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金融危机在什么时候发生?

2024-05-18 19:31

1. 两次金融危机在什么时候发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
2008年一场自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在全球爆发华尔街的五大投行雷曼和贝尔斯登、花旗相续倒下高盛和摩根被迫转为传统银行。
两次危机的相同点 (一)相同的背景——繁荣中潜伏危机 (二)有着相同的根本原因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为根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制 度是危机爆发的根源所在   (三)相同的特征——过渡信贷消费引起的经济泡沫。很辛苦的,望采纳

两次金融危机在什么时候发生?

2. 第一次金融危机和第二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危机,即为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857年在美国发生的,原因是英国产品充斥美国市场阻碍了美国冶金业和棉纺织业等重要工业部门发展,影响是导致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
第二次金融危机,即为第二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29年在美国发生的,原因是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影响是导致银行纷纷倒闭、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很多人濒于破产。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1、是经济结构单一,“双赤字”持续恶化。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过于依赖初级产品出口,以致国家收支极易失衡。
2、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经济本身陷入衰退。
3、过度依赖外贸、外债,但储蓄不足,汇率自由,以致债务危机如影随形。大多新兴经济体本身底子薄,靠吸引外资,大举借债支撑经济高增长,却也积累了大量外国资产和外债。这些国家长期贸易赤字,外储薄弱,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再加上资本开放,汇率自由根本挡不住资本的大进大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百度百科-世界经济危机

3. 金融危机发生的次数多少次?

具体情况如下:
1、第一次金融危机:经历一战发大财之后的经济调整,主要源于“外需”的减弱,从1920年开始至1921年底结束,大约2年时间(工业下降从1920年7月至1921年4月最低点)。
2、第二次金融危机(大萧条):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核心时间在1929年10月至1933年,但是一直延续到二次大战开始,贯彻整个30年代。
3、第三次金融危机,只在1948年产生,工业生产下降10%的小幅调整。
4、第四次金融危机,1954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结束导致军事需求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分别下降1.3%和5.3%,仅仅持续了9个月,到1955年3月又重新进入高涨时期。然后是汽车与房地产对经济的大力拉动。5、第五次金融危机,从1957年3月开始,主要是由于汽车与房地产的需求下降造成的。
6、第六次金融危机,从1960年2月至1961年2月,工业生产下降6.2%。从1961年1月至1969年10月,经济持续繁荣了106个月,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在2.5至6之间。这次繁荣,越南战争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7、第七次金融危机,从1969年10月开始至1972年3月,经济没有大幅下滑,但是处于徘徊状态。整个70年代,从1973年12月爆发,一直到1982年复苏,总体表现为“滞胀”。
8、第八次金融危机,1973年12月至1975年5月,持续时间长达18个月。
9、第九次金融危机,1979年4月至1982年11月,危机再次光临,持续时间长达44个月。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从1982年12月一直持续到1988年底,持续8个年头,通货膨胀率得到抑制,就业率增加,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美国的“自动化生产体系”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在1984年底,飞机及航空制造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10、第十次金融危机,从1989年至1993年,持续时间长达5年,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又经历了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呈现W+W型。进入199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这次危机中受伤害最大的是日本。
11、第十一次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从2000年3月开始至2003年3月,持续了3年时间。从纳斯达克的调整开始,中间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还有安然事件。这个时期的繁荣,是以严重透支消费、寅吃卯粮为代价的。
12、第十二次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发生的次数多少次?

4. 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几次?

9次。
历史上金融危机有: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扩展资料:
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世界经济历史上最著名的九次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金融学术语)

5. 上次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上次金融危机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基础资产质量差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真正原因不是资产证券化工具本身,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次级贷款质量差和对资产证券化的过度运用导致的。问题出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次级贷款,由于次级贷款发放的风险防控不严导致了次级贷款的质量差。21世纪初始,美国在遭受了科技股泡沫破灭和恐怖袭击双重打击下经济严重不景气,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提高美国家庭的住房拥有率。美联储从2001年到2003年连续降息13次,名义利率从6.5%降到1%,还推出了《美国梦首付法案》要求降低中低收入家庭的首付比率,并且要求房利美、房地美等政府金融机构在购买的银行房贷中必须包含一定的穷人房贷。

房屋贷款还推出了零首付、无证明贷款等,使很多完全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家庭和个人也可以贷款买房。这些风险大、偿还能力低的房贷被称为“次级贷款”。这些次级贷款在当时的宏观环境下规模迅速扩大,到2007年次级贷款规模已经占据了证券化市场的半壁江山。
(二)资产证券化的过度运用资产证券化诞生于20世纪的美国,这一金融创新打破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分业经营,把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连接了起来。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就是投资银行家们把银行的贷款打包做成债券,债券卖出后的钱银行又可以继续发放贷款,因此资产证券化解决了银行的流动性问题,银行的放贷能力又被数倍地放大了。银行贷款属于商业银行体系也就是间接融资市场,债券属于投资银行体系也就是直接融资市场,这两个市场体系在资产证券化以前是分业经营的,而资产证券化打通了两个市场的界限,建立了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因此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已经延伸到了各类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应收账款等,资产证券化产品遍布美国的资本市场,并且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又进行再次证券化,证券化的过程中还加大了杠杆率,因此资产证券化大大延长了资产的链条,也放大了资产的风险。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就是次级抵押贷款,到2007年,美国次级贷款的规模达到了7800亿美元,这些次级贷款再经过多次的证券化,制造出了73万亿美元的金融交易,是基础资产的数倍,并且规模巨大的金融交易渗透到了美国经济体系的很多领域。所以当房价下跌,次级房屋抵押贷款便出现了违约,随着违约率的升高,就出现了以次级贷款做基础资产的次贷危机,随后顺着多次资产证券化的链条蔓延到了美国整个金融业以及美国经济体系乃至世界经济体系,次贷危机爆发了。
(三)金融监管体系难以控制次贷风险如美国有52个州,但是美联储却只划分了12个储备区,每一个储备区要覆盖好几个州。而每个储备区都具有很高的独立性,而且与所管辖的当地政府的利益部分趋同,各个储备区的金融监管者都为自己所管辖区域的利益代言。此外,除了美联储,美国还有储蓄机构监理局、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等多家金融监管机构,这些机构有些是行业协会性质的,有些是国会其他部门所属的,各自的监管力度不同,监管的费用也高低不同。美国的金融类企业往往会通过变更自己的注册机构,来寻求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更低的监管费用,而各个监管机构也会通过实施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更多企业纳入到自己的监管体系,以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多的监管收入,整个监管体系呈现出的是严重碎片化特征。

上次金融危机是哪一年?

6. 全球有几次金融危机?

从1788年来共有13次金融危机(大的有小的也有)
美美国的金融海啸引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从1922年到2009年,全球经济有三次大的...50年以来我们也有几次小的经济波动,我们称为“三次经济紧缩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 "可控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 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 25%。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

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目前较为客观的预测是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只有2%,远低于2007年年底 3.1%的预测值。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也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并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经济整体走势。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近期美国失业率也陡然上升,成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的最直接征兆。2007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升至5%,为两年来新高;而新增就业人口仅1.8万人,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劳动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为4.8%,仍居高不下。从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两次经济衰退的历史经验看,在衰退发生之前,失业率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2007年3月份触底以来,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上升了60%;从50多年来的情况来看,一年之内出现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经济衰退的征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公布的3月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后2月份转而下降至48.3,为2003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还伴随其他一些不利的情况。类似的情况曾在2001年预示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到来。

最令人担心的是,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可能还未到来。按照美国次贷放贷时间推算,拖欠还贷的高峰期应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因此现在所暴露出来的次贷损失,可能只是世界金融体系总体损失的一小部分,次贷危机并未触底。

全球经济面临滞胀威胁

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最根本的影响在于,它将改变全球政策目标结构并带来各国经济周期的错配,使得偶然的"优质博弈均衡"无法继续维系,如果没有深度的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各自为政的货币政策调控将带来全球经济滞胀的"劣质博弈均衡"。

美国贸易进口萎缩

次贷危机酿成全球危机的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经济下滑和市场疲软将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市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美国的进口需求,这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减缓,进而影响到这些国家的 GDP增长。这对那些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德国、加拿大、墨西哥、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等的影响尤为显著。此外,美元大幅贬值将会损害其他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出口商品构成同质性竞争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和日本。

资本"乱流"

次贷危机会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为了弥补亏损,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美国金融机构纷纷从全球市场抽回投资;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加大了对美国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是从其他国家流入美国。

从中期来看,美国金融机构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联储继续降息和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将会导致国际短期资本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套利,从而助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

从长期来看,一旦次贷危机尘埃落定,美国经济触底反弹,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币值转跌为升,国际短期资本将会重新由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最后这种情景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历次金融危机,往往发生在美元加息和美元升值之后。

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

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预测报告看,虽然对世界经济是否陷入衰退还存在疑问,但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已成为定局。

2007年,主要工业国家增长减速,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不利影响,世界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世界经济是否出现衰退主要看新兴市场经济的表现。

新兴市场金融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下,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部分亚洲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后的一些做法可能成为下一次危机的诱因。比如,亚洲国家当前的巨额外汇储备的确增强了抵御金融市场动荡的能力,但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资本大量流动的风险。亚洲国家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相对安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雷曼兄弟公司等权威机构报告指出,最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的危险有所显现,再次爆发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东亚经济体(除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以外)内部储蓄和投资金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降至30%和25%以下,创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认为,高风险抵押贷款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可能" 刺破"全球的资产泡沫,而土耳其等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可能首当其冲。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其二,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其三,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其四,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

全球性通胀

当前,无论是处于经济周期由高及低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经济周期持续上扬的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是处于降息通道的美国,还是按兵不动的欧盟和日本,甚至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中国,通货膨胀随处可见。不难断言,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总供给曲线移动带来的全球性通胀。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都达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亚地区2007年通胀水平已经接近9%,南亚的通胀水平达到6%,东南亚是5%左右。2007年11月美国CPI 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4.3%,创下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而11月PPI更是上升3.2%,单月升幅达到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份又上涨1%,大大超过市场预期的0.4%。欧元的升值和石油价格上涨,也使欧洲的物价水平上涨频频突破2%的警戒线。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对通胀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过于乐观。

同时,次贷危机后的应对政策也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发展。由于次贷危机产生的信贷紧缩,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货币当局沿用了应对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和"9·11" 事件后的救市操作,采用了注入流动性和降息的办法。比如,2007年12月20日欧洲央行采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动,其向市场输入的3486亿欧元两周期贷款创下了单次"输血"的最高纪录。美联储则在次级信贷危机之后连续性降息,仅今年头两个月内就连续降低200个基点。美联储等西方主要经济体5家中央银行 3月11日宣布,决定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这是西方央行在过去3个月里第二次联手应对信贷紧缩问题。这种应对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缓解了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急剧紧缩的问题,却助长了全球通胀的势头。

滞胀--全球经济的隐忧

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可能同时出现的局面引发了对于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本轮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由流动性泛滥引发商品价格高企所致,对于很多国家而言,主要表现为输入性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而言,经济衰退导致的有效需求下降将会使物价水平下调,从而使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增长之间权衡;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言,衰退产生的需求下降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滞胀的产生。

接下来的几年内,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持续上涨,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进一步上升。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美元汇率仍然可能支撑价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许多国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格局将会延续,从而加大滞胀的可能性。

7. 历次金融危机

历史上经济危机也好,金融危机也好爆发过很多次,但是经常拿出来说的主要就是四次。 第一次是众所周知的1929,爆发的最大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股市崩盘开始的,持续了10年之久,有25%的人失业,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危机诞生了《宏观经济学》!之前经济学只有微观。 第二次是70年代末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猛涨,攻击严重不足,最后造成了全球经济滞涨。经济一边下滑,物价却一边上涨。这次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了之前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也正是这次危机后,省油的日本车开始大行其道,迅速占领美国市场。 第三次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亚洲各国韩国、日本、香港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日本1996年经济总量接近美国80%,但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一路下滑,目前日本经济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年底将被中国超越。97年中国虽然受影响较小,但是依然感到寒意逼人。为应对危机的影响,我们国家做了两件事,一是启动住房改革,商品房开始发展;二是大学迅速扩招,发展教育产业。这两个措施确实使中国走出了亚洲金融危机,但是也为目前高房价、教育问题埋下了伏笔。 第四次之所以提,是因为比较近,那就是2000年,美国爆发的互网络泡沫,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之前人们认为互联网能改变世界,但是过于夸大了互联网的作用使得互联网公司的股价被严重高估,最后崩盘。互联网泡沫后,美国大量发行钞票、接近零利率、扩大住房市场,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最终引发了目前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 这里回答有限,我只能提供给你一些主要背景。你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再深入的查询和了解。其他也有,比如1990因为打海湾战争,美国不景气,克林顿大打经济牌,最后战胜了当时在职的美国总统老布什,当选1992年美国总统。

历次金融危机

8. 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几次?

自17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一共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具体详情如下:1.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2.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3.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4.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5.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6.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7.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9.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金融领域的危机。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强,因此,金融的国际性非常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可以是任何国家的金融产品、市场和机构等。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拓展资料:理论上而言,“金融”与“经济”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别。“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总称,与它相对应的主要概念有“消费”和“生产”,后两者则主要是围绕商品和服务展开。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就美国次贷危机而言,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货币信用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被无限放大,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了货币信用供给与支付能力间的巨大缺口,最后严重偏离了现实产品市场对信用的有限需求。当这种偏离普遍地存在于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时,次贷危机,也就是局部金融矛盾,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