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2024-05-04 18:36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一、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六、依靠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建设。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
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
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三、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五、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3.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

4.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内涵

内涵: (1)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1] (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

5.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新的目标要求

一、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六、依靠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建设。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
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
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三、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五、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新的目标要求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有哪些?

   
                  一、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内、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人民生活水平和容质量普遍提高。
  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五、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六、依靠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鲜明特点: 
  一、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
  二、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
  三、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
  五、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有哪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有哪些

8.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过去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倍.预计今后20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能够保持过去20年的增长势头,到2020年达到18840元,可以稍微超过小康指标.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过去2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3.5倍,其中近10年增长1.6倍,到2000年为2253元.可以预计,今后2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有可能增长3.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达到721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中.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预计到2010年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近10年每人年均增加0.5平方米,2000年达到19平方米.预计2020年可以超过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2%.今后20年,我国将坚持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也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到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约为4.2%左右,其中城镇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为9.7%.这几年,计算机普及率呈现加快提高的趋势,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计算机普及率20%的目标. 
  八是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0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到2000年,我国达到每千人为2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预计每千人超过3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6%,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达到小康水平的95%. 
  根据这一指标,有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与现实情况进行了比较,目前差距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7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大学入学率(45.0%)和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7%),而其他一些指标差距都不算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