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股票、债券)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经历了那些阶段?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及人物吗?

2024-05-08 12:35

1. 资本市场(股票、债券)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经历了那些阶段?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及人物吗?

  基本是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了
  下面的资料是从台湾的网站搜索的
  您可以参考一下。后面有简体版本的。


  历史
  股票制度,起源於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当时该公司经营航海事业。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资,航次终了后即将各人的出资以及该航次的利润交还给出资者。1613年起该公司改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润。这就是「股东」和「派息」的前身。


  [编辑] 股票的分类

  [编辑] 台湾分类
  按股东权力,可分为普通股、特别股。
  按股票状况,可分为普通股、全额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为上市股票(集中市场交易)、上柜股票(柜台买卖交易)、兴柜股票(未上市上柜股票)

  [编辑] 中国大陆分类
  按票面形式,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买卖主体,可分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结算,深圳B股以港元结算)、H股(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陆运作的公司)、红筹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记注册,但实际经营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公司)。
  按持股主体,在2005-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可分为国家股,单位(法人)股和个人股。
  按公司业绩,可分为绩优股和垃圾股。
  按股东权利,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

  [编辑] ‎国际分类
  按业绩盈利及分红情况,可分为蓝筹股、优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类已甚少出现,现仅剩美国及香港仍有)。

  [编辑] 股票交易

  [编辑] 委托方式
  股票交易委托可分为以下几种:

  「填单委托」:交易者通过填写并递交交易单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电话委托」:交易者通过电话委托仲介转移股份所有权。

  「委托机委托」:交易者通过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设备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网上委托」:网际网路产生后,通过软体委托仲介机构对股份所有权进行转移。


  [编辑] 交易费用
  托管费
  佣金
  印花税
  过户费
  转托管费

  [编辑] 竞价方式
  集合竞价
  连续竞价
  投资方法

  消极投资
  消极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随机漫步理论,相对於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更大程度上表现出「由市场的不断发展获利」。主要表现形式为投资指数基金。


  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力求从宏观经济、行业和具体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以此指导投资的投资方法。其中因倾向不同,又可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

  价值投资:更倾向于注重投资的安全边际,往往是投资於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股票。
  成长性投资:更倾向於注重目标企业的利润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往往是投资于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股票。
  这两种投资方法都是以对企业进行资产估值为前提,相对於目前企业价值而言,过低的股价和良好的盈利成长性都是企业投资价值的一部分,成长性可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来资料化。由於对企业具体的成长性判断准确十分困难,在投资的时候,成长性投资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边际来降低投资风险;价值投资者也必须兼顾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否则企业价值有可能随著时间的推移逐步缩小,使投资亏损,毕竟以清盘目标公司为手段的价值投资并不多见,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著名的价值投资人有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等。


  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是指通过对买卖双方力量的分析,技术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趋势,波段操作,不以企业的基本面做决策依据或主要依据的投资方法。由於其投机性质较明显,又有人称为"投机"。

  由於总是有过多的人进行短期的投机交易,致使短期投机交易往往无利可图,再考虑到因频繁买卖而产生的相对高昂的交易费用,使短期投机交易对多数人来讲风险比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要大。

  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即买入不同股票所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场中能平滑收益和亏损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原则是在兼顾盈利性的前提下,尽量把不同种类的股票纳入组合,比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国家的股票。

  根据《当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记述,持有单只股票时价格的标准差(波动幅度)是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幅度的49.2%,持有2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标准差为19.2%,而100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比2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风险仅下降0.8%。所以20只股票是组成投资组合最佳的持股数量。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一般来说,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现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价格过度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表现为一个连续过程中,股价急剧上升,其上升使人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并由此而吸引来大量的以仅以买卖价差为获利手段的投资者,最终使股票价格大幅度脱离其净值。泡沫的大小并无绝对参考方式,历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后才被确认的,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著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著此时投资於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确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个全球成熟市场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场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过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储蓄收益率比较法:以上市公司总的投资的回报率(净利润与市值之比)与一年存款净收益相比,如果有风险的股票投资收益低於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或国债)收益率,则说明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总市值占GDP比重法: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中,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高点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托宾Q法:

  技术分析
  主条目:股票技术分析

  技术图表
  道钟斯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
  布历加通道
  移动平均线
  阻力位与支持位
  相对强弱指数
  技术指标
  K线

  常见股票术语
  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压力线、支撑线、牛市、熊市、多头、空头、除息、除权、买空、卖空


  常见股票指数

  中国大陆
  上证股价指数
  深圳股价指数
  沪深300指数

  台湾
  加权股价指数

  香港地区
  恒生指数
  美国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纳斯达克100指数
  标准普尔500指数

  日本
  日经平均指数

  富时100指数

  [编辑] 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创业板(GEM)
  台湾证券交易所
  台湾股票柜台买卖市场(OTC)
  纳斯达克(NASDAQ)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美国OTCBB证券市场
  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技术板市场(techMark)
  欧州新市场(EUROnext)
  欧盟股票自动报价市场(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动报价市场(SESDAQ)
  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创业板(CDNX)
  温哥华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动报价市场(JASDAQ)
  巴黎证券交易所
  义大利证券交易所
  韩国证券交易所
  澳洲证券交易所
  莫斯科证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团
  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
  雅加达证券交易所
  纽西兰证券交易所
  吉隆玻证券交易所(KLSE)
  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
  冰岛证券交易所
  百慕达证券交易所(BSX)


  证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许财经分析师 (CFA)
  证券投资基金
  影子股
  中国股市


  英文维琪中的股票条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巴菲特1984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演讲1/ 2
  股市指数一览
  财务选股指标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给投资者作为公司资本部分所有权的凭证,成为股东以此获得股息和股利,并分享公司成长或交易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股票的分类
  2.1 台湾分类
  2.2 中国大陆分类
  2.3 ‎国际分类
  3 股票交易
  3.1 委托方式
  3.2 交易费用
  3.3 竞价方式
  4 投资方法
  4.1 消极投资
  4.2 价值投资
  4.3 趋势投资
  5 投资组合
  6 股市泡沫
  7 技术分析
  8 常见股票术语
  9 常见股票指数
  9.1 中国大陆
  9.2 台湾
  9.3 香港地区
  9.4 美国
  9.5 日本
  9.6 英国
  10 证券交易所
  11 相关条目
  12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股票制度,起源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当时该公司经营航海事业。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资,航次终了后即将各人的出资以及该航次的利润交还给出资者。1613年起该公司改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润。这就是“股东”和“派息”的前身。


  [编辑] 股票的分类

  [编辑] 台湾分类
  按股东权力,可分为普通股、特别股。
  按股票状况,可分为普通股、全额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为上市股票(集中市场交易)、上柜股票(柜台买卖交易)、兴柜股票(未上市上柜股票)

  [编辑] 中国大陆分类
  按票面形式,可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和无面额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买卖主体,可分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结算,深圳B股以港元结算)、H股(香港联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陆运作的公司)、红筹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记注册,但实际经营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公司)。
  按持股主体,在2005-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可分为国家股,单位(法人)股和个人股。
  按公司业绩,可分为绩优股和垃圾股。
  按股东权利,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

  [编辑] ‎国际分类
  按业绩盈利及分红情况,可分为蓝筹股、优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类已甚少出现,现仅剩美国及香港仍有)。

  [编辑] 股票交易

  [编辑] 委托方式
  股票交易委托可分为以下几种:

  “填单委托”:交易者通过填写并递交交易单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电话委托”:交易者通过电话委托仲介转移股份所有权。

  “委托机委托”:交易者通过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设备委托转移股份所有权。

  “网上委托”:互联网产生后,通过软件委托仲介机构对股份所有权进行转移。


  [编辑] 交易费用
  托管费
  佣金
  印花税
  过户费
  转托管费

  [编辑] 竞价方式
  集合竞价
  连续竞价

  [编辑] 投资方法

  [编辑] 消极投资
  消极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随机游走理论,相对于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更大程度上表现出“由市场的不断发展获利”。主要表现形式为投资指数基金。


  [编辑] 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力求从宏观经济、行业和具体企业的基本面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并以此指导投资的投资方法。其中因倾向不同,又可分为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

  价值投资:更倾向于注重投资的安全边际,往往是投资于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股票。
  成长性投资:更倾向于注重目标企业的利润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往往是投资于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股票。
  这两种投资方法都是以对企业进行资产估值为前提,相对于目前企业价值而言,过低的股价和良好的盈利成长性都是企业投资价值的一部分,成长性可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来资料化。由于对企业具体的成长性判断准确十分困难,在投资的时候,成长性投资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边际来降低投资风险;价值投资者也必须兼顾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否则企业价值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缩小,使投资亏损,毕竟以清盘目标公司为手段的价值投资并不多见,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著名的价值投资人有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等。


  [编辑] 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是指通过对买卖双方力量的分析,技术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趋势,波段操作,不以企业的基本面做决策依据或主要依据的投资方法。由于其投机性质较明显,又有人称为"投机"。

  由于总是有过多的人进行短期的投机交易,致使短期投机交易往往无利可图,再考虑到因频繁买卖而产生的相对高昂的交易费用,使短期投机交易对多数人来讲风险比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要大。

  [编辑] 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即买入不同股票所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场中能平滑收益和亏损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原则是在兼顾盈利性的前提下,尽量把不同种类的股票纳入组合,比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国家的股票。

  根据《当代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记述,持有单只股票时价格的标准差(波动幅度)是市场总体价格波动幅度的49.2%,持有2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标准差为19.2%,而1000只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比2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风险仅下降0.8%。所以20只股票是组成投资组合最佳的持股数量。


  [编辑]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一般来说,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现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价格过度其内在的投资价值的现象。表现为一个连续过程中,股价急剧上升,其上升使人产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并由此而吸引来大量的以仅以买卖价差为获利手段的投资者,最终使股票价格大幅度脱离其净值。泡沫的大小并无绝对参考方式,历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后才被确认的,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着此时投资于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确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个全球成熟市场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场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过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储蓄收益率比较法:以上市公司总的投资的回报率(净利润与市值之比)与一年存款净收益相比,如果有风险的股票投资收益低于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或国债)收益率,则说明市场已进入泡沫阶段。
  总市值占GDP比重法: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中,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高点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托宾Q法:

  [编辑] 技术分析
  主条目:股票技术分析

  技术图表
  道钟斯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
  布历加通道
  移动平均线
  阻力位与支持位
  相对强弱指数
  技术指标
  K线

  [编辑] 常见股票术语
  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压力线、支撑线、牛市、熊市、多头、空头、除息、除权、买空、卖空


  [编辑] 常见股票指数

  [编辑] 中国大陆
  上证股价指数
  深圳股价指数
  沪深300指数

  [编辑] 台湾
  加权股价指数

  [编辑] 香港地区
  恒生指数

  [编辑] 美国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纳斯达克100指数
  标准普尔500指数

  [编辑] 日本
  日经平均指数

  [编辑] 英国
  富时100指数

  [编辑] 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创业板(GEM)
  台湾证券交易所
  台湾股票柜台买卖市场(OTC)
  纳斯达克(NASDAQ)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美国OTCBB证券市场
  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技术板市场(techMark)
  欧州新市场(EUROnext)
  欧盟股票自动报价市场(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动报价市场(SESDAQ)
  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创业板(CDNX)
  温哥华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动报价市场(JASDAQ)
  巴黎证券交易所
  意大利证券交易所
  韩国证券交易所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莫斯科证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团
  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
  雅加达证券交易所
  新西兰证券交易所
  吉隆玻证券交易所(KLSE)
  里约热内卢证券交易所
  冰岛证券交易所
  百慕大证券交易所(BSX)

  [编辑] 相关条目
  证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许财经分析师 (CFA)
  证券投资基金
  影子股
  中国股市

  [编辑] 外部链接
  英文维琪中的股票条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巴菲特1984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演讲1/ 2
  股市指数一览
  财务选股指标


  最佳答案
  时间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这个至今仍令股民无限遐想的日子,市场是否还会以"不再重来"作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国股市启动了迄今为止最壮观的一轮牛市行情,上证指数从1050点附近开始启动,两年之后攀上了2245点的历史新高,指数的累积涨幅超过了100%。不过,随后股市便进入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万千股民深套其中,万亿市值挥来散去。
  屈指算来,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经来到中国15个年头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时,当时的人们就好奇地猜测"股市"会往何处去。
  15年中,股市迎来送去了上亿股民,也见证了5任证监会主席的更迭变换。功过是非,历史最有说服力,但伴随着他们的足迹,15年的点点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还有你可以看看中国股市17年着篇文章,很不错,新老手皆宜一读~!
  1回答者: fca3 - 助理 二级   5-11 16:09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哪几件重大事件?
  •  我国在历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是在牛年发生的
  •  1945年后中外历史上重大事件
  •  标志着中国结束1340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历史的重大事...
  •  写出1500年以来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每个至少写3个)
  更多关于股票历史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历史 重大事件 股票 历史
  其他回答    共 1 条
  1、1984年- 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试开业

  6、股市设计者点评: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历史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总是高尚和纯洁的,当年设计者所构想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榜样——欧美,欧美股市是完全市场化的结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间的活动,而中国的历史现实却决定了中国的股市一开始就带着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设计者对本刊评论说。这为后来的政策市以及国企圈钱埋下了伏笔。


  三、○ 混乱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与压之间

  1、1991年8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证监会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变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

  3、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


  五、○ 打开潘多拉魔盒: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

  2、2001年7月-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3、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减持国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实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8、2005年6月-利好齐发,股改行情启动

  9、2006年9月-股权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从06年下半年到现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续中。

资本市场(股票、债券)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经历了那些阶段?有什么标志性的事件及人物吗?

2. 日本股票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区别

  首先,是本质的不同,即经济制度的不同。虽然我国实行的也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说,日本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而我国实行的是具有高度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就意谓着,在中国当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失效时,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就能显示其威力,执行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而纠正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年,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经济危机前的股市崩盘中,政府的那只“有形之手”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是结构的不同,即经济结构的不同。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国家,特别是股市中绝大多数权重蓝筹股本身是国资股或具有国资背景,而日本等西方国家基本上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它们的上市公司结构更是与中国完全不一样。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国家作为出资人,必然关注自己的资产价值状况,当自己的资产受到威胁和遭到损害时,代表出资人的政府必然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因为股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增值或贬值。当股市不正常出现足以影响到国家利益的风险时,国家作为企业的大股东,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第三,是阶段的不同,即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不管是美国上世纪20年代末的股市大崩盘,还是90年代末香港金融危机引发的股市崩盘,它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均与现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完全不同。当初日本股市泡沫破灭时,已经进入发达社会,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内需和出口均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东部发达地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但有一定差距,而且国内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更大。因此,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以及巨额的投资需求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均庞大无比。近期有学者在讨论中就非常肯定地指出:即便是全球经济萧条影响到出口贸易,进而又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也完全可以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投资和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使上市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支持股市的良性发展。
    
       第四,是因素的不同,即中国股市某些构成因素不同于国外。这些因素主要有货币的升值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目前虽然A股市场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资金面趋于紧张,但人民币继续升值会带来更多热钱的涌入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重估,许多人民币资产类股票会起到支撑股市的作用。另外,必需看到的是,虽然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场平均市盈率等估值指标偏高,但是在中国迅猛平稳的经济发展态势下,许多上市公司水涨船高,业绩增长迅速,成长性良好,这无疑在股市的牛市进程中消化了一些泡沫,上市公司用自身的快速成长性和良好的盈利弥补了虚高的市盈率,使得股市能持续发展,不至于向西方的股市那样,一旦这些估值指标偏高或者泡沫膨胀到了一定程度,就难以消化和控制。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可以,中国的股市可以。

3. 除了市盈率外,怎样从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分析股市泡沫?

目前中国股市存在泡沫吗 
1.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 
除了平均市盈率外,衡量一个股市整体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资价值,还有如下指标。 
(1) 红利支撑股价水平。有人举香港上市的汇丰控股和长江实业的例子,认为没有泡沫的股票价格是由上市公司的分红、净资产支撑的。然而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股市中只是特例,特大型公司的股票,成长性较差,炒作困难,分红或每股净资产确定了它的大致价格下限。 
(2) 平均股价。2001年6月14日沪深市场(剔除了PT股)1089只A股平均价格16.91元,至2002年1月10日,沪深市场1121只A股平均价格为11.51元,有研究人员撰文认为,股票平均价格可以评估市场的投资价值或风险水平。平均股价在15元以上,风险很大,平均股价在10元以下,风险较小。这种经验规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平均股价指标的缺陷仍然存在,价格高低不能作为股票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送股、转增股、配股、股票拆细时平均股价发生跳跃,但股票的内在价值没有相应变化;平均股价没有考虑实质经济,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时,合理的平均股价水平自然不应相同。 
(3) 平均市销率。西方有些学者(肯尼斯.L.费希尔,1984)就提出市销率(PSR,price sales ratio)的概念,即每股市场价格除以每股销售收入。由于销售收入的波动性要比净利润的波动性小得多,所以市销率比较稳定。而且,一股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都是正的,所以计算平均市销率时,几乎不需要剔除上市公司,可以将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保证了计算的客观性。费希尔对美国股市一百多年数据的检验表明,根据市销率判断个股和大盘,投资效果比市盈率好。在费希尔看来,用市盈率定价是很不科学的,“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却太低”。([ 美]肯尼斯.L.费希尔,2000) 
(4) 平均市净率(托宾q).与费希尔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史密瑟斯等(Andrew Smithers etc.,2001)偏爱平均市净率指标,也叫托宾q指标(q ratio)。史密瑟斯认为,q值就像弹簧,将股市拉向它的内在价值位置。他还认为,q值和平均市盈率指标大多数时候朝着相同的方向运动,但平均市盈率偶尔会给出灾难性的价值数据。有一个事例显示了托宾q的威力,2000年初史密瑟斯等出版的《华尔街价值投资》一书根据托宾q建议人们要抛空股票。 
(5) 市场成本。市场成本(AMC®,Average Market Cost), 也叫平均持筹成本,是指剔除非理性交易后,市场上所有投资者持有某只股票的平均成本。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成本在数值上恰好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用市场成本指标来衡量股市的投资价值,几乎具有以上几个指标的所有优点而没有它们的不足。市场成本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衡量个股的投资价值,如果市价远高于市场成本,这种股票跳水只是迟早的事,反之,这种股票则值得关注。 
市场成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不同时期的同一市场或不同的市场,都具有解释力。NASDAQ指数涨得太高,就必然会跌回它的平均成本位置(这是资金堆积的地方),但到了平均成本线上就会获得较强的支撑,并不因为它的市盈率水平是100多倍(参见附表)而还含有多少泡沫。目前上证指数的市场成本为1509.258点,根据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如果跌破这一点,并不是股市没有投资价值,而主要是投资者没有信心。 
2. 几个悖论 
(1) 经济高成长与上市公司质量差。前一段时间,证券市场上一片打假之声。很多投资者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业绩好的不能相信,业绩差的也有操纵盈利的嫌疑。我就不理解,中国的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会计师事务所、交易所、证监会、新闻媒体等等层层监督,难道做假会比非上市公司厉害,难道中国上市公司的成长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的成长?中国的证券市场是转轨经济中的证券市场,不能拿理想的完美的目标来裁剪。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国民的信心,难道证券市场的发展就不需要投资者的信心? 
(2) 中国证券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与证券市场问题成堆。客观地讲,证券市场是中国市场体系比较公开、比较透明的市场,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市场之一。但给人的印象却是中国证券问题成堆,必须来一次伤筋动骨的调整,甚至推倒重来。这将把中国证券市场引向何方? 
(3) 按现金流量贴现计算未必有投资价值,但外资收购意愿强烈。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并不完全是按购买力平价确定的,而按现行的汇率计算,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有很强的购买力。这导致在国内投资者看来很贵的股权,在境外投资者未必这么看。2001年11月23日新华社深圳又传出消息,美国艾默生公司花7.5亿美元收购华为技术公司下属的深圳市安圣电气公司全部股权。安圣电气尚且如此,大唐电信、中兴通讯(2002年1月9日总市值分别为9.57亿美元、12.44亿美元)难道市场价格很高,对外资没有吸引力吗?不要以为中国的企业不值钱,有些东西并不反映在会计报表里。当然,A股价格存在结构性不合理现象,但不是平均市盈率畸高。 
(4) 11年指数涨了15倍,但投资者整体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并不高。指数有时会误导决策。乍看来,沪市11年涨了15倍,上证指数年增长率达27.9%,非常之快了,股市里肯定积累了大量的泡沫。但细心的人应该发现,在1994年8月以前,市场容量很小,股指大起大落,而这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却将上证指数市场成本抬高到757.519点。实际上,1994年8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平均持筹成本1509.155点)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收益率为9.74%,考虑到交易费用(含印花税、佣金、过户费等中国的交易费用率较高,投资者的换手率也较高,所以总的交易费用数额可观),中国投资者的平均年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从长期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其股价指数总是在不断上涨,原因在于经济在增长、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总额在增长、市场成本曲线也在逐步抬高。长期来看指数总是上升的,不能看指数涨了多高就据此判断股票市场是否不正常。 
(5) 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场上股价及其表现截然不同。有人喜欢将中石化在香港、纽约和上海市场的不同价格来说明中国市场里存在大量泡沫。这种比较是非常片面的。众所周知,由于市场割裂,国内投资者到香港市场上购买股票受到限制,两个市场上股票的供需关系完全不一样,由此导致价格出现很大差别是很自然的。如果两个市场是自由流动的,价格自然会相互接轨。另一方面,即使两个市场自由流动了,也不能认为A股股价就一定要以香港股价为标准与之接轨。价格将根据新的市场供需关系重新决定。

除了市盈率外,怎样从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分析股市泡沫?

4. 我国股票的由来?

民政局就是交易所,结婚证就是永远上涨的股票。

5. 我国2007年股市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大量散户入市,资金被套牢,进而影响:家庭和睦,社会不和谐,上班效率,消费积极性,对国家未来经济失去信心,对股市的政策市失望透顶!股民的个人财富进入股市,国家本应该顺势藏富于民,提倡积极的价值投资理念,股市减少扩容,好好管理。但我们管理层对股市的理解是投机,认为股市就是提款机,不停增发、IPO扩容,剥夺中小散户财富,还一句:“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警慎!”就推卸自己作为管理层应尽的责任。政府的无作为和匪性十足,当然就从虚拟经济层面影响到了实体经济!

我国2007年股市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6. 股票泡沫损失的钱去哪里了

这个问题太深,简单而言就是很少有到个人口袋的钱

7. 经济学的“泡沫”是指什么?我国股市的泡沫是怎么形成的?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关于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泡沫破裂的现象。尽管史蒂芬·罗奇先生被摩根士丹利任命为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被任命为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取得这样“高大”的头衔,也可能做出错误的预测,但是楼市出现泡沫危险信号和局部泡沫现象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越来越蔓延的房产“泡沫论”、“崩溃论”,建设部出台课题报告予以反击,甚至预言“未来10年,中国房价还将平稳上涨。” 经济学界,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说出了和主流意见截然相反的话。像社科院的易宪容还有经济学界的巨擘吴敬琏等。 

为什么吴敬琏对股市的预言正确而罗奇和谢国忠会出错?关键在于股市是虚拟的,而楼市是具体的。但是他们不同的是,吴敬琏模糊地说出了股市在制度和体制上的缺陷,而罗奇、谢国忠则没有说出中国楼市的制度缺陷。正是制度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楼市、股市的价格泡沫。 

其实,任何专家都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只有市场是最彻底、最真实的,市场供求规律是决定一切的试金石,通过研究中国股市、楼市的制度、市场结构现状,揭示供求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一、市场供求规律是解析股市与楼市价格泡沫现象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供求规律作用机制: 
无论在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中,还是在其他产品市场中,供给和需求都是以价格作为桥梁的,而最终交易也是以价格作为媒介。正常市场(产品没有差异,买卖双方没有差异且不能影响市场)的市场中存在完全竞争,如果市场上只有几个供应者,将出现不充分竞争的寡头局面,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只有一个供应者即垄断情形。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是不可能被操纵的,在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价格极易被操纵,其中垄断市场中存在高价格的定价权和超额垄断利润。 
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服、住房等)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市场范围越大需求弹性越小,市场范围(行业)越小需求弹性越大;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时间越短需求弹性越小。 

(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 
房地产(土地)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分析。一个区域的居住和商业办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对必需品的需求,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供给价格弹性就不一样,作为石油、土地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尽管土地的总体供应没有弹性,但其区域性、行业性供给价格弹性较明显,而且由于房地产(土地)开发周期较长(一般2年以上),比一般商品更具有时间弹性。 

(三)股票市场供求关系及其特殊性 
对比各类市场,有的市场属于快速市场,有的市场属于粘性市场。股票市场相对其他市场,既有一般市场特性,也有其独特市场特性。一方面,股市遵循市场供求一般规律,一方面股市有极大的特殊性。房地产市场上价格对供求的调节非常缓慢,如果政府干预后现行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价格趋于向上,价格上升的速度取决于现行价格下供求缺口大小,缺口越大则价格上升空间越大、速度越快。可是,股票价格对供求的变化反应非常迅速,而且由于股票价格虚拟特性强,其价格波动还极大地取决于市场信心和市场趋势,信心主要来自制度和市场,比如市场机制是否健全、政府信用是否坚挺、信息披露是否规范真实、投资是否具有财富效应等。 

(四)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 
政府调控政策的利弊分析: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政策,而且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其影响的好坏需要进行定性评估分析。这里借助房地产领域以外的两个例子,其一是农业高科技问题,其二是欧佩克油价问题。 

首先说农业科技问题,由于农业科技导致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同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相对无弹性的,因此需求不增加意味着最终导致农民的总收益减少,看来农业科技对农民不利,当然对社会是十分有利的,这就是农业科技导致的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再说欧佩克油价问题,油价变化说明在短期的石油供给、需求均缺乏价格弹性,因为短期内储藏、产能一定,供给缺乏弹性;因为消费习惯(把石油作为必需品消费)不能马上应变导致需求缺乏弹性。但是长期内,产能逐渐增加,替代产品出现,必然导致价格下降;同时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习惯不妥,于是工业需求、公共需求、日常需求纷纷减少,也必然导致油价下降。总之,类似房地产的石油在短期缺乏供给、需求价格弹性,而在长期具有明显的供给、需求价格弹性。 

可见,政策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比如农业科技问题),政策尺度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出台政策的时机必须恰当,否则效果不一定最佳(比如油价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规律很好地发挥作用,但是在现行价格下供不应求时出现短缺,而供过于求时出现过剩,原因在于所谓“现行价格”并非市场均衡价格。这种供求失衡导致的短缺或过剩经常会出现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比如制定农产品最低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将导致农产品过剩;租金控制时最高租金限制低于均衡租金,将导致公寓短缺;汽油供应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导致排队购油现象;失业也是劳动力资源过剩的表现,因为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政府也知道会出现短缺和过剩,但是为什么政府的调节往往失败呢?原因在于政府很难确定干预市场的时机和合适的力度,结果往往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不完全信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决策失误导致政府失去产生调节市场的应有功能;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经济异常波动、市场缺乏竞争、社会成本高、公共物品供应不足、市场欠缺、信息失真导致市场失去产生应有经济效率的应有功能。因此,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是,市场第一、政府第二,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政府才发挥作用纠正市场失灵,当然政府纠正市场失灵需要考虑调节的时机和力度,因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市区住宅改造计划原本是为了穷人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结果低收入住房毁坏的多、建的少;租金控制导致住房质量差、困难人群居住更加困难;最低工资虽然帮助部分工人却导致其他人失业;我国长期的实践证明,政府对经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总之,政府与市场供求规律的关系非常微妙,政府必须尊重市场供求规律,考虑市场供求规律的政府政策比无视供求规律的政策更为安全有效,不利的副作用更少。 

二、楼市与股市泡沫乱象形成过程 

(一)市场化供地模式扭曲供求关系、放大泡沫效应 
地价上涨导致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上涨导致地价上涨?一般而言,房价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市场因素和成本因素。市场因素主要是供需导致价格变化,如果供不应求导致市场均衡被打破,房价必然上涨,从而导致地价上涨,因此从市场因素而言,房价带动地价上涨,是一种引致效应。房屋成本主要是地价、建筑成本和相关税费,在建造成本、利税一定的情况下,地价成为房价高低的主要变量,按经验统计其比例一般大约是40%—50%,因此从成本角度而言,地价影响房价,高地价可能导致高房价。 
市场化土地出让引发不少问题?经营性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模式(招标、拍卖、挂牌),其主要宗旨是为了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开发商,确定科学客观的出让土地定价模式,建立市场化的地价形成机制,避免土地出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可是,这种市场化模式可能导致矛盾发生转化,即市场化的代价就是地价可能被人为抬高。 

市场化供地后,城市土地价值显现,地价明显上浮,这种垄断地价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其正面效应是,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后,城市土地资源价格上升,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吸引资本流入,投资增长,使商业机会增加,整个地区呈现繁荣景象,真正实现了 “土地是财富之母”;负面效应是,过高的地价,形成过高的房价水平,无疑会加大商业成本和办公成本,使得经济和商业活动的边际收益递减,最终减弱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目前的我国供地模式实际上是政府垄断。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即征地的过程不按市场价定价,大量土地同时符合供给条件,而政府是唯一的土地获得者,短期内需求十分有限,因此农用地国有化是供过于求的(需求曲线严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左移,即均衡价格严重扭曲地降低)。一方面,政府在土地市场上形成了单一的政府垄断供给。市场化供地模式导致的短期限量出售土地造成了人为的供不应求,以至于招标拍卖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供给曲线严重扭曲地左移,必然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左移,即均衡价格严重扭曲地升高)。由于征地与供地均被政府垄断,二者之间存在巨大价差,政府“垄断经营”土地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导致农民、政府、用地者间的利益矛盾的巨大冲突,一方面通过短期限量供地导致土地价格上涨,严重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房地产市场价格信息失真。在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供给的条件下,土地价格的变动主要受政府供给土地量多少的影响,这样价格不会是真正的市场价格。政府对土地垄断的程度越高,对房价的影响也就越大,从而对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也就越强烈。 
获取农用地和国有土地供应的寡头垄断模式是钻了市场供求规律的空子,假若取消农用地国有化时的供过于求的管道、卖地时的供不应求的管道,而是直接由农民直接与市场需求者进行交易,那么农用地的交易价格绝对不会如此之低,而市场买地的价格也绝对不会如此之高,这中间的差价也就会自然转化为对农民的补偿、对开发商的补偿、以及对消费者的补偿,当然政府也可以收取各类税费,只是垄断利润不会如此之高。即便是退而求其次,如果政府卖地时将近期内计划出让的土地同时推向市场,交易价格肯定下降(其供给量增加,导致供求曲线的交点右移,交易价格必然下降),何必要实行全国上下的针对房地产的全面声讨?其实,发展商并不想房价高企,以免引起政府、消费者的不满。房价高企的原罪一方面在于市场投机猖獗,一方面在于政府的土地寡头垄断模式,政府必须承认这个体制缺陷并承担这个责任,这才是真正的尊重民意、尊重市场、尊重真理。 

(二)股票市场的泡沫扭曲过程:股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原罪 
股票市场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股权分置。所谓股权分置,是指由于早期的制度设计,只有占股票市场总量三分之一的社会公众股可以上市交易(流通股),另外三分之二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则暂不上市交易(非流通股)。股权分置问题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股权结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主要根源于早期对股份制的认识不统一,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不统一,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早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 

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形成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大股东不关心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形不成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等。可以说,股权分置问题已经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发行审批制,市场需求没有弹性,在短期内股票是分开发行、上市的,显然是供不应求的,必然导致价格高企;一方面由于股权分置,大部分股份不流通,导致供不应求的情形加剧,再次导致股价上升。所以,股市长期以来被扭曲,少量的流通股在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下,发行价、交易价高高在上,以至于首日的交易价就大大偏离其正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大多数被这种制度性风险包围,几乎95%以上的投资者是亏损的。正是这种审批、发行制度和股权分置制度缺陷,导致了投资者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政府利益与政府边界 
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其边界的关系。政府不从土地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退出、变政府直接参与土地市场变为间接干预,实际上是利益冲动使然。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应定位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政府只为公共利益征地是国际通行做法。政府退出土地市场主体后,应主要通过规划管制和对房地产征税的方式间接调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是权利有限的政府,政府的边界才可能清晰。 

首先,政府必须遏制自身参与某种资产市场的初始冲动。从所谓“鼓励上市发行股票”到所谓“经营城市”,乃至以房地产繁荣拉动经济发展,都是政府介入不同形式资产市场的表现。一旦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市场,则必然扭曲市场。股市投资者长期以来始终依赖政府的政策救市,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而房地产市场在当前的政府操作下,很容易形成同样的结局。因此,明智的政府与市场保持距离,是高于市场的调控者,是不偏不倚维持市场秩序的裁判者。当前某些地方政府声嘶力竭强调房地产运行的健康性,本身就违背了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第二,政府必须遏制自身维护某种资产价格的持续冲动。即使行政力量在资产市场发展中并未发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作用,但是市场总有波动,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投资主体往往会要求政府给予扶持。而不成熟的政府往往会基于诸如维持市场稳定、避免投资者受损等诸多理由平准市场。当然,面对某种资产的过度异常投机,政府出于维护公众利益而托市另当别论。第三,政府必须遏制自身限制某种资产价格的善良冲动。目前社会各界对房地产泡沫的忧虑,于是形成了在具体操作层面由政府直接平抑房价的动议。同样,在直观意义上,这一考虑是正确的,但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这将是极其危险的政策设计。一方面,市场涨跌自有其规律,当前的狂涨并不意味着今后不会走跌,而政府介入干预房价本身又意味着对原先投资者的不负责任,只有让其自然波动,投资者愿赌服输的市场心理才能健全。因此,压低房价和之前的托市在本质上不存在区别。另一方面,面对当前过高房价导致的低收入居民无处栖身的问题,行政当局只有两种手段可供选择。一是增加供应量,抵消市场过度的需求。二是财政、货币政策,调节贷款利率或者货币补贴从而调节整个市场需求。 

勿容置疑,政府肯定难免利益考虑。其实,政府的最大利益出发点在于全体国民,在于国家经济,而在房地产市场中具体集中的利益就是土地价值。目前的土地供应机制并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收益,它更有可能助长政府官员的短期政绩冲动,甚至产生腐败,而土地的有限性可能导致未来政府土地收益越来越少,因此科学的做法是,土地收益应如同税收一样稳定、均匀、制度化地回收,才可能保证政府未来的各期收益,也可以减轻市场的沉重负担,也减少了政府官员的短期政绩冲动。所以,以年地租的方式实现政府对国有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实行年租制,就需要在法律上明确。这样既可使政府土地收益长期化,避免政府在土地收益上的短期行为,也可促进城镇存量用地的流动,推动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实台湾省土地改革模式值得借鉴。当年国民政府迁台,政府推行土地改革方案,采用不流血的政策使台湾农民耕者有其田。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稳定土地政策和农民,以避免大量的农业失业人口冲击脆弱的城市。到了上世纪70代,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财团压力,国民党政府最终反对开放土地买卖,而是将资本引入农村,过渡到台湾工业化后期,全社会进行社会资产再分配,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和工农业分化问题。过了十多年,台湾完成工业化,经济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准后,台湾放宽了土地政策。这时候的土地价格已经从每甲四万新台币上升到了三千万到四千万不等。大量的农民因为出卖土地而得到了多年的补偿,享受到了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成果。社会财富再次通过土地买卖得到了再分配,避免了大量农民的破产。工农业发展平衡,同时造就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使台湾社会更趋向稳定。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出让土地造成了部分人群的资本富裕,社会消费和投资都带动了起来。重要的是这些“暴富”的农民拿到出卖土地的财富之后,将资本转向高风险的高技术行业,正是这些知识含量不高的“暴富”农民,成为台湾产业提升和转型的资本输入者,而此点则可以算是台湾土地政策的意外收获。 

四、制度缺陷与市场缺陷共振:股市与楼市价格泡沫类似 
人们越来越清楚,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一样,存在重大制度缺陷。其表现有三:其一,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一样,是一个权力介入型市场,权力资本的作用超过了其他资本,产品市场化而要素非市场化不对称,导致了住房市场畸形以及价格居高不下。其二,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业更多是迫于财政支出的压力,出于追求发展政绩的冲动,这一点与当年发展股市只是迫于企业融资压力、迫于为国有企业脱困圈钱非常相似。其三,房地产商推高资产价格的市场操作手法与股市黑庄颇为类似。在股市中,如果有人控制了一只股票足够筹码,就完全可以操纵股价。而庄家推动整个市场价格上涨的奥秘就在首先推高高价股票的价格,诱使其他中低价股票的价格自然会被带上来,这一手法在房地产市场中也已经被使用;2005年房地产投资商提出转战二、三线城市。从技术上看,这一做法十分类似于股市中庄家炒作某个板块或概念的股票时使劲拉升龙头股票的手法,龙头股票的赚钱效应引诱散户拼命杀入同板块或概念的垃圾股,只要龙头不倒,其他股票就跟着上涨,一旦庄家达到目的,散户的末日就来临。许多城市的价格已经翻番,少数项目价格甚至上涨数倍。这与股市庄托的做市效应是一样的;为了推高价格,房地产商伪造大量虚假成交合同,通过这些虚假合同,使得房地产价格“无量空涨”。这一做法类似于股市庄家自我对敲拉抬价格。

经济学的“泡沫”是指什么?我国股市的泡沫是怎么形成的?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8. 哪位大神解释一下为什么在06年到07年大牛市 为什么经济危机之前股市泡沫就塌了 为什么到0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发生的事情都是在众多投资者预期并且做出相应的行动而导致的结果。在股市里面,牛熊市指的是股票的持续上涨或下跌。牛市就是那些市场行情普通看涨的并且能够持续一段时间的,也称为多头市场。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通看淡且跌跌不休。对牛熊市的概念有了大致认知了,许多人可能会好奇,目前是熊市还是牛市呢?点击下方链接,立马告诉你答案: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一、怎么样能判断出是熊市还是牛市呢?要确定现在是处于熊市还是牛市,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般就是基础面和技术面。首先,我们可以以基本面为标准来判断市场行情,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基本面的确立依据,阅读行业研报就能知道个大概:【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其次,从技术面来了解,我们不能忽略一些可以参考的数值,可以通过换手率、量价关系等的指标、走势形态等,来对市场行情进行判断。打个比方,倘若当前是牛市,买入股票的人远多于卖出股票的人,那么有非常多个股的k线图的上涨趋势都变得非常明显。反之,如果现在是熊市 ,抛售股票的人远胜过买入股票的人 ,那么大多数个股的k险图的下跌趋势会十分明显。二、怎么判断牛熊市的转折点?我们要是赶在牛市快要结束的时候进场,这时买入股票大概率会被套牢,因此这时很有可能是股票的高点,而熊市快结束的时候,反而是赚得容易赚得多的最佳进场时机。因而,只要能够掌握熊牛的转折点,就可能用比较低的价格买进来,在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卖出去,所产生的差价也就形成了我们的收益!判断牛熊转折点的手段多种多样,推荐使用下面这个拐点捕捉神器,一键获取买卖时机:【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