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物流专业的人帮帮忙,论文写快递市场竞争和发展对策这类内容应去了解哪方面内容呢

2024-04-27 13:37

1. 请物流专业的人帮帮忙,论文写快递市场竞争和发展对策这类内容应去了解哪方面内容呢

知道你是为了写论文而烦恼,“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你不适用。
给你提供一点论文发散切入点,仅供参考!
首先,经过多年的孕育发展,快递业已经从物流行业中脱离出来,成为独树一帜的行业,受邮政管理局监管,适用《邮政法》;
第二,快递市场的竞争存在着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要看你侧重哪一方面;
第三,目前我国国内快递行业处顺丰快递采取直营方式经营,其他民营快递公司均采用品牌加盟模式经营;
第四,因为我国快递业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对快递业的专著不是很多,很多问题的研讨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停留在各种大小会议上,没有大量的书籍文献。
第五,仅从本人多年的快递从业经验给你一些参考:
我国民营快递随经短暂的十余年快速扩张发展,已形成顺丰,申通,圆通;韵达,中通等十数家已具相当规模的快递公司,但在从业人员素质、售后服务(延误、破损、遗失等特殊问题)、快件中转方式、公司自有资本与流动资金充足率、快递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结构、素质和管理模式、城市内快件派送交通工具、服务收费定价规则、业务开展范围、与国际快递巨头之间的差距等等都是涉及到快递市场竞争,每一点都可以写一篇论文。
所谓的对策不过是各种利益和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这不单单是各个民营快递公司之间简单的商业竞争,更涉及到国家邮政系统的利益。因为邮政还有一个EMS。

请物流专业的人帮帮忙,论文写快递市场竞争和发展对策这类内容应去了解哪方面内容呢

2. 哪位好心人能提供一些关于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资料啊,要写论文了,急求啊!

第一,快递在总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是承包的,非直营,貌似只有顺丰是直营的
第二,由于第一造成的快递业务员都是能写字肯吃苦就ok,所以业务员素质比较低下
第三,没有系统的区分快递到达区域方式,没有专门的区分工厂,造成在快递运输检察过程中暴力运输事件,一般包装不完美的基本都会损坏。
第四,没有法律法规约定限制
第五,国内用户维权意识不高,放任快递对卖家、买家的权益侵犯
第六,投诉机制为摆设,有投诉没回复
第七,快递运费没有标准化,由第一引起
第八,给了你缺点,自己去想对策

3. 关于物流什么样的论文题目好写

提供一些物流信息管理的论文题目,供参考。

1、xx物流改进方案(某行业或某物流企业)

2、xxx供应链的改进策略

3、XX公司的物流成本控制

4、论XXX公司物流发展对策

5、XXX公司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

6、XXX公司公路运输服务的改进策略

7、XXX公司货运业务改进方案

8、条形码技术在连锁超市中的应用---XX应用条形码技术分析

9、条形码技术在XX管理中的应用

10、XX仓储与运输服务及改进策略

11、XX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2、第三方物流改进建议---以XX公司为例

13、XXX厂库存管理的解决方案

14、XXX物流配送方案

15、XXX公司的仓储管理及改进对策 

16、X公司物料与仓储管理的解决方案

17、商品条码在XXX连锁超市中的应用

18、XXXX配送服务的调查分析

19、二维条码在XXX中的应用

20、XXX公司仓储管理系统改进策略

21、XXX公司货物运输改进策略

22、EAN储运单元码在XXX中的应用

23、XXX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探讨

24、条码技术在XXX超市中的应用

25、XXX的物流改进方案

26、XXX的业务流程改进

27、汉信码在XXX中的应用

28、关于XXX公司物流配送的探讨

29、XXX公司物流发展策略

30、XXX公司加工配送优化

31、XXX公司仓库管理的流程优化

32、JIT采购理论及其应用---以XXX为例

33、XXX公司仓库现状与解决方案

34、XXX仓储现状及改进措施

35、XXX物流外包方案设计

36、XXX公司仓库部流程分析

37、XXX公司物流加工配送解决方案

XXX公司仓储管理的流程优化

38、XXX公司物流解决方案

39、XXXX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40、XX公司运输流程优化的建议

41、XXXX公司仓储管理优化

42、XXXX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43、浅析XXX公司散户库的发展状况

44、XXX物流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45、传统XX行业仓储模式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思考---以XXX公司为例

46、XXX产品追踪作业方案设计

47、XXXX公司在物流业务上的优化

48、如何有效地提高XXXX公司物流的运输合理性

49、XX公司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50、XXXX产品在物流作业流程上的优化

关于物流什么样的论文题目好写

4. 关于物流方面的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柔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2010-05-23 02:31]    【摘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多样化需求与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存在隔阂的现状,本文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构建柔性化培养模式,并提出基于柔性化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基础+模块+特色”的柔性化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技能要求。“基础”强调人才基础知识的全面性;“模块”注重人才的技能培养;“特色”表现为细化专业方向设置、特色课程及特色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应建立综合性物流实验室、建立企业物流实习基地,以实践促进教学。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柔性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物流人才缺乏与培养模式存在缺陷将严重制约我国物流业的长远发展。教育部已经把物流专业人才列为我国十二类技能型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万[1]�。为了缓解物流人才缺乏问题,我国已有172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3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但目前高等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存在隔阂,需要对其培养模式做进一步完善[2]�。本文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多样性的基础上,提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柔性化培养模式,并基于柔性化培养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讨。 
   
  1 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指各类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管理人才。物流经营企业以及各类工商企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从业范围为运输、配送、包装、搬运、流通加工、储存、进出口业务、订单处理、流程计划等物流作业活动和整体规划。从业岗位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信息管理员、网络维护员、仓库保管员等。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也不同:从事专业物流运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具备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基础的专业物流人才;商品流通企业或以营销业务为主的部门需要熟悉市场营销理论,又懂得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制造企业中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需要懂得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科基础。 
  针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物流人才的评价标准还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参照点,招聘时拿不准测试哪些关键素质、知识点。高等院校也拿不准开设哪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多样化人才需求。那么,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本着这一问题的探索,本文采用胜任特征模型的纬度划分[3]�,来构建物流管理人才的柔性化培养模式,有望消除或缓解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现代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人才结构失调的困境。 
   
  2 柔性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如此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背景下,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诸多困难。如果物流管理课程设置范围过大,将会导致所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论不扎实,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不精深[4]�。这种课程设置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教学环节都不好组织,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如果课程设置的面过窄,人才知识结构单向化,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同样不能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多样性的需求[5]�。针对这一两难的问题,本文基于王强(2006)划分胜任特征模型纬度为人格特征、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3]�,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物流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实地访谈,发现他们对招聘物流管理人才最看重的是知识、技能和能力。他们认为人格特征仅通过高等院校培养是不够的,或许先天禀赋和工作的历练对人格特征影响更大。因此,本文将考虑高等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是知识、技能和能力,构建本文的柔性化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结合企业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将与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互动匹配。课程体系设置需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掌握扎实的管理科学、经济学、工学及信息科学基础,具备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宽口径、复合性、应用性的知识体系;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接受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的训练,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务能力。因此,柔性化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较强,具备“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3 柔性化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体系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是实现柔性化培养模式的必要保障,因此需要依据人才柔性化培养模式的目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并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现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科性三段式课程内容进行改进,通过 “基础+模块+特色”的形式使课程体系柔性化,满足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要求。 
  (1)基础教学部分包括公共基础教学、学科基础教学与专业基础教学,强调人才基础知识的全面性,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基础,实现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要求。模块教学部分包括专业模块与选修模块,注重人才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实现“细方向” 的要求:一是根据专业细化方向的设置;二是根据专业特点、学校及学院的学科优势、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一些特色课程及特色实践环节。通过“基础”与“模块”的优化组合,建立人才培养的柔性化的课程体系。 
  (2)公共基础教学需要依据学校教学大纲统一设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品德课程、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体育课程、外语课程、军事训练课程和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等。学科基础类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依据管理学、经济学及工学主干课程设定,包括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机械设计、机械制图、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类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物流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物流课程设计等。 
  (3)模块教学由专业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根据物流管理学科的具体方向及物流管理专业设置背景划分多个方向模块,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及学院的学科优势设置特色课程,比如设置企业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专业方向模块,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核心课程供学生选修,可包括国际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战略、物流系统、供应链实施与策略、物流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课程。物流细化方向的设置,进一步体现了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人才培养的特色。选修模块包括公共选修课、学科选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学生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志趣和特长,跨学科、跨院、系选修的课程。学科选修课是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内其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和本学科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的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一些边缘选修课,加深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拓宽。“基础”与“专业模块”和“选修模块”的不同组合,使得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柔性化。4 柔性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 
   
  物流管理实践环节多、系统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人才培养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实践教学促进课程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目的。 
  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虽然许多专业也设置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往往浮于表面,未能真正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 
  柔性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建立综合性的物流实验室,不仅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数,更需要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及实习环节,将基础与模块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并将所学知识贯穿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同时还需要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开设一些具有规划性、设计性的环节,鼓励学生在理论规程设计的基础上大胆引进现代化理念,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柔性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还需要加强高校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的物流实习基地,通过企业讲座、实习、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5 结束语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隔阂的现状,本文提出柔性化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与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时间环节的互动匹配,来实现“宽口径、厚基础、细方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建立的与之相适应的柔性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培养环节,是适应物流人才多样化需求,促进物流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上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蓓, 赵柴厚.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改思路[J].中国市场, 2008, 10:154-155 
  [2] 庞燕,王忠伟.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2,(2):23-26 
  [3] 王强. 物流管理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的研究现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8):105-108 
  [4] 刘联辉.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思考[J]. 物流技术, 2005, (2):35-37 
  [5] 周江华, 刘桂云.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 中国水运, 2003, (12):40-41

5. 有关物流的毕业论文 题目是《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竞争力》 帮帮忙 有个大概的参考就行 谢谢!

地域问题,难以达到保证流程畅通的规模,国内多位地域性物流
   管理问题,管理装备处在传统阶段。资源冗余,效率低下,人员流动性极强,及时性跟踪差
   服务问题,尚难达到"服务"的标准,只能称之为业务
   定位不明确,主干物流or枝干物流or毛细物流
   竞争,内部:依赖性强,依赖电子商务,难经受电子商务泡沫冲击;行业门槛低导致竞争强,竞争手段单一低劣
   国企压力:主干物流(中国远洋、中国货代等),枝干物流和毛细物流(中铁快运、中国邮政等);外企(UPS等)
   物流环境不理想:民航(机场、燃油、线路等),铁路(货柜匹配、燃油、效率低下)、航运(航线稀薄、效率低下、水文限制),公路(高速公路通行费用,燃油,人力成本,高事故发生率)

有关物流的毕业论文 题目是《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竞争力》 帮帮忙 有个大概的参考就行 谢谢!

6.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是物流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写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本想找给你 
这会找不到 
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吧 
没有物流,电子商务的发展就会被限制, 
电子商务会促进物流的发展与健全 
物流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等方面 
具体的你可以搜索一下 
电子商务的物流 
摘 要:自从98年以来,在我国兴起了电子商务热潮,国内很多公司纷纷注册电子商务公司,正常的经济被打乱。直到去年电子商务热潮才过去,人们才实实在在的把目光投向了物流,应该说,物流在我国有很大潜力,据不完全的统计,从92年到98年,我国物流的发展为国家的流动资金节约了8000亿左右人民币,而且我国现在的物流成本占GDP20%之多,而发达国家仅只有10%左右,时代呼唤电子物流的产生。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信息流 商流 资金流 电子物流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一、电子商务中的物流产生 
Internet的发明是近30年来最伟大的社会成就和科技成就,它正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也将引领一场商业领域的变迁与飞跃。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可以说是21世纪经济的新亮点,但是就目前来说,这个亮点尚未闪耀光芒,或许只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目标模式。无疑,电子商务是21世纪新的商务工具,它将像杠杆一样撬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嬗变,新兴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物流与派送产业将成为这个杠杆的支点。 
二、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关系以及物流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同专业物流的关系如同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公司同传统的公司比较具有更加容易建立、营运成本低的特点,其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估计将会发展为与物流融合,形成一个公司既有电子商务,也有物流,而各个公司之间如同现在一样,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垄断企业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其垄断不仅仅在某一行业,也可以是某一地区的商务,即产生商务垄断。 
它的重要性来源于以下几下方面: 
(一)物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物流保障生产 
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需要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可见,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保障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那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形式,仍将是无米之炊。 
2、物流服务于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购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购方)转移。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以终结。 
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 
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如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仍会退化为一纸空文。 
(二)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内容 
自从98年开始,电子商务就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特别是与电子商务沾得上一点边的企业上市筹资,都获得成功。而为什么至从去年以来,电子商务就慢慢开始降温了呢?最主要的还是一个物流和配送的瓶颈问题。 
从国内电子商务运行的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并不乐观,所谓的电子商务其实也只能说是一块区域电子商务,打个比方吧,我现在在宁波,我如果利用电子商务形式购买商品的话,如果购买本地的东西,电子商务可能的确可以实现,效果、优势可能马上可以体现出来;但试想一下,我如果购买的是新疆商品,而且不是很多,就一个小玩具,能实现吗?能实现的话,是真正的实惠吗?优势还有吗?这就是一个物流瓶颈问题。 
从电子商务降温以来,之后就开始了物流热,物流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发展物流行业是中国经济新增长点,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泉,还有就是把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为十五规划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个政府支持的软环境下,物流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不管从我国流通成本在GDP的比重看,还是流通成本占用流动资金的多少来看,物流的发展对我国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三)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从原始买卖到如今的电子商务,其中最大改变就是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电子商务可以把所有的商品买卖虚拟成一个大的商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买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商品。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商家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网上购物的不安全性,一直是电子商务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不管是B TO B,还是B TO C,我作为消费者、顾客、买了商品,是不是商品能安全迅速地送到我的手中?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这当中就需要解决物流及配送等问题。一句话: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做基础,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7. 求论文《针对快递业的配送功能分析》。

配送服务创新的基本思路与
对策
配送服务创新的基本思路是本着“双
赢”的原则,统筹兼顾,使物流服务供需
双方合作互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具
体做法是强化配送服务创新理念,加强对
配送服务设施和效能管理。
(一)强化物流配送服务意识
市场经济要求物流配送服务贴近企业经营生产实际,更具理性与科学,并带有
很强的契约性质,表明了物流需求企业之
间协作法制理念的成熟。在物流配送实践
中,物流需求双方都充分认识到物流配送
服务的规范化重要性,规范和依法操作才
能排除人为和环境各种因素干扰,强调“诚
信规范服务”为本,减少双方经济利益纠
纷深度,促进经济效益上的双赢。
强化责任服务意识。物流配送市场的
竞争,更需要实施“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
优质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手段和服务规则
要求物流配送企业紧跟形势发展,以客户
满意为基点,变“要我服务”被动实施为
“我要服务”主动实施服务行为,把不断强
化高效完善服务要求作为员工履职尽责的
具体实施,才能展现现代物流配送服务的
魅力,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物流配送企业
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强化质量
服务意识。从观念上真正意识到物流客户
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把落实和满足用户
需求作为物流服务出发点与落脚点,不仅
认真履行常规物流配送服务手续,还要从
对物流用户经济利益负责角度出发,提高
市场需求应变能力,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
强企业物流竞争力;强化服务效率意识。服
务效率讲求快捷便利,树立效率第一物流
配送服务观念,简化物流配送中间环节,科
学物流配送布局,缩短物流配送周期,营
造物流服务环境和氛围,提升物流服务管
理效益;强化诚信服务意识。诚信是企业
物流配送服务品牌和基石,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企业需要一个规范有序的物流配
送市场,信用就是准入证和通行证,凡向
用户允诺的每一服务项目、环节和时限,都
要成为企业物流配送服务的一个信誉端点
否则将失去对物流用户的吸引力,进而将
失去物流配送市场;强化服务竞争出效益
的意识。通过岗位服务竞争,摒弃“以我
为中心”的传统物流服务理念,强化和保
持足够的岗位物流服务压力,通过总结业
内外物流配送服务成功经验,寻找自身服
务差距,改善企业物流服务条件,壮大和
发展企业服务竞争实力;强化服务创新意
识。服务创新首先要服务理念创新,站在
市场发展角度上看待物流用户的各类需求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经验,改进
服务的缺陷,制定相应服务对策,延伸服
务环节,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同行联盟与合作,畅通物流配送渠道,进而推动企业
整体物流配送服务方式和措施手段的不断
创新。
(二)物流配送服务管理设施和效能
上的新突破
用人机制上实现突破。建立“竞聘、定
责、薪奖激励”新的用工薪酬竞争机制,在
实践和竞争中选拔起用物流人才。扣紧员
工岗位责任、工作业绩、服务质量等,实
行不定期考核,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挂
钩,激发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团队
协作精神。实现企业整体专业知识结构上
的突破。根据市场需求,强化企业“学习
型组织”作用,重视员工专业知识和智力
的开发,一方面企业要盘活企业内部人力
资源存量,充实和增强一线物流配送服务
管理实力。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员工专业新
技术学习培训,增强岗位服务技能和责任
感,同时积极营造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围和
机制,有意识地引进、吸纳一批掌握现代
通信物流配送新技术知识、深谙物流运作
规律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为其有“用武之
地”和发挥作用提供更大的空间,用事业
留住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此外,通过
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带动企业整体物流配
送管理水平提高,迎接物流配送管理人才
需求结构性短缺的挑战;服务体系上的突
破。发挥物流主动服务精神,通过建立一
整套科学的物流配送管理措施和手段,保
证各项物流配送业务具体落实;服务设施
上的突破。在硬件上,通过建立快捷便利
的全系统信息服务网络,打破地域界限,
加强市场信息调查和预测,动态跟踪物流
需求,掌握配送数据。加强与各地通信运
营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积极培育物
流配送市场。在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基础
上,信息互通、流动、互补、共享,实现
信息资源利用高效。加强企业物流配送基
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注意物流配置设点的
科学化,实行统一协调、连锁经营战略策
略,促进各种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
协调发展,挖掘物流配送市场服务潜力,
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达到经济效益的双
赢甚至多赢;服务监督检查机制的突破。
一是清理滞后于物流配送服务发展的规章
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服务流程标准,实
现服务达标。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管理
制度。严格管理,有章可循。每一服务环
节都要加强跟踪、监督、检查,保证综合
服务质量。三是建立物流企业和物流用户
权益保障制度,认真维护双方的权益:把
服务监督权交给社会和各基层用户,理顺
服务质量反馈和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服务
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用心服务、让
用户满意”服务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日常
物流业务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实现
用户维权零申告、零投诉、零责任事故率
的良好局面,真正树立物流配送企业新品
牌、新形象;企业服务实现法制化突破。市
场经济和市场竞争加大了当前物流用户个
性化需求,使服务范围不断扩展、质量要
求不断提升,广大物流用户维权意识相应
增强。因此应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规范服
务法制资信管理体制,加强与国内外物流
配送服务企业的经验交流,以资信和契约
形式规范物流配送管理,改善和提高物流
配送企业服务品质,促进企业与客户间服
务义务和权利履行,保障物流企业与物流
客户共同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法制化服
务化方面的新突破。
促进配送服务创新的建议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与作用。发挥政府
宏观协调作用、监督作用、主导作用,积
极推进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发展,为配送
服务创新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
境;加强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培训。一是要
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给予物流教育一
定的地位,强化物流专业。二是鼓励多层
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三是支持
和鼓励创新式人才培养;加快物流和配送
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在物流教育与配送
技术,管理咨询领域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
的联系和合作;推广采用国际先进的供应
链系统物流模式,全面优化工商企业物流
管理,以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提高服务质
量、增强企业竞争力;采用先进的管理机
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
统技术,为物流配送服务创新的发展打造
支撑平台。

求论文《针对快递业的配送功能分析》。

8. 有关物流方面的毕业论文(针对某某企业的)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