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

2024-05-12 11:22

1. 读懂孩子的心

吼叫背后的心理 
  
  
     吼叫更深层次的主要原因来自哪里? 
  
     1.来自遗传。 
  
     比如,爸爸妈妈的父母吼他们,代代相传,爸爸妈妈很自然地就会朝孩子吼叫。 
  
     樊登读书的一个书童告诉我,他小时候觉得他妈妈老吼他。他说自己长大了肯定不吼别人,结果当他有了弟弟以后,他就经常吼弟弟。 
  
     2.迁怒于人。 
  
     一天中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你把这些怨气发在谁身上,你会觉得安全?所以,找到一个弱者(孩子)来欺负他,冲他大喊大叫。 
  
     孔夫子说颜回这个人有两个好处,叫“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不贰过”是美德,一个人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怒气,知道迁怒别人只会引起踢猫效应:老板骂主管,主管骂下边的员工,下面的员工回家骂老婆,老婆很生气就骂邮差,邮差出门就踢了猫。猫挠了一个人,挠的人就是早上骂人的老板。 
  
     如果每个人都在冲别人不断地发泄怨气,恶性循环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3.吼叫和愤怒会导致虐待。 
  
     当一个家庭里的吼叫和愤怒变得不可遏制的时候,就会酿成悲剧。有的妈妈以为孩子能考98分,结果孩子考了89分,妈妈就动手把孩子打伤了。还有一个小女孩很小的时候,只是因为不好好吃饭,就被妈妈拿热水烫了。 
  
     一个妈妈的愤怒情绪失控的时候,她真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我亲眼见过很多孩子因为不好好吃饭而被父母揍哭。我们当然知道吃饭的时候孩子哭不但影响他的消化,而且如果食物卡住气管会非常危险,但是就有很多父母在这个时候控制不了自己。 
  
     4.吼叫还跟健康有关。 
  
     有的父母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健康有问题,精力跟不上,也容易烦躁、发脾气。有时候,解决大吼大叫首先要让自己过上健康的生活。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容易大吼大叫,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精力不够了,跟不上孩子的节奏,只能用喊叫的方法来控制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5.来自愧疚、羞愧的心情。 
  
     当看到孩子做了错事以后,父母的内心会产生极度的羞愧。这种羞愧会形成一种力量,似乎吼出来,就不再那么羞愧了。这也是一种父母转移自身压力的方式,但是,让孩子来承受这种压力是不公平的。 
  
     想解决吼叫,要先学会戴上气质的眼镜。 
  
     我们每个人天生是不一样的,人有不同的气质。有的小孩儿被别人一抱,他就高兴;有的小孩儿无论怎么抱,他都没反应。小孩儿刚出生的时候,护士就发现有的小孩儿哭起来撕心裂肺,小脸涨得通红,这就属于外向型。有的小孩儿哭得很小声,总是不太出声,这属于内向型。

读懂孩子的心

2. 读懂孩子的心

最近种草了樊登老师的很多书,其中一本《读懂孩子的心》让我印象深刻,大家都知道樊登老师是关于亲子教育的读书带领人和践行者,当你也有怎么教育好孩子的苦恼时,完全可以看看他的书,在书中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怎样去读懂孩子的心,分为三个章节,第一是让我们相信爱的力量,第二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第三是教会我们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
  
 其中樊登老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如果父母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这句话确实挺触动我的,想想这些年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泪如雨下。
  
 看完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以前觉得做父母不就是让孩子听话嘛,根本没有尊重孩子的本能,导致孩子与自己越来越远,隔阂越来越深,看完这本书,反思了自己的种种过错,希望改变自己,对孩子来说永远不晚。
  
 我觉得以后谁要做父母必须持证上岗,不然孩子遭罪,父母生气,两败俱伤。如果你也有教育孩子的苦恼,樊登老师的这本书值得一看,书中总会有你想要的答案。

3. 《读懂孩子的心》

让孩子远离焦虑
  
 只要认真的过每一天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要过分放大孩子的情绪。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仅是成绩,还有孩子的心理健康,人品,情商,个人特色,气概,探索精神,不要只追求外部的评价,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追求,不去放大某一面的负面。
  
 孩子特别强调自我归因,父母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不要当着面吵架,但是复制别人的冲突。
  
 孩子愿意接受挑战或一个行为部分成功,可以专门停下来,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找到成就感。不要总是强化坏的标签,这样他会记住的。正常的行为当他做到时,肯定他,但是不要过分表扬,不要让他觉得做这件事很奇怪。
  
 父母首先让自己平静,提高自控力,做瑜伽,多读哲学心理学的书,自己淡定,孩子才会有好的影响。
  
 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从家长身上学习的。
  
 为他好的背后是自私,不敢或不愿意让孩子成为他本来的样子,而是让他成为父母希望的样子。所以去控制他,而我们要学会的是接受,放轻松。
  
 减少焦虑的方法:一你想的事未必会发生,二未必是事实,人的痛苦,往往来自推理和幻想,庸人自扰,谣言止于智者。三,思维方式,价值观,决定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四看问题不要太极端,非黑即白。
  
 通过练习来减少焦虑的方法:一,理解孩子的感受。二,看到自己内心的情绪,三开启第二反应,一个人想干一件事,你想就去干,这很危险, 一想,停下来,再想一下,再干,此时有行动力,且行动力和考虑之间是一种和谐关系。四,关掉身体的警报,去感受呼吸。五,你学会让孩子做主,当你不想让他做什么事,你可以问他解决方案,六,鼓励能让孩子建立自信。
  
 他不怕的越来越多,他的世界就不断地扩大扩大他的舒适区。不要设立过高的目标,过高的期望带来的是压力,压力带来不安全。不安全带来的结果是寻找安全,寻找安全的结果就是带来平庸。
  
 不要逼迫孩子面对恐惧,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不要过度的担心。
  
 关键期关键帮助:
  
 世界万物都有他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性。
  
 给孩子磨牙棒,放安抚奶嘴,不让走不平的路,带上带响铃的鞋,不让他把整齐的东西弄乱,都是在干预孩子的敏感期。当他把东西扔给你,你可以仍回给他,让他知道是物质在空间中可以移动,他把东西弄乱,你可以带着他一起证明,你就提供一个教育的机会。
  
 给孩子的玩具,不要满屋子都是,最多提供三个玩具,两周之后换掉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对接。
  
 那孩子试错是有价值的,当他固执时,家长要学会接纳,必须让他发现世界的真实情况就是,你可以哭,可以难受,痛苦,我可以理解你,但是这事情不行。
  
 养育环境的好坏不是物质环境,而是看成人懂不懂儿童,儿童注意什么才会研究什么,研究什么,才会发展什么,不要一吃手就打掉
  
 当孩子和妈妈分开时,蹲下来,平静的看着他,等他最痛苦的事情过去,让孩子通过妈妈的知道,这里是安全的。
  
 打架和摔跤对身体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这样才能形成自我保护机制。
  
 在四岁时,一,让他学习探索他人的心智,让他知道,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不一定知道。二提高学习能力,五岁之前,用身体学习,五岁之后,用大脑思考。三练习表达,而不是抄写回答的模式。

《读懂孩子的心》

4. 读懂孩子的心的内容简介

《读懂孩子的心:幼儿常见问题心理解析》是特别为期盼孩子成长、成功的家长准备的。不同于市面上同类型书籍的是,《读懂孩子的心:幼儿常见问题心理解析》摒弃了生涩、枯燥的教条,运用“孩子事例”、“心理分析”以及“专家支招”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年轻的父母们能够轻松地全面掌握孩子的心理,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帮助孩子纠正不良心理,建立完美性格。

5. 带你《读懂孩子的心》

      整理了全书提到的书单,都是养育类书籍中的教科书。
  
 
  
  
 
                                          
 
  
  
       和朋友们一起开了一期又一期的读书会,讨论了一年又一年。我是心怀感激的,古云:“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我们拜的是什么门呢?孩子门啊!一日为父母,终身拜师傅。我们同的什么志呢?不甘心锅碗瓢盆,想要活出自己的志啊。
  
 
  
  
       在刚刚结束的《读懂孩子的心》的分享会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沟通上面。关于沟通,方法相比较起来倒是不显得那么重要,重要的反而是情感,是对需求和感受的准确感应以及回应。章节中提到了四本关于亲子沟通类的书,无一例外的都谈到了三种不被提倡的养育方式:严厉,娇纵,贿赂。而又无比统一的提倡了一种养育方式:情感引导类。我们无法控制的吼叫,我们情不自禁的纵容,我们无可奈何的贿赂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我们自己从童年带来的,各种经历的痕迹。带着这些痕迹养育孩子,与其说教育孩子不如说回应自我,正向的也好,负面的也罢,如果看不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们所做的将会终其一生只是为了去弥补自己。
  
 
  
  
       如果你还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书中推荐你对自己进行以下四步:了解,观察,记录,改变。
  
 
  
  
       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要去帮孩子做决定,代替孩子思考问题,书中推荐你运用ICPS方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记录,体会。
  
 
  
  
         我们用了孩子在学校打人为例子,现场体会了沟通的魅力。我们看到当对话开始时,自己的固有思维是怎么在影响着自己,让自己轻轻松松脱口而出的都是旧的模式。我们一次次练习,反反复复确认:“你有没有感受到我感受到你?”直到最后解决了问题,再次确认“你是感觉自己解决的问题还是被我套路了…
  
       最后附上一张读书笔记,可能会清晰你的思路,也可能不会。去读吧,去记录吧,此刻你做下的一切终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带你《读懂孩子的心》

6. 带你《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第3期线下读书分享会,章节第二章,与孩子一起成长。读书会上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讨论了“焦虑”。码字之前我打开了知乎,收索了一下“焦虑”这个词语。第一条跳入眼球的标题是“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还有很多诸如一图分清焦虑情绪和焦虑症,如果不知道这十件事情你的人生还会继续焦虑下去,五个步骤驾驭你的焦虑,七种方法和焦虑扭打成一团,焦虑是病,得治.....这一类的标题党,每个字中间都叫嚣着焦虑,助长着焦虑。
  
  
         那么焦虑到底是什么呢?梅兰妮.克莱因在她的《儿童精神分析》一书中这样写道“幼童早期的焦虑与罪疚感,源自于他们的攻击倾向,而这倾向于俄狄浦斯冲突有关。这种焦虑不仅仅来自于孩子真实的父母,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们内射的更为严厉的父母。可以和成人的超我相对应。’’所以我们的焦虑是源自于自己的童年。
  
  
         书中这样说道“焦虑是一种大脑功能障碍,通俗的讲,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我们面临不确定状况的时候,无法对事件结果作出准确预测,也不能确保自己选择是正确的时候,焦虑就会产生。”焦虑的大脑就像家里堵塞的下水道。
  
  
         我们讨论了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会导致焦虑:过度控制,总是把不好的或者危险的放在首要位置的思维方式,房间里的大象的态度(房间里有个庞然大物,大家却假装集体看不见),习惯性否定感受,家庭冲突。
  
  
         我们也讨论了什么样的养育方式能减轻焦虑:对好的行为的及时肯定,消除过度焦虑行为,管理自己的焦虑,家庭中用积极正面的方式沟通。
  
         如果你就是焦虑了怎么办?可以试着告诉自己你想的事情未必会发生;你想的事情未必是事实;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感受,换个想法试试;事物都有两面性,没有全好也没有全坏。
  
  
       面对所以的焦虑,我们试着找解决的时候却发觉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擅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书中提到一个步骤试试吧,方法是别人的方法,路是自己的路。童年时期造就的仅仅是此刻的你,而你的机会在于你知道了这些。所以今天有人讲到了:焦虑是机会。
  
       第二章余下的章节也很值得深究,一张思维导图带给大家。

7. 《读懂孩子的心》如同读懂自己的心

看完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之后,曾经的担心被覆平,认同的观点也在书中得到确认。
  
 让我再次思考和月亮的相处究竟如何开展?
  
 如何做才为高质量的陪伴?
  
                                          
 同样的,一如往常的认知,每看一次育儿方面的书籍,我都认为,不但是亲子关系得到了成长和学习。亲密关系之间,和周遭的朋友,和身边的人相处也获得了同样的收获和成长。
  
 人的自信其实是很难建立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比自己权力更大的父母、领导,其实多数时候很难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
                                          
 现代父母常常担心会不会表扬过了,孩子会翘尾巴。我们上一代父母又常常用语言打击孩子,害怕孩子骄傲过头,不好和其他人相处。毕竟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的言语打击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最致命的。父母的鼓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强有力的保护系统,让孩子在面对社会一次又一次打击时有内在的强大保护。
  
 在他做的优秀的时候,亲密关系的认可会给孩子去征服一切的自信心。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做好的时候对孩子表扬,做的不好的时候不对孩子过分指责。
                                          
 教育孩子三要素:信任、自由和爱。
  
 信任孩子能够自己知道饥和饱,信任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信任孩子会好好学习。
  
 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没有自由的孩子无力发展自己,也没有完善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己决策玩的时间。
  
 在陪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情上,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知识,再重复做作业就是浪费时间。例如抄字100遍,不如让他自由玩耍,还不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遇到事情不要跟孩子死磕,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是权力之争。
  
 一定要学会向孩子妥协。
  
 千万不要觉得家长一切都是对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家长去指点孩子,而是家长想办法提高修养,学会做父母比知道怎样去指点孩子更重要。
                                          
 第1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告诉孩子,这很正常,谁都会紧张,爸爸妈妈也会。
  
 第2步,给焦虑贴标签。告诉孩子身体里面有一个小天使,一个小恶魔,你想帮助谁呢?
  
 第3步,启用第二反应。也就是凡事三思而后行,想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立刻去做,再想一想做这件事情有没有什么问题,想两次然后再去做。
  
 第4步,关掉身体的警报。感受呼吸或者冥想10分钟来进行放松。关掉身体对于紧张的警报。
  
 第5步,让孩子自己做主。自己做主玩耍的时间和做作业的时间。
  
 第6步,鼓励。鼓励孩子,一直鼓励到他永远自信为止。
  
  
 上面这一些是《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里我最有感触的几点内容。

《读懂孩子的心》如同读懂自己的心

8.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

做为父母我们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心,培养好亲子感情也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方向。
  
 其实孩子的心理特点跟大人还相似,只是自制力没有发展好,比如喜欢表扬、肯定和鼓励,不喜欢被泼冷水、否定,喜欢被尊重,不喜欢被忽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就开心,遇到困难挫折就伤心难过,言行受到限制就会烦恼,期望与现实不一致就会恼怒……
  
 我们要想读懂孩子的心,了解心理特征是基础,提问和倾听是根本。
  
 每次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同理心,要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的问孩子问为什么会伤心难过。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很伤心难过,我们就可以说宝贝妈妈看到你很伤心妈妈也很难过,你能说出来为什么会伤心难过?是因为什么吗?说出来妈妈来帮帮你分担分担等等。
  
 等孩子说出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要急着去批评指正孩子的对错,耐心的听孩子讲完事情的经过,理解孩子安慰孩子的情绪,待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再告诉孩子的对错和正确做法。
  
 作为父母我们还要注意的一点,孩子的表达往往有独特的一面。
  
 比如孩子调皮捣蛋,只是想获得父母的关注,想父母多陪陪自己。孩子不想做某项事情,就编各种荒诞的理由来逃避事情等等。
  
 做为父母我们要想读懂孩子的心就要不断的学习进步,了解更多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中要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倾听孩子的烦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读懂孩子的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