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

2024-05-05 22:49

1.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现状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金融快速发展的核心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和其他元素在快速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多元化,“金砖四国”表现不俗

 2003至2006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自70年代以来连续四年。按实际汇率计算,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8%;世界贸易增长9.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达到1.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本轮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中经济体已提出了全面振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6年为7.3%,低于世界3.5%的整体增长率越高,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从2001年到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全球的贡献率为30%,25%,按照购买力平价超过50%。其原因是:首先,由于投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其发展资源的经济能力增强的领域进入较快增长;其次,中东国家和贸易顺差得益于石油收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的长期和稳定的员工队伍的工作,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约3%到目前的6%;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在经历自上世纪最强劲的经济增长,70年代2006年,5.2%的经济增长率;四是经济稳定增长在拉丁美洲,大国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赤字,降低利率,鼓励私人投资,以抵御日益增加的外部冲击的能力,经济增长在2006年的5.3%; 5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表现良好,虽然有过短暂的泰国金融风暴,东盟经济整体的声音,四小龙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亚洲(不包括日本)的8.3%的经济增长;六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外的另一大动力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将超过G7集团。 

(二)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催生了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资产市场泡沫

在2007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很高。同时,在经济体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严峻。这种不平衡的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美国的贸易赤字在最近几年扩大,短短几年已经翻番。这种不平衡反映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相对缺乏美国的储蓄,而其他国家相对缺乏消费,而来自美国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正是这种错位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动性泛滥,并没有反映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流动性和利率上升的持续收缩,CPI增速在主要经济体目前都比较适中。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服务价格(特别是物价和生活相关的服务,如租金等)占主导地位导致了上涨,而贸易品(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但由于全球化和提高生产力和呈现下降趋势。但流动性泛滥的资产泡沫方面得到真正的体现。在经历不仅房地产价格仍然固执地上涨宏观调控(美国房地产价格保持在历史高位,不太可能大幅下跌),以及股市继续朝着泡沫新的高度。 2006年,全球股市上涨了近20%,已经超越了创建2000年初的历史峰值,同时,在流动性支持商品市场已经运行的高。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可能会接触到商品市场,流动性将支撑繁荣的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高企反弹,回到上升通道。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全球资产市场泡沫。 

(三)新一轮重组凸显了产品价值链分工和劳动力特征元素的分工发展,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和全球分销,传统商品贸易的增长劳动力在被打破的意义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国际劳动分工逐步深入到企业,劳动力由劳动分工的产业间分工和分工的产业内产品延伸的要素,划分出劳动,工业产品事业部和新模型元素分工的产业间分工并存。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全球行业贸易的快速增长。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内贸易持续增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4-1/3。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各国的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微型跨国公司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国际分工。在国际劳动分工的新模式,跨国公司发挥着全球生产和交换的“组织者”的角色。从劳动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的启动子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电流分配。生产的跨国公司全球化导致了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1999),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了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发生化学贸易关系机械标准化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水平,电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比较高的,母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更加紧密。这表明,跨国公司,而不是只是一个市场的秩序内部贸易中竞争,而是要服从他们的全球竞争。 

 3是产品价值链分工导致生产的“分节”,并改变资源分配。产品内部,当的形式划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从生产过程的劳动密集的生产工序进行升级,从链接中,“分节”的核心组成部分转让产品组装领域可以实现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这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在生产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目前,贸易流量的现象,就是新兴工业国家出口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 - 中国出口产品 - 发达国家,全球化体现在资源分配的新形势。 

贸易总额增长,结构优化,发展中国家加大

贸易的贡献(d)为国际关系和核心内容的基本形式。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贸易的自由化,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下,关税水平世界范围内显著下跌约束非关税壁垒,从而为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的有利环境。在扩大总量,随着全球产业结构,提高国际贸易的结构升级。提高工业化国家在世界上刺激全球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的整体水平,使贸易的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国际贸易,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此外,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出口的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按名义价值计算,货物从发展中国家2006年出口同比增长20%,至42700亿美元,世界商品出口的比重提高到36%,为历史最高水平;进口增加了17%,在世界进口商品的比重提高到31%,创历史最高水平在近三十年。 

(5)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不均匀,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行业

据联合国的初步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150万亿美元,2000年之前超过1.4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7年,美元疲软促使更多的外国投资进入美国,美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预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193十亿。其次是英国,约为1.71十亿,第二大外资接受国补充说,法国排在第三位为$ 123十亿。欧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占全部外国投资的40%。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总额67美元十亿,略有下降较2006年斥资69十亿。 2007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都在同一时间方面,跨国并购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表现是积极的。生产性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新一轮国际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在世界总存量跨境投资服务占当年流量的60%的一个突出特点还不止一半。世界跨国公司继续加快服务转型的步伐,目前超过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为服务,这也依赖于相当一部分生产业务总收入的一半。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创造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 2006年加快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结构调整,总规模估计为860十亿。低成本离岸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素质人才的快速发展,扩大软件外包的类型,后台服务,呼叫中心,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丰富产品供给的内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传递的形式。 

(6)国际协调机制经济快速发展

 1,协调国际贸易的多边协调,主要由世界贸易组织。同时,在双边和区域层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方式和贸易渠道的国际协调的签署和实施,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2,投资

国际协调在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的领域,投资的国际协调机制领域已经初步建立:(1)在多边层面,因为乌拉圭回合签署“以及由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国际协调世贸组织投资政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在双边层面上,国际协调主要透过投资于国家(位)之间达成的实现双边投资协定领域。 (3)在区域一级,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地区(包括外资流入减少南亚,西亚和非洲西部)经济组织已就投资自由化的谈判,并达成适当的框架协议,合作。计划旨在促进资本流动。 

 3,国际竞争政策协调

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使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尽管国际竞争政策仍是“没有”,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需要发展全球竞争法规,都走上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二,经济结构调整

国际潮流(a)在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增加,“金砖四国”将继续成为一个亮点

加速适应全球化,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参与经济结构的国际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重点支持了“新的”帮助“高”,支持“大” ,帮助“名牌”来调整方向。富的“新”。是大力支持的新的增长点,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帮助“高”。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发展;帮“大”。这种支持企业规模,提升优化,实现规模效益的企业组织结构;帮助“的品牌。”是支持品牌产品,完善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除了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会分散体,但在亚洲,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通过结构调整,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将继续成为经济转型中的国际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亮点。 

(2)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非平衡持续的经济转型

失衡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货币制度,流动性泛滥,这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影响。 

(三)转型到服务型经济,资本流动,呈现出水平

在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重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重组知识为基础的面向服务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68%,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支柱产业的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和升级的快速发展,使国际竞争竞争力的成本和价格,以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进而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决定要成为世界的钥匙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在美国因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生产位置应相对逐渐下降。从资本流动,资本提供者这两个国家,同时也是消费者的资金的趋势,国际资本流动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资本流动的两个主要方向之间的相互投资。结构变化的国际资本流动,看到未来几年有可能增加国际资本发展中经济体或发展中地区的流动,特别是对那些正在进一步开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措施流谁。区域特点

(四)结构调整增强功能,新贸易保护主义可通过双边,多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促进经济合作改变区域内的经济关系,建立上升
次转型,许多国家新的结构,以确保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最大的特点是“自由的内部和外部的保护”,因此,区域组织,一方面发展通过“创造贸易和投资效应”将有助于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平劳动的区域内分工促进统一的区域市场,这导致增加区域内投资和贸易的形成;在另一方面,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区域贸易壁垒构成障碍全球贸易自由化了一些负面影响。区域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既相互激励,相互克制。通过内部利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带来的主权移交要求的部分,在区域一级,这被看作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然而,尽管建立区域一体化组织,减少了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的水平,但在现有的协商机制,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区域一体化组织成为一个平台,突出感兴趣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长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议价能力和维护地区利益,往往使谈判陷入僵局,从而多边协调机制的有效性,并带来了新的挑战。 

(5)次转型将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技术发展的世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但竞争在经济,技术,市场将是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法律之间更激烈的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另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但由于产业化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过程尚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虽已启动,但尚未形成规模,其经济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主要成分,因此,每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可能会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大的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差距。 

(6)跨国公司将继续发展,但受大政府和社会力量,以提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收购不亚于大规模的数量,更比历史。新业务利润率或新经济是非常小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开发新的,进入门槛条件越来越高,高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市场的容量更是可以提供规模和盈利能力。在一定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垄断世界市场份额的开始,而不是继续投资,从而导致跨国公司和非跨国公司扩大之间的差异,非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已逐步纳入劳动制度的国际分工,从而形成了发展模式分级分类和控制,这将在本世纪初变得更加明显。在这个意义上说,那种新人的国家试图通过跨越式发展全面战略追赶的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很难实现。 
但是,另一方面,受跨国公司的制约因素正在增加。如果你不能解决所造成的经济,金融的冲突和危机自己的跨国公司,政府和干预之间的政策协调,往往会加强这种网络和金融时报,这个问题将变得明显。最后,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将共同参与经济全球化,完美的旧规则新规则的制定和,就可以建立经济全球化的指导方针。经济全球化和游戏规则的发展不再由发达国家所垄断。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

2.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现状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金融快速发展的核心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和其他元素在快速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多元化,“金砖四国”表现不俗

 2003至2006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自70年代以来连续四年。按实际汇率计算,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8%;世界贸易增长9.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达到1.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本轮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中经济体已提出了全面振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6年为7.3%,低于世界3.5%的整体增长率越高,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从2001年到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全球的贡献率为30%,25%,按照购买力平价超过50%。其原因是:首先,由于投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其发展资源的经济能力增强的领域进入较快增长;其次,中东国家和贸易顺差得益于石油收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的长期和稳定的员工队伍的工作,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约3%到目前的6%;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在经历自上世纪最强劲的经济增长,70年代2006年,5.2%的经济增长率;四是经济稳定增长在拉丁美洲,大国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赤字,降低利率,鼓励私人投资,以抵御日益增加的外部冲击的能力,经济增长在2006年的5.3%; 5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表现良好,虽然有过短暂的泰国金融风暴,东盟经济整体的声音,四小龙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亚洲(不包括日本)的8.3%的经济增长;六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外的另一大动力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将超过G7集团。

3. 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特点?越详细越好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冷战结束后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超级大国受到全面制衡,使得各方皆有充分的话语权。而现在,对美国的四大功能,中、俄、欧盟三方合力尚未实现一半程度的替代,因此,对很多方面而言,不是有无充分话语权的问题,而根本就是有无话语权的问题,只不过美国近年来自乱重重,自我束缚,使得各方的话语权看似有所提升而已。在未来,世界走向制衡的关键在于中俄的崛起,但其时间仍需待至近本世纪中叶,因此,现在所谓多极化的提法不过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制乱美国的方法。
俄罗斯和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已足以抗衡美国。从制衡程度来看,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的四大功能基本无替代,双方差距仍然巨大,说明我们的历届国家领导人认为的中国必须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论断是正确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仍然是继续发展。而造成这一假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在于美国的自乱,使得美国不仅越来越难以以单方力量处理全球事务,更是因自己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造成了多方问题,如此,有着地区影响力、并和美国保持建设性合作关系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便成为了必然。

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特点?越详细越好

4. 9.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特点?

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指的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冷战结束后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超级大国受到全面制衡,使得各方皆有充分的话语权。而现在,对美国的四大功能,中、俄、欧盟三方合力尚未实现一半程度的替代,因此,对很多方面而言,不是有无充分话语权的问题,而根本就是有无话语权的问题,只不过美国近年来自乱重重,自我束缚,使得各方的话语权看似有所提升而已。在未来,世界走向制衡的关键在于中俄的崛起,但其时间仍需待至近本世纪中叶,因此,现在所谓多极化的提法不过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制乱美国的方法。
俄罗斯和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已足以抗衡美国。从制衡程度来看,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的四大功能基本无替代,双方差距仍然巨大,说明我们的历届国家领导人认为的中国必须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论断是正确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仍然是继续发展。而造成这一假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在于美国的自乱,使得美国不仅越来越难以以单方力量处理全球事务,更是因自己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造成了多方问题,如此,有着地区影响力、并和美国保持建设性合作关系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便成为了必然。

5.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新的动向

(1)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这是经济转型的一个世界性的趋势。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正处于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来实现。目前,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大调整时期,国家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我们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增加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争取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的主动权。 
②这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科学技术,知识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内容和世界经济增长的质量进步经历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必须遵循做出战略调整。 
③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开放。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家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和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就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攻击。 
④这是经济增长内在要求的方式的根本转变。从战略上全面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这是实现经济增长需要在深海和基本方式的根本转变。 
(2)目前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而不是暂时的,局部的调整,而是一个战略调整。这种调整是必要的,坚决压缩落后产能,同时也加速短,技术含量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能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必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和企业结构和结构,而且区域和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既要解决当前市场的供求关系,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应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时期的主要着力点,加快发展和促进结构调整的发展结构调整。 
(3)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的机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上,应注重优化结构,提高增长和效率的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要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哪些新的动向

6.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有哪些特点?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国际现状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金融快速发展的核心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和其他元素在快速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多元化,“金砖四国”表现不俗

 2003至2006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自70年代以来连续四年。按实际汇率计算,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8%;世界贸易增长9.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达到1.2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本轮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中经济体已提出了全面振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6年为7.3%,低于世界3.5%的整体增长率越高,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从2001年到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全球的贡献率为30%,25%,按照购买力平价超过50%。其原因是:首先,由于投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其发展资源的经济能力增强的领域进入较快增长;其次,中东国家和贸易顺差得益于石油收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的长期和稳定的员工队伍的工作,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约3%到目前的6%;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在经历自上世纪最强劲的经济增长,70年代2006年,5.2%的经济增长率;四是经济稳定增长在拉丁美洲,大国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赤字,降低利率,鼓励私人投资,以抵御日益增加的外部冲击的能力,经济增长在2006年的5.3%; 5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表现良好,虽然有过短暂的泰国金融风暴,东盟经济整体的声音,四小龙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亚洲(不包括日本)的8.3%的经济增长;六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外的另一大动力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研究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年内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将超过G7集团。 

(二)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催生了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资产市场泡沫

在2007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很高。同时,在经济体系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严峻。这种不平衡的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美国的贸易赤字在最近几年扩大,短短几年已经翻番。这种不平衡反映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相对缺乏美国的储蓄,而其他国家相对缺乏消费,而来自美国的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正是这种错位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动性泛滥,并没有反映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流动性和利率上升的持续收缩,CPI增速在主要经济体目前都比较适中。更重要的是,在大多数国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服务价格(特别是物价和生活相关的服务,如租金等)占主导地位导致了上涨,而贸易品(不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但由于全球化和提高生产力和呈现下降趋势。但流动性泛滥的资产泡沫方面得到真正的体现。在经历不仅房地产价格仍然固执地上涨宏观调控(美国房地产价格保持在历史高位,不太可能大幅下跌),以及股市继续朝着泡沫新的高度。 2006年,全球股市上涨了近20%,已经超越了创建2000年初的历史峰值,同时,在流动性支持商品市场已经运行的高。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可能会接触到商品市场,流动性将支撑繁荣的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高企反弹,回到上升通道。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全球资产市场泡沫。 

(三)新一轮重组凸显了产品价值链分工和劳动力特征元素的分工发展,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和全球分销,传统商品贸易的增长劳动力在被打破的意义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国际劳动分工逐步深入到企业,劳动力由劳动分工的产业间分工和分工的产业内产品延伸的要素,划分出劳动,工业产品事业部和新模型元素分工的产业间分工并存。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全球行业贸易的快速增长。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和出口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内贸易持续增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中心,在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4-1/3。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各国的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微型跨国公司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国际分工。在国际劳动分工的新模式,跨国公司发挥着全球生产和交换的“组织者”的角色。从劳动力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的启动子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电流分配。生产的跨国公司全球化导致了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1999),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了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发生化学贸易关系机械标准化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水平,电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比较高的,母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更加紧密。这表明,跨国公司,而不是只是一个市场的秩序内部贸易中竞争,而是要服从他们的全球竞争。 

 3是产品价值链分工导致生产的“分节”,并改变资源分配。产品内部,当的形式划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从生产过程的劳动密集的生产工序进行升级,从链接中,“分节”的核心组成部分转让产品组装领域可以实现生产的产品。不同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这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在生产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目前,贸易流量的现象,就是新兴工业国家出口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 - 中国出口产品 - 发达国家,全球化体现在资源分配的新形势。 

贸易总额增长,结构优化,发展中国家加大

贸易的贡献(d)为国际关系和核心内容的基本形式。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贸易的自由化,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下,关税水平世界范围内显著下跌约束非关税壁垒,从而为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的有利环境。在扩大总量,随着全球产业结构,提高国际贸易的结构升级。提高工业化国家在世界上刺激全球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的整体水平,使贸易的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国际贸易,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此外,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出口的增长在发展中国家:按名义价值计算,货物从发展中国家2006年出口同比增长20%,至42700亿美元,世界商品出口的比重提高到36%,为历史最高水平;进口增加了17%,在世界进口商品的比重提高到31%,创历史最高水平在近三十年。 

(5)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不均匀,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要行业

据联合国的初步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为150万亿美元,2000年之前超过1.4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7年,美元疲软促使更多的外国投资进入美国,美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预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193十亿。其次是英国,约为1.71十亿,第二大外资接受国补充说,法国排在第三位为$ 123十亿。欧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占全部外国投资的40%。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总额67美元十亿,略有下降较2006年斥资69十亿。 2007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都在同一时间方面,跨国并购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表现是积极的。生产性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新一轮国际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在世界总存量跨境投资服务占当年流量的60%的一个突出特点还不止一半。世界跨国公司继续加快服务转型的步伐,目前超过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为服务,这也依赖于相当一部分生产业务总收入的一半。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创造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服务外包的发展。 2006年加快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结构调整,总规模估计为860十亿。低成本离岸外包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素质人才的快速发展,扩大软件外包的类型,后台服务,呼叫中心,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丰富产品供给的内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传递的形式。 

(6)国际协调机制经济快速发展

 1,协调国际贸易的多边协调,主要由世界贸易组织。同时,在双边和区域层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方式和贸易渠道的国际协调的签署和实施,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2,投资

国际协调在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的领域,投资的国际协调机制领域已经初步建立:(1)在多边层面,因为乌拉圭回合签署“以及由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国际协调世贸组织投资政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在双边层面上,国际协调主要透过投资于国家(位)之间达成的实现双边投资协定领域。 (3)在区域一级,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地区(包括外资流入减少南亚,西亚和非洲西部)经济组织已就投资自由化的谈判,并达成适当的框架协议,合作。计划旨在促进资本流动。 

 3,国际竞争政策协调

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使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尽管国际竞争政策仍是“没有”,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需要发展全球竞争法规,都走上了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二,经济结构调整

国际潮流(a)在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增加,“金砖四国”将继续成为一个亮点

加速适应全球化,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家参与经济结构的国际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重点支持了“新的”帮助“高”,支持“大” ,帮助“名牌”来调整方向。富的“新”。是大力支持的新的增长点,带动行业结构优化;帮助“高”。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升级的发展;帮“大”。这种支持企业规模,提升优化,实现规模效益的企业组织结构;帮助“的品牌。”是支持品牌产品,完善产品结构,提高竞争力。除了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会分散体,但在亚洲,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通过结构调整,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将继续成为经济转型中的国际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亮点。 

(2)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非平衡持续的经济转型

失衡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货币制度,流动性泛滥,这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的影响。 

(三)转型到服务型经济,资本流动,呈现出水平

在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资本流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重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重组知识为基础的面向服务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68%,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支柱产业的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和升级的快速发展,使国际竞争竞争力的成本和价格,以技术和品牌的竞争,进而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决定要成为世界的钥匙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在美国因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生产位置应相对逐渐下降。从资本流动,资本提供者这两个国家,同时也是消费者的资金的趋势,国际资本流动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资本流动的两个主要方向之间的相互投资。结构变化的国际资本流动,看到未来几年有可能增加国际资本发展中经济体或发展中地区的流动,特别是对那些正在进一步开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措施流谁。区域特点

(四)结构调整增强功能,新贸易保护主义可通过双边,多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促进经济合作改变区域内的经济关系,建立上升
次转型,许多国家新的结构,以确保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最大的特点是“自由的内部和外部的保护”,因此,区域组织,一方面发展通过“创造贸易和投资效应”将有助于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水平劳动的区域内分工促进统一的区域市场,这导致增加区域内投资和贸易的形成;在另一方面,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区域贸易壁垒构成障碍全球贸易自由化了一些负面影响。区域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既相互激励,相互克制。通过内部利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带来的主权移交要求的部分,在区域一级,这被看作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然而,尽管建立区域一体化组织,减少了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的水平,但在现有的协商机制,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区域一体化组织成为一个平台,突出感兴趣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长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议价能力和维护地区利益,往往使谈判陷入僵局,从而多边协调机制的有效性,并带来了新的挑战。 

(5)次转型将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信息技术发展的世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但竞争在经济,技术,市场将是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法律之间更激烈的仍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另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但由于产业化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过程尚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虽已启动,但尚未形成规模,其经济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主要成分,因此,每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可能会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大的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差距。 

(6)跨国公司将继续发展,但受大政府和社会力量,以提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兼并,收购不亚于大规模的数量,更比历史。新业务利润率或新经济是非常小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开发新的,进入门槛条件越来越高,高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市场的容量更是可以提供规模和盈利能力。在一定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垄断世界市场份额的开始,而不是继续投资,从而导致跨国公司和非跨国公司扩大之间的差异,非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已逐步纳入劳动制度的国际分工,从而形成了发展模式分级分类和控制,这将在本世纪初变得更加明显。在这个意义上说,那种新人的国家试图通过跨越式发展全面战略追赶的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很难实现。 
但是,另一方面,受跨国公司的制约因素正在增加。如果你不能解决所造成的经济,金融的冲突和危机自己的跨国公司,政府和干预之间的政策协调,往往会加强这种网络和金融时报,这个问题将变得明显。最后,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将共同参与经济全球化,完美的旧规则新规则的制定和,就可以建立经济全球化的指导方针。经济全球化和游戏规则的发展不再由发达国家所垄断。
百度的最佳答案,希望有用

7.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对未来世界经济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金融国际化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推动了资本、生产、技术、服务、信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流动,使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使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主体多元化,“金砖四国”表现不俗
  2003年到2006年,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连续增长最快的4年。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按实际汇率计算达到3.8%;世界贸易量增长了 9.4%,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22%,达1.2万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本轮世界经济繁荣中,发展中经济体出现了全面振兴。据IMF数据,200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7.3%,高出世界总体增速3.5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06年,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比重从20%上升到了25%,对全球贡献率为30%,按PPP计算超过50%。原因在于:一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得益于资源领域的投资和自身发展能力增强,经济进入加快增长期;二是中东国家得益于石油收入和贸易顺差,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更多的劳动人口提供长期稳定的工作机会,年均经济增速从过去的3%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三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正在经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强劲的经济增长,2006年经济增长率达5.2%;四是拉美经济稳步增长,主要大国削减公共支出、减少财政赤字、降低利率,鼓励私人投资,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日渐增强,2006年经济增长5.3%;五是亚洲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出色,虽然泰国出现了短暂的金融动荡,东盟经济总体稳健,四小龙经济增长较快,2006年亚洲(日本以外)经济增长8.3%;六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成为美国之外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又一主要动力,有研究报告预测,今后5年它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将超过G7集团。
  (二)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催生了流动性泛滥,导致全球性资产市场泡沫化
  2007年,全球经济尽管有所放缓,但仍高位运行。同时,各经济体的结构不平衡问题依旧严峻。这种不平衡最主要表现在贸易不平衡上,美国的贸易逆差连年扩张,短短几年翻了一番。这种不平衡反映出深层次的结构不平衡,美国的储蓄相对不足,而其他国家消费相对不足,同时低端产业由美国向其他国家转移。正是由于这种错位和产业转移,才造成贸易的不平衡。   从目前情况看,流动性泛滥并没有体现在消费者物价指数当中,经过连续不断的加息和收缩流动性,主要经济体的消费物价指数目前增幅相对温和。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主要是由服务价格(特别是与居住相关的服务价格,如租金等)带动上涨的,而可贸易商品(不包括原材料及能源)的价格却由于全球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呈现下降态势。但是,流动性泛滥在资产泡沫化方面得到真正体现。不但房地产价格在经历宏观调控之后仍顽强上涨(美国房地产价格仍维持在历史高位,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而且股票市场不断将泡沫化引向新的高度。2006年度,全球股票市场涨幅将近20%,并且已经超越了2000年初创造的历史高峰。与此同时,商品市场在流动性的支持下一直高位运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可能触动商品市场,富裕流动性将支持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反弹,重新回到上升的通道。综合因素导致全球资产市场泡沫化。
  (三)新一轮结构调整凸显了产品价值链分工和要素分工特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特别是随着FDI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传统意义上以商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正被打破,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了企业内部,分工方式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延伸,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并存的新模式。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是全球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增长。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种产品的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根据联合国贸发中心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产业内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4-1/3。同时,产业内贸易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是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的微观主体。在国际分工新模式中,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生产和交换的“组织者”的角色。从目前全球价值链内部分工的地位来看,全球价值链的推动者主要是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大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带动了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1999),美国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在其进出口总额中占据了较大比重,特别是在化学、机械、电子、运输设备等原材料和中间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部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关系更为密切。这表明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并不仅仅是为了争夺某一市场,而是要服从其全球竞争的需要。
  三是产品价值链分工导致生产的“分节化”,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在产品内部,当分工形式从劳动密集生产环节向资本技术密集生产环节升级,由产品组装环节向核心零部件环节转移时,产品的“分节化”生产得以实现。产品不同生产环节可以在不同国家进行,这改变了产品生产只能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传统方式。目前,已经出现的一种贸易流现象:新兴工业国家出口中间品和资本品--中国出口成品--发达国家,反映的就是在全球化形势下新的资源配置方式。
  (四)贸易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发展中国家贡献增加
  贸易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和核心内容。经济全球化带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在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下,世界范围内的关税水平大幅下降,非关税壁垒受到约束,从而为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创造了有利环境。在总量扩张的同时,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升级,国际贸易结构不断改善。世界各国工业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全球工业品生产和消费的迅猛增长,使工业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步下降。此外,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按名义价格计算,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货物出口额增长了20%,达4.27万亿美元,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比重提高到36%,为历史最高水平;进口额增长了17%,在世界货物进口中的比重提高到31%,为近二三十年的最高水平。
  (五)国际直接投资地区间分配不均衡,服务业是FDI流入的主要产业
  据联合国初步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高达1.5万亿美元,超过此前2000年的1.4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07年,弱势美元促使更多外国投资流入美国,使美国成为最大FDI引资国,估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1930亿美元。英国紧随其后,约1710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新增外国投资接收国,法国以1230亿美元位居第三。欧盟是吸引FDI最多的地区,占全部外国投资额的40%。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其金额达670亿美元,较2006年的690亿美元略有下滑。2007年,富国和穷国在吸引FDI方面均有增长的同时,全球很多地区的跨境并购表现活跃。   生产性服务业跨国转移成为新一轮国际投资的突出特征,服务业跨国投资在全球FDI总存量中占60%,在当年流量中也超过一半。世界跨国公司向服务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世界500强中一半以上为服务业跨国公司,其中制造业相当一部分收入也是依靠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相互融合,创造出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外包的发展。2006年全球外包业加快重组,总规模估计达8600亿美元。向低成本、高素质人才的发展中国家的离岸外包迅猛发展,外包业务种类扩大到软件、后台服务、呼叫中心、研发设计等,服务外包丰富了产品供应量的内涵,成为服务转移的重要形式。
  (六)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快速发展
  1、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
  国际贸易领域的多边协调主要是由WTO推动的。同时,在双边和地区层面,各种“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和实施使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手段和渠道不断丰富、完善。
  2、投资领域的国际协调
  在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投资领域的国际协调机制已经初步建立:(1)在多边层面,自乌拉圭回合签订了《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以来,WTO投资政策的国际协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在双边层面,投资领域的国际协调主要通过各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BITs)来实现。(3)在地区层面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区域性(包括外资流入较少的南亚、西亚和西非)经济组织都进行了有关投资自由化的谈判,并达成了相应的框架协议或旨在促进资本流动的合作计划。
  3、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
  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使竞争政策国际协调成为日益重要的议题。尽管国际竞争政策仍然“缺位”,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制定全球性竞争法规的必要性,正着手开展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二、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一)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不断增多,“金砖四国”继续成为亮点
  为适应全球化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未来必将有更多国家主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其经济结构调整将紧紧围绕扶“新”、扶“高”、扶“大”、扶“名牌”的调整方向进行。扶“新”。就是大力扶持新的增长点,带动行业结构优化;扶“高”。就是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技术结构升级;扶“大”。就是扶持企业扩大规模,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实现规模经济;扶“名牌”。就是扶持名牌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竞争能力。除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之外,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不但更趋多元化,而且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将继续通过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全面增长;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金砖四国”继续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非均衡性仍然存在
  经济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货币体系的影响在于,流动性泛滥,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三)结构调整进一步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资本流动呈现水平型
  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结构调整的知识型服务型特征都很明显。目前,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已达68%,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与升级使国际竞争从成本和价格的竞争过渡到技术与品牌的竞争,再演变到了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成为决定各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地位的关键因素。从中长期看,制造业在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应逐步相对下降。   从资本流动趋势看,发达国家既是资本提供方,也是资本使用方,国际资本流动呈水平型。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成为资本流动的两大主要方向。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看,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体或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
  (四)结构调整的区域化特征增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抬头
  在此轮结构调整中,不少国家通过双边、多边或自由贸易区谈判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改变区域内的经济关系,建立保证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结构。区域一体化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因而,区域性组织的发展一方面通过“贸易与投资的创造效应”,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内部分工水平,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带动区域内部投资与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区域性贸易壁垒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对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区域化和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既相互促动,又相互制约。通过地区内部利益整合,在区域层次上实现全球化带来的部分主权让渡要求,这不失为一条有效而可行的道路。然而,尽管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减少了WTO多边贸易谈判的层级,但在现行谈判机制下,WTO多边贸易谈判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域一体化组织彰显地区利益的平台,区域一体化组织日益增强的谈判势力及其对地区利益的维护常常使谈判陷入僵局,从而对多边国际协调机制及其有效性带来新的挑战。
  (五)此轮结构调整将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差距拉大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但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科技、市场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仍在起基本作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少数发展中国家将发挥比较优势,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提升产业结构,成为又一批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高技术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或虽已起步但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其国民经济主要成分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各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还可能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
  (六)跨国公司将继续发展,但受约束大,政府和社会力量增强
  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跨国企业兼并、收购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都超过了历史记录。一个新企业或新经济发展的利润空间很小,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要发展新的跨国公司,进入的门槛条件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和本国市场所能够提供的规模和利润。跨国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开始垄断世界市场份额,而不再是继续投资,因此而导致跨国公司发展与非跨国公司发展之间差异拉大,非跨国公司逐渐被纳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因此而形成等级分类和控制的发展模式,这在21世纪初将更加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起国家那种试图全面追赶的跨越式战略可能不能实现,或者实现的难度很大。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跨国公司受到的约束也在增加。跨国公司如果不能解决自身造成的经济、金融矛盾和危机,各国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干预就会趋向加强,这在网络和金融时代,这个问题将明显化。最后,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将共同参与全球化经济新规则的制定和旧规则的修改、完善,有可能建立对经济全球化的指导方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游戏规则也不再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有什么特点?对未来世界经济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8.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及方向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历次经济危机都是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起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二战后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衰退程度最深的一次大衰退。为应对这一严峻局面,发达国家在制定经济振兴计划时,就加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新布局,努力寻求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由此展开。但是,进一步看,本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还有更为深刻复杂的背景。
1.促使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 
       为促使经济早日复苏,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多轮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但由于刺激性经济政策难以解决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增长始终乏力。同时,大规模刺激性政策也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过度的财政扩张,导致政府债务不断积累,欧盟因此发生了债务危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过滥,并再度催生了全球资产泡沫。因此,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刺激性政策难以取代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各国经济要走上快速复苏的轨道,离不开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鉴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应加强结构改革。     2.纠正经济结构失衡的举措 
      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了更科学、更深刻的认识,并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重要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纷纷借助于金融创新,大力发展虚拟经济,而把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过度倚重虚拟经济,不仅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和产业空心化,最终还引发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成为导致危机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看到了制造业不仅能够创造就业岗位,而且具有促进技术创新、减少贸易赤字、为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等显著的溢出效应,因而强调“再工业化”,向实体经济回归。欧洲同样如此,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
3.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 
       科技进步是撬动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杠杆。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出危机,必须依靠科技革命。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把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空间技术、环保产业等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发达国家已经在一系列重要方面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一个由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全球形成新的产业链及消费市场,进而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链条即将出现。今后,随着这些新技术大规模产业化,世界经济有望在三个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新的信息化革命正在突飞猛进,云技术、物联网技术都在蓬勃发展,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是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的生产手段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生产方式,将在制造业领域引发革命性变革;三是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正在取得积极进展,将对全球能源及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4.发达国家面对竞争的对策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分工由传统的垂直分工开始向部分领域内的水平分工转变。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内的竞争直接展开。随着新兴经济体在这些领域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领先和主导地位受到挑战。这种竞争在加剧贸易摩擦的同时,也推动发达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日本政府在2011年推出的《制造业白皮书》中就指出,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严峻。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要改变国际竞争中的相对劣势,也需要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5.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抉择
       随着全球30多亿人口进入大规模工业化阶段,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世界经济的粗放化发展,包括新兴经济体粗放型增长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无节制的消费。世界经济如果继续延续这一发展模式,形势将更为严峻。这不仅会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而且人类文明也有由于自身过度发展而遭到毁灭的危险。为避免类似情况出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新内涵,引导着世界发展模式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此,发达经济体已把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确定为培育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把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摆脱经济增长困境、实现产业转型的着力点。我国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指针。

新兴经济体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向如下: 
       第一,从增长模式看,将由外部需求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推动为主。
多年来,新兴经济体基本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来自发达市场的需求对拉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新兴经济体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主要随着外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然而,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逐渐改变负债消费的模式,纷纷实行再工业化,其内部市场明显缩小,新兴经济体再依靠大规模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余地已经非常有限。而且,产能过剩的困扰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也促使新兴经济体不得不转变增长模式。新兴经济体通过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供给能力的提升和结构改善,使之与需求的情况相适应。在这方面,东盟各国通过大幅度减免关税来促进区域内贸易一体化,进而扩大内需。例如,为了在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泰国政府计划在治水、国内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邻国交通的互联互通等方面加大投入。印度政府也在寻求扩大内需,通过开放卫生和教育市场,来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从发展方向看,绿色低碳增长和智能增长将是其调整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剧,新兴经济体过去那种依靠高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势必将遭到淘汰。顺应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绿色低碳增长和智能增长也将是新兴经济体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大方向。例如,韩国提出的《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旨在加强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医疗产业及IT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并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3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印尼政府也把创意经济、绿色能源和再生能源、汽车、有色金属和棕榈油等作为产业发展重点。
      第三,从调整动力看,这次结构调整将以新兴经济体自我调整为主。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金融危机前,新兴经济体往往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欧美等发达国家将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些产业通过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式大量向外转移,新兴经济体通过承接这些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在这种结构调整模式下,发达国家既占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又使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新兴经济体始终保持领先优势。与之相比,新兴经济体在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缺少外来产业导人,属于自我调整,因此调整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难度也更大。例如,作为矿藏丰富的新兴经济体,俄罗斯虽然较早提出在节能、核技术、航天、医疗和战略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创新型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方针,但进展较为缓慢,致使俄经济仍然难以摆脱对能源出口的高度依赖,产业结构调整比较艰难。不过,这也给新兴经济体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国家如果调整得好,更有可能实现产业发展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