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失业后逆袭成功卖出50万瓶辣椒酱,自媒体为何能让众多失业人成功?

2024-05-17 22:03

1. 男子失业后逆袭成功卖出50万瓶辣椒酱,自媒体为何能让众多失业人成功?

因为自媒体是如今非常火爆的一个新行业,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只要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自然能够获得成功。一名男子在失业之后成功逆袭,没想到利用自媒体买出了50多瓶辣椒酱,实在是让人感到惊讶,如今很多人都能够依靠自媒体再次获得重生,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如今已经是网络时代了,自媒体这一行业也变得越来越火,只要能够成功抓住这个时机,那么就很有可能会获得成功。有不少年轻人都会辞去原来还不错的工作,加入到自媒体当中,也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个时机。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都希望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是那种能够签订合同的铁饭碗,但是却不知道如今时代早已经改变了。其实如今这个年代,讲究的就是抓住时机,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吧,我有一个朋友,每天辛辛苦苦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元,在偶然的机会下他了解了自媒体,没想到只需要耗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赚的比原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

重点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很多人都加入到了这个行业,选择去直播带货或者是利用自己的视频赚钱。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可能会有些网友发出质疑,自媒体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呢?其实不管自媒体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只要这个时代还需要网络,就一定会有赚钱的办法。如今是利用短视频在赚钱,那么今后肯定也会有其他的方式。比方说各大小区都突然兴起了网上买菜的潮流,只需要在网上购买蔬菜,然后第2天去指定的地点拿就可以了,价格非常的便宜,而且菜也很新鲜,总体来说性价比要比在菜市场购买的更高一些。

有很多人就抓住了这个时机,在小区内开了各种各样的取菜点,光是我们这一个小小的小区就有4个取菜点。这种事情肯定是无利不起早的,能从中收取比较高的利润,但是这些人也正是懂得抓住时机,所以才能够在这种模式刚兴起的时候赚上一笔。所以不光是自媒体,其实如今有很多赚钱的方法,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整天上下班工作累,重点是工资还比较低了。只要大家都能够学会抓住时机,那么获得成功,也许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男子失业后逆袭成功卖出50万瓶辣椒酱,自媒体为何能让众多失业人成功?

2. 失业男子卖出50万辣椒酱,为何那么牛呢?

做生意不分大小,今天给他讲得是一位90后小伙子卖辣椒酱的案例,用了一个小法子,一个月能够卖出5万多瓶。
这年头想通过做生意致富的人越来越多,毕竟人人都有一个创业梦,而有的人通过做生意发家致富,有的人却赔得倾家荡产。创业失败的人大多数都把原因归咎于,自己没有人脉,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太大,还有就是这几年电商行业的发展,说来说去就是为自己找借口,可是有想法的老板,不仅没有去抱怨电商所带来的冲击,反而是主动去研究电商的运行规律,通过电商实现了创业成功。



其实现在市场上许多行业都可以重新再做一次,只要运用新的商业模式就可以了,俗话说的好,思维一变,市场一片。自己没有资金,没有客流,没有人脉,甚至没有店铺,你都可以成功创业,怎么做呢?自己没有可以向别人“借”,现在这个市场上,通过借能够让你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就拿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银行来说吧,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放在银行里面,一年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息,假定年利率是3.6%,在银行里面存一年1万元的定期,那么一年能够获得360元,但是银行转手就将你的这笔钱贷给了别人,一年的利率为10%,一年之后把本金利息一起还给你,银行还另外赚了640元,你明白了这个逻辑了吗?
银行就通过这么简单的借用,就让别人的钱升了值,那么各位做生意的老板,可以去市场上借到什么呢?金钱、产品、顾客、人脉都可以,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90后小伙伴辣椒酱的案例,通过利用电商平台,借别人的店铺卖辣椒酱,一个月赚到10万元,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1、小伙谈恋爱经费不足,动脑筋做生意赚钱



小王是一名正在上大三的学生,是四川人,提起川渝,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喜欢吃辣,相信来参与旅游过的朋友们应该都清楚,川渝的饭菜就是无辣不欢,成都的冒菜,重庆的火锅,全国著名。小王就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们那个村儿全都是种植辣椒的,就靠着卖辣椒发财,而小王的叔叔,还开了一家辣椒加工厂,对外专门出售辣椒酱,一年的收入也非常不错。
正在上大三的小王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谈恋爱都很费钱,外出约会吃饭,大多数都是男生买单,小王家庭也不算富裕,每个月父母就给点生活费,平时周末出去做兼职也挣不了多少钱,过年期间,叔叔送了一箱辣椒酱给自己家,自己也带了几瓶到学校,舍友们都说好吃,没到一个周,几瓶辣椒酱就见到底了,看着空空如也的辣椒酱瓶,兜里面没钱的小王觉得这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
2、免费试吃,获得好评
宿舍只有6个人,室友的评价还是具有片面性,小王就让叔叔寄了两箱辣椒酱到学校,打着赠送给同学的名义,在宿舍门口摆起了小摊儿,同学们只需要加小王的联系方式,就能够获得一瓶免费的辣椒酱,到时候告诉小王味道口感如何。送出去了200多瓶辣椒酱,一共收到了100多条评价,80%以上的同学都觉得味道不错,好吃,少部分觉得太辣了。经过这一次活动,小王更加确信,这个辣椒酱很有市场。

3. “仙女”李子柒开网店,辣椒酱月销6万瓶,粉丝收到:卖的是情怀,网红的店为什么生意那么好?

李子柒也赶时髦开网店了,可以说他的网店已经开放,那质量绝对是杠杠的,几天竟然销售了几千万的辣椒酱,李子柒就是卖的一个“古”字,白了就是一种原生态,发的视频我们从头看,貌似全部都是没有添加剂的,好像是一种天然的磁铁,可以说她做这类视频我们都非常喜欢看,也是关注了她很长的时间了。

相信很多的朋友都应该看过李子柒所拍摄的美食,可以说她做美食的样子给人一种小仙女的感觉,真的是太美了,完全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那犹如小龙女再世啊。李子柒怎么卖得这么好,其实她就是靠的流量,而她的流量也是在以前积累的,不过把流量给套现了,一点也足见她的精明,当然了说卖的是情怀也差不多吧!

有一点李子柒这个辣椒酱价格可是比一般的辣椒酱要贵很多的,但是买个一两瓶,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的。

“仙女”李子柒开网店,辣椒酱月销6万瓶,粉丝收到:卖的是情怀,网红的店为什么生意那么好?

4. 失业男子是如何卖出50万瓶辣椒酱走红网络的?

90后打工男子自失业之后返回家乡,看到了互联网上短视频的大趋势,从而也找到了灵感,他在网上所发布的视频都是一些关于爷爷奶奶日常做饭的视频。老一辈做饭的手法和对待饮食严谨的态度,加上农村独有的朴素特色,让这一对爷爷奶奶的视频迅速爆火网络,这位奶奶的做饭过程和步骤极其严谨,尤其是在制作面食的时候,都是自己所弄的手擀面,而后还加上了独制的辣椒酱。仅凭借一个面条的视频就获得了2000多万的点赞,瞬间爆火网络。在火了之后,网友们经常可以看到奶奶在视频当中使用的一种辣酱,于是便有网友去请求发视频的博主告知他这种辣酱的品牌,这也是许多网友的心愿和请求。于是这名拍摄者90后小伙便将这个辣酱上架到了购物车当中,开始做起了电商,在双11的时候爆卖了50万瓶。人们纷纷称:是老干妈的头号劲敌。

其实辣酱爆卖的背后,也蕴含着90后小伙独特的眼界和努力。同时更离不开爷爷和奶奶对待饮食的严谨态度,平时他们所拍摄的关于爷爷奶奶做饭和吃饭的视频,可以堪称是另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可能在拍摄初期,90后小伙只是想要在短视频平台上通过流量去赚钱,同时也想记录爷爷奶奶的乡村朴素生活,但是没想到朴实且有趣的视频受到了重大网友的点赞和关注。爆火的背后是小伙眼界的开阔,同时也是时机的恰当。同时,在近些年来,通过短视频去进行带货也是一种潮流趋势。很多消费者都为之买单,所以小伙能够拿出有质量有味道的辣椒酱去满足网友,因此爆卖50万瓶也是不过分的。

最令人感动的是,小伙所拍摄的视频都是关乎于爷爷和奶奶做饭和吃饭的视频,并没有被当下的互联网不良风气所带坏,或者被当下的网红拍摄方式所吸引,他们的风格和主题一直没有改变,每次都是爷爷告诉奶奶想要吃什么,奶奶便会去准备食材,然后去进行烹饪。爷爷也尽到了一名吃播的责任,会将奶奶做的菜一丝一毫的都不剩下。能够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老人们也是非常开心的。其实90后小伙成功的背后,是敏锐的思路和开阔的眼界。同时也是赶上了时机。

5. 做微商卖辣椒酱好不好?

微商卖有特色有概念的辣椒酱是没问题的,问题是你准备卖什么价格啊,因为有线下以及电商辣椒酱的价格标着,卖不了高价。加上一般微商都是包运费的,大部分人每次最多买一瓶,扣除你的成本以及运费挣不了太多钱,这是问题所在。

做微商卖辣椒酱好不好?

6. 开个淘宝店卖老妈自制的辣椒酱能赚到钱吗?需要什么条件?

绝对可以,但重要的是怎样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卖那个,只要推广出去了,一切都好办

7. 老干妈:我是怎样把5元辣椒酱做到68亿

参考资料:(燕呈黄辣酱,也是好选择!)
把一瓶5块钱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 
  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辣椒酱大概赚9角5分;(注:2014年老干妈实际销售额超过40亿元。) 
  她15年只贷过一次款,她的财务只有两笔最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她15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她目不识丁,面对自己的名字不断摇头:“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 
  陶华碧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韩先生回忆道。 
  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 
  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燕呈黄辣酱,也是好选择!)
  “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华碧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要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有时还受命上台发言。 
  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就主动要求辞职来帮母亲。虽然此时的陶华碧已是小有名气的生意人,但她还是觉得李贵山辞掉“铁饭碗”来帮助她是“秀才落难”,故极力反对,无奈之下,李贵山只能“先斩后奏”,先辞掉工作才找到陶华碧,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陶华碧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文件。一个读,一个听。听到重要处,陶华碧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个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 
  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李贵山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他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好打脑壳哦贵阳话:太难了!”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划地整整写了三天。 
  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用她的“特色语言”总结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三天后,当她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时候,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直到现在,“陶华碧”是陶华碧认识的仅有3个字。 
  “我自己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 
  “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谢邦银笑称自己就是个“业务经理”,因为总要扑到一线拼命。 
  1998年,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理财周报记者没能得到这份制度的原文,但谢邦银说他们没有员工手册,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就靠这样一套如美国宪法般没改过一个字的简单制度,“老干妈”11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内部从来没有传出过什么问题。 
  “陶华碧有自己的一套,你可以叫作‘干妈式管理’。”贵州大学讲师熊昉曾作为记者多次采访过陶华碧,他说:“比如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除此之外,陶华碧还一直坚持她的一些“土原则”: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贵州过年过节时,有吃狗肉的习俗,陶华碧特地建了个养狗场,长年累月养着80多条狗,每到冬至和春节就杀狗供全公司会餐。 
  除了“干妈式”管理之外,陶华碧在公司结构设置上也有自己的特色。“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谢邦银笑称自己就是个“业务经理”,因为总要扑到一线拼命。 
  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2005年,李贵山离开总经理岗位,总经理职位空悬了一阵后,职业经理人王海峰上任,现任总经理谢邦银时任总经理助理。而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李贵山在“下课”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挂名,不再参与公司管理。 
  “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而其长子李贵山离职的原因,一直是一个谜。 
  “政府也很困难,我们不借了” 
  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 
  200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议她找政府寻求帮助。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以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 
  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 
  陶华碧爬起来后,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随行人员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却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向政府借钱(编注:陶华碧不知道政府协调银行贷款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 
  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贵阳市商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陶华碧对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就是想找我点利息钱嘛。” 
  “难道我还要怕假货吗” 
  孙国强现任贵州省副省长,他能和陶华碧顺畅地交流,可以用非常直白的话把一些经济学的东西说的让陶华碧能听懂,还愿意照着做,陶华碧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许多重要决定,可能都受过孙国强的影响。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老干妈”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东西好卖了,仿冒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老干妈”创立初期,李贵山就曾申请注册商标,但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以“‘干妈’是常用称呼,不适合作为商标”的理由驳回。这给了仿冒者可乘之机。 
  全国各地陆续出现50多种“老干妈”,陶华碧开始花大力气打假。派人四处卧底调查,每年拨款数百万元成立了贵州民营企业第一支打假队,开始了在全国的打假。 
  但仿冒的“老干妈”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出一茬,特别是湖南“老干妈”,商标和贵州“老干妈”几乎一模一样。 
  陶华碧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饶地与湖南“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还数次斗法于国家商标局。此案成为2003年中国十大典型维权案例。 
  2000年8月10日,一审法院认定,贵阳老干妈公司生产的“老干妈”风味豆豉具有一定的历史过程,湖南老干妈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其停止使用并销毁在未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前与贵阳老干妈公司相近似的包装瓶瓶贴,并赔偿经济损失15万元。 
  这意味着两个“老干妈”可以同生共存。这是陶华碧无法接受的,她很快提起上诉。 
  其间,有很多人劝陶华碧放弃官司,但陶华碧面对前来劝解的人就一句话:“我才是货真价实的‘老干妈’,他们是崴货(贵州话:假货),难道我还要怕崴货吗?” 
  最终陶华碧和湖南老干妈的官司,在两位黔籍官员:时任贵阳市市长孙国强和当时的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极力斡旋下,贵阳老干妈终于打败了湖南的“老干妈”。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同时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 
  孙国强现任贵州省副省长,“他能和陶华碧顺畅地交流,这是很不简单的。”贵州大学讲师熊昉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孙国强可以用非常直白的话把一些经济学的东西说的让陶华碧能听懂,还愿意照着做,陶华碧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许多重要决定,可能都受过孙国强的影响。” 
  陶华碧几乎不和政府官员打交道,作为省市区三级共管企业,“老干妈”的二期工程竣工仪式上,孙国强作为并不分管“老干妈”有关工作的副省长仍然受邀到场。坊间传闻,只有他和龙永图是陶华碧愿意“买账”的人。 
  “我这么拼命搞,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 
  即使是扩大公司生产规模这样的事情上,陶华碧也保持着自己固执的谨慎。贵阳市官员在劝说陶华碧时也是倍感艰难,最后在市区两级主要官员的多次上门劝说下,陶华碧才勉强同意。 
  2003年,贵阳市一些政府领导曾建议陶华碧,可以帮(燕呈黄辣酱,也是好选择!)助“老干妈”公司借壳上市,融资扩大公司规模。 
  这个在其他企业看来求之不得的事情,却被陶华碧一口否决,陶华碧的回答是:“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有官员感叹,和“老干妈”谈融资搞多元化,比和外商谈投资还要难。 
  即使是扩大公司生产规模这样的事情上,陶华碧也保持着自己固执的谨慎。贵阳市官员在劝说陶华碧时也是倍感艰难,最后在市区两级主要官员的多次上门劝说下,陶华碧才勉强同意。 
  现在,陶华碧几乎不去位于她的办公室,奔驰座驾也很少使用,因为“坐着不舒服”。除了一个月两三次去厂房车间转转,她生活的全部就是和几个老太太打麻将。 
  有一天在麻将桌上,有人问她:“你赚了那么多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这样拼命干什么?”陶华碧当时没回答上来,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想这个问题,几乎彻夜未眠。 
  第二天,正赶上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按着会前的安排,作为董事长的她要给员工们讲一讲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然后具体工作指标由总经理下达。 
  按照陶华碧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惯例,李贵山已经为她拟了一份讲话稿,陶华碧听了三遍,几乎就能一次不差地背下来。 
  但在会上讲话时,她突然想起昨天那个问题,转换话题了:“有几个老阿姨问我,‘你已经那么多钱了,还苦哈哈的拼哪样哦?我想了一晚上,也没有想出个味来。看到你们这些娃娃,我想出点味来了:企业我带不走,这块牌牌我也拿不走。毛主席说过,未来是你们的。我一想呀,我这么拼命搞,原来是在给你们打工哩!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为了你们自己,你们更要好好干呀!” 
  会场沉寂几秒后,响起热烈的掌声。(燕呈黄辣酱,也是好选择!)

老干妈:我是怎样把5元辣椒酱做到68亿

8. 我想卖辣椒酱,我的这个思路可以吗

我想可以双管齐下的呀,只要你有充足的精力和足够的资金做支撑,毕竟开始创业是很难的,要想到如果一段时间没有生意收入,你的经费从哪来,你个人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做个调查再拟个计划,说不定越想越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