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科研成果

2024-05-07 21:28

1.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方面,1984年以来共申请到各种科学基金19项,其中“西藏海相中生代腹足类”、“关于野生麋鹿种群在中国重建问题的探讨”分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药用矿物的研究和开发”、“我国自然博物馆的现状、结构及发展趋势”分获上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独立和合作编写出版的生物学、矿物学等学术著作、彩色图集等共33部。此外,在中外刊物上发表的博物馆学著作约20篇,还主办《考察与研究》学术专辑,每年出版1~2辑,主要反映上海自然博物馆科技人员的考察与研究成果。国际文化交流,包括标本交换、展览来往、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资料交换等5个方面。自1985年11月“动物演化史展览”赴新加坡展出后,先后有7个展览赴新加坡、菲律宾、意大利等国展出。现有组织机构设置包括:动物学部、植物学部、地质古生物学部、人类学部、天文学部、科学教育普及部、资料部、美术设计部、标本制作中心和《自然与人》杂志社。业务人员145人。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科研成果

2. 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是什么?

北京自然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多万件。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藏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植物世界,展览以大量的植物化石标本、植物科学复原图、植物复原景观和各类现代植物标本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从其诞生开始,从低等植物至高等植物不断繁盛的演化过程,以及植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人之由来,展览主要从观众所关心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两个问题来设计展览内容。为了更清晰的展示这两个问题,展览分设“认识你自己和现代人之由来”两个子展厅。在“认识你自己”子展厅中,展览从“作为个体的人之由来”、“人对自身来源的探索”、“人是动物”、“人是特殊的动物”和“作为特殊动物的人之由来”五个方面与观众进行交流与探讨;而在“现代人之由来”部分,展览则讲述了从“托曼”至现代700万年间发生的故事。
古哺乳动物,展出了古哺乳动物演化支系的大部分代表动物。第一部分中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第二部分新生代哺乳动物发展与繁荣,第三部分第四纪哺乳动物专题,第四部分为灵长类演化,突出展示了占祥上猿标本。重要标本有侏罗兽、翔齿兽、阶齿兽、剑齿虎、巨鬣狗、三趾马、黄河象、猛犸象、巨犀、和政羊等等。

3.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1951年3月,经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中央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了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文化部丁西林副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委员包括裴文中、郑作新、张春霖、胡先驌等人。 1951年4月2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内的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裴文中兼主任。由中央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文向全国征集标本和展品,并从全国各地抽调业务与行政干部。1955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馆舍建设批准立项,确定天桥南大街为馆址。原计划建设有三期工程,即陈列楼、标本楼和办公楼,并确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陈列厅8000平方米,首期工程拨款120万元。1956年10月,新馆在天桥南大街开工。 1958年5月,新馆落成,由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题写馆名。至8月份完成了搬迁工作,随后古生物、动物、植物基本陈列布置就绪。1959年1月,新馆正式对外开放。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特种邮票1套2枚和首日封1枚。“大跃进”期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下放到北京市,隶属北京市文化局。196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正式命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任馆长。197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划归北京市科技局领导。 1979年,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继任馆长。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1980年,创刊发行专业学术刊物《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大自然》科普杂志。1982年,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接任馆长。编辑出版大型图册《生物史图说》。1984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生态研究室在北京大兴南海子建立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在麋鹿引进工作圆满结束后独立为成为新的科研机构。198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划归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1992年9月,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和北京市财政拨款的标本楼——“田家炳楼”——落成。2008年3月,入选北京市33座免费开放博物馆。2008年4月,入选北京市首批99家科普基地,被选为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研发基地,《大自然》编辑部为科普传媒基地。2008年5月,入选国家文物局首批79家国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7月1日,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4. 自然科学与技术成就博物馆有什么收藏?

凡是参观过这个博物馆的,都交口称赞它具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特点:一是展品门类繁多,几乎涉及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如工业,包括机械、动力、化工、矿产、印染、纺织、煤炭、冶炼、酿造、陶瓷、造纸、印刷等;交通,包括航空、航海、铁路、桥梁以及各种车辆。还有计时器、度量衡器、乐器、光学仪器、天文、医学,一直到原子能、火箭、地球物理、宇航技术等,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二是几乎每一门类的展品,都既有最古老、最原始的制品,也有最现代的科学技术结晶,使观众清楚地了解到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如汽车,从1886年奔驰汽车厂生产的第一辆三轮汽车开始,到近代新型赛车,共陈列了88辆;动力展品,从古代用狗、牛牵动轮轴取得动力(模型),一直到风车、水车,各个时期的火力、水力发电,原子能、太阳能的利用;船舶陈列,从古代独木船开始,到1881年的一条巨型帆船,直到现代客轮、军舰、潜艇;计时器的陈列,从古老的日晷、滴漏、沙漏,直至各式齿轮钟到新型钟表;机床陈列,最古老的是一台1776年的车床模型,一直到现代构造的精密机床和由几十台机器组成的自动线。
三是陈列的复制品和模型,大多能启动运转。如机械、动力模型,都可开动;工业生产流程,都可表演;音乐厅里许多古老乐器都可以演奏;天文馆里显示了南北半球可以看到的星座、银河和星云;船舶模型可以航行;建于1906年的法国海军第一艘潜艇,可以从它的剖面观看内部结构。
四是观众可以自由按按钮,启动和操弄展品。如航空部有一个示范表演,能让参观者坐在飞行员的座位上模拟驾驶飞机;机床展品中有许多自动机床,能让观众按动启动开关后自动走刀,在响声隆隆、火光闪闪、机器轰鸣、火花四溅中加深观众对科技成果的体验。这里可供观众自由摆弄的展品和模型共有4000多件。并有一批技术专家随时检修损坏了的展品。
慕尼黑的这座博物馆的特色,使它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博物馆。中小学生把它作为一个巨大的校外课堂和实验室;不论是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声学、电学,还是化学中的有机、无机,或是其他各类学科的定理、原理、命题,在课堂上花几小时、几十小时才能弄清楚的,到这里,既可观察,又可动手操作,一下子就明白了;大学生、研究生和学者,还可以在这里听学术报告,进行研究、讨论,并利用这个博物馆的53万册科技藏书和全世界2300种科技杂志,解决他们研究课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它不仅吸引大量一般观众,也吸引大批学者专家,就因为它是一个活的、不受传统约束的生机勃勃的大博物馆。
自然科学与艺术成就博物馆坐落在慕尼黑市伊萨尔河中的一个岛上。

5. 自然科学与技术成就博物馆有什么收藏?

凡是参观过这个博物馆的,都交口称赞它具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特点:一是展品门类繁多,几乎涉及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如工业,包括机械、动力、化工、矿产、印染、纺织、煤炭、冶炼、酿造、陶瓷、造纸、印刷等;交通,包括航空、航海、铁路、桥梁以及各种车辆。还有计时器、度量衡器、乐器、光学仪器、天文、医学,一直到原子能、火箭、地球物理、宇航技术等,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二是几乎每一门类的展品,都既有最古老、最原始的制品,也有最现代的科学技术结晶,使观众清楚地了解到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如汽车,从1886年奔驰汽车厂生产的第一辆三轮汽车开始,到近代新型赛车,共陈列了88辆;动力展品,从古代用狗、牛牵动轮轴取得动力(模型),一直到风车、水车,各个时期的火力、水力发电,原子能、太阳能的利用;船舶陈列,从古代独木船开始,到1881年的一条巨型帆船,直到现代客轮、军舰、潜艇;计时器的陈列,从古老的日晷、滴漏、沙漏,直至各式齿轮钟到新型钟表;机床陈列,最古老的是一台1776年的车床模型,一直到现代构造的精密机床和由几十台机器组成的自动线。
三是陈列的复制品和模型,大多能启动运转。如机械、动力模型,都可开动;工业生产流程,都可表演;音乐厅里许多古老乐器都可以演奏;天文馆里显示了南北半球可以看到的星座、银河和星云;船舶模型可以航行;建于1906年的法国海军第一艘潜艇,可以从它的剖面观看内部结构。
四是观众可以自由按按钮,启动和操弄展品。如航空部有一个示范表演,能让参观者坐在飞行员的座位上模拟驾驶飞机;机床展品中有许多自动机床,能让观众按动启动开关后自动走刀,在响声隆隆、火光闪闪、机器轰鸣、火花四溅中加深观众对科技成果的体验。这里可供观众自由摆弄的展品和模型共有4000多件。并有一批技术专家随时检修损坏了的展品。
慕尼黑的这座博物馆的特色,使它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博物馆。中小学生把它作为一个巨大的校外课堂和实验室;不论是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声学、电学,还是化学中的有机、无机,或是其他各类学科的定理、原理、命题,在课堂上花几小时、几十小时才能弄清楚的,到这里,既可观察,又可动手操作,一下子就明白了;大学生、研究生和学者,还可以在这里听学术报告,进行研究、讨论,并利用这个博物馆的53万册科技藏书和全世界2300种科技杂志,解决他们研究课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它不仅吸引大量一般观众,也吸引大批学者专家,就因为它是一个活的、不受传统约束的生机勃勃的大博物馆。
自然科学与艺术成就博物馆坐落在慕尼黑市伊萨尔河中的一个岛上。

自然科学与技术成就博物馆有什么收藏?

6. 如何领略自然博物馆之美——与北京自然博物馆专家一席谈

  【走进自然科学博物馆】  
             看展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个藏奥秘 
   硕大笨拙的海龟,奔腾跳跃的小鹿,匍匐蓄势的猎豹……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层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展厅陈列着生活在亿万年前的动物,楼上的非洲大草原中的动物标本也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处大自然中。
   这也正是自然博物馆展品与众不同之处。
   “自然博物馆不同于标本馆。标本馆的标本只是科研用的材料,一般不会展示出其行为姿态和生存环境。自然博物馆的展品不仅需要还原当时的体态和动作,而且还要展示行为组合。它需要还原生态原景,展示出生物之间的关系,蕴藏着生态原理和科学概念。”孟庆金说。
   “自然博物馆可不是建个馆就能开门那么简单。它要注重内容。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公众提供内涵丰富的科普产品。”孟庆金表示。正因如此,展出的每一件标本都深藏着大自然的奥秘。大家参观时,就不能孤立地看每一个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而是要将视野放大,观察它们与哪些生物形成了食物链、它们是生活在热带雨林还是原野荒漠,从而挖掘出展品上藏着的自然原理和知识。
   “还可以换一种参观方法,锻炼感知和观察能力。以一层陈列的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骨架为例,如果是带着小朋友,可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两具骨架的区别。”北京自然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郑钰介绍,“例如,上边这个小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的四肢是不是长且在身下,下边这个爬行动物化石的四肢是不是短且在身侧?这就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在行走前进上的区别,而且还可以使观众形象直观地掌握长短概念。”她补充说,还可以对比两个骨架的头部,“小型哺乳动物是不是头部更加立体,而爬行动物是不是更加扁平?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形象直观的对比又可以引出头骨对动物脑容量的影响,再往下引申,就涉及物种进化、生物起源等概念了。”
    看科研:恐龙羽毛、小兽下崽都有世界影响 
   讲完看展品的门道,就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一楼的小二层,这是一个位于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夹层。这里展出的是北京自然博物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在孟庆金看来,要做个懂自然博物馆的“内行”,不看这个馆的科研成果可不行。“科研是一个自然类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其他各项业务活动的支撑。”他说:“从国际上来看,不管陈列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研究基础,就难以彰显特色与个性。拥有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是国际知名大馆的标志之一。”
   接着,他点出了北京自然博物馆这些科研成果的关键所在。第一个是在小二层最左侧的一个生物,它头顶长红褐色羽毛,翅膀羽毛黑白相间,腿上也长满羽毛,还一直延伸到脚趾附近。
   “这可不是鸟,这是恐龙。它的名字叫赫氏近鸟龙,是与鸟类关系比较接近的恐龙,长有四个翅膀,体型如鸡一般大小。”孟庆金介绍说,关键之处在于“以往对于恐龙的体色多以猜测为主,但这只恐龙却是首次揭示了完整的全身羽毛颜色。”他解释说,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在其化石上找到了保存很好的羽毛样本,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识别出了一种叫作“黑素体”的颗粒,通过对其大小、形状、排列密度进行测量和统计,结合现代鸟类样品对比,最终确定这个恐龙全身羽毛的颜色。
   位于一层的另外几个科研成果,其重要性都体现在“已知最早”。“我们还有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会飞的兽——似叉骨祖翼兽,最早下崽的兽——中华侏罗兽,最早上树的兽——攀缘灵巧柱齿兽,最早挖洞的兽——短指挖掘柱齿兽等等成果。”孟庆金说,这些成果均已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或《科学》上发表过,体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在国际上的科研影响力。
   目前,以中华侏罗兽为原型创作的4D电影已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映。“我们的研究人员不仅要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还要具备把它变成多元科普产品的能力。”孟庆金说,“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动物、植物、古生物的专业人员都有,但他们除了研究自己的专业学科领域,还要研究收藏、展览、科普等博物馆学领域的内容。简单来说,观众需要什么都要研究,要把自己的科研变成展览、电影、书籍等,把知识传递给观众。”
     看完赫氏近鸟龙等展品,还必须移步旁边的展厅,看看临时展览。目前这里正在展出的是生命之美——以“美”为主题,以昆虫、飞禽走兽、海贝、植物等399件标本来展示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
   对于这个展览,孟庆金指点,昆虫独一无二的美,在于其足、翅,复杂多变的成长过程;白狐等哺乳动物则美在模样个性、生活方式;贝壳被大自然鬼斧神工“打磨”得千姿百态,其形态之美最具视觉冲击;鸟类们形态多元分异,是飞天的“精灵”,是奇特的美;植物装点着大自然,本身就是美丽的画卷。
         “受限于建筑面积,目前展览的更新频率只能如此。在建筑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每年推出几十个展览,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展览储备。”孟庆金说:“看懂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它更应该成为未来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启发大家去构想一个更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