妹孙兰香信中的一句话:苦难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尽管经历波折,我仍如愿上了市里师范学校。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我们老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只开着两个借书的小窗口,你想借的书多数没有,你能借到的是摆在窗台上的别的同学刚还回来的书。这完全不能满足我强烈的读书渴望,又没有余钱买书。所以,我在读师范期间没有读很多书,现在还有印象的只有《红楼梦》(很喜欢,为了读懂,读了很多遍,还读了很多研究红学的文章和书籍),清代的神话小说《镜花缘》,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路遥的《人生》,余秋雨的《文化古旅》,钱钟书的《围城》,杨绛译的《堂·吉诃德》,还有《鲁滨逊漂流记》,《简爱》,《傲慢与偏见》,《少年维特之烦恼》,《约翰·克里斯朵夫》,《牛氓》,被拍成电影《乱世佳人》的《飘》,写美国黑人历史的《根》,司汤达的《红与黑》,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琼瑶的《烟雨濛濛》,郁秀的《花季雨季》,韩寒《三重门》,陈忠实的《白鹿原》,海岩《玉观音》,都梁的《血色浪漫》,阿城《尘埃落定》。读过春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没读懂,是硬着头皮读完的。那时候非常喜欢汪国真的诗,买了一本《汪国真诗集》,虽然已被翻的书页破旧,但到现在都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被学生当作喜欢的书借来借去。当然还读过当时流行的期刊和杂志,如《故事汇》《读者》《少男少女》,等等。
  
  
 毕业后,因招考成绩优秀,被分配进入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因为有了自由支配的收入这时才开启了我的自由阅读之路。所读的书有专业书籍,也有文学作品。有自己买的,也有学校收藏的。专业书籍最早读的是“教育家成长丛书”中的《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和《钱梦龙与导读艺术》,之后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好学生,好学法》、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闫玉双、李奕主编的《反思教育习惯》,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毛荣富老师著的《漫步教坛》,袁卫星老师的《听袁卫星老师上课》。后到市里学习,亲听了王君老师的课,很是钦佩,买了她的《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和《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下两本)。从喜马拉雅听书软件中了解到了史金霞老师,并读了她的《不拘一格教语文》,以及她在博客中推荐的《读书是教师一辈子的修行》,这些专业书籍开卷有益,均使我受益非浅。至于其它书籍,也杂七杂八读了不少。
  
  
 由于儿童与少年时期对图书求之而不得,在工作后我才弥补了这一遗憾。《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绿山墙的安妮》,《安妮日记》,《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爱的教育》,《童年》,《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鲁滨逊飘流记》《格列佛游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狼王梦》《红飘带》,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等等,凡是我所能接触到的少年儿童文学作品,我都读过,有的还不止一遍。
  
  
 在上大学时没机会读的书,在这时都补上了:鲁迅,老舍,茅盾,巴金,沈从文,朱自清,曹禺,叶圣陶,郭沫若,林语堂,朱光潜,冯骥才,汪曾祺,王蒙,贾平凹,余华,莫言,毕飞宇,刘心武,周国平,林清玄,刘墉,汪国真,冰心,丁玲,张爱玲,张洁,铁凝,池莉,毕淑敏,等这些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一些作品,都有涉猎。外国文学中我读了《昆虫记》,《复活》,《死魂灵》,《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高老头》,《老人与海》《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基瞥山伯爵》,《莎士比亚戏剧集》,《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欧也妮葛朗台》,《十日谈》,《德伯家的苔丝》,《红字》,《苏菲的世界》,《海底两万里》,《源氏物语》等小说和戏剧作品,有的细读过,有的则是如囫囵吞枣般阅读的,所以有的书内容记比较深刻,有的则记不清其中的具体内容了。
  
  
 结婚之后,在老公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电影,对于好看的电影和电视剧,我喜欢找原著来对比着读,有的原著比影视学剧好看(如《教父》,《肖生克的救赎》,《忽然七日》(电影叫《笑对祭日》),有的原著不如影视剧好看(如《甄嬛传》,《暮光之城》)。有的同样精彩(如《哈利·波特》《追风筝的人》《潜伏》等等)。
  
  
 老公也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他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经常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三毛全集》以及一套五十多本英汉对译的“书虫”系列缩写版外国名著是他的藏书中我最喜欢读的。在他的推荐下,我还读了《卡耐基全集》,《人性的弱点》,美国极简主义者乔舒亚·贝克尔的《极简》(又名《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托尼·布赞的《思维导读》,钟道隆的《逆向学习法》,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等,这些书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再后来有了孩子,便读了更多关于育儿的书籍,其中我觉得对我帮助特别大的书有:对喂养孩子有指导意义的北京儿科专家郑玉巧的系列书籍《郑玉巧育儿经·婴儿卷》《郑玉巧育儿经·幼儿卷》《郑玉巧给孩子看病》,对教育孩子帮助很大的有孙瑞敏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国外育儿译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等。
  
  
 后来买了电子书阅读器,阅读就更方便了。读了很多,印象深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巨星的陨落》《万历十五年》。再后来就是用手机阅读了:浏览新闻,关注的公众号推荐文,京东畅读书目中的书籍,微信读书里朋友的推荐书籍等。《大老振读经典》和《新史记》就是在公众号中淘到的有意思的好书。
  
 如听读也算一种阅读,那么小时候和爷爷听收音机里的评书也算吧:《白眉大侠》《童林传》《水浒传》《小八义》《隋唐演义》等评书开启了我的听读之旅,现在经常没空读书,或读不进去不好理解的书,我再次选择了听书,喜马拉雅APP,得道APP,是我经常用来听书的软件。
  
  
 现在,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用来读书听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读书仍是我释放压力最喜欢的方法。每天工作结束后,孩子们入睡后,忙里偷闲读一会儿书,就会觉得自己的一天还算没有虚度。只要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我就会一直读下去,听下去,因为生命不息,进步就不该停止,而阅读促使我进步,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的阅读史:

2. 我的个人阅读史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蠢​”。关于读书这件事,小学时候的我懵懵懂懂的,不能说是喜欢也不能说是不喜欢,因为我是一个内向、不爱说话也不怎么调皮的孩子,但是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改变生活,不做文盲要做教师。每次看到我爸妈在地里面前黄土背朝天的汗流浃背、没日没夜的修整着他们命根似的土地时,我就很心酸和无奈,一向不善言语的老爸告诉我:“妞,好好学习吧,将来坐办公室里工作,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于是我想要改变生活的信念就更加强烈了,上了小学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课,把我们这一群“小傻子”神奇般的变成了“小天才”,简直太奇妙了,于是,我渴望学习,渴望读书的根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下面就是我从小学到现在的个人阅读史:
  
  
                            小学阅读史​
  
      小学时候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我阅读的大多是学校的发的教材,不过每一本我看的都很认真,记得当时二年级要学查字典啦!我爸去书店给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爱不释手,天天带在书包里,日日用这本字典查看里面的字以及词语的意思,几乎说是天天读字典吧,后来只记得这本字典被我翻烂了,用胶带粘了又粘,同桌总是笑话我的字典烂。此外,在小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借同学的《格林童话》这本书来看,里面的《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到现在为止只要看到《白雪公主》就这部影片,我就深深的被七个小矮人的热情、可爱以及白雪公主的善良所打动。每当看到《灰姑娘》这本书或者电影影片的时候,我每每都天真的认为灰姑娘和王子真幸福,善良的人、努力的人一定会得到她该有的幸福的,并且开始认为每部影片或者每本书都是以家和万事兴以及妖魔鬼怪的消失来结尾的。
  
                          初中阅读史
  
      初中时期我比较喜欢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赏析。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触龙说赵太后》中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以及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等。上了初中,好像心中已经种下了竞争的种子,别人认为难的,我也认为有点儿难,但是我就是喜欢攻克难关,好像当时总是认为别人不会的而恰好我会,这是一种骄傲和自我的优越感,我喜欢被老师、被同学夸奖,也喜欢当他们的小老师。​而初中时候,读的课外书依然是少之又少,只记得好像有本《意林》我非常喜欢,但不舍的买,总感觉时间紧,学习任务重,买了我怕花钱更怕读不完,所以总是趁别人不读的时候借来读一读。
  
                              高中阅读史​
  
      到了高中,学习压力更大了,因为我要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抉择~考大学。所以基本上没怎么看过课外书了,大部分时间就是做卷子,分析卷子,看课本,分析课本。 不过,记得当时对于四大名著特别情有独钟,即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楚楚可怜的样子,让我既同情又心疼,每次读到《葬花吟》我也不禁泪湿了眼角,我个人认为我还是比较喜欢林黛玉的不争不抢,腹有诗书的性格的。不过,我认为她应该改掉她那一种悲天悯人的性格,如果她的性格能和薛宝钗中和一下就好了,也许她的命运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不过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她的优点和缺点,就看我们要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所处的人或事了,但无论怎样一定要积极乐观,不可以消极悲观,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喜欢的人或事情,一定要努力的争取,尽量的去做好;遇到不喜欢的事或人要坚定的拒绝,不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更多的假象,真心希望现实生活的黛玉要更阳光一些,即使是寄人篱下也不能失去自我,唯唯诺诺。高中那会儿还特别喜欢《三国演义》,最佩服的当然是诸葛亮啦!他那种宽广的胸怀,一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要效忠刘备的忠心,他的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这都是他足智多谋的智慧的见证。想必大家都和我一样喜欢并钦佩诸葛亮吧,原因大都是是因为被他的才华深深地打动了吧。《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劫富济贫,行侠仗义,深深地吸引了我,上高中那会我也总是遐想,总希望自己生活中哪天能遇到一位白衣飘飘,行侠仗义的侠士。此外,《西游记》这本书我看了好多遍了,一想到这本书,孙悟空嫉恶如仇,唐僧菩萨心肠,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忠厚老实的形象立马浮现在脑海里,这本作品实在是太好了,老少皆宜,我们都喜欢看,这本书传达的师徒四人不怕千难万险,最终一路斩妖除魔取得真经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要像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一路拼搏的精神,因为凡事都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
  
                             大学阅读史
  
     大学时候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了,看的第一本书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主要传达的精神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扬自己的优点并克服自己的缺点。然后读的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主人海伦凯勒,海伦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勇敢的面对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充满爱心的双手伸向全世界。她这种善良、勇敢、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每次看这本书,我都认为作为正常人的我才应该向她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的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然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此外,大学时光还阅读课《弟子规》和《论语》,因为我当时对古典文化十分感兴趣,对于当时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十分好奇,在那样的时期,人们又是怎样的充满大智大勇的呢?并且我还阅读了《曾国藩家书》,由这些家书中,我可以想象出来曾国藩的一生,并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幻以及曾国藩的仕途,他清晰的知道由于树大招风,功高盖主,封建王朝随时都会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时代悲剧,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薄冰。曾氏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曾国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这一类书籍。当然大学时期还阅读了很多书籍,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工作阅读史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读的书相对是比较少的。总是以各种理由来推脱,没有时间静心的读书,其实明明知道是不对的,但还是这样做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读的书大多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的,最早读的书是参加工作那一年教育局发的一本儿《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二》,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大的教育家于永正老师,他的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好书书、读整本书,不但要多读还要多背,好的地方还要动笔摘录下来,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育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认为教学就应该这样多读多悟多写。然后读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虽然没有真正的读完这本书,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这本书到现在仍然有着它去它的价值。 此外,我把《下一秒,遇见super老师》这本书读完了,内容非常短,一共有五章。第一章是班级经营,第二章学生辅导,第三章教学策略,第四章自我成长,第五章亲师沟通。每一章节都是以案例的形式来呈现,个人感觉是小故事大道理,对我也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好多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这本书的主要教育理念是对孩子要用心、耐心,用爱心来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都有一个秘密花园,但不轻易让人窥见。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并找到能够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真正地走进孩子心里,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们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此外,我还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对学困生的心理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和关注,学习之路要平等就得从老师做起,老师一定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天使,我们不能主动放弃他们,要给他们爱和鼓励,给他们赋能,给他们前进的力量和方向。
  
        除此之外,我还买了吴忠豪老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这本书是我的同事刘玉雪老师介绍给我的,她是一位集美丽与智慧为一身的美女老师,我们是好同事,更是好姐妹。玉雪姐经常在朋友圈发有关新网师的学习成长,看到她的进步和成长,我十分的羡慕,也想和她一样,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样有团队带、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分享成长的疑问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今年寒假正好又赶上疫情,迟迟不开学,我再家里很无聊,一次不经意间看到玉雪姐发的新网师的学习成长以及小讲师之类的学习成长体验。于是,我就问了玉雪姐是怎样度过的这个假期的,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一问便知道她一直跟着新网师学习,她给我分享了自己在新网师的成长和收获,真是羡煞我也!她还告诉我她现在正在学习语文研课并向我介绍了能够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专业书籍,比如:《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等,于是,我果断买来一看感觉真是像得到一个大宝贝一样,《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短小精悍,一共四章,第一章: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第二章: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第三章: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第四章: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每一章节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来教给我们怎样教学,真是一本实用又特别有价值的书籍,大爱了。于是我就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但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有疑问了,没有人可以和我一起讨论,一起探索,学习的比较慢,进步的也比较慢。我就把我自己的疑问告诉了玉雪姐,玉雪姐教给了我一些读书的方法之后,在玉雪姐的带领下我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感觉还不够。我认为“独学则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果我能够加入新网师,能够在专业的团队的带领下学习,我想我一定能够走的更好、更远。
  
  
         由于之前真没怎么回忆过自己都读过什么书,今天仔细想来,读的书屈指可数,今后一定要见缝插针的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再读中悟,并且重要的知识点要边读边摘录下来。“活到老,学到老”,还好一切都还不算晚。我有着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会阅读更多有意义的书籍,不断内化自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无论是教育书籍还是哲学、散文、诗歌等等我都要广泛涉猎,多读多悟,也期待我能够加入新网师,成为其中的一名,期盼在新网师优秀的老师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地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期待能够在新网师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
  
     
  
 ​

3. 我的阅读简史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娃,学前没有专门的阅读书籍,什么绘本呀、小人书呀是我们那个年代所不知道的别的世界的东西,一是父母成天忙于农活没时间想这些,二是连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买书就是一种奢侈的生活了。跟随哥哥姐姐们到山上放牛、讨猪食的间隙,哥哥姐姐用树枝在地上画的“大、小、多、少、人、口、手……”等应该算是启蒙阅读了。
  
 91年进入小学,也记不清是几年级时哥哥参加工作,成为我们乡中学的一位初中老师,在乡新华书店给我买了本《一千零一夜》故事书,自己感觉也是认识的字不多,在拼音的扶助下一知半解的读得津津有味。但现在有几个故事是当时读的已经不记得了。
  
 其次就是哥哥珍藏的“小花书”,满满一大箱,《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等,经常在不经得哥同意的情况下“偷阅”,也曾几度弄脏弄丢“小花书”而被呵斥、被“收拾”;再有的阅读便是每年过年走亲戚是在板壁张贴的电影年画。学习之余便是与小伙伴们一起去“扛柴”、放牛和到田坝“捞鱼摸虾”、“瞎闹”不着家。
  
 进入初中,与同学们一起在金庸《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的刀光剑影、仁义善行、是非对错中接收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也曾因一度沉迷至使老师常常在哥哥面前“告状”,让哥哥多管管我,不然就着“废”。在书被锁得很紧及受了皮肉之苦后有所收敛。
  
 被关上“一扇门”后又发现了新的“一扇窗”,街边有《故事会》在卖,一度把早点钱全送去换《故事会》,并且想出各种招数藏书、偷阅,一直持续到初二才意识到应该学习了。
  
 还好,之前的“不上进”没有严重影响中考(主要是中考扩招),最终还是磕磕绊绊跨入中专的大门。
  
 进入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后也会时不是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同时《读者》《演讲与口才》是每期必读,但其他书完整的看完的就没有几本了。
  
 2002年踏上回乡的客车,开启人生新的一页。按照以前的惯例是本乡镇回本乡镇分配工作,在工作分配会上听到将要去的工作学校是本乡镇最偏远的一个初小,6个年级4个教学班,4个老师。来到学校看得最多的书就是《教材教法研究》。
  
 2003年因岗位变动来到的新的学校,哇,这所学校居然有计算机,我的选修可能发挥作用了,从这个时期开始,我看的书转向了计算机类的,如《word使用技巧》《一看即会学电脑组装》《一看即会学幻灯片》《网络三剑客》《电脑常见故障与排除》等等,一度指导自己不断提升电脑教学及电脑办公。
  
 2019年来到教务处从事教务工作,开始关注学习方法及家庭教育,开启家庭教育及学习方法书籍的阅读、听书和网络课程学习。听书主要通过樊登读书,网络学习主要途径是荔枝微课和腾讯课堂。同时了开启了碎片化的阅读。
  
 通过对《超级记忆》《快速阅读》《博赞学习技巧》《启动大脑》《思维导图》《打造最强大脑》《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学习高手》的阅读,倡导全镇教师即要研究教法也要研究学法,教师要加强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的学法研究与指导。
  
 阅读《别让拖延症害了你的孩子》《正面管教》《不打不骂教男孩100招》《陪孩子终身成长》《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解码青春期》等家庭教育相关书籍,让我学到了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改善了亲子关系,因为这些“福利”让我逐渐喜欢上了教务工作,确切的说应该是喜欢上了教学及家庭教育研究。
  
 因来到教务处,教学研究方面的培训机会增多,进而有性接触到“镇西茶馆”“詹大年私号”“教育自由谈”“七乡师者”等公众号,便陷入了起床前必须打开手机先来一顿文化早餐,从中去汲取对家庭教育有用的东西,去接收新的教学理念,促使自己不断与“大师”对话。

我的阅读简史

4. 我的阅读历史随笔?

   
     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读书,一定会改变一个人。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篇一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让我们将这种姿态继续延伸下去! 
     ---题记 
   
     书,是人生健康的堡垒;书;是我永远的快乐伙伴;书;是我不断吮吸知识的源泉。书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因书而美,因书而精彩。我想我这一辈子也离不开书了。 
     时间如飞箭,转眼间我已十三岁了。在这十三年中,只有书永远陪着我。我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道理,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让我奋发前进,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书,我的知心朋友。 
     小时候,我就对书非常感兴趣。上幼儿园时,我就喜欢听故事,爸爸就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尽管我那时还不识字,但却对书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爱之情。我若想听故事,就让妈妈给我讲故事听,从而对书有一种依赖之情,晚上不听故事都睡不着觉。早就成了一种习惯,改也改不了了。 
     我记得,我当时看的是《365页,故事》,书中的个个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讲了很多的道理。这本书用一个个小故事启发着我,用一个个小人物指引着我,从而对我的读书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记忆犹新:那是一天下午,小马要驮著粮食去磨坊磨面,一条小河阻挡了他的去路,这时老牛伯伯来了,老牛伯伯说:“过去吧,这水不深,才到我的腿肚子。快过去吧!”小马刚要迈脚,树上的小松鼠叫住了它说:“你找死啊你,这条小河去年才淹死了一只小老鼠。”小马又停住了脚步。正在小马犹豫不决的时候,山羊奶奶来了。山羊奶奶说:“行不行,你自己试一试不就就行了吗?”小马先走到河的边缘,用脚先试试,才到自己的小腿,小马再走到中间,又到了肚子,最后小马终于安全过河,朝磨坊飞奔而去。从这个故事中,我深信不能道听途说,只有亲自试一试,才能达到目的。 
     到了小学,我看《作文书》、《伊索寓言》、《绿野仙踪》……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绿野仙踪》。这本书讲了一个小姑娘多萝茜的故事。多萝茜被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从而使多罗茜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在路上她遇到了好多朋友,如小狮子、小狗、稻草人、铁皮人……每个朋友都有一个感人而说不出的故事。在路上这些朋友帮助着她,除此之外,她还遇到了很多恩人,如鼠王后、甘林达女王、东方女巫、北方女巫……然而也有千难万险,领我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那一次,他的好朋友小狮子被坏人抓去了,这时,多罗茜她们便计划着要去救小狮子。困那个小狮子的人非常厉害,是西方女巫,她分别派了很多厉害的部下抓多罗茜,但多罗茜她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她们齐心协力,终于战胜了女巫,救回了小狮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面对前所未知而又漫长的人生征途,又有了坚定的信心。 
     到了初中,我可就要不是那么好打发了,不是几本书就能解决的。我的书瘾一上来,看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无论爸爸多忙,只要我没书看,就拽著爸爸带我去买书看。爸爸又给我买了《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我《爱的教育》后,启发甚大,这本书的主题是“爱”,写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儿的故事,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安利柯的日记、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老师讲的九则故事。这本书赋予了我们这些青少年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不畏千难阻险,勇于进取。让我知道了:“人吾人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无限的启发,让我深信:“只有从逆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那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人的经历,他曾经当过洗碗工,童工……他出身贫寒,但他自强不息,虽然长了一场大病,但是他不向病魔屈服,勇于向病魔战斗,百折不挠,奋斗到底,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有《繁星·春水》,这本书是赞颂母爱的,让我明白了要记住父母的爱,启发我要有孝心,要好好学习,不忘父母的爱。 
     书,让我永远也看不够,它为我的未来铺了一条光明大路,使我乘着船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拿到钥匙,开启知识的宝库,吸吮知识。 
     我的生活因书而美,因书而精彩,我要将这种姿态继续延伸下去! 
     书,我永久的朋友! 
     篇二 
     人生之路漫漫,文学之路悠悠。每次的失败都见证了下一次的成功。 
     ——题记 
     课本上学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这种高尚的思想品德我是永远也领悟不到了。总是随着那书、那情节、那主人公的心情而或喜或悲。喜则开怀大笑,又怎会顾及他人的疑惑,傻笑罢了;悲则痛哭流涕,朋友纷纷过来安慰,真是哭笑不得。 
     平淡的心被那故事牵引著。关羽的胆气,周瑜的才智,曹操的雄心,刘备的肝胆,孙权的谋略,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激起了心中的满腔热血。于是,又下了一个决心。 
     开始看《红楼梦》还完全得益于生物课本,生物课本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被否定的,因为违背了科学规律。但这段煽情凄美的爱情故事确实赢得了我不少的眼泪,一直回味了好长时间却还是意犹未尽。 
     初二时,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根鸟》之后,我便迷上了曹文轩的书,曹文轩的书又把我引入另一个思想境界,那朴实的语言,平淡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山里的农村生活和贫困,少年时的思想和心思,让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细致,那么真实,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郭敬明,每个句子都能透出自己的风格,优美的语言中透出丝丝的悲凉和忧伤,那种感觉,并非是任何人都可以模拟的。 
     从小到大,我其实并没有读过过多的书籍,或许就是那么一点也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我将继续寻找著美妙的书籍,嗅著书香慢慢成长。 
     我,只是一个学生;我,只是单纯的爱文学。 
     篇三 
     张腾岳的一句话我很欣赏:“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读书,一定会改变一个人。”因为,我就是通过阅读改变了自己的一个人。 
     小学,我是在我们村的村办小学上的。当母亲握着我的小手进入那用土坯垒成的教室时,第一眼,我看到的,是第一排长条桌上摆放著的几本皱角的书。不知是对书的喜爱还是什么原因,我选择了桌上书最多、摆放最整齐的一个大姐姐旁边坐了下来当时,那学校只有两间教室。好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学《教育学》以后,我才知道那就叫“复式教学”。 
     由于我的母亲也在那小学教书,所以,学前班的我便可以跟着四年级的一起上晚自习。下午放学后,我回家匆匆扒几口饭,拿上灯就往学校跑。那时候在教室里用的灯都是自己做的。拿一个用完的海鸥牌墨水瓶,在盖上钻一个眼儿;把废旧轮胎上的气门嘴拔掉气门芯穿过去,用上面的螺丝固定好;再将一根棉线从气门嘴的洞里穿进去;浸好柴油后拧好盖就可以用了。 
     那时候的晚自习,是没有老师讲课的。学生可以做作业,也可读书,也可以睡会儿觉好像只有我有这特权,不过,睡觉是不经常的,大部分时间我在读书,因为我上幼儿园没有作业的。 
     点上母亲为我制作的灯,如豆般大的灯火飘忽著,上面冒着淡淡的黑烟,灯芯处还不时噼啪作响。灯火下面是尺把大小的亮处,我便把书放到那亮处,双手压着。头是断然不敢伸到那亮处的,一是因为那样能挡住灯光,二是容易烧着头发。我有好几次就是这样把头发给燎了,当时还闻到一股烧焦鸡毛的味道。不过,从那时起,不知是因为灯还是书,照亮了我记忆中暗淡的童年。 
     我向大姐姐、大哥哥借来他们的书看。开始的时候,我看的很快,因为看不懂字,我只看里面的图画。渐渐地,我能读一些文章了。《要下雨了》是我最爱读的课文之一。有几天晚上,我都是读那篇文章的,到最后,几乎背下来了。我记得那一节语文课上的就是《要下雨了》,语文老师的嗓子不舒服,他便让我读一遍文章。我用颤抖的双手捧起课本读了起来,中间没有一次失误,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读完后,语文老师带头给我鼓起了掌。我激动地双面通红,不停地吞咽唾沫。要知道,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给我鼓掌。 
     从那以后,我便痴迷起了书。 
     上课时候,老师给高年级的讲课,我们便申请到院子外面去读书。太阳懒懒地挂在天上,我们背对背靠著,坐在小麦秸上,大声地读著课本,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遇到不认识的字,都统一读成“啥”。比如,“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我们便读成“新啥吐鲁啥有个地方叫啥啥沟”。那时候,我曾痴痴地想:用这种方法,五年级的书,我照样能读! 
     我上厕所的时候特别爱看书,这是最让家里人看不惯的。我拿着一本书进去后,非得把那本书看完才出来。父亲母亲为此经常到邻居家上厕所。当遇到邻居家厕所正好有人用的时候,父亲便折回来大骂:你这拉屎半年的东西!尽管如此,我这习惯也坚持到了现在。不过我已不是根据书的长短来调整上厕所的时间,而是根据上厕所的时间来调整读书的时间了。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的书,我都摆好放到好几个纸箱子里面,总是觉得舍不得扔。我更不会卖书,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卖书是最没有出息的事情。 
     以前,我总是在考虑读什么书,工作以后,我经常考虑怎样读书。在这方面,郭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她经常向我推荐书。《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文字解读与意义生成》等都是她介绍给我的。 
     还记得从网上购得《名作细读》时的情形。我也是激动地双手捧著那书,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口气看完了将近一半的内容。 
     我不敢说是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至少,书能使我的脑袋不“空”。书曾经照亮了我记忆中暗淡的童年,同样,书也必将照亮我以后的生活。 

5. 我的阅读小史(5)

在储蓄所工作,是两班倒。一天上午班,一天下午班。每天有很多的时间,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其他活动,消磨时间就是读书。
  
 书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自己购买的图书和订的期刊。二是从图书馆借书。三是租书。我上下班都要路过新华书店,但小县城的书目很有限。同学大炳八一年考入淮阴一所学校,又托他代购了一些。八十年代初期,好似小小的文艺复兴,禁锢一下打破,中外禁书纷纷出版。我买了不少诗集,有徐志摩、戴望舒以及新月派陈梦家等诗人的作品。中译的外国诗集也买了好多。借和租的多数是小说。
  
 那时,对外国文学名著是慕名而读,读时字都认识,人名地名,稀里糊涂,读完什么都不知道,不理解。甚至连《安徒生童话》我也没真的看懂。现在才明白,不是名著不好,是自己当初没有地理历史背景知识,不了解宗教和文化,更没有人生的经验阅历,理解不了。《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书看过,之后一点印象没有,一点收获没有。
  
 而读的中文书,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因为没有文化上的隔阂,几乎都能理解。许多情节现都还记得。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便是那时读的。“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等题头诗能信口拈来。
  
 我喜欢买书,不喜欢借书租书。自己的书可以放在案头枕边反复阅读,读懂读透,甚至熟记于心。借来的租来的书,不能在上面写,不能在上面画,一遍读过,书还了,不到一月就多半忘了。

我的阅读小史(5)

6. 我的阅读史(两千字)

亲晚上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以下是老师的解答:书,是人生健康的堡垒;书;是我永远的快乐伙伴;书;是我不断吮吸知识的源泉。书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因书而美,因书而精彩。我想我这一辈子也离不开书了。  时间如飞箭,转眼间我已十三岁了。在这十三年中,只有书永远陪着我。我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道理,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让我奋发前进,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书,我的知心朋友。  小时候,我就对书非常感兴趣。上幼儿园时,我就喜欢听故事,爸爸就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尽管我那时还不识字,但却对书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爱之情。我若想听故事,就让妈妈给我讲故事听,从而对书有一种依赖之情,晚上不听故事都睡不着觉。早就成了一种习惯,改也改不了了。【摘要】
我的阅读史(两千字)【提问】
亲晚上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以下是老师的解答:书,是人生健康的堡垒;书;是我永远的快乐伙伴;书;是我不断吮吸知识的源泉。书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因书而美,因书而精彩。我想我这一辈子也离不开书了。  时间如飞箭,转眼间我已十三岁了。在这十三年中,只有书永远陪着我。我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道理,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让我奋发前进,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书,我的知心朋友。  小时候,我就对书非常感兴趣。上幼儿园时,我就喜欢听故事,爸爸就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尽管我那时还不识字,但却对书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爱之情。我若想听故事,就让妈妈给我讲故事听,从而对书有一种依赖之情,晚上不听故事都睡不着觉。早就成了一种习惯,改也改不了了。【回答】
我记得,我当时看的是《365页,故事》,书中的个个小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讲了很多的道理。这本书用一个个小故事启发着我,用一个个小人物指引着我,从而对我的读书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记忆犹新:那是一天下午,小马要驮着粮食去磨坊磨面,一条小河阻挡了他的去路,这时老牛伯伯来了,老牛伯伯说:“过去吧,这水不深,才到我的腿肚子。快过去吧!”小马刚要迈脚,树上的小松鼠叫住了它说:“你找死啊你,这条小河去年才淹死了一只小老鼠。”小马又停住了脚步。正在小马犹豫不决的时候,山羊奶奶来了。山羊奶奶说:“行不行,你自己试一试不就就行了吗?”小马先走到河的边缘,用脚先试试,才到自己的小腿,小马再走到中间,又到了肚子,最后小马终于安全过河,朝磨坊飞奔而去。从这个故事中,我深信不能道听途说,只有亲自试一试,才能达到目的。【回答】
到了小学,我看《作文书》、《伊索寓言》、《绿野仙踪》……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绿野仙踪》。这本书讲了一个小姑娘多萝茜的故事。多萝茜被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从而使多罗茜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在路上她遇到了好多朋友,如小狮子、小狗、稻草人、铁皮人……每个朋友都有一个感人而说不出的故事。在路上这些朋友帮助着她,除此之外,她还遇到了很多恩人,如鼠王后、甘林达女王、东方女巫、北方女巫……然而也有千难万险,领我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那一次,他的好朋友小狮子被坏人抓去了,这时,多罗茜她们便计划着要去救小狮子。困那个小狮子的人非常厉害,是西方女巫,她分别派了很多厉害的部下抓多罗茜,但多罗茜她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她们齐心协力,终于战胜了女巫,救回了小狮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面对前所未知而又漫长的人生征途,又有了坚定的信心。【回答】
到了初中,我可就要不是那么好打发了,不是几本书就能解决的。我的书瘾一上来,看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无论爸爸多忙,只要我没书看,就拽着爸爸带我去买书看。爸爸又给我买了《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我看了《爱的教育》后,启发甚大,这本书的主题是“爱”,写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儿的故事,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安利柯的日记、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老师讲的九则故事。这本书赋予了我们这些青少年更多的社会责任感,让我们不畏千难阻险,勇于进取。让我知道了:“人吾人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无限的启发,让我深信:“只有从逆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那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人的经历,他曾经当过洗碗工,童工……他出身贫寒,但他自强不息,虽然长了一场大病,但是他不向病魔屈服,勇于向病魔战斗,百折不挠,奋斗到底,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有《繁星·春水》,这本书是赞颂母爱的,让我明白了要记住父母的爱,启发我要有孝心,要好好学习,不忘父母的爱。【回答】
书,让我永远也看不够,它为我的未来铺了一条光明大路,使我乘着船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拿到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吸吮知识。  我的生活因书而美,因书而精彩,我要将这种姿态继续延伸下去!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呢?祝您学业顺利哟【回答】

7. 个人阅读史

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我们从书里汲取知识,我们从书里得到乐趣,我们从书里看到很远的大千世界。
  
 书是宝藏,而我就是一位寻宝人。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在我看来,书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类型的书目中得到是不同类型的知识。很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很支持我读书的家庭,我的母亲是名教师,从我认字开始,我的母亲就会定期给我购买书籍,给我提供了特别好读书环境。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史。
  
 一:中小学时期
  
 小学阶段:最开始接触书,大多都是图画书,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童话,充斥了我整个童年。刚读一年级的时候,我母亲给我买了全套的图册绘画书,四四方方的硬皮本子,质感特别好,而且绘画特别精美,每一本都是一个童话故事。因为初学拼音,所以虽然里面的文字并不多但我还是有很多不认识的字。白天,我的母亲要上班,但到了晚上,我们总是一起靠在床头,开着明黄的床头灯,我读我的图画书,母亲读她自己的书,每每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得地方,我都会询问母亲,而母亲总是谆谆教导,那慈爱的模样一直深深的刻画在我的脑海里。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其中一本图画书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点燃了最后一根蜡烛,看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东西。那时的自己不懂,觉得世界上怎会有如此神奇的火柴,可长大后才知道,小女孩那唯一一根火柴,对于她来说是多么的绝望。
  
 再大点儿后,我渐渐开始看不带拼音的故事书了,几年来养成的习惯铸就了我阅读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我母亲便每月给我买一本新书,但是要求我每一本书至少要读两遍以上,因为我每每拿到一本新书总是激动不已,晚上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爱不多一个星期就能看完一本书。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成语大全》《寓言故事》……等等,每一本我都如数家珍。那个时候,我最爱的两个作者就是杨红樱和郑渊洁啦,杨红樱的《女生日记》,《亲爱的笨笨猪》等等,其中我特别喜欢的一本就是《女生日记》,正处于童年期的我和同样身处五至六年级的冉东阳仿佛是隔着一个世界的好朋友,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学到了许多,也解决了很多青春期早期的一些困惑。我甚至觉得我就是冉东阳,看着书的同时有种世界线交错的感觉。而郑渊洁就更不用多说了,他的皮皮鲁系列我几乎是购买了全套,《皮皮鲁和教室里的隐身人》《皮皮鲁和大灰狼罗克》《舒克贝塔》《皮皮鲁和金拇指》太多太多了,最有意思的是皮皮鲁系列虽然是作为童话书出版的但其实有的书却并不单单是童话故事。就像《皮皮鲁和金拇指》一书中,女主欧阳是位家庭主妇,家境贫穷,但是因为利益,金钱的影响,她的儿子,她的丈夫,甚至是欧阳大学时的男神都因为能预测股票走势的金拇指而对欧阳另眼相待,这是一本及其现实的书,看到欧阳为了家庭,最后竟然选择装疯卖傻做一个精神病,我不禁怅然若失。当时只是觉得震撼,可是随着我年纪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本书背后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引人深思。
  
 而在我六年的小学生涯里,画上完美句号的当属四大名著了。当然,我看的是译文版的,毕竟对于六年级的我来说,原文版看着有些困难。四大名著中我最爱的当属《红楼梦》了,大概是我是女生的缘故,那时候偏爱红楼梦中痴缠的爱恨情仇,尤其是敏感脆弱又满腹诗书的林黛玉,当初她去世的哪一章节我都哭的不能自已。
  
 六年的阅读,我从中成长了许多,童话里缤纷绚烂的理想世界,内心善良又命运多舛的各路主人公,美妙绝伦的远方异地,历史厚重的文学古典,这些,织成了我美好的童年。也为我将来的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学阶段:中学基本上是我读书生涯的巨大转折点,因为课业的陡然增加,我有些自顾不暇。而我母亲更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她不再频繁的给我买书,以防止影响学习,但是母亲也没有制止我读书,只是经济大权毕竟掌握在母亲手中,以前的每月一本,变成了一学期买一次,一次购买多本。除去刚升初中学校要求必买的二十本书目外,其他的书籍真的是增长缓慢,我虽然感到遗憾但也知道不能影响我的学习。
  
 而在这个时候,我也又有了新的读书习惯,因为有时候总是会碰到特别优美的句子,或者我很喜欢的片段,所以久而久之,我变养成了摘抄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而我这么多年的摘抄本一直都没有丢过,偶尔整理书柜的时候翻出来再读一遍,也会让我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初中三年读的书偏名著的比较多,《活着》《骆驼祥子》《巴黎圣母院》《繁星春水》《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其实从这些书目中就能看出来我那时候特别喜欢的一位作者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文字带着一种天然的悲伤,我每次读他的书,总是会一种被卷入历史洪流的感觉。
  
 而这个阶段不得不提的则是四大名著,是的,初中我再次读了四大名著,不过这个时候读的是原文版。文字不同,表达的意境天壤之别。
  
 我不禁想到冰心的《忆读书》一文中也曾写过她的阅读史中也有过反复阅读的经历,而我跟她几乎有着一模一样的想法,再度《红楼梦》,除了对黛玉的钦佩和心疼以外,我也渐渐领悟了一个家族由盛到衰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同时,我也发现了书中大量的诗词,而身为黛玉忠实粉丝的我自然是义不容辞,每一首黛玉的诗都要抄写下来,有空了就背一背。其中我最爱的当属《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的忧郁跃然纸上,“今日葬花侬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仿佛隐晦出黛玉必死的结局。
  
 总之,中学的阅读让我成长了更多,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候读什么书,其实并不是一件什么矛盾的事。
  
 高中阶段:上了高中课业更加繁重,而书成了我压力的缓和剂,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所以经常偷偷的买书看,而这个时期我看的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说,我荤素不忌,各种小说都看,虽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但是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丽堂皇的辞藻却让我受益匪浅,由此更是验证了一句话,只要是书就一定有他的价值。对我的影响显而易见,我的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甚至有几次拿过单科的全级第一,还有一次心血来潮投稿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发表的激动心情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另一类则是年代小说,像《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这类的,我都十分喜欢。
  
 这个时候我的阅读已经到了一种相对成熟的阶段,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阅读,书籍已经成为我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大学阶段
  
 我大学就读于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甚至是洛阳市图书馆,这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阅读空间。我不在单一的看某种类型的书,而是各种类型,各种体裁都有涉猎,像国外的童话小说《根鸟》,中国历史书《上下五年年》《明朝那些事儿》,均有涉猎。良好的读书环境为我停供了宽阔的阅读空间。
  
 三:工作阶段
  
 迄今为止,我已经工作一年多了,虽然勉强还算得上是一位新教师,但是我依旧没有放弃阅读。而这个时候我阅读的书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新教育影响,我开始读第一本朱永新教授的书籍,《致教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第56号教室》等等这些书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第一次接触新教育,这些书目放佛为我推开了新世纪的大门,最关键的帮助我快速在教学工作中上手。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而阅读,确是与时俱进的一件事,不光要自己读也要带着学生一块读。
  
 遇到新教育,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最美好的事,过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不单单是学生,教师亦是如此。因此,这个寒假我更是不敢懈怠,目前正在读的是马玲老师的《手心里的光》,我一直觉得班级里的读写绘这块做的不好,太过流于形式,这本书目前读了一半了,在读写绘这块给我的意见可谓是非常大,让我受益匪浅,新学期来一定要尝试一下,看如何在学到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读写绘。
  
 总之,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个人阅读史

8. 介绍你的阅读史

我对楼上的笑了笑。 
  好了,说一下我自己吧。 
  我读书还是很有讲究的,喜欢经典名著,小学开始4大名著不在话下。然后喜欢看一些国外经典名著。我记得看过钉第一本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的,印象很深。 
  我比较喜欢历史,所以很早就读了世界通史。 
  中学的时候,我的阅历算是很广的了。那些国外名著,比如飘,羊脂球,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巨人传等什么的,都看得差不多了,开始看近代中国的, 
  挺喜欢余华和王小波,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很不错的。总之,出的名著,有反向的都看,包括郭敬明,韩寒啦。 
  现在由于写文章需要,也在不定时充电。因为我也是个自由撰稿人,吃这口饭的啊,所以读书必备的了。 
  恩,好了先写这麽多了吧。 
  有空啊,可以百度hi call 我,一起聊聊天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