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要约收购要遵守哪些法律规范

2024-05-09 12:32

1. 股权要约收购要遵守哪些法律规范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包括《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五十一条等。前述法律规定,同意接受收购要约的股东,应当委托证券公司办理预受要约的相关手续。
一、公司上市需要准备哪些内容
公司上市需要准备内容如下:
1、报告;
2、申请上市的股东大会决定;
3、公司章程;
4、公司营业执照;
5、经法定验证机构验证的公司最近三年或公司成立以来的财务会计报告;
6、法律意见和证券公司推荐;
7、最新的招股说明书;
8、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文件。
证券交易所应当自收到股票发行人提交的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安排股票上市交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批准股票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上市前与证券交易所签订上市合同,确定具体上市日期,并向证券交易所支付相关费用。
二、应该如何接受要约收购
同意接受收购要约的股东,应当委托证券公司办理预受要约的相关手续。收购人应当委托证券公司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办理预受要约股票的临时保管。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临时保管的预受要约的股票,在要约收购期间不得转让。
三、要约人要承担哪些义务
1、形式拘束力。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应受到要约的拘束,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如果要约人违反了该先合同义务,致使合同不成立或无效,要约人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强制要约义务。在证券法中,收购者收购目标公司的股份,使其有表决权股份的持有量达到该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一定比例时,法律强制其向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五十一条
收购要约期满,收购要约人持有的普通股未达到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百分之五十的,为收购失败;收购要约人除发出新的收购要约外,其以后每年购买的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百分之五。
收购要约期满,收购要约人持有的普通股达到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公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交易。
收购要约人要约购买股票的总数低于预受要约的总数时,收购要约人应当按照比例从所有预受收购要约的受要约人中购买该股票。
收购要约期满,收购要约人持有的股票达到该公司股票总数的百分之九十时,其余股东有权以同等条件向收购要约人强制出售其股票。

股权要约收购要遵守哪些法律规范

2.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是什么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如下:1、股东待遇平等原则。2、要约谨慎原则。3、阻挠不得滥用原则。4、保护中小持股者利益原则。【法律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投资者自愿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也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约。

3.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是什么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如下:1、股东待遇平等原则。2、要约谨慎原则。3、阻挠不得滥用原则。4、保护中小持股者利益原则。【法律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投资者自愿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也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约。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是什么

4.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是什么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收购人在收购期限内,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权要约收购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公司应当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法律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投资者自愿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以下简称全面要约),也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约。第二十四条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5. 股权要约收购的法律规定都有哪些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遵守如下法律规范:《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五十一条等。前述法律规定,同意接受收购要约的股东,应当委托证券公司办理预受要约的相关手续。【法律依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五十一条收购要约期满,收购要约人持有的普通股未达到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百分之五十的,为收购失败;收购要约人除发出新的收购要约外,其以后每年购买的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不得超过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百分之五。收购要约期满,收购要约人持有的普通股达到该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公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交易。收购要约人要约购买股票的总数低于预受要约的总数时,收购要约人应当按照比例从所有预受收购要约的受要约人中购买该股票。收购要约期满,收购要约人持有的股票达到该公司股票总数的百分之九十时,其余股东有权以同等条件向收购要约人强制出售其股票。

股权要约收购的法律规定都有哪些

6. 股权要约收购的原则

要约收购作为上市股票交易的一种方式,对于有关股票交易的一般原则与制度,诸如信息公开、不得内幕交易、严禁操纵行情等,它均应予以遵守。同时,由于要约收购的目的在于股权合并,并将彻底改变目标公司的控股格局,因而要约收购又是一种特殊的股票交易方式,由此特殊交易给目标公司原有股东命运带来特别变化,这是法律对要约收购管制应予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这一重点考虑,有些国家的法律对要约收购制定有原则的规定,当具体规则不能适用于特定情形时,原则便成为求助的对象。要约收购的主要原则可归纳如下:
1.股东待遇平等原则。它是指要约收购中,与目标公司同一级别的股东必须得到要约公司的平等待遇。在众多国家关于要约收购的规定中,目标公司股东待遇的平等,均被视为核心的原则,该原则的具体要求可概括如下:
(1)收购要约必须向所有持有该要约所欲购买股权证券的股东公开。亦即除要约人自身以外的凡持有目标公司股票的人均应同等地受要约,要约应当全面地公开。
(2)涉及收购要约的全面资料应均等地给予目标公司全体受约股东,不允许把并非发给全体股东的资料提供给部分股东。
(3)要约者对于所有同意出卖持股的目标公司股东,必须支付相同的价格。这是股东待遇平等原则最为主要的要求,也是该原则最明显、最直接的体现。
(4)按比例收购。它是指在要约收购者只想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股份情形下,当目标公司股东所欲出卖给收购人的股份超过收购人所欲购买的股份总额时,收购人必须按照相同的比例从每个同意出卖股份的股东那里购买股票,而不能适用一般股票竞价交易的先同意先被购买原则。如此做的目的在于:一则取消先作出同意出卖股份的股东之特殊利益,二则淡化收购要约分阶段的强制效力。
2.要约谨慎原则。它是指收购者对于其所发出的要约应负谨慎之责。表现在:
(1)要约者应在经过审慎以及负责考虑之后才公布要约。要约者及其财务顾问发出要约通知必须有充分理由相信其现时及以后均有能力完全履行该要约。
(2)拟备分发给受约股东的信息和意见的所有文件或广告必须如拟备招股说明书一样极度审慎、尽责及准确。
(3)要约收购者必要时有义务就其要约作出保证,以证明其有能力完全履行其要约。
(4)要约者对于可能面临的强制要约义务应负同样的谨慎之责。当要约者自身或通过一致行动人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时,法律常常要求其向其它股东发出一项全面收购要约。因而要约者在计划要发生此种义务的购买时,他在进行购买之前必须确保本人现时能够及以后亦有能力全面履行该要约。
3.阻挠不得滥用原则。它是指在要约收购中,目标公司的董事或董事会等不得任意或恶意地就收购要约进行阻碍与干挠,以免不正当地影响受约股东,从而非公正地破坏要约收购的进行。该原则的目的同样在于保护目标公司股东的权益。要约承诺与否,应为目标公司受约股东的神圣权利,命运应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因而,是否阻挠收购,除了股东们以他们之间会议的方式作出决策外,目标公司其它任何人或任何组织不得越权。同时,当目标公司董事们为其受约股东提供关于收购要约的咨询意见时,他们不应追求本身利益或由其私人及家庭关系带来的利益,而应当在其身为董事的职责范围之内,将股东、雇员和债权人的利益做为整体加以考虑。
4.保护中小持股者利益原则。目标公司中小持股者的利益,常常成为法律密切关注的对象。因为在与收购者意在控股的较量中,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法律此时若不予保护,则公正很难体现。在要约收购中对中小持股者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两项为多数国家通常采用的制度之中:
(1)强制收购要约。当要约收购者收购目标公司股权达一定比例时(往往是法定控股的比例),法律将强制其向目标公司的剩余股权持有者发出全面收购要约。该制度的目的,意在防止收购者凭其获得的控股权压迫中小股东,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借以强制要约收购,让众多中小持股者作出是否与新的控股者合作的选择,这也不失为一种机会的公平。
(2)强制出售。当要约期满,要约收购人持有的股票达到目标公司股票总数的绝对优势比例时(一般为90%),其余目标公司股东有权以同等条件向收购要约人强制出售其股票,该制度的道理与强制收购要约制度的原理是相同的,其意均在给予中小股东最后选择的权利,以此显示法律的公平,并保护中小持股者利益。
综观上述原则的根本目的均在于对目标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在要约者与受约者之间选择受约者作为保护的重点,自然有其法律的秘决所在;该秘决不在于对弱者偏袒,而在于强弱之间的均衡,以示法律公正之所在
一、企业收购的方式
1、公开收购
它是指要约人以高于某公司股票的当前市价,向该公司所有的股东发出买入全部或一定比例股票的要约,该要约人可以是该公司原有的股东,也可以是其他公司法人(自然人)。在公开收购中,公开出价是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对于收购公司来说在其正式公开收购要约后,只能以该要约作为购买该股票的价格,而不得在此要约有效期间内,另在公开市场上或通过私下协商的方式,购买任何其他股票。所以,要约公布之前的保密工作也是至为重要的。
2、杠杆收购
又称融资收购,是指透过目标公司的大量举债来向股东购买公司股权的收购方式,所谓杠杆,是指公司通过借进资本或发行优先股而取得的金融资产。由于债权人并不要求参与日后的经营利润,只要求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还,且公司支付债务利息又无需计入公司应税收入之中,因此,那些意图通过买卖公司股权来获利的收购者,自然愿意选择举债高的融资方式,以期达到所谓的杠杆效果。其本质上是一种投机活动,它不仅是股权的转移,而且将对目标公司的资本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使目标公司由一家低负债比率的公司变成一家高负债比率的公司,公司的信用级别也将随之降低。
3、协议收购
是指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之外与目标公司的股东就转让股份的数量、价格等达成一致,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的行为。该形式适用于对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收购,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条件下一种独特的收购方式。其优点在于对承受能力有限的二级市场来说,协议收购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较小,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在信息公开、机会均等、交易公正等方面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7. 股权要约收购有什么法律规定

股权要约收购需要收购人在收购期限内,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股权要约收购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公司应当进行工商变更登记。
一、资产重组与并购重组有哪些区别
资产重组就是资源的重新组合,包括写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与未写在表上的其他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将其他企业资源整合进自己企业的行为。可以说资产重组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并购是指合并与收购。合并分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以及控股合并。收购,通常指股权收购(其实还有资产收购等)。股权收购是指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达到控制的目的,但交易之后目标公司仍然存在。可以看出,收购前后,双方法人资格不发生任何更改。只是被收购方的控制权发生了转移,即收购方控股了被收购方。并购重组顾名思义,分为并购与重组两部分。由于形成资产重组的大多数原因是并购,所以将两者放在了一起。
二、上市公司收购是指什么意思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法定方式,取得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发行在外的股份,以实现对该上市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的行为。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即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
2、要约收购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
三、并购和重组的区别
资产重组与公司并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产重组侧重资产关系的变化,而并购则侧重于股权、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对于公司来说,即使公司的控股权发生了变化,只要不发生资产的注入或剥离,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未发生变化,只是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发生变化,发生了控股权的转移。例如,A公司收购了B公司的股权,取得了对B公司的控股地位后,可能用B公司的股权进行抵押融资,或利用B公司进行担保贷款,而B公司本身并没有重大资产收购或出售行为,那么,对A公司而言,其资产进行了重组,而对B公司而言,仅是更换了股东而已,可以称其被收购了,却与资产重组无关。但是,资产重组与并购常常是交互发生的,先收购后重组,或先重组,再并购,再重组在资本运作中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
投资者自愿选择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以下简称全面要约),也可以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部分股份的要约。
第二十四条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采取要约方式进行,发出全面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股权要约收购有什么法律规定

8. 股权收购要约的含义

所谓收购要约的含义,又可称之为收购要约的构成要件。对于一项要约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被认为属收购要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以美国为例,该国《威廉斯法》尽管是专项调查股权要约收购的重要法律,但亦并未就收购要约下一明确的定义。只是在实践中许多法院援引《威廉斯法》立法过程中的语言给收购要约下了一个惯用的定义,即一般来说,所谓公开收购股份要约(简称收购要约)是指,个人或团体为公开合并公司,发出要约以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被合并公司的股票,这种股票在国家的挂牌证券交易所上市。
那么,一项要约到底应具备怎样的要件,方属合格的收购要约呢?一般而言,应包含以下四方面的构成要件:
1.收购要约人。这是一项合格收购要约首先应具备的要件。在要约收购中,只有那些意在获得目标公司控股权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收购要约人,或称其为最终要约人。如果要约或有意发出正式要约的初步要约不是由最终要约人或有意要约人发出则必须在要约开始之时就披露该人身份。之所以强调要约收购的要约人应为真正收购人,其目的在于:让目标公司受约股东依据真正收购人的身份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说可以允许非收购人作为收购要约人发出要约而又不予披露真正收购要约人的话,那么受约股东将从根本上失去承诺要约与否的判断依据,从而对受约股东的利益保护亦无从谈起
2.收购受约人。又称收购要约相对人,它可以是也应当是除要约人以外的目标公司所有持股股东,这是股东待遇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收购是针对目标公司的控股权,因而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一样,作为股权合并的方法,它们所收购或所欲收购的股票只会是拥有投票权的股份,于是真正的受要约人其实又是那些持有目标公司附有投票权股票的股东。
3.收购要约表示。它是指收购要约人须有一旦其要约被接受时即受约束的意思。按照前述要约谨慎的原则,要约的发出,即意味着要约人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并作好了负责的准备。如果说要约人之收购要约还处于考虑之中,或者说与目标公司董事会有关要约收购的谈判还处于正在进行之中,那么要约收购人可以发出初步要约或可能的要约。这样的要约一般只向目标公司董事会发出,它还不能表明要约人最终将受其拘束之意思,还不具有要约的表示,因而并非真正的要约。至于对要约的接受方式,通常表现为承诺,但在要约收购中,预受成为受约股东对要约接受通常先采用的方式。所谓预受,其实质乃为受约股东准备承诺的意思表示,它可以在收购要约结束日之前随时被受约股东所撤回,只有当其未被撤回时方最终构成有效的承诺。预受对于受约股东而言,并非直接地发生法律效力,此又为法律对受约股东加以保护的制度之一。但对收购要约人而言,预受却构成有效的接受,收购要约人不得以其要约未经最终有效承诺因而未被接受为由主张要约的变更或撤回等。
4.收购要约内容应十分明确。这其实是收购要约的实质构成要件,在要约收购中,由于受约股东只能对收购要约表示接受还是不接受,而不可能作出收购反要约,亦即不能就收购要约的内容提出修改的要求。因而要约所包括的收购条款应尽可能详细具体且完整可行,如此才便于受约股东切实作出承诺与否的决定。一些国家的法律对要约内容所应包括的方面作出明确的要求,甚至对要约的条款作出格式的设定。一般而言,一项收购要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保证条款。
②身份条款。
③标的条款。
④数量条款。
⑤价格及支付条款。
⑥要约期间。
除以上收购要约所应必备的条款内容外,各国有关收购要约应予披露的信息等同样为要约必不可缺的内容组成部分,但这并不构成要约的基本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