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之间有必要低调吗?

2024-05-18 09:19

1. 同事之间有必要低调吗?

需要低调啊。
看来你还比较年轻啊,工作事业上都比较顺利。按上面的叙述,应该是个性开朗爽快,属于外向型的人。这样类型的人,思想活跃,不考虑后果,遇事往前冲,不退缩,更不顾嫉外人的评论,是深得领导信任的人。反过来说,领导信任,一定比较倾向照顾你,那么,就会召开同事的妒忌,人心隔肚皮啊,表面上,他们不表现什么,但是,背后却千方百计拆台,不给你舔好话,工作中,给你使搅拌子,外围上,给你散布不利于你的言论。让你心情郁闷,工作被动,不好展开调动大家积极性,造成同事间的紧张气氛,这样的话,对自己是百害无一利。建议,还是低调些,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个人能力达到了,不用自己宣扬,自然有人替你散发出去。

同事之间有必要低调吗?

2. 如果我在股市中赚了一点钱、可我做的是长期、但物价一直在涨!我怎么判断现在拥有的价值有没有增长!还是

目前中国A股做长期不太合适。IPO,增发,融资,扩容等,股市成了圈钱市,散户太惨了。应该做股市游击队,做波段,才能较好地实现你的价值不断增长。

3. 炒股真的可以赚钱吗?


炒股真的可以赚钱吗?

4. 我想炒股


5. 我发现无论是炒股票还是买一些什么理财产品都不如干实业收益高

不要动用太多资金,以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现在股市已经有了泡沫迹象,提高警惕
除了学校里面学的以外,再看点其他的技术分析方面的书
《股票作手回忆录》李费佛
《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期货交易技术分析》施威格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约翰。迈吉
《股价形态总揽》Bullkwski
《艾略特波浪理论》佛罗斯特
《艾略特波浪理论十三讲》郭小洲
《费波纳茨数字的应用和买卖交易策略》费雪
《日本蜡烛图技术》尼森
《股票K线大法》尼森
《主控战略K线》李进财
《酒田战法》
《通向金融王国的必由之路》撒普
《市场互动技术分析》墨菲
也不是全都拿来看哈,选几本重点读一下下
一定要注意止损,严格买卖计划,遇到价格触发止损价立即止损离场!!!!特别强调!!!!!
毕业后出来再学点理财方面的知识,树立理财观念,你不理财,财也不会理你的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是美国前几年的一本畅销书。作者卡尔森系统地采访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从他们的致富经验中,归纳出人人都可实践、晋身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现在就开始投资:美国六成以上的人连百万富翁的第一步都还未迈出。每个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实都只是自己在找藉口。没钱投资:卡尔森建议立即强迫自己将收入中的10%到25%用于投资;没时间投资:何不立即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把精力花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上;担心股价太高:别忘了,股价永远会有新高。


第二步、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不论是准备好小孩子的学费、买新房子或五十岁以前舒服地退休,任何目标都可以,只要锁定目标,全心去达成。


第三步、把钱花在买股票或股票基金:“买股票能致富,买政府公债只能保住财富”。百万富翁的共同经验是:别相信那些黄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儿,把心放在股票上,这是建立财富的开始。


从长期趋势来看,股票每年平均报酬率是11%、政府公债则略高于5%。如果1925年投资1000美元买股票,1998年已值235万美元,买股票的道理再明显不过。


第四步、先求一垒安打,别眼高手低:棒球选手如果只想打全垒打,其结果是被三振的几率会高于只想击出安打的球员。股市投资的道理亦与此相同。百万富翁并不是因为投资高风险的股票而致富,他们投资的是一般的绩优股。慢,但是低风险地敛财。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资:投资必须成为习惯,成为每个月的功课,不论投资金额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国2/3以上的人,因为他们永无止境地消费,到老才想到投资。


第六步、买了股票就要长期持有:调查显示,3/4的百万富翁买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股票买进卖出太频繁,不仅要冒风险,还得支付高额资本利得税、交易费、券商佣金等,“交易越多越不会使你致富,只会使交易商致富”。


第七步、视税务局为投资伙伴,善用之:厌恶国税局并不是建设性的思维,把税务局当成自己的投资伙伴,注意新税务规定,善于利用免税投资理财工具,使税务局成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


第八步、限制财务风险:百万富翁的生活大多很乏味,他们不爱换工作、只结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买股票则持有五年以上,生活没有太多意外或新鲜感,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卡尔森在书中最后举了一位百万富翁的例子。这位富翁年薪从未超过4.6万美元,没有继承大笔遗产,有妻儿要照顾,他就是那种你我每天到超级商店都会遇到的平凡人,但他持之以恒,坚持按上述八个步骤去做,最后成为百万富翁。


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理财吃透三句话(极品)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术操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


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投资”行为 “消费”行为 房产


国家债券


银行产品


办实业


收藏品


汽车


买衣服


食物,上饭馆


电影,打保龄球


度假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


“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


“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住:富有不是比较每月工资,而是比较“剩下储蓄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定义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


还有一个例子: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湾人每月挣15000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吃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富》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富。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老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我发现无论是炒股票还是买一些什么理财产品都不如干实业收益高

6. 炒股能赚钱吗?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简书

想要成为一个会投资的人吗?想要成为专业的投资者应该从何学起呢?从零基础小白学习股票基础知识,小财带你一同学习、成长、进步,学习更多的投资理财知识

7. 你身边有没有真的靠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人?

想要靠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真的是太难了,虽然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但是在我身边的朋友炒股,基本都是小赚或者大赔。
01、炒股想要实现阶级跃迁十分困难。炒股想要实现阶级的跃迁我觉得基本是不可能的,我们在网络上能够看到很多人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然后自己的阶级就往上升了一下,但是现实中这样的人只是少数,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人应该就是股神巴菲特了,他确实是依靠股市改变了自己的阶级,但是人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硕士,学的也是金融相关的专业,如果没有特别强的理论知识,我相信他不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功的,但是现在很多进入股市的都是其他行业的小白或者稍微有一点了解的,觉得股市可以赚钱,然后就来了,结果最后赔的血本无归。我一个朋友玩儿基金都能把自己的1000多块钱给赔完,真不知道是咋想的,刚买完两天看着跌了就卖了,赎回费再加上跌的钱,一次就不少,沉不住气,不适合玩基金。更别说股市了。

02、我身边目前没有一个靠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人。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玩儿基金或者股票,但是目前我没有见到一个人通过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反而是做点小生意赚钱的有不少,我一个大学同学,当时是5万块钱,屁颠屁颠的跑股市去了,结果,不到两周,剩三万了,股市赔钱真的会让你赔的怀疑人生。
我身边有赚钱的,但是赚的基本就是小钱,最多的一个我记得是赚了5000多,然后今年疫情原因又全赔进去了,股市风险真的是太大了,如果钱少的话,还是别往股市里跑了,基金理财也是很不错的,只要长期持有基本就不会赔。

03、股市很多坏消息我们并不知道。在股市中每天有多少人破产你知道吗?不知道,反而是某个幸运儿大赚了,你才会知道,所以,我们很多人都是只知道那种幸运的人,而忽略了大多数不幸的人,但是我们偏偏又把个别人的幸运当成了所有人的幸运,这给了我们一种错觉,股市一定是赚钱的,然后随大流就进去了,再然后就被当成韭菜给割了,哭着说以后再也不要炒股了。
股市的惨剧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更有一些人幻想着炒股能赚大钱,如果炒股真的能赚大钱,那我们国家一亿多的股民不早就发财了吗?我一个好友,每次股票赚钱都会在朋友圈里发,我现在已经一两周没有见到他发朋友圈了。

总结:想要通过炒股实现阶级的跃迁真的不太现实,如果你还是业余炒股的,那更是别碰了,把钱放银行里存个定期好歹还能赚点钱,把钱扔股市真的就是扔大海里了,会发生什么是完全无法预料的。

你身边有没有真的靠炒股实现阶级跃迁的人?

8. 哪种人能在股市里赚钱?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到底在中国股市中哪几种人能永远的赚钱?下面总结了几种,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1,第一种,是职业股痴。
他们的起步资金也许不大,但是立志将股票投资作为职业,至少是阶段性的职业。
从心态上,他们属于职业选手。
这个人群,由于全身心投入到炒股这个职业中,他们的专注,勤奋和专业精神,往往在经历几个牛熊转换后,都能实现财务自由。
可以说,这个群体,是炒股成功率最大的一群人。
富豪榜里占10%比例的职业炒股者,就来自这个人群。
这个人群的特点,是专注专业,异常低调。
不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你很难了解他们的成功。
2,第二种,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是业余炒股,但是对股市有相当的经验。
知道在牛市来临时全力以赴,并且大部分在牛市高潮时会将股市赚的钱转出股票账户,买房买车或者用于改善生活质量。
虽然也有在牛市结束时来不及全部撤离而被套牢的,但是这个群体,算总账的话,他们都是赚钱的。
许多有经验的上班族炒股者,炒股收入,是他们工薪收入的有益补充。
甚至很多人如果仅靠工资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物质愿望,往往通过一个牛市,
就全部实现了(比如房子车子出国旅行等)!
这个群体,是幸福感最强烈的炒股人群。
3,第三种,是退休炒股者。
他们和职业股痴的最大区别,就是不把炒股当成职业,仅仅只是把炒股当成一种娱乐活动。
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买入股票下跌了,绝不亏钱卖出,必须守到赢利后才会卖出。
这种守候,经常会跨越几轮牛熊转换后才能实现盈利(因为他们这一轮牛市被套牢的股票,往往不会是下一轮牛市的热点,甚至第二轮牛市都不能解套)。
我认识的这类股民中,有目前还持有90元的深发展,48元的中国石油的。他们对他们股票的解套充满信心:谁说中国石油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冲上48元以上?
这个群体,其实整体也是赚钱的。因为他们不会亏损时卖出股票。
而理论上,股票只要不退市,总会有上涨的一天(比如重组,比如周期盈利改变等等)。
把时间拉长来看,虽然资金效率不是很高,但是这个群体总体也是赚钱的!
这个结论,是不是很逆天?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
以上三大群体,就是股民群体中的主要赢利者。
他们的赢利,具有长期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
你只需要耐心分析一下,你更接近这三个群体中的哪一个群体,你就会成为股市赢家!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谢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