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余力学文

2024-05-02 04:46

1. 弟子规的余力学文

yú lì xué wén【 余 力 学 文】bú lì xíng dàn xué wén zhǎng fú huá chéng hé rén不 力 行, 但 学 文 ,长 浮 华 ,成 何 人dàn lì xíng bù xué wén rèn jǐ jiàn mèi lǐ zhēn但 力 行, 不 学 文, 任 己 见, 昧 理 真dú shū fǎ yǒu sān dào xīn yǎn kǒu xìn jiē yào读 书 法 ,有 三 到, 心 眼 口 ,信 皆 要fāng dú cǐ wù mù bǐ cǐ wèi zhōng bǐ wù qǐ方 读 此,勿 慕 彼 ,此 未 终 ,彼 勿 起kuān wéi xiàn jǐn yòng gōng gōng fū dào zhì sè tōng宽 为 限, 紧 用 功, 工 夫 到, 滞 塞 通xīn yǒu yí suí zhá jì jiù rén wèn qiú què yì心 有 疑 ,随 札 记, 就 人 问 ,求 确 义fang shì qīng qiáng bì jìng jī àn jié bǐ yàn zhèng房 室 清 ,墙 壁 净 ,几 案 洁 ,笔 砚 正mò mó piān xīn bù duān zì bú jìng xīn xiān bìng墨 磨 偏 ,心 不 端 ,字 不 敬 ,心 先 病liè diǎn jí yǒu ding chù dú kàn bì huán yuán chù列 典 籍, 有 定 处 ,读 看 毕 ,还 原 处suī yǒu jí juàn shù qí yǒu quē huài jiù bǔ zhī虽 有 急 ,卷 束 齐, 有 缺 坏 ,就 补 之fēi shèng shū bǐng wù shì bì cōng míng huài xīn zhì非 圣 书, 屏 勿 视, 敝 聪 明, 坏 心 志wù zì bào wù zì qì shèng yǔ xián kě xùn zhì勿 自 暴, 勿 自 弃, 圣 与 贤 ,可 驯 致

弟子规的余力学文

2. 如何评价弟子规里的余力学文

  弟子规《余力学文》部分强调的是在我们认真学习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基础上,更要进一步身体力行,以便真正融会贯通。

  《余力学文》强调了只会学文而不力行就容易使人浮华虚躁,不学文只是一味力行则容易执着自己的看法,无法真正契合真理,从而流于粗陋肤浅。这对我们嘉联强调的知行合一有更进一步的启发意义。知而不行,容易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行而不知则会多走弯路低处徘徊。一定要善于把知道的马上转化为行动,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言行时时去和圣贤比照和看齐。

  《余力学文》提到了“心眼口”三到的读书法。在我看来,所谓心到是要求我们读书时一定要静心、潜心和专心,真正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所谓眼到是要求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读书,不仅仅读自己喜欢的,还要和书本和作者互动起来,善于读得懂读得出文字思想背后的知识和道理;所谓口到是要求对于圣贤书我们能够不断诵读,进而捻熟于心;做到三到,自然融会贯通得其精髓。

  《余力学文》还强调了读书环境和读书方法。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为完成读书任务而读书,要善于在思考中在问题中在互动中去读书,要善于把疑问及时记下来并解决掉。并且在读书中,我们还要善于分类,有的书只需匆匆浏览,有的书只需听别人讲讲,有的书一辈子也没必要触及,但有的书则要反复诵读细细咀嚼常读常新。

  好书会介绍好书,好的思想会介绍好的思想。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行动,总能沿着一条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清晰的道路到达人生的彼岸。

3. 弟子规《余力学文》写300字心德

  弟子规《余力学文》部分强调的是在我们认真学习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基础上,更要进一步身体力行,以便真正融会贯通。

  《余力学文》强调了只会学文而不力行就容易使人浮华虚躁,不学文只是一味力行则容易执着自己的看法,无法真正契合真理,从而流于粗陋肤浅。这对我们嘉联强调的知行合一有更进一步的启发意义。知而不行,容易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行而不知则会多走弯路低处徘徊。一定要善于把知道的马上转化为行动,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言行时时去和圣贤比照和看齐。

  《余力学文》提到了“心眼口”三到的读书法。在我看来,所谓心到是要求我们读书时一定要静心、潜心和专心,真正做到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所谓眼到是要求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读书,不仅仅读自己喜欢的,还要和书本和作者互动起来,善于读得懂读得出文字思想背后的知识和道理;所谓口到是要求对于圣贤书我们能够不断诵读,进而捻熟于心;做到三到,自然融会贯通得其精髓。

  《余力学文》还强调了读书环境和读书方法。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为完成读书任务而读书,要善于在思考中在问题中在互动中去读书,要善于把疑问及时记下来并解决掉。并且在读书中,我们还要善于分类,有的书只需匆匆浏览,有的书只需听别人讲讲,有的书一辈子也没必要触及,但有的书则要反复诵读细细咀嚼常读常新。

  好书会介绍好书,好的思想会介绍好的思想。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行动,总能沿着一条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清晰的道路到达人生的彼岸。

弟子规《余力学文》写300字心德

4. 《弟子规 余力学文》的读后感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可怜的老奶奶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美丽的大眼睛不服的瞪着捷足先登的穷阿姨。穷阿姨抱着自己的钱包恰似抱黄金。埋头走进车厢后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着强壮的体魄为他的女朋友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其女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拥挤的人。终于跟着那男子上了车,踩着高高的跟伫立在靠下车的后门处,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态。男子搂着她的肩膀,炫耀着。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躺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门始终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车上座无虚席。连谈笑声也只存在过去。车开了,是那么缓慢而显得沉重。

冰凉的空气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是金钱蒙蔽了双眼,是欺骗历练出冰冷的心,还是社会的风气笼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黑夜,被繁华的城市点缀得灿烂迷人,也许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东西却悄无声息的失去着。

电视上新闻报道:丛飞——爱心大使的奉献: 原名张崇,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

鲁迅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丛飞来说,那些失学的孩子不都和他有关吗?!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一位奉献了金钱、时间乃至健康的博爱者。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这是丛飞自己写的一首歌。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时代的脚步,科技的脚步在飞跃。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唱出同一首歌曲:

爱给我们阳光

爱带我们飞翔

抬头看蓝蓝的天空

我不在乎你变什么

我要成为你黑暗里那道光

要带着你

远离沙漠的孤单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 
回答者: 8578797   | 四级 | 2010-12-15 20:20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可怜的老奶奶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美丽的大眼睛不服的瞪着捷足先登的穷阿姨。穷阿姨抱着自己的钱包恰似抱黄金。埋头走进车厢后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着强壮的体魄为他的女朋友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其女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拥挤的人。终于跟着那男子上了车,踩着高高的跟伫立在靠下车的后门处,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态。男子搂着她的肩膀,炫耀着。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躺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门始终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车上座无虚席。连谈笑声也只存在过去。车开了,是那么缓慢而显得沉重。

冰凉的空气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是金钱蒙蔽了双眼,是欺骗历练出冰冷的心,还是社会的风气笼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黑夜,被繁华的城市点缀得灿烂迷人,也许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东西却悄无声息的失去着。

电视上新闻报道:丛飞——爱心大使的奉献: 原名张崇,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

鲁迅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丛飞来说,那些失学的孩子不都和他有关吗?!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一位奉献了金钱、时间乃至健康的博爱者。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这是丛飞自己写的一首歌。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时代的脚步,科技的脚步在飞跃。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唱出同一首歌曲:

爱给我们阳光

爱带我们飞翔

抬头看蓝蓝的天空

我不在乎你变什么

我要成为你黑暗里那道光

要带着你

远离沙漠的孤单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

5. 弟子规关于余力学文的故事,课件。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古代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常常想尽办法挤时间来读书,抓萤火虫取光、在雪地里借光、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巧用时间的例证,在当代各项条件都更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光阴,认真学习。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弟子规关于余力学文的故事,课件。

6. 弟子规演讲稿,感言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在生活中,我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事事都走在前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作为老师的小助手,为老师分担工作,为同学们解决实际困难,也正是在不断地磨练中,使我变得更加成熟,成为了一名懂事的大孩子。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别看我年纪小却胸怀大志。从入学以来,我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学习上勤学善思,有独立钻研的精神,年年学业成绩都优秀。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来,我多次获得表彰:如:2003—2004年获学校“优秀少先队员”称号;2004被评为“三好学生”称号;2005年获学校“报刊美”称号。此外,我还多次在校级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成绩面前我从不骄傲,我想这算不了什么。俗话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我还须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标准。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作为大队委,自然应该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榜样。这几年来,我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课,勤于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在学校开展“路要拾遗”的活动中,我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就及时上前指正。我常常跟大家讲:“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因为小事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愉快的事情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营造一个团结勤奋、天天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大家庭”。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在学习中,我有着一股钻劲儿,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不耻下问”是我的一惯作风。正是这种好的习惯使我不断进步,语文、数学等各科的成绩都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我的这种学习的精神和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老师、感染着周围的同学,使大家的劲头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少年先锋队队员,时刻以《队章》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少先队员。

7. 呜哇..求一篇弟子规之余力学文的读后感啊、快快快。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因为有爱 所以你的生活就从满阳光

   阳光洒在公路上,公车缓缓的靠站停下。被华丽的服饰裹着的人们,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拥上车。可怜的老奶奶却被挤得离车门一点一点远去。美丽的大眼睛不服的瞪着捷足先登的穷阿姨。穷阿姨抱着自己的钱包恰似抱黄金。埋头走进车厢后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着强壮的体魄为他的女朋友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其女朋友皱着眉头看着拥挤的人。终于跟着那男子上了车,踩着高高的跟伫立在靠下车的后门处,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态。男子搂着她的肩膀,炫耀着。接踵而来的大叔,满脸躺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没有空位放,无奈的一声轻叹。抱着孩子的妈妈靠着座位,身体伴随车的惯性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双手姿势还保持着,宝宝依旧在手中静静的睡着。车门正要关闭,最后上来的是那位可怜的老奶奶,佝偻的身体,伸出一只干瘪了的手拍着车门。门始终再次打开,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门的阶梯处。端详了一下双鬓,一直凝视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车上座无虚席。连谈笑声也只存在过去。车开了,是那么缓慢而显得沉重。

冰凉的空气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是金钱蒙蔽了双眼,是欺骗历练出冰冷的心,还是社会的风气笼罩了灰蒙蒙的世界?

黑夜,被繁华的城市点缀得灿烂迷人,也许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东西却悄无声息的失去着。

电视上新闻报道:丛飞——爱心大使的奉献: 原名张崇,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

鲁迅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丛飞来说,那些失学的孩子不都和他有关吗?!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一位奉献了金钱、时间乃至健康的博爱者。

“只要你快乐,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圆上了好梦,我就不辛苦。只要你开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头一笑,我就很知足。”这是丛飞自己写的一首歌。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时代的脚步,科技的脚步在飞跃。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唱出同一首歌曲:

爱给我们阳光

爱带我们飞翔

抬头看蓝蓝的天空

我不在乎你变什么

我要成为你黑暗里那道光

要带着你

远离沙漠的孤单






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

呜哇..求一篇弟子规之余力学文的读后感啊、快快快。

8. 写一篇关于弟子规中“亲任”“余力学文”的作文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说: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  

      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