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口罩,车企还有哪些你想不到的“副业”?

2024-04-28 17:36

1. 除了口罩,车企还有哪些你想不到的“副业”?

虽然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国内汽车产业,甚至因为零部件的停产而波及到了部分品牌的海外工厂,但为了抗击疫情,绝大多数车企依旧慷慨解囊,贡献出了数额不菲的捐款以及其他援助。
只是无论捐钱还是捐车,都无法缓解一线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所面临的首要矛盾,即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的严重紧缺。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有部分车企选择另辟蹊径,直接火速办起了副业,组织富余生产力转投到了当下急缺物资的制造当中。
“跨界经验丰富”的五菱
早在2月6号,五菱就已经联合上游供应商,准备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来生产口罩。

根据项目规划表,生产所需的无尘车间改造以及生产线建设,都将于本月底前竣工,届时共将建成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规格,其余10条用于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为170万个。

当然,五菱在发展副业方面可是拥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比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菱最早的前身柳州动力机械厂,为了响应彼时国家号召,就曾更名为柳州拖拉机厂,并成功试制生产过拖拉机,年产辆一度达到5000台,甚至还出口到了海外市场。

到了七十年代末,为了主动应对市场需求的转变,五菱又曾转产多功能缝纫机和自动棉织机;而直至八十年代,五菱才用手工敲打和靠模等方法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微型货车,从而实现微车制造业的零突破,并为此后五菱的“封神”奠定了基础。
雷厉风行的广汽
广汽在“产口罩”这件事上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的雷厉风行了。就在隔壁五菱宣布要造口罩的2月6号,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已经带着一行高管直奔位于东莞的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仅仅在一天之后,广汽部件技术中心就已派出多名员工赶赴一线参加为期15天的学习。

几天过后,也就是2月10日上午,广汽部件技术中心的工程师就已成功组装出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到了2月11日下午,首台广汽口罩生产设备运抵广汽部件技术中心进行安装调试;预计在2月22日,广汽将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而这一数字将会在本月底增加到30台。
“全能”的比亚迪
同为最先响应号召的车企之一,比亚迪将“造口罩”的重任委以了电子事业群第九事业部。根据相关资料,第九事业部早在2006年就已成立,先前主要从事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汽车电子部件等产品的代工和研发制造。

而更让人心服口服的是,第九事业部居然还拥有医疗器械体系认证,并长期代理生产医疗器械产品。另据比亚迪官方公布的规划,将实现“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于2月17日前后实现量产出货。

且在本月底,口罩和消毒液的日产能将分别达到500万和5万瓶左右。虽然目标产量相当可观,但这批物资暂时并不会针对消费者个人销售,而是优先供给政府和医院进行调配使用。
车企发展副业,在国内市场似乎还是一件挺新鲜的事儿,但倘若放眼全球,不少品牌却早已将跨界玩的风生水起。
“触手可及”的劳斯莱斯
对于咱普通百姓而言,暂且不说买台劳斯莱斯,哪怕能坐上一回大劳那都算是稀罕事儿。但实际上,真想与劳斯莱斯亲密接触,还是有一个相对低成本的法子:坐飞机。

在劳斯莱斯成立之初,品牌旗下便同时经营着两大业务,分别是造车和造航空发动机。只是之后因为经营问题,两大部门在英国政府的干预下分了家,但依旧共享着品牌和名称。

但与劳斯莱斯品牌在汽车界中风生水起的存在相比,劳斯莱斯航发的日子可就没那么舒坦了,和老对手通用电气GE的激烈竞争已经持续许久。当然即便如此,你在乘坐波音747、787、空客A380、A330、A340和A350的时候,还是有一定概率能在航发上看到标志性的双“R”logo。

而就在前些天,劳斯莱斯又官宣自家正在研发新一代的“Ultrafan超扇”发动机。得益于直径长达3.55米的风扇和大量新型复合材料的运用,全新超扇的结构重量将进一步降低,油耗也会比初代瑞达航发下降25%。如果一切顺利,那么这台人类历史上尺寸最大的航发将会成为A350neo的候选发动机。

最后还是要给个小贴士,就算下次遇到了使用RR航发的飞机,掏出手机拍张照就行,千万别想不开往里扔硬币……
造车只是玩票的三菱
别的车企是玩副业,但在三菱眼里,造车大概才算是副业。

因为整个三菱集团旗下包括了造车的三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客货运车辆及其发动机的三菱扶桑卡客车有限公司、制造文具的三菱铅笔有限公司、致力于重工业的三菱重工业有限公司、家电制造商三菱电机有限公司,以及化工巨头三菱化学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玩实体经济以外,三菱集团还有从事金融贸易的三菱商事有限公司、三菱UFJ金融集团、三菱东京UFJ银行、三菱UFJ信托银行以及三菱UFJ证券。

举个很浅显的例子,2018财年,三菱汽车在全球的净销售额为2514.6亿日元,而同期三菱重工的总销售额则达到了2.9万亿日元,后者竟然是前者的十倍之多。姑且不论三菱汽车的销售额在整个三菱集团的占比,仅仅是在三菱重工的面前,那都绝对是弟弟般的存在。

至于三菱重工的体量为何会如此巨大,答案也很简单,毕竟人家也是日本最大的军火供应商,简单概括下来就是战机、大炮、军舰、潜艇、坦克、直升机什么的应有尽有。

而三菱重工同时也有数额庞大的民用订单,不但同时代工波音和空客,还拥有自己的MRJ支线客机,外加机场快捷、轻轨运输等全套的交通出行方案。

也就在前些天,三菱的工厂还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小仪式,纪念自家向波音公司交付的第1000份787客机的机翼。
将科研进行到底的本田
本田的全称其实是“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旗下的业务范围虽不及三菱那么广泛,但倒也符合本田一贯留给消费者“技术宅”的印象。

比如出了我们熟悉的汽车和摩托车以外,本田在其他维度的业务还涉足了飞机、发电机、汽油机、水泵、割草机、割灌机、微耕机(和拖拉机有几分相像)、小型轮船发动机,以及类似外骨骼的Honda步行辅助、UNI-CUB平衡车等等。

太过常规的例子就不赘述了,来看个硬核点的。在2019年年中,本田发布了一台名为Mean Mower V2的…………割草机。得益于搭载的CBR1000RR Fireblade摩托车四缸引擎,这台割草机拥有200马力的最大功率、13000rpm的超高转速,百公里加速仅需6.29秒,极速更是达到241kph。

正所谓一路火花带闪电,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说的大概就是Mean Mower V2了。
相对专注的丰田
相较于摊子铺的极大的三菱,汽车业真正的霸主丰田倒是相对专注,但出了汽车也还是发展了小部分的副业。

早在1997年,丰田就与合作研发了一款名为“Toyota Marine”的游艇。当然在2017年雷克萨斯还推出过一条更豪华、完全碾压前者的奢华游艇。

因为手握三菱的股份而沾了些许三菱造飞机的光以外,丰田在2002年还带来过自家研发的概念飞机TAA-1。

另外丰田还办起了大学,包括1981年成立的丰田技术学院和在2003年成立的芝加哥分校。其他方面,丰田还涉足过机器人项目,以及在生物技术领域投资过几家初创公司。

不过最令人意外的产品,还要数丰田推出的名为“Oekaki Renaissance”的缝纫机,货真价实的丰田出品。
冰山一隅的现代汽车
韩国现代的情况和三菱有几分类似,隶属于现代财阀,除了现代汽车公司以外,还拥有名声鼎沸的现代重工、现代峨山、现代建设、现代独角兽以及现代百货。

关于整个现代财阀的体量,其实无需多言,众所周知韩国的经济命脉基本就靠着三星、现代、SK、LG和乐天这五大财阀在支撑,更有传说韩国人的生老病死几乎离不开这五大财阀,足见其体量之庞大。

而具体到现代财阀,业务范围更多集中在基建和重工方面。尤其是现代重工,旗下共设有7个部门,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公司。
致力于能源的特斯拉
聊到特斯拉的副业,估计会有人条件反射的想到SPACEX,从而得出“造火箭是特斯拉副业”的结论。但实际情况是,虽然这俩家公司的老板都是艾隆·马斯克,但人家压根就是两家公司,彼此之间并无更多关联,所以这一结论并不成立。

不过单就特斯拉品牌而言,除了生产销售新能源车以外,的确还经营着自己的副业,也就是能源业务。

其中包括针对个人用户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储能的Powerwall,以及针对商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对应的Powerpack工业电池组。

虽然听起来很科幻,但特斯拉的能源板块已经帮助马斯克进账不少。除去在美国本土的业务外,还在夏威夷的Kauai岛安装了大型太阳能发电设备和电池;在澳大利亚建设太阳能发电组;在波多黎各重建电网,并为当地的尼诺医院带去了700块太阳能电池板,帮助24小时提供照料3000名患者所需的电能。
AL频道小结
所以纵观中外历史,会发现车企发展“副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于有些品牌的主业可能都不在造车上。但面对此次疫情,五菱、广汽、比亚迪的快速响应,在短时间内从零打造自己的防护物资生产线,还是值得全行业点赞学习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除了口罩,车企还有哪些你想不到的“副业”?

2. 这三家车企“不务正业”,跨行业造口罩,我们需要记住它们!

近几年,随着中国本土车企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国产品牌,我们细数一下其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佼佼者,它们有广汽、上汽、比亚迪等等。当然了,这些车企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多消费者的支持,其中除了能造出优秀的产品之外,还有在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

?众所周知,自进入2020年后,我国就遭遇了新冠病毒的挑战,而口罩成为了应对它的最大法宝之一,特别是医用防护口罩和N95口罩,在当下更是一只难求!在此举国上下处于危难的紧要关头,还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些车企,它们再次站了出来,宣布开始跨界生产口罩!
 
比亚迪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头羊的比亚迪汽车,在数天前就宣布进行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开始援产口罩和消毒液,以满足当前国内对防护物资的迫切需求。据介绍,比亚迪所生产的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在2月17号前后出货,结束生产日期将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其中,口罩产能本月底可高达500万/天,消毒液5万瓶/天。

除此之外,根据比亚迪方面透露,其所生产的防护品将统一服从国家调配,重点保障一线疫区的使用,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给如公交车、志愿者等特定人群,后续结合情况还将对外平价供应。要知道比亚迪在此之前捐赠的现金、物资已经高达一千多万元,此举更是无疑于雪中送炭!那么在此之后考虑要买车的中国人民,你们还有理由不选择这家民族车企造的汽车吗?
 
广汽集团
无独有偶,除了比亚迪之外,作为国内车企巨头之一的广汽集团,也声明称正在研究打造口罩生产线。目前,广汽集团正在全力以赴调动资源,并将此项工作交由广汽集团零部件事业部负责推进,还派集团众多领导和技术中心多位员工,赴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进行调研和学习,争取早日建成全国紧需的口罩生产线。

在汽车界,大家都知道广汽是一块金字招牌,其旗下的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传祺等汽车品牌,更是成为中国消费者眼中的品质标杆。在此危难时刻,广汽集团开始研究跨行业生产口罩,也让我们看出来广汽不仅能造出有良心的汽车,更是一家值得尊敬的本土车企制造商!
 
上汽通用五菱
随着前两位的“不务正业”,上汽通用五菱也随之加入到这个行列。没错,就是大家口中秋名山神车的那个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将采取联合上下游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生产口罩,其无尘车间将进行改建,并尽快于本月内建成投入使用,车间共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
 
大侠车谈:作为车企制造商,生产口罩本与它们无关,但它们却在主动捐赠大量现金、物资后,又毅然决然的跨行业生产当前最紧缺的口罩等防护品,并接受国家的统一调配安排,这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民族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它们就是!作为站在华夏大地的儿女,你确实可以考虑在有生之年买一台它们造出的良心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除了造口罩,车企现在还能干点啥?

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对国内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超级黑天鹅事件,没有留给任何人一丝转圜的余地。
口罩只是一块布两根皮筋,尚且产能崩塌,而汽车则是上万个复杂零件。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如此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让所有常规Plan B都显得那么无力。一具精密庞大的设备,在快速运转时也可能脆弱到容不下一颗灰尘。
疫情到底如何影响了汽车行业?
回顾一下时间线,全国各地除武汉外,一直到春节假期正式开始,多数企业都没能从官方渠道了解到疫情的严重程度。
而随着疫情快速发展,政策发布按小时更新。
没有人就没有生产力,行业面临全面停车

2月23日,武汉封城的新闻终于触及了每个人的神经,这意味着官方从行动上给出了高级别的疫情防控措施。
这一天,大多数在外漂泊的员工都已经离开奋斗的城市,回到老家。疫情升级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一个问题:劳动力无法按时返岗,更可怕的是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恐怕都没办法按原计划复工。
可能身处行业外的你无法理解车企是如何受益于强大的供应链把控能力的,而在举国冻结人口迁徙的情况下,这根链条恐变沉重的铁链,束缚着个体企图复工自救的努力。
就像赤壁之战里铁索连船,在大势变化时难以脱身自保。

对于工业生产的集大成者,汽车工业而言,零部件的制造、交付,是掐着表走的,主机厂的产线停产损失,是按照秒来算的。
这是整个汽车产业受到的第一波冲击,身处产业链上,任何一环的缺失都会造成车辆减产甚至停产。中国早已是世界的汽车制造中心,受到波及的远不止中国制造的车辆。

1月29日,位于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南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伟巴斯特,由于员工在跨国商务活动中感染肺炎病毒,不得不关闭了德国Stockdorf的工厂,多家客户不得不减产。
类似案例不少,所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都离不开中国市场,也离不开中国员工。
消费者延后购车计划,1月销量大跌

乘联会已经发布了2020年1月的数据,产销数量环比分别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触目惊心。
如果仔细计算,从23日武汉封锁作为国家对疫情防控升级的开端,直至月末为止的6天,刚好占一个月的20%,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疫情升级后,中国市场几乎没有销量。
好像看起来情况不容乐观。
自救措施出台,对内降低销售考核,对外安抚情绪
过去的预警方案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情况了,但主机厂是不缺人才和方案的。
汽车产业高度依赖供应商体系和经销商体系,车企们的自救措施也往往围绕这两点开展。传统汽车厂商们和供应商的联系更加密切,所以在搜集供应商复工时间和现有产能时更得心应手。
有多少产能恢复,就根据供应商能力来重新排产,直至疫情结束完全恢复。
经销商端,在政府管控措施和员工居家隔离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有序经营,无法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多家汽车品牌公告表示,暂缓疫情期间的销售业绩考核,酌情调整全年销售目标,与经销商伙伴共同面对困难。
这是大家的普遍措施模板,在消费者端,会提供上门接送、延长保修等政策。
但这些措施实际上并不是那么有力,反而对内的措施看起来更有实际意义。这恐怕是因为,虽然制造端承担着巨额的停产损失,但长远来看还是能弥补大部分的。
疫情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远不止2020年销量

根据中汽研的研究报告,疫情导致产销下降仅是短期现象,如果把观察周期放至全年,并不会产生供应不足的情况。
乍听好像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大多数权威机构和媒体给出的答案都是如此。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数量,主要取决于需求端而不在于供应端。
举个简单的例子,即使2月、3月全部停产,开足马力的生产线或许能在一个季度内补足这些产量。
而在需求端,在国家保证大经济环境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大家的钱还在口袋里,需求只是被压抑,而不会被消灭。
甚至疫情给了一个稍显积极信号:没有车不仅仅是不便,还关乎健康安全。

再者,经销商手里的库存在2019年年底时普遍趋近2个月,意味着在正常销售情况下,即使不再购入新车,光4S店所属的仓库里头停的车都能撑两个月!
当然实际上由于车型众多,不能一慨而论。

在中汽研的调研报告中,推演了疫情结束后销量反弹的走势,增量足以覆盖受疫情影响期间的跌幅。
总体来看,疫情在生产端对销量的影响不大。
对汽车产业的真正影响在于劣汰和转型
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和更好的服务意识能抵御风险
事实上,中国的制造业还存在大量“僵尸作坊”,这些小工厂勉强维系着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不会有任何投资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最原始的方式供应最初级的零件。它看似不会死,因为低廉的成本和供应价格,在不错的情况下还挺有竞争力的。但在面对风险时,这艘漏水的船就像一把湿沙子一样脆弱,所以它又一直是死的,没有未来。
这样的企业不仅仅是小作坊,也可能处在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生态位上。
在人口红利时期,通过低廉的人工成本腾出利润,但这样的商业模式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失去优势了。
同样,作为“总包方”的主机厂,如果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靠低成本在维持商业关系,那么品牌本身就是立于危墙之下的。
那些靠压榨供应商利润和货款换取自己利润的汽车品牌,其实也是在不断堆高自己的风险。

强者恒强的规律,在疫情来临时愈发明显
上面说到疫情对制造端的影响仅仅来自于产能的压力,而产能压力要传递到销售端其实很难。
而消费者体验对品牌销量的影响比重将会增大,这对产品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考验,那些卖的产品好,又能把客户哄开心的车企,会更吃香。可以说,汽车市场早些年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而疫情更是一次对产品和服务品质考验的重磅加码。
海外投资和贸易影响,但全世界都需要中国

此次疫情,已经被WHO定义为 PHEIC(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WHO则会针对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等发布一些临时管制措施。势必会对中国企业对外海的投资业务及相关贸易产生不利的影响。但PHEIC可视疫情发展取消,按照目前确诊人数骤降,武汉地区如数收治的措施看,带来的影响或许比原先设想的要小。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后,中国不仅是大市场,更是大基地,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完全脱离中国制造。
最后:
此次疫情将会对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其中销量部分影响,或许放眼全年来看并不会很大。
但车企是很会做PDCA的,也就是各种分析改进。要把单一的销售渠道拓宽,重视线上内容,纳入完整的销售生态里,这是需要大量软硬件支持的。

今天的消费者,每天花几个小时刷抖音,饿了吗和美团来回切换看优惠,追求极低的选择成本,不论是钱还是时间。这绝对不是现在经销商把卖车信息封闭在店内钓客户上门的传统路子。
疫情下,几乎所有的经销商和垂媒都在布置VR(虚拟现实)展厅和线上看车购车流程,但实际上体验并不好,更像是为了填补两个月的空档临时启用的功能。
危局里,大部分竞争对手都会主动退出竞争,从这个角度出发,可能更容易赢一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除了造口罩,车企现在还能干点啥?

4. 三大车企“转行”造口罩,到底靠不靠谱?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行各业都在积极伸出援手,其中汽车行业更是活跃在疫情防控的前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汽车行业及其周边行业的总捐赠价值已经超过了10亿元。

但目前疫情依旧严峻,如何防范成了关键问题,其中口罩更是成了重中之重。据工信部数据: 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鉴于当前还未全面复工复产,以及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产量实在杯水车薪。

而在实施捐款、捐物、改装救护车等多种援助形式之后,车企们又开始转型生产口罩,为此也迎来了众人的拍手叫好,毕竟多造一份口罩,就可多缓解一份压力。咱们不妨先来看看三大造口罩的车企。
1、最先响应——上汽通用五菱
作为第一家生产口罩的车企,早在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就率先表示,其将联合供应商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紧接着2月9日,它的第一批20万只口罩就顺利下线。

到2月底,上汽通用五菱还将建成一座2000平方米的无尘生产车间,4条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预计日生产量将超过170万。

2、紧随其后——比亚迪
在上汽通用五菱之后,比亚迪也加入了“造口罩”的阵营,不过与上汽通用五菱紧急改建生产线不同的是,比亚迪直接将口罩制造,新纳入到旗下子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之中,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而且除了口罩,比亚迪还新增了消毒液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据比亚迪介绍,其口罩和消毒液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2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3、蓄势待发——广汽集团
除了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身为国企的广汽集团也在“磨刀霍霍”中。为了能落实口罩生产问题,广汽集团的领导层已经到东莞口罩生产设备制造商进行调研,研究新建口罩生产线的技术可行性。

据最新消息称,口罩生产将由广汽集团零部件事业部负责,首台广汽口罩生产设备已于11号运达广汽部件技术中心进行安装和调试。预计2月22日将完成12台设备的自制,本月底完成30台。从广汽这波实打实的操作来看,产量估计也不会少。

上述三家车企能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跨界造口罩,确实很硬核,也值得点赞。不过前面疆哥也说过了,虽然车企造口罩圈了不少粉,但是有一部人针对此事还存在某些疑问,在此,疆哥觉得有必要在这里为大家解疑答惑。
1、造汽车变造口罩,究竟是如何办到的?
很多人纳闷,造汽车和造口罩,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行业,怎么如此轻松就实现了互通?这就涉及造口罩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了,即厂房、设备、材料和人员,我们来看看车企是如何搞定的?

厂房——造医用口罩的厂房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的无尘无菌,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些要求正好与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中的“涂装车间”相似,对车企来说,造医用口罩的车间,只要对涂装车间进行稍加改造即可。


设备——造口罩需要专门的机器设备,也就是生产线。而车企只需通过相应的供应商采购即可,像广汽自己制造和组装的,那就更不用说了。而成本方面,生产普通医用口罩的设备一套大约在15-20万,生产N95口罩的设备大约在30-35万,对车企来说也没大的压力。

材料——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主要为聚丙烯,而在车企的供应链中,很多隔音棉的原材料也是用聚丙烯来生产的,这时候反倒体现了自身供应链的资源优势。此外,我国的石化企业拥有提炼聚丙烯的优势,此前中石化就喊话,可运输原材料上门。

人员——有符合标准的车间,生产设备到位,原材料供应也有一定的保障,最后的人员就好说了,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有着庞大的人员储备,在技术和管理也有经验,进行培训和组织学习后,短时间就可以上岗。
2、车企有医用生产资质吗,造的口罩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医用口罩在国内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生产此类产品,需要申请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对于外行的车企的来说,获取有一定的难度。但疫情当前,通过政府开辟的“绿色通道”,符合要求的车企获取的速度会加快。

有人可能会说,审批流程缩减,而且是紧急组建的生产线,那车企造的口罩还能保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吗?大家的担心并无道理,毕竟不合格的口罩,不仅无法起到真正的阻隔病毒的作用,还可能因为过敏等问题,对身体造成伤害。

针对此疑问,疆哥认为,汽车工业一向是严格标准生产的行业,其规范和流程的严谨,是许多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相比于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口罩,疆哥更愿意相信车企生产的口罩的产品质量,事关车企的名誉,如果质量安全不过关,其中的风险大家不妨细品。
3、为什么不让专门的产业去做,而是让车企来?
有些人认为,术业有专攻,为什么医疗设备的产业不去做,反而让汽车产业去生产口罩呢?前面也说了,口罩很紧缺,如果单靠那些专门的企业去完成,根本就支撑不了那么大的需求量,动员车企的力量,其实就是在分担口罩制造业的压力,达到众志成城的效果。

而且响应政府号召加入造口罩并非只有汽车行业,像中石油、中石化、富士康、爹地宝贝(纸尿裤企业)、三枪内衣、水星家纺等企业也都在转产口罩,考虑到当前的缺口,预计还将有更多的“外行”加入。
4、车企造的口罩该从哪种渠道购买?
“口罩难买”已经成了大家公认的问题,而按照工信部的说法,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然而为了保证安全性,还需进行解析消毒,流程为7-15天,这也是造车口罩紧缺的关键原因。不过随着复工复产,以及造口罩企业的增多,这种情况将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而对于车企造的口罩,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怎么买到了?对此,上汽通用五菱表示,“暂不对外售卖”,会交给政府统一调配,优先支援医疗一线。而针对比亚迪生产的口罩被抢购的传闻,官方也回应了,目前产能有限,生产的口罩主要用于疫区、医院、以及与研究病毒相关的部门,此后还会捐献给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司机以及志愿者等行业人群。待产能提升之后如果有剩余口罩,会考虑平价向社会销售。

在此疆哥也提醒大家:目前口罩供给紧张,不少商贩浑水摸鱼、从中套利,甚至打着大企业的名号生产假冒伪劣,请大家不要受骗上当。

实际上,车企造的口罩除了要供应一线外,还得顾着自身较大的使用需求。据汽车商业评论统计,上汽通用五菱共有2.5万员工,比亚迪集团有22万人复工生产,广汽则有11万员工,这些基数的背后,将是一笔不小的“口罩开销”。
写在最后
对于车企跨界造口罩,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上述那些疑问,例如关于车企的资质,口罩的安全问题等,这其实也侧面说明了疫情已经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心。疆哥也希望,通过上面的解答,能让大家对车企造口罩有更有进一步的认识。

而除了质疑,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疫情当前,车企们响应国家号召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只是会造汽车,如果有需要,还可以上前线,拼”刺刀”,区区口罩又何足挂齿。
此外,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强大动员力和凝聚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疆哥也相信,在全国各方的努力下,我们将很快度过难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这家豪华车企也开始生产口罩 日均产量将达10万+

随着武汉解封,国内疫情进入了最后决战时刻,开始走向清零状态;而在海外,疫情仍在快速蔓延,美国、法国等国家在寻顶的过程之中,全球汽车行业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在国内,自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等多家车企宣布生产口罩后,海外各大车企也开始加快进度筹备生产各类医疗防护物资,包括兰博基尼、法拉利、捷豹路虎、菲亚特克莱斯勒、通用汽车等车企均宣布制造呼吸机等医疗防护设备,近日,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也宣布将开始生产口罩。宝马集团CEO齐普策表示:“为保护员工以及公众健康安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宝马将开始生产口罩,很快将达到日产数十万只口罩的产能。”目前,宝马已从向德国政府交付了15万只口罩,100万副医用手套,并且在接下来两周内交付100万只口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家豪华车企也开始生产口罩 日均产量将达10万+

6. 为何车企纷纷开始做口罩?

面对着疫情的带来的影响,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是处于停产歇业当中,而面对着疫情,一些企业停产歇业后口罩的紧缺一度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战胜疫情已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使命,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些车企纷纷开始做起了口罩。

车企为何开始做口罩,有以下几种因素,首先第一种车企本身有着造口罩的现成条件,做口罩需要无尘等环境的要求,而车企在生产车辆的时候就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一个足够大的无尘厂房。目前所有车企的车间都有严格的无尘标准,就拿涂装工艺的车间来说,就完全符合无尘等环境要求,与其他企业相比,车企在跨界生产口罩时还具备一定优势。

可以把多出来的资源用于转场生产,即利用了现成的场地和人员,也为社会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再者从口罩的生产带来的价值上面来看,也是无形之间为车企做了一次好的宣传,而这种宣传的价值比任何营销上面的宣传来的要实在很多,抛开其它的因素不说,光从跨界上面来看都是很容易让人记住。

再者从产能上面来看,这么大的产能也能为车企带来的一定的经济效益,虽然如今汽车市场不景气,相比于闲置的产能,能够把其利用起来也是一种效益,综合来看,在疫情面前,各大车企纷纷挺身而出,体现了车企的担当,从这份担当来看,无论造口罩还是造车都是是可以放心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车企跨界造口罩?这几家车企值得表扬

跨界不分任何行业,比如说那些汽车厂商,在当下的疫情冲击之下损失惨重,供应链受到严重的破坏,想好好生产一台成品车都是个问题,他们不仅不“着急”,而且还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不务正业”,好好的车不造了,去造什么口罩,这种“不务正业”太让人喜欢了。

目前,已经有多家主机厂开始“偷偷摸摸”的生产口罩去了,造车是一方面,造口罩才是主流,而且随着生产线的成熟,他们的口罩规模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已经可以满足国内很多消费者的使用,极大缓解口罩慌,甚至有些车企不以盈利为目的,直接就会免费捐赠。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为这些“不务正业”的车企点赞,你们“不务正业”的样子真的是太可爱了!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来宣传一下那些“不务正业”的车企,也让广大的消费者知道,有哪些车企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勇于站出来帮助我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车企好样的!

比亚迪:
比亚迪是一个主打新能源汽车的造车企,同时还兼顾着燃油车的制造生产,作为新能源汽车界的一哥,比亚迪在这一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旗下的车型也颇受消费者待见,尤其是像比亚迪唐、宋、秦这些系列车型,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在三电技术层面的累积,比亚迪也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前面。

这一次,比亚迪率先做出调整,直接建立生产线开始生产口罩。比亚迪如今的产能已经达到了日500万只的产量,这对于缓解中国口罩慌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比亚迪还生产了消毒凝胶,每天可达30万瓶,这也是疫情之下比较重要的战略物资。
比亚迪已经与深圳的多家药房签署战略协议,将在3月16日到3月31日开始为这些药房供应一次性的医用口罩,数量高达1500万只。
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宏光堪称神车,是MPV领域的佼佼者,每个月都有大几万的销量,称其为第一MPV车型也不为过。五菱宏光之所以深受消费者的喜欢,是因为其皮实耐用、节能省油,售价便宜,对于经济薄弱但是急需用车的消费者而言,五菱宏光可以说是一匹不可多得家用良驹,能拉人能载物,还能做点小本生意。

在疫情之下,上汽通用五菱率先行动起来,直接开始生产口罩,虽然还不知道五菱具体的日产量是多少,但是想必也不会很差。相比比亚迪来说,五菱生产的口罩直接是免费赠送,消费者可以免费来领取,只要消费者在五菱官方的app上领取,就能轻松获得相应的口罩,五菱预计将发放600万的免费口罩。

广汽:
广汽作为国内的大牌厂商,在国内市场也是极富盛名,广汽丰田、广汽本田深受消费者的喜欢,自营品牌广汽传祺在国产车中也有举重轻重的地位,其一款传祺GS4在SUV领域留下赫赫威名,巅峰时期的传祺GS4即便是哈弗H6也得严阵以待,这家实力雄厚的厂商也开始为民出头,造起口罩来了。
广汽生产出的口罩不对外销,主要以捐赠的形式捐赠给机构单位,诸如公安局、医院、环卫工等企业、机构使用,不愧是国资委企业,在口罩的用途上面做出了表率,没有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责任为主。

以上这些厂商是第一批率先做出调整的厂商,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以不盈利为目的的生产口罩,即便是比亚迪也仅仅只是保证成本之下生产。疫情肆意,人民群众遭受巨大的生命安全威胁,在经济上面的损失更是惨重,而口罩是人民迫切需求的医疗物资,这些厂商站出来,挑起了大梁,不为盈利只为民众需要。
2020年如果我们挺过来了,买车可以考虑考虑这些负责任的厂商,聊以支持。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车企跨界造口罩?这几家车企值得表扬

8. 能造车也能产口罩,汽车厂的战争潜力,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汽车厂的战争潜力,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疫情发生后,口罩成为人人必备的防护物资,需求量剧增,瞬间出现严重短缺。
正常情况下,我国口罩日产能约为2000万只。即便是口罩企业全部复产,短期内仍将“一罩难求”。因此,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长安等汽车厂纷纷“转产”口罩,日产能将超过1000万只,极大缓解了口罩短缺的困境。

和传统的口罩厂不同的是,汽车厂拥有强大的生产场地、设备、人员、技术和资源协同能力,因此能够快速跨界转产口罩。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举国进行战争动员,强大的中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厂可以迅速转产,生产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产生巨大的战争潜力。
大国之所以不可战胜,是因为有超强的战争潜力。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战争潜力呈潜在状态,而一旦战争爆发,战争潜力会通过动员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战争力量。
衡量战争潜力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和制造能力等指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制造能力以及其强大程度,比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汽车等都是国防工业的基础。

进入战时状态后,强大的制造业能迅速转产,诞生出惊人的战力,汽车厂可以转产生产坦克、装甲车甚至飞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汽车工业也关乎一个国家的战略安全,从中可以窥见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
宝马的前身便是一家飞机制造厂,造车只是捎带的;台风、阵风等战机中都有奔驰的功劳;“喷火”战机的“梅林”发动机出自劳斯莱斯;福特甚至在二战中造了上万架战斗机。
二战时,美国依托雄厚的军工制造力承担起“世界兵工厂”的角色,其中很多汽车厂转产生产武器装备,且产能很高。

福特汽车能做到20分钟生产一辆坦克、一小时交付一架B-17重型轰炸机。仅福特的柳溪工厂在二战期间一共制造了8600架B-24、57851台飞机发动机、4291架军用滑翔机。
相比福特,通用的武器生产范围更广,枪械、火炮、飞机、坦克、军舰等各种武器均有涉猎。11.3万名通用员工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23亿美元的战略物资,包括85.4 万辆各型卡车、20.6 万台航空引擎、19.8 万台柴油发动机、3.8 万辆各类装甲坦克(车)和1.3 万架各类作战飞机。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进行了紧急的战争动员。此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立即转产T-34坦克,一边战斗,一边坚持生产,其产量完爆其他专业坦克制造厂。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危急的时刻,工人们甚至直接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出厂迎击德军。
日本亦是如此。二战期间,日本坦克产量的95%由汽车工业转产的,部分还生产飞机。
再来看中国。毫不讳言,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巨大的战略纵深和高效的动员体制,加上强大的制造业,中国是世界上战争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目前,虽然美国GDP比中国高,但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约为4万亿美元(同期美国、日本分别约为2.17、1.01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0%。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能力,具备全球最庞大的工业体系,战时可以迅速转为军用,生产武器装备,让中国拥有极为强大的战争潜力。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具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使得进入战争状态后转产将是非常高效的。
着眼未来,建立“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国防工业体系,是未来世界各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那些平时用来生产汽车、工程机械、空调甚至手机的工厂,到了战时能用来生产坦克、装甲车、导弹等武器。这对储备战争潜力,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韩国,三星、大宇、现代、LG等上百家军工企业,职工达30万人以上,能够为韩国军队生产各种武器装备。但是,这些军工企业80%是以民品生产为主的军民结合的企业,完全从事军品生产的职工大约只有3万人。
二战后,日本不允许拥有军队,没有战争权,只有自卫权,但战争潜力深藏不露。日本实力雄厚的汽车、造船、钢铁、航空等民用工业具有十分惊人的战时转产能力,一旦需要,其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将会迅速地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预计至少可以年产2万辆坦克、1万多门火炮、1万多架飞机、1300多万支枪械......

在二战中,日本坦克产量的95%是由汽车工业转产的。目前,日本汽车年产能约为3 000万辆,如果10%转产坦克,可年产坦克50000辆,如果30%转产飞机,可年产飞机20000架,足以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作为“世界工厂”,包括汽车、钢铁、造船在内的500种主要工业品中,目前有近一半的世界第一产量在中国,而这些都可以在战时转化为战争潜力。仅仅数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战争潜力也一览无遗。也就是说,中国真实的战争潜力是十分强大的,这也是敌对势力十分畏惧的。

近年来,我国全国汽车产销量约为2500万辆,而产能早已超过3500万辆,且仍有上千万辆产能处于规划或建设中。在众多自主品牌车企中,长安、东风、北汽、长丰等均是以军工起家的。可见,中国汽车产业巨大的产能优势和先进的制造能力是战争潜力的坚实保障。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武器的进步,汽车厂尤其是乘用车生产线并不能直接转产坦克、飞机、导弹等武器,但其拥有先进的生产场地、熟练的技术工人的汽车厂,只要得到转产的指令,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调整生产线,便能实现迅速转产,变成一个巨大的军工厂。

写在最后: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强大的战争潜力也并非未来侵略他国,而是遏制战争的重要条件。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战争潜力的重要工业单元,其地位举足轻重。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同中国经济一样进入了“新常态”,进入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希望中国汽车业能打赢“大考”,加速升级,迈向汽车强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