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银行业人才

2024-05-17 18:22

1. 如何培养银行业人才

1、注重严格遴选学员。按照总分联动、集团合成的要求,参训人员从投资银行部、涉投行业务的资产管理、金融市场、大客户、公司业务、信用管理、信用审批、内控等8个部门、农银汇理、农银租赁、农银投资、农银人寿等4个子公司,以及20个分行投资银行条线选出,参训人员均为处级以上干部,且年富力强、熟悉投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较强,是投行业务创新和推动业务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2、注重精选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全行投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业务短板,围绕国际投行市场规则和投资银行业实践实务,结合当前市场情况、业务趋势及香港市场情况开展课程设计,培训课程涵盖银行系投行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商业银行投行收入来源与构成、银团融资、财务顾问、跨境并购、境外发债等。3、注重创新培训方式。培训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机构调研+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邀请来自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道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行专家进行授课,安排实地调研香港交易所、香港金融管理局等机构以及与渣打银行等同业投行进行业务交流,探讨了海外PE投资基金运作、资产证券化业务、并购业务等操作实务,实用性较强。4、注重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期间,全体学员严格自我要求、认真参加学习,做到三个不”一堂课不缺、一场调研不落、一次交流不少。每期培训班成立班委,负责班级的纪律监督、教学管理、活动组织,学员分为4个小组,日常教学活动实行值班小组负责制,坚持每天记录培训日志、总结收获体会,每课提炼课程亮点、深入提问思考。培训结束前所有学员进行了课题答辩和学习陈述。5、注重加强行司联动。此次培训也是集团合成、行司合作的一次现场联动,充分发挥农业银行投行业务优势,投资银行部率20家分行投资银行部负责人与农银国际进行交流座谈,就行司联动工作进行了沟通探讨,对进一步加强向农银国际的项目推荐工作做出了具体布置。6、注重推动成果转化。每期培训班选取了4个课题,课题紧扣投行业务热点、难点问题,参训人员分小组围绕课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交流研讨,带着问题参加学习交流,做到了贴近实战、学用结合,回程后形成了课题报告成果。

如何培养银行业人才

2. 求一篇关于银行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

摘要:文章以我国银行业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详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银行业人才成长的各种因素,力求探索建立我国银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银行业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分,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关键词:银行业;人才培养 

  一、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及其在银行业的表现 

  (一)人才及银行业人才的定义 

  “人才”一词,简言之,是指有才能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综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银行业人才应为“所有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突出工作能力、能够实现合格绩效的银行业从业人员”。 

  (二)人才成长规律在银行业的具体体现 

  1、银行业人才的成长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努力的共同结果。

  一方面,大部门从业人员认为银行业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认为现有晋升制度(提拔)“非常合理”或“比较合理”,认为岗位培训“非常有针对性”或“比较有针对性”,这些都反映银行业为人才成长营造了较好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业人才成功例证的分析,发现他们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能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好地与工作的发展结合起来,这表明个人的因素是其成长、成才的强大内因。 

  2、银行业员工对工作的期望是促使其成长的动力源泉。

  银行业员工之所以热心于自身事业并积极努力工作,其动力源于并受制于员工的期望和需要,即只有当员工的期望和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具体来说,在银行业的期望主要包括3个方面:被同事认同和上级承认;个人努力与成效成正比即有成就感;取得多少工作绩效就要获得多少报酬。 

  3、银行业人才的成长是在竞争中不断提高的积累过程。

  人才成长的历程,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同时,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竞争这种手段能激发人才的活力,并为选拔和发现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径。 

  4、中青年是银行业人才成长的集中年龄。

  中青年是人才创造的集中年龄,是担重担、出成果的黄金时期。 

  二、我国银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入分析我国银行业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现状,是进一步提出我国银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的前提。当前,我国银行业在人才队伍结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总结、深入分析,找准症结所在,为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提供基础。 

  (一)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职能要求和履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银行业人才队伍在总量上基本能够适应履职需要,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逐渐成为制约人民银行有效履职的重要问题。

  第一,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近年来,虽然采取海外引进、从高等院校招录和内部培养等措施,使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得到增加,但与当前的形势任务相比,总量依然较小、占比仍然偏低。同时银行业现有人才队伍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集中体现在熟悉国际经济金融运行规则和发展形势,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以及通晓国内外金融、证券、保险、法律等知识,具备先进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

  第二,年龄、学历结构有待改善。首先,近年来各银行有目的地招录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干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队伍年龄结构,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上保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年轻化员工队伍。其次,各银行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具备较深经济金融理论功底、熟悉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掌握相关分析技术的高学历人才的要求比较迫切。近年来,各银行机构虽然通过招录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学历人员数量,但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仍然偏低。 

  (二)人才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各银行机构人才流动与市场化人才资源配置规律未能有效对接。在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各银行机构在历年的人才招录中都能吸引大批的求职者,但这种吸引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更多体现在对非市场紧缺人才的吸引上,对于市场真正紧缺的中高端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则表现出明显的竞争能力不足。在人才“出口”方面,随着外资银行的陆续入驻,我国各银行机构、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分支机构薪酬福利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被同业弱化,出现人才不断流失的局面。 

  (三)人才工作机制需进一步改进 

  在当前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下,机制建设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各银行机构在人才使用、评价、考核、激励、培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制约了人才工作效能的发挥。

  第一,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近年来,我国各银行机构制度化的考核体系基本建立,对员工实施定期考核,相关考核制度和流程也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薪酬激励有效性不强。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层次人才的收入水平与外资银行相比明显偏低,不仅导致他们对收入水平的满意程度比较低,而且也难以在人才市场上吸引关键、核心人才。工作获得的成就感和社会地位等内在报酬,也无法弥补工资等外在报酬水平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离职倾向,并导致了部分人才的流失。

  第三,人才培训针对性不强。虽然近年来我国各银行机构积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培训制度、机制与体系,逐步建立起员工终身培训制度,使每个员工从入行到退休,可以持续不断地接受培训。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个体特征考虑不够,培训主要集中于基础培训和业务培训,不能针对不同阶层的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课程,面向未来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对较少。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银行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人才问题是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银行工作重要的着力点、突破点和增长点。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统领银行人才队伍建设,把握并遵循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的内外环境,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银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快人事制度建设,优化人才成长外部条件 

  从制度层面优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条件,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加快人事制度建设,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 

  1、高度重视员工生涯设计,实现人才和组织共同发展。

  综合效应规律要求我们应实施人才和组织共同发展的人才调控策略,而其中一个有效做法就是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进一步统一起来,使员工在为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也使自身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各银行机构应在坚持个人特长和社会需要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等原则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有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制度,不仅要引导行员树立为自身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而且要在了解行员个人特点以及他们成长发展方向和兴趣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与银行职能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计划,逐步建立起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以利于长期有效地开发人才。 

  2、创新教育培训的有效模式,促使人才资源全面开发。

  教育培训是提升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有效举措,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推进器”。因此,各银行机构应尽快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使培训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平台。一是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计划的制定应建立在对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按需施教,实行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二是加大培训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培训设施简陋、培训与应用脱节,培训质量不佳的现状。三是培训形式宜多样。如外部培训,让员工走出去,到各高校、各国外金融机构,接受新知识,增加国际眼光。 

  (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成长内在动力 

  竞争成长规律揭示了竞争是提高激励效应的推动力,现代管理知识中的“鲇鱼定律”也启示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养成惰性,甘于平庸,碌碌无为。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健全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行员创造的动力,激发行员创新的热情,促进员工创新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励人才成长。 

  1、改进管理层薪酬制度。

  为提高管理者经营热情,避免管理者短视行为的发生,对于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可以逐步推行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当某考核指标达到一定标准时,管理者就可以行权。而对于未上市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可实行年薪制,根据经营者的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确定年薪的金额,从而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银行长期的获利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平。 

  2、健全长期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使工作能奖能罚。

  要确定系统全面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方法,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绩效,方法上可以参照目前流行的“360度绩效评价法”,即有上级、同事、服务对象评价加员工自评,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得出考核结果。要分层次、分类别设计考核指标,可遵照国际通行的绩效考核SMART原则,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协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具有银行特色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建议采取月度考核、半年跟踪、年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克服“近因效应”影响。要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双向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把绩效考核过程转化为每个员工一次积极的工作经历。 

  3、改进普通员工薪制度。

  为奖勤罚懒,调动国有商业银行的从业积极性,应破除原有工资分配中“大锅饭”的做法,将职工工资和岗位贡献相挂钩,拉开改入档次。如对于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可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岗位等级的划分可以参照工作责任、工作复杂程度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通过岗位分析评定来确定;对于研发和业务部门实行按能力划分的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制,同时,与银行的经营业绩相挂钩;对于销售部门则实行基本工资加上业绩提成的效益工资制度,促进销售人员的销售积极性;对于柜台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上业务计划计件工资分配标准,以便提高业务经办效率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良谋等。我国央行研究型专家型人才评定与培养机制探讨[J].南方金融,2007(2)。 

  2、刘东,史林娜。浅议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J].管理科学,2008(17)。

望采纳

3. 打造银行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怎么做

在工作内容上,必须牢固地围绕主体,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急需人才,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转变职能的同时,尽快从制度、体制、机制上消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使用的障碍。
在工作方法上,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实现“人”与“事”合理有效结合,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发挥人才效益。
必须优化人才环境,搭设干事创业。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择业,长期进不了岗。一些用人单位,强调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稳定性,适应能力差。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既要抓好基础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从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必须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改变“官本位”、唯身份、唯资历、唯文凭、唯职称的用人观念,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倡导精神鼓励,而且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

打造银行高素质人才队伍要怎么做

4. 需要出台哪些银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扶持政策

 (一)加快人事制度建设,优化人才成长外部条件
  从制度层面优化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条件,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首要前提。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加快人事制度建设,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
  1、高度重视员工生涯设计,实现人才和组织共同发展。
  综合效应规律要求我们应实施人才和组织共同发展的人才调控策略,而其中一个有效做法就是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进一步统一起来,使员工在为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也使自身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各银行机构应在坚持个人特长和社会需要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等原则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有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制度,不仅要引导行员树立为自身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而且要在了解行员个人特点以及他们成长发展方向和兴趣的基础上,制定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与银行职能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计划,逐步建立起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以利于长期有效地开发人才。
  2、创新教育培训的有效模式,促使人才资源全面开发。
  教育培训是提升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有效举措,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推进器”。因此,各银行机构应尽快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使培训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平台。一是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计划的制定应建立在对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按需施教,实行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二是加大培训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培训设施简陋、培训与应用脱节,培训质量不佳的现状。三是培训形式宜多样。如外部培训,让员工走出去,到各高校、各国外金融机构,接受新知识,增加国际眼光。
  (二)健全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成长内在动力
  竞争成长规律揭示了竞争是提高激励效应的推动力,现代管理知识中的“鲇鱼定律”也启示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养成惰性,甘于平庸,碌碌无为。因此,我国各银行机构应健全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行员创造的动力,激发行员创新的热情,促进员工创新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励人才成长。
  1、改进管理层薪酬制度。
  为提高管理者经营热情,避免管理者短视行为的发生,对于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可以逐步推行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当某考核指标达到一定标准时,管理者就可以行权。而对于未上市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可实行年薪制,根据经营者的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确定年薪的金额,从而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银行长期的获利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水平。
  2、健全长期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使工作能奖能罚。
  要确定系统全面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方法,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绩效,方法上可以参照目前流行的“360度绩效评价法”,即有上级、同事、服务对象评价加员工自评,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得出考核结果。要分层次、分类别设计考核指标,可遵照国际通行的绩效考核SMART原则,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协助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具有银行特色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建议采取月度考核、半年跟踪、年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克服“近因效应”影响。要畅通反馈渠道,加强双向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使绩效考核成为实现组织目标、改进员工绩效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把绩效考核过程转化为每个员工一次积极的工作经历。
  3、改进普通员工薪制度。
  为奖勤罚懒,调动国有商业银行的从业积极性,应破除原有工资分配中“大锅饭”的做法,将职工工资和岗位贡献相挂钩,拉开改入档次。如对于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可实行岗位等级工资,岗位等级的划分可以参照工作责任、工作复杂程度和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通过岗位分析评定来确定;对于研发和业务部门实行按能力划分的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制,同时,与银行的经营业绩相挂钩;对于销售部门则实行基本工资加上业绩提成的效益工资制度,促进销售人员的销售积极性;对于柜台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上业务计划计件工资分配标准,以便提高业务经办效率的完善。

5. 银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银行需要评估业务和技术条线的人才。




历史回顾

封建时期
银行在我国起源于唐,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年~858年),苏州就有“金银行”出现。《太平广记》中有“行首率其党,纠集徒,迎拌赛社,所献无匹”,可见其资力之雄厚和店铺与人匠之多。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

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内不仅有远谷市、纱市、盐市、牛马市,而且“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新桥、筐桥、清化桥皆市也”。
可见,银行那时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条“银行街”,其街非常繁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银行

银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6. 银行对人才的要求及优劣分析

  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以我个人对银行业的了解,我认为这个行业是一个最需要人才的行业,说需要人才,需要的是高层次的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代投资知识的人才,需要的是具备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人才,需要的是高层次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人才,也需要高层次的法律人才和计算机程序开发设计人才,需要高层次的投资理财顾问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在当前的银行业实在太少。因为从银行业人员进入渠道和目前人员文化结构看,目前在银行工作的人员中,一部分是80年代顶替父母接班入行人员,一部分是从社会高中生考试录用人员,另一部分是国有几大银行分家时,从社会其他单位调入人员,一部分人员是招录的大中专学生,因此,高中学历人员比例最高,原始学历是本科及以上人员很少,高学历人员占比较低,所以说银行业缺少人才,需要高学历的人才!需要改变目前人员的学历结构。
  银行业岗位设置和对人员能力要求。
  当前银行业机构设置情况是:总行、省行、市行、支行、网点(储蓄所),机构设置成金字塔型,支行、网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也是安置人员最多的地方。高一级机构的岗位设置情况是:高级管理人员,老百姓讲的行长、副行长等决策层。下面若干部门:人力资源、公司、机构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产业务、信贷审批业务、法律事务、运营业务、计划财务等,对专业和能力的要求是:经济类专业,业务上懂得本专业相关业务知识,因为银行是国有企业,是经营单位,本身追求效益最大化,所以个人能力上比较要求具有理财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侧重营销和与人沟通能力。支行及以下机构人员设置基本是营业人员,少数是管理人员。基本需要操作人员,能力要求是具备职高学历就可完全胜任,因为计算机程序是统一和固定的,是傻瓜式的,窗口人员只需会按回车键和会输入数字会打姓名即可,所以绝大多数银行员工根本就看不懂公司账本!如果说需要能力的话,需要与客户沟通能力,你会营销会拉存款就OK,但这也限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如果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窗口,根本就不需要拉存款,您扳着脸,客户照样排队存取款,您就不需要营销,当然您会营销就离开窗口高升了。如果你是高级人才,在市行、支行基本就是浪费,因为那里没有那种环境和机会,正因为这样,现在的二级分行、支行的管理层没有多少是科班出身的,所以您如果学金融进银行的话,要进省行以上,如果进支行绝大多数会被安排到一线窗口,3-5年后,你和职高生没什么两样!相反,人际交往方面如果不如职高生,这辈子您也就毁了!所以说基层银行最不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其实绝大多数岗位需要的是普通窗口人员!正因为这样,高学历人才如果会管理,会营销,有领导能力升职空间会更大。


  以上所讲是国有商业银行情况,当然,您能进银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银行和监管机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那里没有营业窗口!工资待遇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另:根据银行特点需要,一般是专业要对口,你学化工学什么这种很少招的,大部分招的都是从事经济类、管理类、金融类、法律类,还有少量IT这些领域的人员,但也不排除学理工的一些人才。我们主要考虑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的能力,因为银行是比较大的范围,例如信贷业务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各个领域的人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