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生平简介

2024-05-07 06:42

1.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生平简介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生平简介

2. 你觉得约翰和汤姆分别是怎样的人?

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做错事后敢于承认错误、承认缺点的性格特点.
汤姆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3. 约翰·汤姆逊有什么个人背景?

约翰·汤姆逊1856年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郊区。他的父亲从事出版业和书籍的买卖。汤姆逊小时候起就十分爱好自然科学,到20岁那年,他考入三一学院。1884年,汤姆逊成为卡文迪许实验室第三任主任。

约翰·汤姆逊有什么个人背景?

4.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的介绍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Thomson,Joseph John;1856年—1940年),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以其对电子和同位素的实验著称。他是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一幅他正在研究阴极射线管的肖像挂在实验室的麦克斯韦讲演厅里。

5. 约瑟夫·汤姆生的介绍

约瑟夫·汤姆生(J.J. Thomson)(1856年12月18日~1940年8月30日),也常常译作汤姆逊,英国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

约瑟夫·汤姆生的介绍

6. 约翰·汤姆逊是谁?有何作为?

万物是怎样构成的?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为数;西方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在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由火构成”。
直到最后,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说”。
19世纪末,从研究阳极射线起导致了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
那么,阳极射线本身的组成和性质是什么呢?其说法不一。有些科学家发现阴极射线能穿透某些金属,在磁铁的作用下发生偏转。
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发现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他认为这种粒子是气体分子在阴极上得到电荷所形成的阴离子,同性相斥导致它从阴极射向阳极。他在《论辐射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阴极射线是阴离子流的假说。但是,此假说与事实有矛盾。矛盾推动人们沿着另外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阴极射线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是德国物理学界的老问题。很多德国物理学家认为阴极射线是一种以太波,而英国人常认为是粒子流。
约翰·汤姆逊1856年出生在英国曼彻斯特郊区。他的父亲从事出版业和书籍的买卖。汤姆逊小时候起就十分爱好自然科学,到20岁那年,他考入三一学院。
1884年,汤姆逊成为卡文迪许实验室第三任主任。
1897汤姆逊开始研究阴极射线。他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由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发生偏转出发。另外他也采用了静电偏转的方法。
这样,汤姆逊用实验证明了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都可以发生偏转,而这些射线偏转方式和带负电的粒子相同,这就说明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电子流。
汤姆逊指出:阴极射线粒子是一种质量大约是氢原子质量1/2000的带负电的粒子,它的带电量是基本的电荷单位,它就是电子。
汤姆逊采用的“电子”概念,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斯通尼提出来的。后来,电子成了电的基本单位。
1911年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精确地测得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分别为一个具体数值,这从实验上支持了电子的存在。
自古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以来,人们一直受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影响。电子的发现是科学的又一次革命性事件。
物理学由宏观进入了微观,物质在人们面前展示出了微观结构。
X射线与放射性以及电子的发现,开始动摇经典物理学的观念,打破了传统,使得一些受机械论影响的物理学家在新的发现面前深感物理学的危机,揭开了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现代物理学序幕。

7. 约翰·汤姆森的个人经历

 1862年,汤姆森开始了亚洲之行,在马六甲海峡、印度、柬埔寨、泰国和中国等地拍摄照片。在中国期间,曾由三个香港人协助他的工作。1866年曾返回英国,展出了他在亚洲拍摄的摄影作品。1869年汤姆森再次来中国,在香港皇后大道开设了一间摄影室,拍摄人像和出售香港风景照片。随后,他深入中国内地和台湾,行程五千多英里与中国社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当时他使用的是湿版法,需要携带大批器材,因此雇用了八个背负笨重照相器材的“苦役”。从香港启程,经过广州、台湾、汕头、厦门、福州、上海、宁波、南京等地,然后沿长江溯流而上,直到贵州。以后又北上,到达天津和北京,游览了南口和长城等名胜古迹。 综观约翰·汤姆森的全部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亚洲之行和在中国的摄影活动,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道路。促使他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民,表现劳苦大众的生活实态。因而他的作品,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赞赏。在中国期间,汤姆森曾在上海的“亚洲学会”展览过他的幻灯片,并且在中国出版了《北江风光》和《闽江风光》两部摄影集,对扩大摄影在中国的影响起到了一定作用。 十九世纪以各种身份来中国的欧美摄影师,不论是来经商的业余摄影者,还是来旅行的摄影家,或是战地报道摄影记者,他们和中国人民的广泛接触在客观上起了介绍摄影知识,输入新工艺和传播摄影技术的积极作用。

约翰·汤姆森的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