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到底是不是用公允价值计量

2024-05-09 19:24

1.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到底是不是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2.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是否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操纵利润的嫌疑。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3.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如上两点所述,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4.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

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到底是不是用公允价值计量

2. 持有到期的投资为什么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
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2.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是否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的操作。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操纵利润的嫌疑。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3.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如上两点所述,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较差的可操作性,这容易导致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使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4.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

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计入了资本公积?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一定会计入了资本公积的。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摊余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体现,因为目的是持有至到期。只有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资本公积,从记帐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的,但新的会计准则之所以要规定,有的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的计入资本公积,是从不同的经济利益角度来考虑的,从所有者、经营者、管理层各自的利益分配格局综合考虑的结果。
2、会计新准则对与金融资产的分类,基本完全借鉴了国际国会计准则。国计准则中对于各项金融资产的处理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各项金融资产的特点,或者说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 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处置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累积公允价值变动。若存在原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一并结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计入了资本公积?

4.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计入了资本公积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一定会计入了资本公积的。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摊余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体现,因为目的是持有至到期。只有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资本公积,从记帐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的,但新的会计准则之所以要规定,有的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的计入资本公积,是从不同的经济利益角度来考虑的,从所有者、经营者、管理层各自的利益分配格局综合考虑的结果。
2、会计新准则对与金融资产的分类,基本完全借鉴了国际国会计准则。国计准则中对于各项金融资产的处理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各项金融资产的特点,或者说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金融资产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划分主要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属于流动资产范围,而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范围。
3、将证券投资放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类别,一般是基于长期投资策略,而放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则主要以赚取短期交易回报为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简单来说可理解为介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为短期获利而作出的投资,因此其公允价值必须要如数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并非为短期获利,但又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因此其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就允许先计入权益,只有当处置时才影响损益;但是如果公允价值大幅下跌不影响损益,又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因此准则规定此时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由于是企业意图长期持有的,其价值短期的增减变动对企业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不予反映。综上,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方式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也就可以理解了。

5.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计入了资本公积?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一定会计入了资本公积的。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摊余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体现,因为目的是持有至到期。只有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资本公积,从记帐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的,但新的会计准则之所以要规定,有的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的计入资本公积,是从不同的经济利益角度来考虑的,从所有者、经营者、管理层各自的利益分配格局综合考虑的结果。
2、会计新准则对与金融资产的分类,基本完全借鉴了国际国会计准则。国计准则中对于各项金融资产的处理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各项金融资产的特点,或者说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处置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借记“其他业务成本”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结转投资性房地产累积公允价值变动。若存在原转换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一并结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计入了资本公积?

6.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计入了资本公积?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一定会计入了资本公积的。因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摊余成本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不体现,因为目的是持有至到期。只有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计入资本公积,从记帐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的,但新的会计准则之所以要规定,有的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有的计入资本公积,是从不同的经济利益角度来考虑的,从所有者、经营者、管理层各自的利益分配格局综合考虑的结果。
2、会计新准则对与金融资产的分类,基本完全借鉴了国际国会计准则。国计准则中对于各项金融资产的处理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各项金融资产的特点,或者说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金融资产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划分主要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属于流动资产范围,而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范围。
3、将证券投资放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类别,一般是基于长期投资策略,而放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则主要以赚取短期交易回报为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简单来说可理解为介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为短期获利而作出的投资,因此其公允价值必须要如数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并非为短期获利,但又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因此其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就允许先计入权益,只有当处置时才影响损益;但是如果公允价值大幅下跌不影响损益,又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因此准则规定此时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由于是企业意图长期持有的,其价值短期的增减变动对企业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不予反映。综上,可以看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处理的方式区别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也就可以理解了。

7.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首先,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金额
2 055.44 = 2 072.54+(2 072.54*4%- 2 000×5%)

你把2 072.54 提出来,不就变成 2 072.54×(1+4%)- 2 000×5%=2 055.44了吗


思路清楚了,至于用(1+4%)还是 4%再加上起初摊余成本的结果是一样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8. 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的问题

楼主要明白一点:R为内含报酬率,题中用它是来计算每期的投资收益和和摊余成本。
其实严格说来:投资收益=本期计提的利息 它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核算的方法。你若是把它放到整个债券5年期内来看 投资收益=1250-1000+59*5=545元(即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因为按照资金的时间价值来看,你购买的债券每期拿到的59元 并不是你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收益,你购买的债券是折价发行的(意味着它的实际报酬率肯定比票面利息高), 所以 要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把这545元的总投资收益分配到每个年度转化为投资收益就必须先计算r了。
  你说的第二种情况是特殊的。因为你的债券还款计划变了,原来的计算的r肯定是要重新计算的,你用2011年的期末摊余成本1086这个金额也不正确了。除非你重新计算r。 教材中继续用老利率是为省事,所以调整2012年的起初摊余成本了。
 老师也讲了 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不太会发生的,因为你无法预计到发行方会在什么时候调整其还款计划。所以这案例听听就好了。不用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