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要注意风险的防范

2024-05-07 17:11

1. 税收筹划要注意风险的防范

从目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税务代理机构为纳税人实施的税收筹划,下同)都普遍地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税收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不然,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是有风险的。
一、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税收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主观性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两种可能:正确与错误。自然,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一般说来,税收筹划成功与失败的几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纳税人的业务素质较高,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政策与业务比较熟悉,甚至是相当的熟悉,那么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相反,则失败的可能性越高。从我国目前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来看,纳税人对税收、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政策与业务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并不高,因而,其税收筹划的风险较大。事实上,目前我国许多纳税人实施的所谓税收筹划,甚至是一些专家学者所编写的税收筹划、介绍的税收筹划案例,很多都属于避税。
二、税收筹划具有条件性条件性是税收筹划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一切税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并且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实施的。税收筹划的条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财务与税收政策。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税收政策的差别进行选择的过程(或利用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同一国家中特别区域如我国的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的税收政策与一般区域的税收政策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各税种本身的税负差别进行选择;或利用税收政策中对同一税种的每一个税制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的一定弹性进行选择)。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与税收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这两个条件中的某一方面发生了变化,那么,原来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就不适用了,原本是合法的东西甚至会变成违法的事情,税收筹划也就会失败。
三、税收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严格地讲,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纳税人应当根据法律的要求和规定开展税收筹划。但是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其方案的确定与具体的组织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那么,税务机关将会视其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这样,纳税人所进行的“税收筹划”不仅不能给纳税人带来任何的税收上的利益,相反,还可能会因为其行为上的违法而被税务机关处罚,最终付出较大的代价甚至是相当沉重的代价。

税收筹划要注意风险的防范

2. 如何防范税收筹划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风险,实质上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具体来说,税收筹划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决策者存在认识误区,片面认为税收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认为只要与税务局的关系好,有事可以通过疏通摆平等,盲目操作,很容易形成纳税风险。二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企业日常的纳税核算从表面或局部看是按规定操作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把握不到位,实质上形成偷税,从而遭受税务处罚。三是在系统性税收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税收筹划风险。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四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如因“四残”人员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因利用再生资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等。
  此外还有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如对企业的情况没有全面比较和分析,或者筹划方向与企业的总目标不一致,从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实际上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等。
  税收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逃税的陷阱,从而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第一,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
  第二,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的内涵。
  第三,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第四,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第五,借助“外脑”,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3. 如何防范纳税筹划风险

《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生产并销售应税品要缴纳消费税;而从生产企业购买应税消费品再批发或零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则不缴纳消费税。
甲化妆品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上述规定,实施了一个筹划方案:将企业一部分销售人员独立出去,成立了独立核算的下属营销公司,然后把企业生产部门生产的高级化妆品以成本价格销售给营销公司。
即将原本不含税出厂价35元一套的化妆品,以成本价15元销售给营销公司,按3%的消费税率每套只缴纳了0.45元的消费税。每套少缴纳消费税0.6元〔(35-15)×3%〕,且营销公司批发或零售时均未申报缴纳消费税。结果,这种做法被税务机关发现,被认定为是一起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产品定价的偷税行为,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补缴了税款和罚款,使企业得不偿失。
其实,只要认真研究《税收征收管理法》就可以知道,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企业或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纳税的收入或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由此可见,税务筹划绝非轻而易举,也不仅仅是减少纳税额的问题。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全面、深入地研究税法,才能避免这类税务筹划的失败。

如何防范纳税筹划风险

4. 如何防范税收筹划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风险,实质上就是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具体来说,税收筹划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决策者存在认识误区,片面认为税收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认为只要与税务局的关系好,有事可以通过疏通摆平等,盲目操作,很容易形成纳税风险。二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即企业日常的纳税核算从表面或局部看是按规定操作了,但是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把握不到位,实质上形成偷税,从而遭受税务处罚。三是在系统性税收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形成税收筹划风险。如在企业改制、兼并、分设过程中的税收筹划涉及多种税收优惠,如果不能系统理解,就很容易出现筹划失败的风险。四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如因“四残”人员比例不足而享受了福利企业优惠,因利用再生资源的比例不足而享受了有关环保方面的税收优惠等。
此外还有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如对企业的情况没有全面比较和分析,或者筹划方向与企业的总目标不一致,从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实际上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等。
税收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逃税的陷阱,从而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第一,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立足于事先防范。
第二,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政策,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的内涵。
第三,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第四,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第五,借助“外脑”,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5. 税收筹划风险的内容有哪些

  税收筹划的风险分为三种: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执法风险:
  
  (一)政策风险。政策风险由税收筹划对政策的依赖性所引起,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
  
  (1)政策选择风险。该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筹划人对政策精神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所致。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要严格按照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去理解,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同时必须注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的有效力的解释,才能准确把握税法。
  
  (2)政策调整风险。我国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为了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税收政策必然要随之进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税收政策总是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难度,甚至可以使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无法实现。
  
  (3)政策模糊风险。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外,还有大量的由有关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税收行政规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依据这些行政规章开展税收筹划,就有可能因为对这些行政规章体现的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
  
  (二)成本风险。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预测筹划成本和筹划收益,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因情况变化而及时补充修订。筹划成本指的是因选择筹划方案而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放弃其它方案的机会成本,比如请会计事务所的咨询费用、因放弃其他方案的可能收益等等。只有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收益时,该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收益时,该筹划方案是失败的,从而使得税收筹划产生了成本风险。
  
  (三)信用风险。税收筹划的失败有时还意味着信用的丧失,这可能是任何收益所无法弥补的。一旦某个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甚至是犯罪,那么该企业的声誉将会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品牌的意识越来越强,好的品牌就意味着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品牌名誉已经内化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其优劣程度甚至直接与企业的生死息息相关。当然,有时候纳税人的账目不清楚或纳税不准确,可能是因为企业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或是对税法的了解不够而导致的。但无论如何,都会导致企业信用的丧失。有的国家则在适用的发票上进行区别,这样别人仅通过发票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该企业的信用,知道其是否经常偷税。这种条件上的限制使用,使得纳税人因为税收筹划失败而可能面临的信用成本非常之大。

税收筹划风险的内容有哪些

6. 税收筹划的风险形式

税收筹划风险可以归纳为多缴税的风险和少缴税的风险,具体表现形式有: 
(1)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无法享受优惠的风险; 
(2)不依法纳税的风险; 
(3)筹划方案成立的条件发生变化导致计划中的筹划利益消失的风险。

7. 企业如何防范税收筹划风险

咨询老师 zxkt6666 即可领取各行业分录大全,会计做账流程,发票操作手册,财务表格模板大全,干货满满的实操资料包,快速提高会计必备实操技能!

企业如何防范税收筹划风险

8. 税收筹划中有哪些相关风险应采取什么风险评估方法及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准则1目的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确定重要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工作,特制定本准则。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公司内所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确定重要危险源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3引用文件《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4职责4.1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4.2公司安全部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4.3职业健康安全评审组负责进行危险源评价;4.4各部门、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5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5.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流程a)各部门、单位、项目部根据《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形成《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公司安全部;b)公司安全部负责汇总、审核《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指导各部门、单位、项目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5.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在危险源辩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5.2.1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应主要考虑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当危险源的现状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或已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时,应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5.2.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5.2.2.1根据危险源与系统风险性相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D=L*E*C式中:D——风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风险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5.2.2.2L、E、C值的确定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按照下表确定: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发生3可能、但不经常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不可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b)风险的频繁程度(E值)按照下表确定分值风险的频繁程度10连续6每天工作时间内3每周一次2每月一次1每年几次0.5非常少地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C值)按照下表确定分值发生事故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402-9人死亡151人死亡7伤残3重伤1轻伤5.2.2.3根据公式D=L*E*C计算出各危险源的风险分值D、按照风险分值大小参照下表规定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D值风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71-159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为使与重大风险有关的作业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并确保管理目标、指标的实现,根据经验:D≤20,为Ⅰ级,属稍有风险可以接受;20≤D≤70,为Ⅱ级,属一般风险需要注意;D≥70,为Ⅲ级,属于显著风险,需要整改。凡70≤D≤160时,均列为重要危险源,应制定整改计划,按计划进行整改;凡160≤D≤320时,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凡D≥320时,应停止生产和施工作业,直至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后方可重新作业。5.3风险控制措施策划5.3.1根据评审组的评价结果,各单位要整理《危险源清单》、建立《重要危险源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到体系覆盖各部门。5.3.2根据《危险源清单》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各部门、单位/项目部在安全部的指导下,明确控制危险源风险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其内容可能涉及:a)采用现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规程等指导书实施控制;b)对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c)规定周期和时机,进行监视和测量;d)增加新的控制文件,明确管理措施;e)针对可能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建立和保持应急预案;f)制定目标,建立和实施管理方案,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现目标要求。6记录《危险源清单》《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