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管理的税收风险及应对措施

2024-05-18 02:49

1. 税务风险管理的税收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1:由于税收规定较繁琐,政策变化更新速度快,企业财务人员往往无法很准确的把握其当期规定,造成信息滞后的风险应对措施:负责税务的人员应及时整理最新下发的政策,深入研究,发现对企业的影响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风险2:一些生产处理流程,导致的潜在的税务风险。业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涉及到一些混合销售或销售时点的问题,企业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些知识是业务处理人员的盲点,会计人员的处理已经存在滞后性,不能挽救已经造成的税务错误。应对措施:必须从业务处理流程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税务风险风险3:由于决策者在决策时未对税务进行研究,造成无意识的少缴或多缴税款。应对措施:在企业做决策时,提前咨询一下相关人员。大企业管理税务风险的薄弱环节: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税收法律法规的收集和研究;重要业务流程细节的涉税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风险管理意识和纳税观念;税务内控监督和反馈机制。我国管理税务风险的方法:一是强调服务,注重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谐税收征纳关系;二是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三是提高企业自我遵从度,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只有着力于企业自我遵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税务管理对象复杂、管理资源短缺这一突出矛盾;四是实行个性化管理,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和手段;五是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美国管理税务风险的方法: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及确保遵从,大企业管理局推行了新的行业问题聚焦战略来处理高风险的税务问题。这个战略使大企业管理局有了工作的重点,并且能够更加有弹性地应对可能带来遵从风险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该战略也产生了另外的一些实际利益,例如:使大企业管理部门能前后一致地处理跨行业的问题;专注于解决最高的风险问题使大企业管理部门的流动新得到持续的改进;更加有弹性地分配资源,增加对不遵从纳税人的干预;增强对高风险问题的监控及问责;使技术和经验更好地结合来识别和优先解决问题。一旦风险被识别,税务机关将根据其所产生的风险的程度及在行业中的普遍程度来确定干预的顺序。管理的方向及资源的分配将被放在最高风险的领域。最终,大企业管理局试图通过关注行业问题的方式来检查更多的纳税人。其他一些专门的有关遵从的方法包括:有限度的检查(LIFE):这是一个小范围的审计程序,它采用了重要性原则以及通过全面的风险分析而发现的要点,缩小了审计的范围。这个程序也鼓励纳税人积极参与、分担责任以保证检查及时完成。同时,它也确立了一些有关重要性的标准来控制检查范围的扩大。申报前协议(PFA):这是美国税务局和纳税人通过双方的合作,在正式申报前就有关问题达成某种安排的方法。可以达成PFA的问题通常是实际发生的且有法律明文规定的。行业问题解决方案(IIR):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出版指南,解决影响一大批纳税人的经常发生争议的、纷繁复杂的税务问题。快速和解(FTS):这个方法给纳税人提供了在检查过程中处理审计问题的途径。通过与大企业管理局和上诉法院合作,纳税人在缩短总体审计过程时可以利用上诉法院的庭外和解权利和民事调解技巧。FTS的引入,将大企业管理局的上诉程序最少缩短了两年。

税务风险管理的税收风险及应对措施

2. 税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税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如下:1、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2、健全税务代理制度,企业如果需要选择代理记账公司,一定要选择合法合规且信誉度较高的代理记账公司。3、构建税务风险预测系统,企业应定期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4、适时监控税务风险,评估预测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一、针对发票问题,企业在开具或者是使用发票的时候,必须遵循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货物流的 “四流一致”原则;二、针对关联交易问题,企业可能存在税负转移的情况,因此在处理关联业务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三、针对印花税申报问题,企业在报税时必须如实申报印花税。正确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中小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紧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型、复杂性,且常常有不确定事件发生,税收筹划的风险无时不在,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筹划方案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税法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规范更频繁。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报刊等多种媒体,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立法宗旨,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税务风险的特点1 、具有主观性:即使是同一个纳税业务,不同的纳税人和不同的税务机关都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2 、具有必然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就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从而导致了企业和政府之间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此外企业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对于纳税政策的理解可能是有限的,导致企业难以做到完全规避税务风险;3 、具有预先性:税务风险在企业履行税务责任之前就已经存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3. 税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1、针对发票问题,企业在开具或者是使用发票的时候,必须遵循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货物流的  “四流一致”原则; 
   2、针对关联交易问题,企业可能存在税负转移的情况,因此在处理关联业务必须遵守市场规则; 
   3、针对印花税申报问题,企业在报税时必须如实申报印花税。 
    以上就是企业存在税务风险点以及防控措施。    
  税务风险的特点    
   1  、具有主观性:即使是同一个纳税业务,不同的纳税人和不同的税务机关都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 
   2  、具有必然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是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就会追求税务成本最小化,从而导致了企业和政府之间信息是不完全对称的;此外企业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对于纳税政策的理解可能是有限的,导致企业难以做到完全规避税务风险; 
   3  、具有预先性:税务风险在企业履行税务责任之前就已经存在。 

税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4. 税务风险的控制方法

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预防税务风险呢,听听我的经验,供参考。
1、财务人员要及时了解一些新的税收政策;特别是没有专职会计的企业,因对税收政策了解得不透彻,给企业少缴税或多缴税。这样很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
2、金税系统对发票审查越来越严格;有些企业为了少缴税,在发票上做文章,虚列费用或虚开发票,认为偶尔为之不会被发现。殊不知,随着大数据系统的应用,税局很容易发现企业是否有虚开发票情况。
3、设置两套账的企业,大多是想逃避税款;外账采用多列成本费用,少列收入。内账是企业全面真实的经验情况。此种属于违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做两套账,很容易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4、财务人员忽视一些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风险;例如:法人个人账号收取销售款;企业新建的厂房或取得房产是否按规定缴纳了房产税等等;
供参考。

5. 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一)健全制度基础
1.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完善,税收制度也逐渐健全,但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为避免税务风险,企业财务工作者须把握上述差异,尽量做到正确纳税,这一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即企业应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在严格把握传统财务内控手段的前提下,对现代化知识技术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
2.健全税务代理制度
税务代理,即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法规限定的代理范围内,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小企业如不具备自身进行独立税务核算的能力,可选择外部税务代理机构代劳,但是一定要选择合法合规且信誉度较高的税务代理机构。一旦形成稳定委托关系,因其对本企业相关情况比较了解,可以长期合作,不宜频繁更换。
(二)构建税务风险预测系统
企业应定期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一般而言,企业应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
1.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
2.涉税业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3.企业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4.税务管理的技术投入和信息技术的运用;
5.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情况;
6.企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7.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8.企业对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遵从。
(三)适时监控税务风险
评估预测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积极识别和评价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统地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各种资料及财务数据。比如分析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影响程度,以了解税务风险产生的负面作用。
以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为基础,企业还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监控,尤其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性审阅和合理性策划,尽可能实现企业税务的零风险。在实施监控行为的具体过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审阅纳税事项,合理规划纳税事项的实施策略等,并对纳税模式不断分析和调整,测定其税收负担,制定相应可行的纳税计划。

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6. 税务风险管理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7. 税务风险管理管理实施办法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分支,因为企业的各项活动均会导致相应的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直接导致企业税务核算,因此,税务风险的管理,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于税务一方面的管理。下文是我收集的税务风险管理,欢迎阅读!
         税务风险管理管理实施办法全文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税收风险管理一般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对纳税人涉税活动中存在的引发、增加税收风险的各种风险信息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科学评定纳税人涉税风险度,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形成的情形,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以实现税收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为后续税源管理加工、传递税收风险信息,为其进行税收风险的识别、评定、应对以及监督评价等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提供一系列支撑。
   
      税收风险管理事项主要包括风险任务管理和风险应对管理。风险任务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诊断书出具、风险应对任务下达、风险任务评价监督等。风险应对管理主要包括税收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
   
      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
   
      二、上下联动,明确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职责
   
      (一)实行“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管理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方法,就是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等级排序、应对任务下达、应对处理和评价监督的闭环管理系统,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统一分析”,就是由风险分析监控部门通过对涉税信息分析比对,识别可能存在税收流失风险的纳税人,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后推送至任务应对环节。“分类应对”就是由相关部门按照风险分析监控部门下达的应对任务进行分别应对,即:对一般风险纳税人,采取风险提示等服务手段督促其修正申报,消除风险;对较高风险纳税人,采取纳税评估和反避税调查等手段进行处理;对高风险和纳税评估中发现涉嫌偷逃骗税的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
   
      (二)实行分级联动管理
   
      1.省(市)局重点税源风险管理
   
      (1)税务稽查应对任务由县局稽查局负责接收并组织实施。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反馈,需反馈的信息包括:任务实施过程、风险诊断书疑点排除情况、发现的主要税收问题描述、税收查补及处罚情况等。税务稽查应对任务一般应在6个月内完成。
   
      (2)纳税评估应对任务由县局征收管理科负责接收,并推送至税源管理一科。税源管理一科组织实施纳税评估,进行集中管理,采用团队化应对。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反馈,需反馈的信息包括:任务实施过程、风险诊断书疑点排除情况、发现的主要税收问题描述、税收查补情况、是否需要移送稽查或进行特别纳税调整立案调查等。纳税评估应对任务一般应在4个月内完成,其中特别纳税调整应对任务一般应在12个月内完成。
   
      (3)风险提示应对任务由县局纳税服务科负责接收,并组织实施。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反馈,需反馈的信息包括:风险提示方式及内容、企业反馈情况等。风险提示应对任务一般应在2个月内完成。
   
      应对任务办结后,各实施单位将应对任务实施情况录入信息系统。原则上应对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超出规定时间仍未办结任务的,需作出说明。
   
      2.县局重点税源风险管理
   
      县局重点税源税收风险实行“统一分析、分类应对、上下联动” 管理。
   
      (1)征收管理科
   
      负责开发、完善、应用县局重点税源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县局重点税源企业进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出具风险诊断书,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为税务稽查、纳税评估、风险提示应对任务,分别推送至县局稽查局、税源管理一科和纳税服务科组织实施。负责督促风险任务应对和评价反馈结果工作。
   
      (2)稽查局
   
      负责税务稽查应对任务的组织实施、结果反馈工作。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反馈,需反馈的信息包括:任务实施过程、风险诊断书疑点排除情况、发现的主要税收问题描述、税收查补及处罚情况等。税务稽查应对任务一般应在2个月内完成。
   
      (3)税源管理一科
   
      负责纳税评估应对任务的组织实施、结果反馈工作。纳税评估应对任务实行团队化管理。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反馈,需反馈的信息包括:任务实施过程、风险诊断书疑点排除情况、发现的主要税收问题描述、税收查补情况、是否需要移送稽查或进行特别纳税调整立案调查等。纳税评估应对任务一般应在1个月内完成,其中特别纳税调整应对任务一般应在12个月内完成。
   
      (4)纳税服务科
   
      负责风险提示应对任务的组织实施、结果反馈工作。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反馈,需反馈的信息包括:风险提示方式及内容、企业反馈情况等。风险提示应对任务一般应在1个月内完成。
   
      应对任务办结后,各实施单位将应对任务实施情况录入相关信息系统。原则上应对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超出规定时间仍未办结任务的,需作出说明。
   
      3.一般税源风险管理
   
      一般税源税收风险实行“统一分析、分类应对、上下联动” 管理,主要包括分析监控和纳税评估。
   
      (1)税源管理部门——风险监控岗位
   
      对基础管理类岗位提供的涉税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采集,注重引入第三方信息;根据风险管理需要建立、运用并持续改进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风险评估模型;通过风险分析监控平台,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税种等对其申报纳税情况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对存在税收流失风险的申报表和相应纳税人进行风险等级排序;低风险的,实行风险提示应对任务管理,报经本部门领导审核同意后,推送至本部门风险应对岗位实施风险提示应对,并对风险实施情况进行复核与评价;对中、高风险的,经本部门领导合议后制定风险应对任务建议方案,并将风险分析依据、结果和建议方案报县局征收管理科审理。
   
      (2)征收管理科
   
      对税源管理部门上报的一般税源风险应对任务建议方案进行评价。对具有全局普遍性的问题,组织各税源管理部门进行进一步的统一分析和风险排查。结合税源“一体化”管理的要求,整合各税源管理部门的风险分析结果和建议方案,制定一般税源风险应对任务方案,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在统一推送风险应对任务中,将中、高风险的任务推送给税源管理一科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将高风险任务中涉嫌偷逃骗税的推送给稽查局进行税务稽查,将涉及税务机关内部风险的推送给县局督查内审部门或监察室进行执法监察、监督。对风险实施情况进行督促与评价。
   
      (3)税源管理一科
   
      负责一般税源纳税评估应对任务的组织实施、结果反馈工作。一般税源纳税评估应打破区域和税收户籍信息管理限制,根据评估实施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团队化评估、联合评估、异地评估、日常评估等形式组织实施。实行团队化评估和联合评估的,由税源管理一科在重点税源风险应对团队中抽调合适人员组建专门的团队实施。实行异地评估的,根据交叉应对方案推送给相应税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实行日常评估的,推送给所属税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对推送的风险实施情况进行督促与评价。
   
      (4)税源管理部门——风险应对岗位
   
      负责县局下达的风险应对任务的组织实施。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和风险提示,进行纳税评估。对纳税人(包括扣缴义务人)申报纳税情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评定,综合判断其纳税遵从风险程度,并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反馈,需反馈的信息包括:任务实施过程、风险诊断书疑点排除情况、发现的主要税收问题描述、税收查补情况、是否需要移送稽查或进行特别纳税调整立案调查等。纳税评估应对任务一般应在1个月内完成,其中特别纳税调整应对任务一般应在12个月内完成。
   
      三、规范流程,明确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风险任务管理
   
      县局负责县局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风险任务管理,并实行“分级管理、统一分析”,即:县局重点税源和根据需要带有全局普遍性的问题由征收管理科统一分析,一般税源由税源管理部门风险监控岗位统一分析。
   
      1.税源基础信息采集
   
      税源管理部门户籍管理岗位负责采集纳税人纳税申报、生产经营、税务管理和第三方信息,建立并维护好纳税人“一户式”征管基础档案。要加强基础信息质量管理,把好数据入口关。在日常税收户籍信息管理过程中做好申报信息的合理性、有效性的基础管理。对新入库数据,注重疑点数据清理力度,对新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初步分析和完善,做好日常一般性疑点数据的核实和修正工作。
   
      2.风险管理信息采集和建库
   
      依托国税现有信息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口径标准,合理采集纳税人信息,拓展第三方涉税信息来源,形成风险管理数据仓库。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数据库应涵盖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出口退(免)税、国税征管的基金(费)的申报基础数据、网络发票使用信息和财务申报数据以及相关联的第三方拓展信息数据。
   
      注重风险信息数据质量管理。做好入库数据的筛选、量化、归集以及加工、分析、共享、传递、交换等工作,落实数据分析责任制。建立县局和税源管理部门两级风险管理数据仓库,县局由征收管理科负责,税源管理部门由风险监控岗位负责。
   
      3.风险信息管理
   
      逐步开发、完善、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以专业化团队实施数据应用管理。
   
      (1)建立和完善风险特征指标体系。科学设置风险特征指标体系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关键。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通用指标为主体、个性化指标为补充、以风险特征事项和风险特征指标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特征指标体系。根据税源管理的变化和申报等信息的延伸,不断完善风险特征指标体系,能较为全面准确地防范和查找税收风险。
   
      (2)建立和完善风险特征库。以税种、纳税人类型、征收方式等为分类依据,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具有明显分类特征的风险特征库。以专项性风险特征指标体系为基础,实行分类管理,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积极探索税收风险防控管理、行业专业化管理、个体税收风险管理,逐步建立分析模型。对中小税源,可以行业模型管理为主要抓手,按行业进行风险分析和应对,推进分行业专业化管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可实行自行申报缴税或委托代征的社会化管理。
   
      (3)建立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建立以县局全局性、税源管理部门区域性、出口退税部门专业性的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以专业化数据风险分析为手段,结合出口退(免)税预警评估体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对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合理设置指标选取、指标参数、指标计分、指标权重、模型计分、风险等级和风险诊断书,为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选择科学、合适的分析方法是税收风险分析的关键。建立专门的风险分析团队,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施风险分析管理和结果反馈提炼。
   
      4.风险识别管理
   
      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综合分析探索纳税人不同规模、行业(产品)、税种等风险发生规律,应用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依托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根据县局税源管理工作重点的统一部署,结合部门实际,分期分批分指标特征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产生税收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原则上,上半年对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的纳税人进行风险扫描,下半年对以所得税为主的纳税人进行风险扫描。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对风险特征指标体系进行完善,以增强风险识别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5.风险排序管理
   
      根据风险分析识别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估值计算,综合考虑征管资源,评定纳税人风险等级,并出具风险诊断书。建立税收风险应对机制,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拟定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不同的应对任务方案。
   
      6.风险应对任务下达
   
      应对任务方案经审批同意后,税务稽查应对任务推送给县局稽查局组织实施;纳税评估应对任务推送给税源管理一科组织实施(其中:税源管理部门产生的一般税源纳税评估任务视不同情况,部分直接组织实施,部分推送给所属税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风险提示应对任务推送给纳税服务科组织实施;税源管理部门产生的低风险提示应对任务,推送至本部门风险应对岗位实施风险提示应对。
   
      (二)风险应对实施管理
   
      各应对任务实施单位须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总局、省市局规范性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规范实施应对任务。对超出规定时间仍未办结任务的,需作出说明。
   
      1.稽查应对任务实施
   
      稽查局应按照总局、省市局统一规定的稽查程序,实施税务稽查应对工作。
   
      2.纳税评估应对任务实施
   
      对于纳税评估应对任务,实施单位应按照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和省市局相关操作规程的统一规定开展工作。对其中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类风险应对,应按照总局《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的规定实施特别纳税调整。
   
      规范纳税评估中止程序,在企业出现全面停产、进入破产程序以及正在稽查等不适宜继续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情况时,可以中止纳税评估,由实施单位在辅助征管系统中填报《中止纳税评估申请审批表》。
   
      3.风险提示应对任务实施
   
      对于风险提示应对任务,由有关实施单位按照总局有关要求,以及省局《重点税源风险提示应对管理办法(试行)》和市县局有关要求,向企业发出风险提示。
   
      (三)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各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应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切实做好过程督促和评价工作。
   
      1.结果反馈
   
      风险应对任务规定办结时间截止后,各实施部门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客观反映风险应对情况,逐级上报给上一级部门。省市局重点税源应对任务,由归口部门按相关文件要求将结果反馈给上级相应单位;县局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风险应对任务结果逐级反馈结果至风险任务发起部门;风险任务发起部门将汇总结果反馈给征收管理科。
   
      2.评估分析
   
      各实施部门在结果反馈中应注重对风险管理情况的总体评估分析,以促进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对风险管理情况的评定标准包括:
   
      选案准确情况,考量实施的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应对任务的准确性等。
   
      风险应对情况,包括风险诊断书疑点排除情况、风险应对任务实施及时性、案卷信息完整性、风险应对任务执法规范性、风险管理对象投诉情况、风险应对成果等。
   
      3.风险特征指标体系修正
   
      根据风险管理情况,征收管理科、税源管理部门风险监控岗位完善指标体系和参数设置,提高风险识别针对性。
   
      4.成果转化
   
      促进税源管理的完善是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之一。各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对风险应对情况进行分类别汇总分析,提炼共性涉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善管理措施,指导征管实践,强化后续征管。对发现的较为重要的特殊问题,提请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提出具体意见。
   
      5.优秀案例评选
   
      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和借鉴作用,促进风险管理的规范高效和质量的持续提高,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县局征收管理科负责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评选工作暂按《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办法》执行。稽查局负责税务稽查优秀案例评选。评选工作暂按《优秀税务稽查案件评选办法(试行)》执行。
   
      6.绩效考核
   
      科学划分税收风险管理事项和部门、岗位职责,县局将税收风险管理相关内容列入县局岗位责任制考核,各风险管理责任部门也应将相关内容列入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实行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考核,落实税收风险管理责任制。
   
      四、税收风险管理相关注意事项
   
      (一)注重统筹协调
   
      要充分发挥税源一体化管理机制的作用,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事项,避免多头、重复下达工作任务。要注重事权的相互制约,风险监控分析与风险应对管理实行有效分离。
   
      (二)注重回避责任
   
      风险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法律规定应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因工作需要,实行“一人多岗”的,原则上户籍管理人员不得参与户籍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的纳税评估工作。
   
      (三)注重保密责任
   
      风险管理人员应当依法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四)注重监督制约
   
      履行下户调查执行时,应坚持双人上岗。
   
      (五)注重纳税评估形式
   
      纳税评估应根据风险来源和任务的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实施。根据风险来源特性可以分为重点税源纳税评估、行业纳税评估、专项纳税评估和日常纳税评估。纳税评估应打破区域和税收户籍信息管理限制,根据评估任务的特性,可以分为团队化评估、异地评估、联合评估等。
   
      (六)注重纳税评估案头分析
   
      充分认识案头分析是纳税评估的主要环节,也是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税务审计等其他税务检查方法的最大差别。
   
      (七)注重纳税评估案件移交
   
      对纳税评估实施过程中,如发现纳税人有明显偷逃税嫌疑的,应移送税务稽查处理;如发现纳税人有避税嫌疑的,应移送国际税务部门处理。
   
      (八)注重纳税评估方式
   
      在案头分析环节,如需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或需要企业提供一些资料来印证分析的,可以采用税收调查的形式,避免使用税务检查方式。
   
      (九)注重纳税评估档案管理
   
      纳税评估任务办结后评估人员按“一案一卷”的要求建立档案,并移送本部门综合岗位纳入档案管理。
   
      (十)注重规定的时效性
   
      本意见如与新文件规定相抵触的,按新文件规定执行。
   
      五、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税收风险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各风险管理责任部门要从服从、服务于全局税收管理工作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按照统一要求设置本部门风险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进行人员的合理配备,明确分工合作,建立岗位责任制。
   
      (二)部门配合,主动协调
   
      税收风险管理是一项分工协作、相互联动、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工作。各风险管理责任部门要主动加强部门协调和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有效联动机制,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通畅、有序开展。征收管理科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风险管理责任部门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工作。
   
      (三)不断总结,完善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税收专业业务知识,注重方式方法,更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各风险管理责任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及时掌握实施进展和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风险变化特点和趋势,研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探索有效的风险管理定性定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水平。
      
   
     猜您感兴趣: 
   
    1. 税务风险管理分析专业毕业论文 
   
    2. 税务风险风险管理专业论文 
   
    3. 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4. 企业风险管理有哪些方法 
   
    5. 关于税务论文 
   
    6. 加强税务管理论文

税务风险管理管理实施办法

8. 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方法

  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由于税务问题给企业经营业绩、社会信誉带来影响,也有不少原本拟上市的企业由于花费大量时间与成本解决税务问题而错过了最佳时机,甚至有的企业由于税务管理的缺陷而遭受重罚,举步维艰。
 
   税收问题给企业价值、声誉甚至生存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加强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尤其对于集团型企业,更为迫切。由于诸多原因,许多国内的集团型企业对于税务管理的理念,长期停留在“企业是否能正确计算并及时缴纳税款”上,也就是所谓的“以纳税申报为中心”的管理。这种事后的、被动的管理,显然是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商业经营模式、复杂的政策法律、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税务管理部门也采取了“互联网+”的税务征管方式,这些内外因素最终都将给企业带来突出的税务风险,并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业务行为、财务处理以及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好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呢?个人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其核心特点是预防性、全面性和针对性。所谓预防性,就是将税务管控环节前移,从决策环节开始,做到防范于未然;所谓全面性,即“业税融合”,要求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无缝对接,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所谓针对性,就是基于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管控的针对性。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都应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民企、外企的管理都有各自的特色,但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规范的、现代化的.、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极具竞争力的条件,而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所有企业都无例外。
 
   建立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推动,同时这也将促使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其次,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团队,进一步明确税务岗位职责及资格要求,从人才配置的角度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最后,还需要业税融合,采用税务风险管理前置的理念,税务风险的管控会前置到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也将承担起税务风险管理的职责,而不仅仅是以财务总监为领导的企业财务、税务部门的职责,税务风险管理应成为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
 
   这样,在整个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权责安排也将更加明晰和科学,相配套的监督激励机制以及纵向横向的沟通关系都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这样的管理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会有效的抑制和改善导致税务风险的内部因素,降低企业固有的税务风险,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重要保证。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各个部门和各个业务流程都不应脱离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长期过程。由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涉及企业运营的诸多部门,因此更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统筹安排、调配资源、提供支持,以确保相关进程的顺利推进。尤其在5月1日,“营改增”全面扩围,更多的涉税风险更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