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助推中原地区崛起

2024-05-05 23:24

1.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助推中原地区崛起

“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于促进中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原崛起”已迈入征程。然而,正当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之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愈发突出,作为资源主要构成部分的矿产资源也正越来越严重制约着“中原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此情况下,彻底改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原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原崛起”遭遇矿产资源承载力约束
(一)矿业经济推动“中原崛起”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河南在国家“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方略指导下,正在全面制定和实施“中原崛起”战略。《河南省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使我省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就我省的实际而言,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GDP年均增长8.6%。从我省的改革发展实践看,这个速度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十五”期间,河南省经济总量平均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10587.42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居中西部省份之首。实现中原率先崛起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省经济飞跃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自明的。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河南省已经由传统的农业大省成长为举足轻重的新型工业大省,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17.9∶52.1∶30.0变化为16.4∶54.3∶29.3,工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0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70.93亿元,比2005年增长18.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1%。
在工业的增长中,资源和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2006年全省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实现净盈利;拉动全省利润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的行业有22个。对全省工业利润起主要拉动作用的六大行业中,除农副食品加工业外,均属于采掘类、原材料类工业行业。2006年年末,这六大传统优势行业实现利润总额562.49亿元,对全省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拉动全省利润总额增长38.7个百分点(表1)。
表1 2006年对河南省利润增长拉动力度最大的6个行业


(二)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能源消耗严重
河南省目前以工业发展为主导力量的增长方式,体现了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的特征。资源型、原材料型工业特征体现了河南省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支撑河南经济的增长。但是应当看到,这种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决定了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拉动的。2003年河南GDP占全国的6%,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的6.5%;全国每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是1.93吨标准煤,河南却达到2.42吨标准煤。2005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为1462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9%,比同期GDP增速(14.1%)低2.2个百分点。当年,每万元GDP能耗为1.38吨标准煤,比全国1.22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高出13%。目前河南省万元GDP能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2.1倍。
整体上河南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霍夫曼系数达到了0.42。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轨迹表明,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长。
(三)矿业大省面临矿产资源瓶颈制约
对于资源驱动型经济,矿产资源利用年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河南是矿产资源大省,但是多年以来,由于矿业持续强力开发,地质勘查工作投入不足,矿产资源保障形势日趋严峻。加之煤炭、黄金、铝土矿等一些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行为,矿产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目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虽居全国前10位,但人均仅为全国的1/4。优势矿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探明的石油储量已消耗67.1%,天然气已消耗53.4%,煤炭资源储量仅能满足10~15年的需求。石油、黄金等资源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开采消耗速度,煤炭储采比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因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废渣及煤矸石占压土地、水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二、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对“中原崛起”意义重大
(一)矿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与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弃物”链状生产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环形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两低两高”的特征,即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利用率、高循环,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其实质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地,矿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从矿产资源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入手,成功实现“四综合”,即综合勘察、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在勘探环节,要讲究综合勘探、综合评价,这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在开采与冶炼环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在废弃物处理环节,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二)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层次和运行模式
矿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三个不同的发展层次: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体现在企业内部循环,中循环是企业之间产业群体横向耦合,而大循环则是区域整合矿区循环经济系统。通过对各层次社会资源的整合,建立互为首尾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利用给社会带来的负效应。由此,矿业循环经济将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单个矿业企业或矿业集团型,为企业内部循环,为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基本表现形式。一般是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过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或是返用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中。二是矿业生态园区模式,是一种以矿业为骨架的产业共生组合,属中循环,即将矿业企业厂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能量、副产品变成另一家或一些企业的原料或动力,两两耦合,组成一个企业网络,在网络内实现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和谐流动。园区内企业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如管理水平等),更是一种互信互赖的依存关系,这种形式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三是社会大循环模式,矿业循环系统作为社会整体循环的一部分,与其他子循环相互联合,促成矿业循环经济的多种形式、不同规模上的闭合,以改善矿产资源的消费与需求方式,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矿业生产的外部性。
(三)矿业循环经济对实现“中原崛起”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作为资源大省,我省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总体而言,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采用粗放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通过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粗放型(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水平低、浪费严重)转向集约型(管理体制先进、技术水平高、回收率高)。与此同时,在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然要淘汰一批管理落后、技术落后、工艺水平低的企业,甚至行业,在此过程中,我省的产业结构就会逐渐得到调整和升级。
2.有利于资源节约,突破中原崛起战略实施的资源瓶颈约束
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是一个过程,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将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然而,依照现在的开采利用效率,矿产资源约束很可能阻碍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尽管我省矿产资源的贮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丰度不高,一些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磷等相当短缺,供求矛盾突出,限制了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铁矿为例,截至1999年底,全省已探明铁矿矿产地66处,保有储量10.43亿吨,在全国居第10位,但贫矿多、富矿少,保有储量的96.2%属贫矿,大多数铁矿埋藏深度较大,且矿石品位低、磷硫等有害成分含量高、交通运输困难,这使资源量大打折扣。目前全省铁矿石开发利用程度相当低,已开发铁矿远不能满足本省钢铁工业所需。由于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我省通过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大幅度地节约资源,突破中原崛起过程中矿产资源的瓶颈约束。
3.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原崛起更离不开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从多个层面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建设。一方面,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环境保护意识差,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堆放,造成水体、大气等严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一些矿山露天开采破坏植被和山坡土体,导致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另外,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矿区生态恢复和复垦制度,大量废旧矿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恢复,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土地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地面塌陷或沉降等地质灾害。如果继续沿用传统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开发利用模式,必然对我省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相反,通过大力发展矿业环境,能够对这些形成有效的遏制,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以循环经济立法为主导通过法制化轨道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早在1972年就已经制定,1986年德国又将该法修订为《废弃物限制废弃物处理法》,提出了由“怎样处理废弃物”到“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的思路。1996年德国颁布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并建立了与其配套的法律体系,该法规定对废弃物要实行“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严格的处理顺序。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健全的,大致分为3个层面,基本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分别是《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5部具体法律法规,分别是《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立法先行,凭借法律来促进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缓解和减轻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压力,收到了显著效果。
(二)制定各项激励政策
1.政府奖励政策
发达国家政府奖励政策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该奖1995年设立,为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并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治。英国Jerwood-Salters环境奖。2000年开始颁发,用于资助在绿色化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学者。
2.优惠税收政策
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成就的企业,发达国家政府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美国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销售税10%。荷兰利用税款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采用革新性的清洁生产或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其他投资的折旧期通常为10年)。
3.政府优先采购政策
对发展循环经济有利的项目或产品,发达国家政府还通过优先采购行为来予以鼓励,如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制定了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的相关政策或法规。联邦审计人员有权对各联邦代理机构的再生产品购买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
4.价格优惠政策
价格优惠是发达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重要政策。如日本有关法规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物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美国的一些州和几个欧洲国家采用了垃圾处理预交金制,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创新微观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的基础存在于微观经济活动中,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达国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模式。①杜邦模式。该模式可称之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用,创造性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②卡伦堡模式。该模式可称为企业间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把不同的工厂连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树立了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在探索、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1)安徽淮南。淮南矿业集团立足于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形成积极全面的资源环境理念体系,建立符合淮南煤矿实际的循环经济模式,对煤电开发形成的“三废一沉”(废气、废水、废渣和采煤沉陷)进行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一个矿井配套瓦斯、矿井水和煤矸石利用工程项目,形成一个小循环,整个矿区形成一个大循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机统一。同时,统筹解决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水系治理和采煤沉陷搬迁等大环境。
(2)甘肃金川。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实施矿产资源控制战略,充分、优先开采利用贫矿资源,参与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和矿山建设,积极参与国外镍、铜、钴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加大外购原料的力度;切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相继实施了矿山改扩建工程、镍精炼、铜冶炼和钴系统技术改造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面提升了有色工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建立节约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稳定在64%以上,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余热利用为主,区域集中供热为辅的供热体系,建成了尾矿砂、水淬渣、粉煤灰、废石矿山充填系统。
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循环经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外部收益,也就是不可能被市场主体全部捕获的生态收益、长远收益和社会收益,因此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难以自发地成长。在这一意义上,循环经济是制度驱动的经济运行方式。因此,我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首先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培育整个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的能力,营造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促进企业进行管理和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提高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在技术和经济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构建矿业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构建一套有利于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①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立法,加强执法监督;②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政策;③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监督管理机制;④加强矿业宏观调控,合理调整矿业产业结构;⑤加强资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强调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通过这些政策法规,政府推进矿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强化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从源头杜绝矿业产权布局不合理、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和浪费矿产资源的情况发生。
(2)重构市场体系。我省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为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产业创造其赖以运行的市场体系,必须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校正市场失灵,将损害循环的经济行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修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同时,通过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手段维持相关中小企业渡过最初成长期所需的基本需求规模等,从而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政策措施
(1)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重点示范工程。科学论证、因地制宜,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矿业循环经济园,以园区为示范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作用。为此,政府给予园区的企业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加强技术攻关,根据自身特点加大技改力度,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相结合,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通过这样的重点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2)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我省矿业企业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综合利用率低。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流程,实现生产技术装备高效化、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生产控制自动化。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对矿山废渣、副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延长产业链,这样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3)加强对尾矿的治理和再利用。在我省的许多矿区,尾矿被遗弃的现象非常普遍。矿石开采出来后,经过选矿提取所要的物质,余下的有些回填坑道采场,有些制作成砖块铺路或作他用,而绝大部分日积月累堆放在矿区,逐渐形成一片污浊的尾矿堆场,不仅占据大片土地,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甚至酿成安全事故,尤其是那些资源枯竭的老矿区,留下的尾矿坝如一块块疮疤,隐患重重。因此,我们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提高选冶技术,对尾矿资源进行勘查、评价和物质分选,加快转变粗放式、掠夺式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矿业循环经济,狠抓尾矿的采选回收率和采选后副产资源的循环利用。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助推中原地区崛起

2. 大力发展特色矿业循环经济 打造国内一流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是一家以煤炭生产为主,火力发电、氧化铝、化工、建材等多元综合发展的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在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490位,是河南省管15家重点企业之一,现有员工5万多人。集团现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和32家分公司。2006年全公司生产原煤1789万吨,实现经营总额96亿元、利税7.9亿元,其中:非煤产值52亿元。截至2006年末,公司总资产100亿元,净资产28亿元。义煤集团曾两次被命名为“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2005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命名为“全国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同年荣获“第十一届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义煤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义煤特色的矿业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矿区资源利用高效化、产业发展链条化、园区建设系统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倡导节能减排,初步实现了企业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义煤集团将借助战略重组和资本运营等手段,全面推动特色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一、发展特色矿业循环经济是资源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在推进工业化的初期,人类还没有深切体会到自然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矛盾凸显,引发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传统增长模式“资源——产品——废弃物”是单向式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深切感到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此情况下,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应运而生。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煤炭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境内查明煤炭储量约5.6万亿吨,占全世界的11.6%,已探明煤炭储量1万亿吨,居世界第3位;我国又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提供了75%的工业燃料、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商品能源和60%的能源化工原料。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尽管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偏少,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着“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低;矿区环境保护投入少,综合治理滞后;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相继制定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煤炭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10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70%;煤层气开发利用率达到70%。“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煤炭工业要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要实现“三个70%”,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矿业循环经济,加快结构调整,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发展特色矿业循环经济是义煤集团做强做大做久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来,义煤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占领了一些煤炭资源,但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义煤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是很有限的。义煤集团要做强做大,单纯依靠增加煤炭产量来拉长经济增长是不明智的,也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对此,义煤集团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专门邀请有关大学和研究院所制订了《义煤集团发展战略》和《义煤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发展特色矿业循环经济列入集团公司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的目标、方针和措施,把“提高煤炭回采率,加强伴生资源与煤炭共探联采、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矿区环境治理”作为四大发展重点,强力推进科技进步、自我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煤炭生产向产业多元化发展转变,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清洁化发展之路,形成义煤特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增长,真正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义煤集团按照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具有义煤特色的矿业循环经济
1.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煤炭回采率
近几年来,义煤集团始终坚持实施科技兴煤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煤炭主业,积极推广应用综放、炮放、沿空送巷等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强化技术吸收和改进、注重技术创新,积极与有关院校开展联合,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在瓦斯防治、特殊地质条件煤炭开采技术、防灭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煤炭开采中广泛推广“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工艺”,使煤炭回采率显著提高,达到72%以上。同时,在煤炭生产中提高块煤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优质优价,实现增收不增产、增效不增产。
2.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提高共伴生资源利用率
为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义煤集团以煤炭共伴生资源(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煤层气、铝矾土)综合利用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
(1)煤矸石、煤泥的综合利用。
煤炭开采出来以后,被运到洗煤厂(选煤厂)进行洗选,原煤被分离为精煤和煤矸石、煤泥,精煤作为优质的工业燃料和原料直接出售,煤矸石、煤泥留下来进行进一步加工利用。
一是以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利用为起点,发展电力和建材产业,形成“煤——矸石(煤泥)——电”产业链。义煤集团现有矸石山15座,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已达1860多万吨,占地面积600余亩而且每年新排放煤矸石约160万吨、煤泥30万吨、煤灰10万吨,既占用大量土地,又严重污染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扰煤炭行业的这一难题,义煤集团积极发展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劣质煤电厂和新型建材,实现煤矿固体废弃物的就地转化,变废为宝。先后规划建设了三座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电厂,总装机容量148兆瓦,年利用煤矸石、煤泥、洗中煤和劣质煤170万吨。
二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发展新型建材,形成“煤——矸石(粉煤灰)——建材”产业链。义煤集团依托当地丰富的石灰石、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先后开发建设了煤矸石(粉煤灰)水泥、新型矸石砖、免烧砖等一批综合利用建材项目。目前,义煤集团已建成矸石砖厂和粉煤灰免烧砖厂各一座,年产矸石砖8000万标块、粉煤灰免烧砖8000万标块;在建3条年产6000万标块矸石砖生产线,近期即将建成投产。届时,义煤集团将达到年产3.4亿标块矸石砖(粉煤灰砖)的规模,年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70多万吨。同时,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水泥添加料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现已形成年产新型干法水泥200万吨的生产规模,年消耗煤矸石、粉煤灰可达80万吨以上。
三是对矸石山进行绿化、复垦。对于已自燃的矸石山,如北露天矸石山,进行绿化、复垦。近几年,选择对土壤适应性强的剌槐树在矸石山栽种,先后绿化矸石山2000多亩;在风化程度高、有机质较厚的矸石山上进行复垦造田,计1600多亩。通过对矸石山的绿化、复垦,改善了矿区环境,增加了农业用地,促进了一产的发展。
(2)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目前,义煤集团年均涌水量2500立方米/时。义煤集团相继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10座矿井水处理站,加强对矿井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以节约用水,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不同的用水需求。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主要用作:①用作工业用水。把跃进矿井水处理后用作跃进综合利用电厂和跃进2×5万千瓦煤泥电厂辅机的冷却用水,引曹窑矿井水经多级沉淀净化后作为氧化铝、钡盐厂的工业用水。②引水上山发展一产。千秋矿把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输送到山上发展一产,灌溉农田面积在2000亩以上。③用作生产、生活用水。处理后50%的矿井水回流井下复用(主要用于综采、综掘、防尘、防灭火等)。另外还有一部分经生物、化学处理净化后作为生活用水。对矿井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作用。据估算,义煤集团对矿井水的利用率在70%以上,每年利用矿井水1300万立方米,和打水源井相比较,每年可减少支出约2000万元,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煤层气的综合利用。
长期以来,义煤集团在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瓦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也没有把瓦斯看作污染物。近两年来,义煤集团开始重视瓦斯对环境的污染,并着手进行综合治理。2006年10月,义煤集团耿村矿、千秋矿瓦斯发电项目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4000千瓦。下一步,义煤集团将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况,对瓦斯进行抽采利用,争取到2010年瓦斯综合利用率达到70%,大幅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煤系地层中铝矾土的综合开发利用。
义煤集团陕渑煤田煤系地层中普遍伴生着赋存好、品质较高的铝矾土层。为使与煤伴生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开采利用,近年来义煤集团采用煤铝共探联采技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资源集中地科学选址,相继建设了耐火材料厂、棕刚玉厂、氧化铝厂、建材厂等资源型企业。坚持优化设计、联合布置、合理开采、分装分运、综合利用,使伴生的铝矾土得到有效的开采利用,既减少了重复勘探、开采造成的成本升高和资源浪费问题,又充分发挥了矿井现有工程、设施、设备的作用,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同时,还缓解了矿井因煤炭资源枯竭而报废造成的就业压力。
3.加快产业化聚集和规模化提高步伐,构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1)依托资源优势,构建张村煤(电、气)铝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了充分发挥义马地区丰富的煤、电、气、铝矾土等资源优势,解决环境遭到破坏、产业格局单一、抗风险能力小等诸多问题,义煤集团在项目布点上科学布局,把有相当关联度的钡盐厂、耐火材料厂、棕刚玉厂、塑料编织袋厂和氧化铝厂规划建设在渑池县张村镇,形成了一个产品、副产品和废料循环利用的工业园区。义煤集团引入系统论指导园区建设,分别对园区输入系统、自身循环系统、输出系统等三大系统的功能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一个现代化、高标准、示范性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初步建成。首先从园区输入系统着手,实施煤铝共勘联采,降低采矿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义煤集团曹窑矿井下与煤伴生有丰富的铝矾土资源,实施煤铝联采,大大降低了采掘成本,提高了效益。其二,把距园区最近的曹窑矿外排的矿井水经多级沉淀引入张村工业园区用作工业用水,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三,架设专用线路、铺设供气管道把内部电厂、气化厂的电、煤气引入张村工业园区,降低了园区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燃煤造气对环境的污染。其四,加强园区自身循环系统建设。煤、铝矾土、重晶石、矿井水、电、煤气等资源进入工业园区后,义煤集团通过对园区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企业内部市场运作机制,强化就近采购和市场价采购,园区企业间产品、副产品互相循环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钡盐厂产生的副产品——生石灰直接供给一墙之隔的氧化铝厂,氧化铝厂的产品——氧化铝直接供给园区内企业——耐火材料厂、棕刚玉厂,纺织袋厂为其他4个厂生产不同类型的包装袋。其五,加强对流出园区赤泥、钡渣等废料进行制砖和生产水泥,形成一条吃干榨净的绿色产业链。经过认真实施,园区由于物料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构建跃进煤电汽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义煤集团依托邻近的跃进矿、千秋矿有丰富的煤矸石、煤泥和中尾煤资源,在两矿不到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规划建成了有相当关联度的综合利用电厂2个、年产8000万块的矸石砖厂和粉煤灰免烧砖厂各1座,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首先,跃进、千秋两矿外排的矿井水经净化后用作工业和生活用水,满足了大部分用水需求。其二,园区企业热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两个电厂实施热电联供,供热面积达11万平方米,改善了周边矿区和义马市的工业和居民用热需求。利用矸石砖厂余热用作职工洗澡和冬季厂区取暖,热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其三,煤矿生产的原煤经过洗选,煤矸石、中尾煤用作电厂燃料发电和砖厂制砖,电厂粉煤灰用来生产免烧砖。园区初步形成了煤、电、汽、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实现了节能减排,促进了矿区经济的发展。
4.积极推进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统筹城乡发展
义马矿区开采历经半个世纪,个别矿已超过百年,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充分暴露,治理的艰巨性、迫切性和难度都很大。近几年来,国家为了解决“四矿”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老矿区的改造。义煤集团与三门峡市、洛阳市达成共识,实施统筹规划,把矿区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地企共同发展。
(1)实施沉陷区治理。煤矿由于多年开采,地下采空面积不断增大、地面沉陷日趋严重,造成大量土地不能耕种,地面设施受到破坏,住宅不适于居住。为此,义煤集团启动了历史上最大的沉陷区治理工程,在义马市区和周边两个矿区规划建设三个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总占地18公顷,计划搬迁4994户,涉及近2万城乡人口,复垦面积134公顷,相对新增农业和工业用地120公顷。
(2)实施棚户区改造。义煤集团在河南省和三门峡、洛阳市等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河南煤炭行业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义煤集团集中改造的棚户区共有18片,拆除建筑面积104余万平方米,搬迁居民2.4万户、7.11万人,拟新建183万平方米,占地1800亩,总投资14亿~15亿元,相对新增农业和工业用地140公顷。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创造美好未来
在省国资委的直接推动下,2007年5月底,义煤集团与永煤集团、省煤气集团、省燃化公司进行战略性重组,联合组成河南煤业化工集团,6月初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60亿元。河南煤业集团发展方向是“以煤为主,发展煤化工”,重点打造“煤炭——煤化工”产业链,发展目标是:打造中部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力争尽快进入中国100强企业前50位。义煤集团作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重要成员,将以此重要战略机遇为契机,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超前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国内一流能源化工集团。
(1)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做强做大煤炭主业。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其发展核心还是要依靠资源,一要有足够资源储备,二要利用先进技术合理开采资源,三要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义煤集团将充分发挥大集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跨地区、跨省界、跨国界占领煤炭资源,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储备足够资源。争取经过3~5年,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利润60亿元以上。
(2)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义煤集团将抓住300万吨煤制油项目即将落户三门峡地区这一重大机遇,积极参与项目的各项前期筹备工作,积极推进“煤——油——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依托河南省煤气集团现有煤气化项目和千秋、跃进矿的低热值煤炭资源,积极推进与美国SES公司合作步伐,加快合资建设日产1000万标方煤气项目,满足年产100万吨甲醇用气需要,并进行二甲醚、醋酸等下游产品开发,充实“煤——气——化”产业链。争取经过5~10年的发展,投入400亿元以上,使煤化工产业年新增产值400亿元以上、利润80亿元以上。
(3)依托丰富的铝矾土、煤炭等资源优势,打造铝深加工基地。在三门峡市政府的支持下,义煤集团与广新外贸集团等大企业将加快推进三门峡市100万吨/年铝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双方利用义翔铝业公司现有铝土矿资源,把氧化铝产能扩大到100万吨/年,同时延长产业链,建成50万吨/年铝材深加工及为其配套的相关项目,形成铝矿开发加工利用到生产铝型材、铝板带、铝合金等产品系列,实现从铝土矿到铝制品完整的铝工业体系。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利润40亿元以上。
(4)依托石灰石、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做大新型建材产业。在搞好现有年产18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产经营基础上,加快第二条线的建设,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项目,使水泥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利润2亿元以上,打造豫西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同时,依托矿区丰富的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在现有千秋矸石砖厂和跃进免烧砖厂的基础上,再规划建设4~5条矸石砖和免烧砖生产线,争取在5年内使矸石砖和免烧砖产量达到4.5亿块,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利润3000万元。
(5)提高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伴生资源的利用率,推进电力、建材等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等资源利用率均要达到80%以上。
(6)围绕矿区配套服务,促进建筑、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依托现有豫建公司和永兴公司,打造豫西最大、实力最强的建筑企业。依托机电总厂,整合现有机械制造资源,造成河南一流煤机制造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把义煤集团真正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四、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1)建议各级政府要从税收、财政、产业政策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鼓励扶持资源型企业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2)煤炭及伴生资源配置向大企业集团倾斜,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煤炭及伴生资源实行战略资源管理,实行保护性开发,依法维护煤炭资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浪费资源企业惩治力度,甚至制定回采率达不到规定要求企业的退出机制及政策。禁止将国家规划矿、国有重点煤矿后备资源矿区和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稀缺煤种化整为零,人为分割成小块井田招标拍卖。煤炭及其伴生资源(如铝矾土)配置向大集团倾斜,发挥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3)政策保持连续性,保障综合利用企业的发展。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停小火电的政策,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煤炭企业现有的矸石、煤泥、中尾煤综合利用电厂不属于小火电机组。建设矸石电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煤矿固体废弃物,减少堆存占地,减轻环境污染,并尽量把这些能量加以回收,而不是为了单纯发电。对此类电厂不宜采取“一刀切”,强行进行关闭。否则,就会增加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污染和占地,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更实现不了国家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节能减排的“三个70%”。
(4)加快煤炭科技进步,积极倡导绿色开采和利用技术创新。煤矿资源的高效开采和利用,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对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技术研究的矿山,政府可考虑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支持,提高资源保护和技术改造给企业带来的现实收益,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创建高产、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型矿井。
(5)加强矿业秩序整顿,坚决关闭无证非法的各类小矿。无证非煤小矿,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和扰乱了市场秩序,成为安全事故频发、国家和职工个人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祸端,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顿和治理,坚决关闭,还煤矿开采一片洁净的天空。
五、结束语
近几年来,义煤集团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形成了“矿区资源利用高效化、产业发展链条化、园区建设系统化、土地使用集约化”独具义煤特色的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义煤集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在迈向国内一流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的道路上,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地企同步持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3. 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张照志1 张涛2 刘永团2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601;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新疆阿勒泰地区位置偏远,地广人稀,交通落后,经济欠发达,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该地区处于世界著名的阿尔泰成矿带上,矿业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针对地区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地区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矿业;循环经济
阿勒泰地区地处我国最北端,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接壤,边境线长1205公里。该地区位于哈-中-蒙世界级有色金属成矿带中段,地跨阿尔泰和准噶尔两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阿勒泰地区地广人稀,矿产资源和畜牧业资源丰富,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矿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矿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增加,2007年矿业产值36.4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1.4亿元的70.88%。目前,阿勒泰地区的矿业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
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种类以及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具有“带状集中分布,三大、三多、一强”的特点。
1.“带状集中分布”——阿勒泰地区重要矿产地沿地质构造带集中分布。根据阿尔泰重点成矿区带成矿规律分析,阿勒泰地区各类矿床在空间上具有成带状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并严格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如:稀有金属矿床沿青河-哈龙稀有金属矿带分布,分段集中形成了以可可托海、柯鲁木特、大小哈拉苏等稀有金属矿集区;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沿克兰晚古生代弧盆带和额尔齐斯挤压带分布,形成以阿舍勒盆地为中心的金铜锌多金属矿集区、阿勒泰盆地为中心的金铁铜铅锌多金属矿集区、麦兹盆地为中心的铁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萨尔布拉克-喀拉通克为中心的铜镍金铁矿集区,矿床的集中分布及规模开发利用为矿业特区的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
2.“三大”——矿产资源预测量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规模大。在目前已探明储量的51个矿种中,铍、钾长石、云母3个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铍、长石、云母、镍、铯、锂、铂、钯、铋、钽、锑、铌12个矿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目前,该地区有全国最大的稀有金属矿——可可托海稀有矿,全疆最大的铁矿——蒙库铁矿,全疆最大的铜矿——阿舍勒铜矿,全疆最大的镍矿——喀拉通克铜镍矿,全疆最大的铅锌矿——可可塔勒铅锌矿,全疆最大的钼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等。
3.“三多”——优势资源多、富矿多、共伴生矿多。阿勒泰地区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在全疆具有相对优势,优势矿种铜、镍、铅、锌、钼等资源储量占全疆的70%、27%、53%、55%和94%;贵金属金、银、铂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疆的40%、93%、100%;铁矿资源占全疆的28%;稀有金属占全疆的100%;长石、白云母占全疆的99%。全地区以大中型矿床居多,其中大中型矿床114个,占评价矿床的一半以上,富矿主要集中在大、中型矿床中,在铁矿中,富矿占41%以上;铜矿中,富矿占81.8%,喀拉通克同镍矿、阿舍勒铜矿等,其品位之高全国罕见。富矿多,空间上的集中度高,易开发利用。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共伴生矿多,如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区为铜锌金矿共伴生矿,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区为铜钼伴生矿,阿勒泰市铁木尔特铅锌矿区为铅锌矿共生等。
4.“一强”——优势矿种的资源地位强。铁、铜、镍、铅锌等优势矿产属国家短缺的大宗支柱性矿产,这些矿产的开发利用将有效缓解国家对大宗紧缺的矿产品需求矛盾。
(三)阿勒泰地区开发利用现状
截至2008年底,该地区已发现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4大类94个矿种,经不同程度普查和勘探的有51种,矿产地千余处,矿床227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14个。探明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铍、白云母等12种。是新疆乃至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和特种非金属(含宝玉石)产地。截至2008年底,本地区有矿山122个,其中大型矿山2家,中型企业4家,小型企业68家,小矿48家,从业人员10959人,年产矿石量859.44万吨,矿业总产值36.61亿元,占全地区生产总值54.48亿元的67.20%。在矿业产值中黑色金属矿产产值9.6亿元,占地区矿业产值的26.22%;有色金属矿产产值25.21亿元,占地区矿业产值的68.86%,贵金属产值0.75亿元,占地区矿业产值的2.05%;稀有金属产值0.12亿元,占矿业产值的0.33%。
在阿勒泰地区已开发的46种矿产资源中,主要以铁、铜、锌、铅、锡、镍、金和稀有金属为主,这几种金属2008年产值共35.70亿元,占该地区总产值的97.49%;年产矿石量634.3万吨,占总量的73.80%;从业人员8890人,占总量的81.12%。
二、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大部分矿石没有经过加工直接销往外地。据统计,阿勒泰地区2008年年产矿石量859.44万吨,但是90%以上的矿石没有经过加工或简单加工而运往其他地区,其中,每年约有250万吨铁精粉销往乌鲁木齐,35万吨铜精粉运往甘肃进行深加工。其他铅锌矿、镍矿都销往外地。原矿石的运出不但没给当地带来应有的经济价值,而且消耗了资源。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矿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大。目前,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矿业开发带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矿业的要求依赖度太高,而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若干年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枯竭后,将对地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对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地质人才和专业的管理人才。阿勒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不易吸收矿业和高科技人才,现有矿业方面的科技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矿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地质勘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要求在地勘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这更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
4.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气候寒冷,植物生产速度非常慢,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非常困难。阿勒泰地区的矿产资源多分布于草原地区,矿山的开采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非常大。目前,阿勒泰地区由于矿产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另外,对水资源和大气的污染也很严重,一些地区出现大面积疏干漏斗及土地沙化,使很多地方本来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缺。一些冶炼厂附近的植物由于长期受空气中超标的SO2等有毒气体的污染,也逐渐死亡。
三、阿勒泰地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1.建立矿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编制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中循环和小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中循环是在工业集中地区,在矿业园区内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产链条,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小循环是企业层面的循环,在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先发展企业循环经济,加强废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发展到园区的循环组合,即从小循环到中循环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阿勒泰地区内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绿色矿业经济。
2.延长产业链,发展矿业深加工。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拥有高新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以组建采、选、冶、科、工、贸一条龙,勘查开发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进行矿产品深加工为目标,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特色矿产品并形成优势,可针对目前该地区铁矿和铜矿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引进铁矿和铜矿深加工。
3.充分利用自身边境优势,引进国外资源。阿勒泰地区与蒙哈俄3国陆路相接,拥有总长1175公里的陆地边境线。目前,已拥有对蒙古的红山嘴和塔克什肯口岸,对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和阿黑吐拜克四个一类口岸,已成为全疆乃至全国拥有口岸最多的地区。而且,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国都是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蒙古有阿勒泰地区发展矿业经济所需要的铁、铜、煤,哈萨克斯坦有石油、天然气、铁和金;阿勒泰地区可充分发挥边境优势,利用与这两个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充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为给地区的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服务。
四、阿勒泰地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编制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地区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在矿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积极的作用。编制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指导当地矿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进矿业深加工,实现资源优势转化。阿勒泰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一直处于原材料开采阶段,没有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人均收入仍比较低,所以要加快推进矿业的深加工,以发展优势矿产资源深加工为突破点,促进产业转换升级,延长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的就地加工、就地转化、就地增值,实现矿业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的大矿业集团,让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来整合地区有限的矿产资源,发挥其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地区工业整体实力。
3.发挥口岸优势,开展境外合作战略。阿勒泰地区拥有对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4个对外口岸,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这3个国家和阿勒泰地区同处于阿尔泰成矿带上,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应抓紧制定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利用周边国家资源的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矿产资源合作利用,实现与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突破,力争将阿勒泰地区建成国家西部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战略基地和窗口。
4.做好矿产资源规划,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规划是“龙头”,2008年底,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已颁布实施,各省市的矿产资源规划也在编制过程中,地区也应该根据全国和自治区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积极编制矿产资源规划,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矿产资源配置,在矿产资源规划中,应对限制勘查开发区和限制开采的矿种原则上不予勘查开发,也就是说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予批准立项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
5.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产品结构调整。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矿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矿产品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精深加工矿产品。要针对阿勒泰地区铁、铜、铅锌、镍和金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整顿这些行业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将资源集中到少数大型企业手中,集中力量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傅鸣珂.2004.矿产资源领域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土资源,(5):4-6.
郭敏,胡四春,刘新海.2007.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矿产保护与利用,(3):1-5.
李昕,董德明等.2006.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实例研究.地理科学,(4):409-413
王永生,蔡永青.2002.循环经济——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与矿业,(5):103-105.
徐水太,李仲学,谢英亮.2008.江西省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对策.黄金,(2):1-4.
原振雷,邱斌,宋文杰.2009.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循环经济——以河南省为例.资源与产业,(3):79-81.

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4.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中原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要求以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和我国的发展历程,都曾出现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修武县目前人口26 万,面积722平方千米,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大县人口小县,但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导致了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及空气污染,这些已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在中原掘起战略实施中,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污染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利用率低,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道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维持经济增长,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手段,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方面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已刻不容缓。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比较优势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产品链条短,属于典型的原料型生产,存在着资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受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和产业边缘化等因素制约,我县能源、原材料的高消耗问题更为突出。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目前,我县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污染排放的经济代价,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其模式,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支付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随着绿色GDP理论的建立与推广,依靠循环经济提高效益水平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主流模式。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驱国家,早在1972 年就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目前废物利用年产值400 亿欧元,吸纳就业人数达24 万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以循环为目标的能源政策,环保产业在2000年达到1000亿美元。资源匮乏的日本,为应对国际市场日趋紧缺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和涨价风潮,2000 年的“环保国会”提出把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循环经济体系作为改善日本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2000年世界6000亿美元环保产业市场中,占了近2/3的份额。欧盟诸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先后按照资源闭路循环、避免废物产生的原则制定了各国的废物管理法规。从我国的实践看,自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根据生态学原理的组织生产方式,已建立起贵港等10个生态工业园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有效控制并减少了污染排放。从我县来看,近几年在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业经济转变为旅游经济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看,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才能使产品生产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扩大对外贸易;才能缓解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的产业政策为先导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对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济欠发达的修武县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而紧迫。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应着重抓好5个方面:
(1)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应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聘请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全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展以修武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生态化布局论证工作,重新审视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环保准入、入驻企业是否具有产业关联度,是否能形成共享资源的产业共生组织,上游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能否成为下游生产环节的原料和能源,并制定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发展规划,集聚具有互补配套功能的企业和项目,促进生态产业链或产业群的形成。积极做好循环经济试点的争取工作,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在制定“十一五”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优先发展具有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的项目,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圈。在农村,应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推广发展一批种植、养殖、能源(沼能、秸秆气化等)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区。
(2)探索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应用足用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尽快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制定完善工业园区入驻项目环保准入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等,把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簇群的培育纳入到生态产业链之中,鼓励和扶持能够衔接上下游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防止出现园区入驻企业的“大杂烩”。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环保、技术等方面,对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给予大力支持。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排污收费,特别是要运用经济激励和惩罚等经济杠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3)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应把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放在首位,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的引进,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秸秆气化和沼气等新型能源开发,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产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通过技术引进、联合攻关、嫁接改造等措施,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延长矿产、建材、化工、等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企业间废弃物的资源化连接,建设一批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择优发展一批生态产业项目。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广泛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产业链试点工作。通过择优扶强,重点培植,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企业,示范带动集约型、生态化工业体系新框架的建立。如以中州铝厂为核心,加快赤泥尾矿综合利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使多年废弃的1亿多立方米赤泥尾矿尽早发挥效益。并鼓励煤矿企业,实现粉煤灰、矿石尾渣的资源化,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
(5)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提高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 关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党中央的这些决策与要求,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消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循环经济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词”。循环经济是20 世纪90 年代后出现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资源循环经济,是将生产所需的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的特点是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低度开采,高度利用,低量排放”的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和能源利用和谐有序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要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增强资源供给的保障能力,推行矿业清洁化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矿业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矿业发展呼唤循环经济
(一)我国矿业发展现状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从古至今,矿产资源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无不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相关,甚至某些国家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如中东及非洲的石油生产国)。近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更远胜以往。作为一个经济和资源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基石。
中国矿业是中国工业化过程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一个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3亿的大国,要实现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矿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近58 年来,矿业生产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矿业的大发展促进了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大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至今,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消耗迅速增长,对国外资源和国外矿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
主要表现在:①我国矿产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截至2003 年初,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 158 种,已发现矿床、矿点20 多万处,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 1.8 万余处。我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大,主要矿产已探明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值的12%,居世界第3 位。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②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04年35%的铁矿石和46%的氧化铝,60%的铜资源,41%的原油依赖进口。有资料表明,按目前的资源保有储量,到2010 年我国46%的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仅有不足20%的矿山能维持生产。我国矿山城镇共计390多座,进入中晚期发展阶段的矿业城市就已超过80座,其中因资源濒临枯竭进入衰老期的矿业城市已有47座。此外,矿业城市多是由国有矿山支撑,而全国8000 多座国有矿山大部分都在困境中挣扎,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山高达40%。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已为关闭110多座资源枯竭的矿山(即最终破产的矿山)埋单200 多亿元人民币。③在我国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同时,资源的利用率却没有明显提高,资源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严重偏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矿产资源日趋不足的问题日益尖锐,按照矿业特有规律来发展,势必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二)矿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
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减量化,即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投入量。矿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循环的起点,尤其应该实现减量化。事实上,我国的矿产资源被破坏与浪费惊人。我国不但矿产资源储备不足,而且存在着支柱性矿产后备储量不足,中小矿床及贫矿、难选矿、小矿多,富矿、大型和特大型矿很少,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以及矿产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浪费大等主要问题。此外,我国矿产资源采矿损失和浪费现象较严重。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每年矿产资源开发损失总值约780多亿元。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比国外要低10%~20%,而非金属矿产开发尚在初级阶段,利用水平更低。
首先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低”: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意识低。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比例只占矿山总数的1.4%,大中型矿山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综合利用,其中综合利用较好的占40%。矿石产量占总产量一半的小型矿山,基本没有搞综合利用。②综合利用指数低。我国综合利用指数为50%,比国外低近30%。许多可以综合利用的组分尚未利用,不仅白白浪费掉,反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③ 综合回收率低。据1999年调查资料,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率40%~70%的国有矿山企业不到40%,大量非国有小型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回收。有色金属矿山综合回收率为35%,比国外水平低10%。④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综合利用工艺技术不过关,矿山企业没有能力或不愿对难选矿物处理方法投入研究开发。其次是矿业秩序混乱,乱采滥挖现象严重。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全国矿区普遍秩序混乱,很多矿山都存在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的现象,资源浪费惊人。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采易弃难、采富弃贫,直接进行掠夺性开采。其直接后果就是矿山贫化率加快,资源利用率低,矿山生命力直线下降。同时,由于乱挖坑道破坏了地质构造,一些矿体已无法开采,储量大大减少。
(三)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面临的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形势出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实施国家资源战略重要途径。
我国的矿业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要求矿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行永续利用的方针。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原料、燃料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少对大气、水质和土地的污染,满足环保的要求。同时对最终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满足资源利用后废弃物零排放要求,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3)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可提升矿业企业竞争力。
随着矿产品贸易的全球化趋势,矿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矿业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可以降低矿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矿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四)积极构筑矿业发展新模式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针对我国矿业发展的现状,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达到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抛弃旧的矿业发展模式,将循环经济的原理运用到矿业发展中来,积极构筑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的矿业发展新模式。即构筑矿产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并举,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降低废弃物产出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资源永续循环利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矿业发展新模式。这就要求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矿业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增强矿业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策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循环经济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立法的形式为发展循环经济铺平道路,用法律的手段为循环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要着手制定我国的《废弃物处理法》、《循环经济法》、《资源循环利用法》、《循环经济企业投资融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环境管理制度,完善国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并从矿山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源头抓起。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用足用好国家现有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如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实行优惠政策。建立循环经济评估体系,在矿山开发建设的前期,必须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和矿山环境保护的论证,并及时跟踪进行中后期的循环经济评价。
(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服务职能。
政府是产业发展、产业资源整合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体制、观念和制度的配套创新,政府要优先设计制度框架,明确生态环境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同时政府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明确各利益实体的权责,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要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政府业绩考核相挂钩,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后盾。发挥地方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建立生态矿业园区、绿色矿山等。扩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范围,加强试点工作。依法推进矿业企业清洁生产,加强矿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3)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确保矿业循环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和无害化、低害化的新工艺技术来实现。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刚刚起步,特别是在矿业领域,尚未形成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投资风险大。为此,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首先按照减量化原则,节约使用资源。一是鼓励对矿产资源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矿业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资源、替代资源和二次资源,扩大资源供应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首先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高新技术现代装备的引进,使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其次要在矿业企业中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清洁生产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内涵发展道路。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改进、改革采矿方法、提高选矿、冶炼的工艺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逐步达到废弃物的零排放;再次是在矿业活动中循环利用资源。鼓励对废弃物及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努力探索综合回收、综合利用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搞好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搞好矿区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提高矿区的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技术,实现矿山有限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
三、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国有地勘单位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负有历史使命
缘于国有地勘单位工作性质与矿业经济的不可分割性。以河南省地调一队为例,地调一队创建于1957 年,系河南省地矿局驻洛阳的一支以地质找矿和科研为主的技术、知识密集型单位。根据省地矿局的地质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我队履行国有地勘单位职责,发挥技术优势,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勘查、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业务活动。多年来,在省地矿局领导下,经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工作,地调一队找矿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一等奖1项;地矿部找矿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四等奖5项,地矿部勘查成果奖5项,地矿部科技成果奖5项;河南省科技成果奖2项。我队曾两次荣获“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两次被国务院授予“为我国黄金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原地矿部曾先后两次授予我队“科学技术研究先进集体”并给予“金矿勘查一等功”嘉奖。诸多荣誉获得的背后是劳动、智慧投入,说明国有地勘单位在掌握勘探、普查、详查、开发各环节及其周期性规律方面具有其他任何部门或单位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国有地勘单位因其工作特点和对区位及人文地理等熟悉程度,在进行指导综合性开采时具备一定的优势
制定开采方案,可以统筹规划,在开采时高、低晶体矿石统一开采,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采。杜绝采富弃贫、资源浪费。另外,通过对矿山周边已知地质、物化探等找矿资料的分析和再开发,采用新技术在矿山周边进行找矿使矿山储量增加,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使矿山资源有一个稳定的储量。
(三)国有地勘单位要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矿业开发涉及到找矿、探、采、选、冶及矿产品加工业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各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融为一体,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1)加强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及评价,确定合理、最佳经济而又充分利用资源的开采建设方案,采用先进采选冶工艺,避免只顾眼前利益,不管后续发展,只追求高额利润,不管资源利用状况的掠夺式开采。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开采方式及开采方法的研究与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矿回采率和避免不安全隐患。第二,加强选冶方案的论证和选取,采用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延长矿山寿命及设备更新周期。第三,加强企业上马前选冶配套基础设施的选址及可行性论证,一方面选冶厂、生活区基础设施以及尾矿库等应尽量避开资源出露范围,避免压矿,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尾矿库的选址与管理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环境污染及资源的再利用,上世纪末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发生多起因暴雨造成矿渣与尾矿坝溃决形成特大泥石流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极大。
(2)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无废生产工艺。我国共、伴生矿多,80%左右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尤其以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为多,在开发利用的139 个矿种中,有87 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对于目前能综合开发利用的,要改进采选工艺,综合回收;目前不能综合开发利用的,要保存保护好废石及尾矿,以备将来资源二次开发利用;目前不能综合开发利用并且随着开发的同时会流失的,则应加以保护,等工艺成熟时再开发利用,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损失和浪费。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我国属于粗放型经济,每年消耗的资源与美国大致相当,而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美国的1/10,以位居世界第3 位的矿石产量支持排名世界第9位左右的GNP(国民总产值),这说明中国单位GNP的资源消耗至少是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3 倍,资源利用效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要实现节约型资源开发战略,就必须增加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采用再资源化新技术,对二次资源开发利用。目前,选矿过程中有用组分的损失很大,对大部分有色金属矿石来说,选矿损失达10%~25%(有时高达40%),对稀有金属矿石,选矿损失高达30%~55%;在尾矿中,某些残余金属的含量水平较高,有时甚至超过原生矿石;有些共生矿伴生矿在开发利用时只回收了主要组分,而伴生组分却留在废石及尾矿中。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选冶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废石堆和尾矿库,原先不是矿的和不能回收利用的,现在已成为一笔不可低估的资源财富。所有这些废石堆和尾矿坝都可作为人工矿床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因而如何使废物再资源化,并采用新技术提高其利用率就显得更为重要。
四、结束语
根据我国矿业发展现状,发展循环经济要贯彻到矿业的每一个环节,从勘探开发、加工利用到尾矿利用,必须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政府和企业目标要相统一,都要积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筑矿业发展新模式,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追求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构建和谐社会。

关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6. 矿业循环经济在武陟

矿产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更远胜以往。作为一个经济和资源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基石。但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至今,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资源消耗迅速增长,对国外资源和国外矿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事实上,在我国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同时,资源的利用率却没有明显提高,资源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严重偏低。
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从1949~2000年底仅我国矿山产出的各种废石就达162.3 亿吨,压占、破坏土地64.3万公顷;矿山累计产出各类尾矿50亿吨,压占土地约3.7 万公顷;目前矿山每年新增排放固体废弃物约3亿吨,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2%。加之大量矿山废水、废气的排放,各种次生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严峻的形势,惨痛的教训,矿业经济如何发展,已到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发展道路的时候,循环经济已成为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
一、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现实优势
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普遍要求,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矿产资源领域更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优势。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人们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以较低的资源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获得对资源的最充分合理的利用。这是因为它的产品是工业化产业链和产品链的最前端,是全社会物质资源流动的最大产业,也是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排放最多的行业。
回顾我国矿业传统经济对资源的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所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的后果,吸取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矿业已迫切需要改革,具有发展循环经济,摆脱低效、高耗、重污染经营的强烈愿望;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的共伴生矿物、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矿坑水、废水、废气以及因开采受损的土地、生态环境都存在着可观的经济价值,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巨大潜力。此外,我国矿山日益恶化的环境也急需通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得到显著改观。
很显然,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矿业产业链每延伸一步,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带来的附加值就会增加,并相应减少“三废”排放,从而为矿山企业和社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和积极作用。
二、矿业循环经济的实施核心途径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矿业循环经济的实施核心途径就是矿产资源的最合理有效的综合利用。这里所说的矿产资源既包括各类原生的矿产资源,也包括各类矿山二次资源和环境资源。
(一)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是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还是只着重末端治理,是传统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根本不同点。我国矿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以共伴生资源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其综合利用的重要价值。因此,目前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主导方面,就是从矿产资源开发的源头上切实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先进管理制度与措施,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积极开展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的生产活动,使我国矿业真正步入循环经济的轨道。
(二)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多年来,由于我国矿业的粗放型开发生产,加之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落后,大量共伴生矿产资源未能合理回收利用,我国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率一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据专家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综合利用率只有20%,与先进国家差距甚大。有价资源进入废石和尾矿等矿山固体废弃物中,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大量固体废弃物还压占土地、破坏环境,甚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这一切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我国矿山实施循环经济也必须把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放在重要地位。解决这些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环境的需要。
随着世界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或枯竭,高速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工农业生产的材料来源也将从矿山、森林等转向各种废弃物。因此,矿山的各类废石(包括煤矸石)、尾矿、矿坑水、生产废水或废液、废气、占损的土地、受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环境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开发、回收与利用,将是实施矿业循环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前景广阔。
(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
实施矿业循环经济,无论是原生的矿产资源还是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都必须遵循生物群落的循环原理,建立循环产业链,并综合运用“3R”原则,进行产业化生产。对于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已毋庸置疑,但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问题人们则尚存疑惑。
从长远眼光看,包括矿山二次资源在内的一切废弃物终将会成为工业的材料来源,其综合回收利用也必将走产业化道路。就目前来说,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例如,据专家调查研究,我国矿山每年排放煤矸石按煤炭年产量10 亿吨计算可达1.2亿吨。煤矸石作为低热值燃料发电已是成熟工艺。如果其中1/3(0.4 亿吨)用来发电,按每吨煤矸石发电700千瓦时计算,每年可发电280亿千瓦时。以0.3元/千瓦时计,全年电价收入就达84亿元。目前,我国煤矸石发电正迅猛发展,到2000年底,全国煤矿有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电厂120座,总装机容量184兆瓦,年发电8.7×109千瓦时。煤矸石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方兴未艾,到2000 年底,全国煤矸石砖厂已达240 余座,生产能力达2.2×108块标准砖。2000年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量达66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43%。
我国黑色冶金矿山的铁矿尾矿中TFe的平均含量为11%,目前积存的26亿吨尾矿中含有铁金属2.68 亿吨。目前全国铁矿尾矿的年排放量达1.5亿吨,以全铁11%计算,如果仅回收铁含量为61%的铁精矿,产率以2%~3%计,全国每年就可从新产生的尾矿中回收300 万~400 万吨铁精矿,价值达12亿~16亿元,相当于投资建设一个大型采选联合企业。目前,我国铁矿尾矿再选已初具规模,首钢、本钢、鞍钢、马钢、包钢、唐钢等企业的矿山都建立了尾矿再选厂。仅据首钢、鞍钢、本钢、马钢、唐钢5个公司统计,1999年就从尾矿中再选获得375.21万吨铁精矿。
我国五大有色企业和矿山(云锡公司、白银公司、金川公司、华锡公司和铜绿山铜矿)共积存尾矿约2.5亿吨,占全国有色金属尾矿的16.1%。这些尾矿含锡24.75万吨、铜15.74万吨、锌28万吨、铁262万吨、硫534万吨、金3.325吨、银108 吨、镍13.8 万吨,其潜在价值达286 亿元。目前,全国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矿山从尾矿中回收有用金属或者尾矿的整体利用已开始起步。如金川镍矿从尾矿中进一步回收镍,使镍的选矿回收率从原来的50%增加到90%,同时还综合回收了 Cu、Co、Ag、Se及铂族金属等。山东三山岛金矿每年从尾矿中回收硫精矿2.83万吨、铅2100吨。山东金斯顿陶瓷公司利用焦家金矿的尾矿作主要原料生产高档陶瓷墙地砖,一期工程投产5年可收回全部建设投资,二期、三期工程投产后,将消化掉焦家金矿的全部尾矿。这样,不仅使焦家金矿少建2个尾矿库,节省征地和建库费用4000万元,每年还可节约高达900万元的尾矿综合排放费。
(四)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
在我国矿业领域,循环经济刚刚起步,但实践已证明是可行的。例如,甘肃金川矿业公司通过提高镍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使综合回收元素的种类及选冶回收率不断提高,目前已回收利用13种,形成采矿量500万吨,选矿量550万吨,冶炼回收镍7万吨、铜13万吨、钴2000吨、铂族贵金属2000吨及硫酸5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长江以北最大的铜生产企业。冶炼烟气制硫酸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真正实现了多金属矿产、尾矿、废气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年主业营业收入82亿元,利润14亿元。
山东新汶矿业公司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链接开发煤炭下游产品及共伴生资源产品,大力开拓废物资源的产业化,建立最大限度提取煤炭资源价值的生产体系,先后建成一大批综合利用项目,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煤矸石水泥、矿坑水利用、井下残煤气化、洁净煤技术及空气污染防治等,拉动了矿区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循环经济模式打造新型环保企业,通过世界首创的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工艺技术,带动磷胺、硫酸、水泥三大传统化工产品快速发展,被确认为我国独有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零排放”可持续发展技术,形成了“资源———废料———原料”资源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环。
三、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
绿色工业是支持循环经济的技术平台,它要求通达“3R”技术实现环境友好型的清洁生产,开发便于回收的循环产品,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缓解生态环境的容量压力,做到产业环保化、环保产业化。
我国矿业为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惨痛的,尤其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来进行矿山环境治理,不情愿地走上“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已成为我国矿山生存的必由之路。
关于矿山环境的治理,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均存在两个领域:其一是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环境治理,通常由国家或政府承担;其二是在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要求矿山在经营活动中自始至终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切实实施“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原则,建设绿色矿山,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是利于现代、功在千秋的历史任命。当前应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1)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全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对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实现零排放和低排放意义的认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
(2)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我国应借鉴和参照美国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综合废弃物管理法》,德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循环经济法》,日本的《推进形成循环经济型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等,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包括各种政府经济政策(如鼓励政策、奖励和惩罚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经营管理政策、环保政策与各种法规和制度等内容的、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为促进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进行补充修改,充实合理综合利用资源、清洁生产、总量控制、“三同时”、环境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排污费、复垦保证金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内容。
(3)矿业循环经济主要通过先进的综合利用技术和无害化、低害化新工艺技术来实现。除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外,政府应组织有关专业队伍进行科研攻关,然后将成果在企业界推广。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循环经济技术多属高科技,投资风险大,企业往往无力承担,政府应适当增加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面的科研与治理等经费的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各行业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产业化生产。
(5)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绿色矿山”示范典型。通过典型示范,促进矿业企业和矿山尽其所能,改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加大自主创新,逐步达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零排放,最终实现政府和企业目标相统一。
在我国推行循环经济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矿产资源领域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更是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我们有信心,相信循环经济的理念一定能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使我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迈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明天。

7.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 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进入资源消耗快速增长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离不开资源的保障,而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破坏浪费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如何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研究考虑的一道课题。
一、矿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从古至今,矿产资源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近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更远胜以往。我国既是一个资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95%的能源和80%的工业原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基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一个经济和资源大国,我国一年石油消费约3亿吨,煤炭消费约21亿吨,钢材消费约4亿吨,水泥消费约10亿吨,各种矿产品的消耗量超过70亿吨。虽然我们从国外进口了一些原油、铁矿砂、铜矿石、氧化铝,但大部分矿产资源还是要立足国内供应。近几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矿业市场由冷变热,矿产资源开发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一些紧缺矿种供不应求,部分矿产品价格上升较快,二是矿产资源开发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采滥挖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在部分地区日趋严重。特别是一些矿山布局不合理、小矿数量过多、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矿产资源宏观管理能力薄弱等,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资源面临严重短缺,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产出率和回收率严重偏低;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模式并没有改变,而资源消耗却迅速增长,对国外资源和矿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矿产资源粗放型开发与可采资源储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重要矿产资源供应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1949~2000 年底仅我国矿山产出的各种废石就达162.3 亿吨,压占、破坏土地64.3 万公顷;矿山累计产出各类尾矿50 亿吨,压占土地约3.7万公顷;目前矿山每年新增排放固体废弃物约3 亿吨,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2%。加之大量矿山废水、废气的排放,各种次生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就巩义市而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矿区总面积172.879 平方千米,其中尾矿、矿渣压占预计4000 余亩,露天采场正在采掘面积预计7000 余亩,已废弃矿山挖损荒山、土地约1.7万余亩,在占用和挖损的土地中目前需要恢复治理的矿区面积约1.5 万余亩,主要分布在全市的10个镇,对当地的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去那种“有水快流”、放任开采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矿产资源管理的要求。严峻的形势,惨痛的教训,矿业经济如何发展,已到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发展道路的时候,循环经济已成为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
二、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是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就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首先,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全面贯彻国务院下发的国发[2005]28 号文件,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调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积极性,严厉打击矿业违法行为,强力推进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步入良性运行轨道,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推动我国矿业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的新路子。其次,要抓住6个关键:一是充分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在开发的同时,要用各种办法节约使用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我省这样的省份,本身的工业发展迅速,煤炭、氧化铝、钢铁等行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资源开发应该注重整合、节约使用,在节约中降低成本,减少能耗,减少污染排放,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随着采选技术提高,我国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扩大。超低品位铝土矿、煤矸石以及磁铁矿等资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这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将起到积极作用。二是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工业。像我市这样的资源现状,应该积极发展依托煤炭、铝土矿、石灰岩为产业链条的耐材、铝电、水泥等精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强化整顿和规范,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充分发挥执法监察队伍和矿产督察员队伍的作用,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量,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正常秩序。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严格检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强力推动。把矿业秩序整顿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管,建立健全维护矿业秩序长效机制,探索完善制度措施,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矿业秩序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完善制度,保障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切实规范矿业权管理、规范资源出让制度,严格矿产品市场准入;完善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加强勘查和宏观调控力度;推进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矿山生态恢复保障机制;修改完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等。五是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最低开采规模要求和准入条件。按照规范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各类矿山,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实现规模开采。加强对小矿山的改造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度,增强矿山企业竞争力。加大优势矿产的开发力度,优化能源开发利用结构。对重要矿产实行总量控制。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水平。六是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根据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推进优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在实施资源整合,减少小矿的同时,积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查与开发利用,促进矿产资源接替区和矿业经济区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开采和集约利用的要求,科学划定各类矿产资源规划区,完善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协调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布局和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合理划定项目区块,科学设置矿业权,促进资源开发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第三,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科学地编制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有计划地推进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严格按照规划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严格执行规划审查制度,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科学制定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规划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规划编制资质管理。加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有关行业规划的协调。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从根本上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布局、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实现矿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三、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实现矿产资源最大效益的必然要求
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普遍要求,他对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和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具有重大意义。矿产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当前形势下更具有发展循环利用的优势。回顾我国矿业传统经济对资源的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所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的后果,吸取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矿业已迫切需要改革,具有发展循环经济,摆脱低效、高耗、重污染经营的强烈愿望;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的共伴生矿物、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矿坑水、废水、废气以及因开采受损的土地、生态环境都存在着可观的经济价值,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巨大潜力;此外,我国矿山日益恶化的环境也急需通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得到显著改观。很显然,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矿业产业链每延伸一步,矿产资源加工转化带来的附加值就会增加,并相应减少“三废”排放,从而为矿山企业和社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和积极作用。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矿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就是矿产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这里所说的矿产资源既包括原生矿,也包括各类矿山的低品位矿、共半生矿和排放的尾矿、矿渣、废水等二次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是坚持源头控制与后期治理相结合,还是只注重后期治理,这是传统矿业开发和循环矿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区别。我国矿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共伴生矿产资源多,单一优势矿种少,正是由于矿产资源的这个特点,才决定了其综合利用的重要价值。因此,目前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主导方面,就是从矿产资源开发的源头上切实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先进管理方法与措施,遵循源头控制与后期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尾矿、矿渣、废水的高效回收再利用活动,使我国矿业真正步入循环经济的轨道。
二是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我国矿业的粗放型发展,加之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落后,大量共伴生矿产资源未能合理回收利用,我国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率一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据专家分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综合利用率只有20%,与先进国家差距甚大,有价资源进入废石和尾矿等矿山固体废弃物中,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大量固体废弃物还压占土地、破坏环境,甚至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这一切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矿山实施循环经济就必须把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放在重要地位。解决这些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环境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或枯竭,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加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工农业生产的材料来源也将从矿山、森林等转向各种废弃物。因此,矿山的各类废石(包括煤矸石)、尾矿、矿坑水、生产废水或废液、废气、占损的土地、受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环境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开发、回收与利用,将是实施矿业循环经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前景广阔。
三是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实施矿业循环经济,无论是原生的矿产资源还是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都必须遵循生物群落的循环原理,建立循环产业链,并综合运用“3R”原则,进行产业化生产。对于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已毋庸置疑,但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问题人们则尚存疑惑。从长远眼光看,包括矿山二次资源在内的一切废弃物终将会成为工业的材料来源,其综合回收利用也必将走产业化道路。就目前来说,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的产业化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例如,巩义市的煤、电、铝产业链的循环发展,每年煤矿产出的原煤直接供应电厂发电,电厂所发的电直接供给氧化铝厂,而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又供给新型墙砖厂用于免烧砖生产。为了解决煤矿排放的煤矸石再利用问题,该市于2003年投资1.5亿元建设了2×2.5万千瓦的煤矸石电厂,利用煤矸石作为低热值燃料发电,为巩义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道路。目前,该市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正在探索实施。
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措施
绿色工业是支持循环经济的技术平台,我国矿业为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惨痛的,尤其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来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不情愿地走上“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应加强矿区生态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的治理,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均存在两个领域:其一是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环境治理,通常由国家或政府承担;其二是现有的生产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要求矿山在经营活动中自始至终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实施绿色矿山工程,建设开发矿山公园,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以巩义市为例:2004年至今,巩义市政府针对矿山开采后造成的地面塌陷、矿区植被、土地破坏等现状,一方面拿出200余万资金,对铝土矿区内的部分废弃矿区、塌陷矿坑和砖瓦窑厂进行治理,先后恢复植被694.5亩,恢复耕地1289.8亩,栽种树苗13万棵,改善了矿区地质生态环境,消除了一批地质灾害隐患。另一方面按照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地质环境与灾害治理项目申报工作,2004年以来,先后申报塌陷区治理工程项目3个,争取省财政两权价款专项资金610万元,对大峪沟矿务局、新中矿业集团、中铝小关矿山的采空塌陷区、废弃矿区采坑先后进行了治理,现已治理塌陷区面积70.80公顷,平整恢复耕种面积1062.15 亩。同时,还主动申报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扩大禁采区面积,消减小矿山数量,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其次,应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理念。在这方面一是加强基本国情、国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在规划、计划、产品设计等源头上贯彻节约集约理念,引导全社会在生产、使用、消费环节大力节约土地、矿产等资源。转变以粗放利用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逐步形成与节约型社会相协调的资源利用模式。二是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法律法规。以矿山的各类废石(包括煤矸石)、尾矿、矿坑水、生产废水或废液、废气、占损的土地、受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环境等二次资源的综合开发、回收与利用为重点,研究提出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政策措施。适时修改税费征收标准,通过税收、财政支持、价格调节、技术推广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发尾矿与难动用储量、贫矿、难选冶矿、多金属共伴生矿等闲置资源。三是建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逐步把资源节约、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制定和完善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政策,全面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标准、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申报认定制度,抓紧制定矿山企业尾矿利用技术规范。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公报制度,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计制度。第三,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评价、开采和利用。一是合理选择和综合使用各种技术经济手段,全面评价主矿产、共生和伴生矿产的综合经济价值,充分查明各种可供工业利用的矿产。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在技术条件和经济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采、提取和回收矿产资源。重点加强对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和紧缺矿产的综合利用。二是加强尾矿资源调查评价,实现整体利用技术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加大矿山尾矿在生态环境恢复、矿山复垦回填中的应用力度。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工业试验,促进贫矿资源选冶和新产品开发应用。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利用尾矿、贫矿资源的投融资新体制和经营管理新机制。三是发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积极扶持和引导矿山企业研究开发、引进和应用现代的采选冶技术。着力发展重点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及信息化,推进中低品位矿产、共伴生矿、非金属矿产的合理利用、综合利用,研究复杂难处理贵金属提取、稀有多金属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稀土金属矿产综合利用、矿物加工新设备和矿山尾矿资源化等技术。提高矿产资源选冶综合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盘活一批闲置资源储量,增加矿物原料供应量。第四,开展矿产资源循环利用试点推广。一是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以提高全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提高对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实现零排放和低排放意义的认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二是以立法的方式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和范例,制定管理政策和奖励惩罚政策,促进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是在重点矿山、矿业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探索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有效模式。重点开展国家紧缺矿产以及煤炭与煤层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工程示范。建设一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推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促进矿业企业和矿山尽其所能,改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加大自主创新,逐步达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零排放,最终实现矿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矿产资源保护,推行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开展这项工作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矿业循环经济发展这一课题做好,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实现矿产资源的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 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

8. 矿业循环经济应从资源综合利用入手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是—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循环经济,其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与循环利用是基础,而矿产资源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矿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矿产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不仅是矿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矿业循环经济在整个国家循环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无以伦比的重要作用。
一、矿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达到资源最佳利用化、废物最小量化和无害化,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从这一整体原则出发,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内涵,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最充分、合理、有效的开采与综合回收矿产资源,实现最佳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
(2)在现在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除主矿产外,最大可能地回收利用一切共伴生资源,实现最佳的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和利用率。
(3)依据科技进步,综合开发利用矿山固体废弃物(包括表外低品位矿石或贫矿石、采矿废石、煤矸石、选矿尾矿、湿法冶金尾矿或尾泥、冶炼渣、化工渣、粉煤灰等矿山二次资源),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4)釆用先进技术与设备,节能减排,并进行废气处理与利用,防止对大气的污染;进行矿山废水(包括矿坑水、洗选矿废水、水冶和化工废水等)的处理与循环利用,实现矿山废水的零排放。
(5)建设地、采、选、冶、产品深加工、产运销一体化大型矿业集团公司,探索企业生产新模式,延长企业产业链,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开发利用无废或少废生产工艺技术和加强绿色化科学管理,从开釆、选矿、冶炼、深加工、运输、贮存、装卸等各个生产环节,开展以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与保护环境为中心内容的清洁生产,以达到实现最佳资源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
(6)从单个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共同形成工业园区、全社会产品消售后的资源再生回收三个层面,有规划地构建“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整体社会循环,实现循环经济的物质闭路循环和绿色物流。
(7)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企业文化,坚持“三同时”原则,保护和绿化与美化矿山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绿色矿区。
二、矿业循环经济的切入点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受社会、地域、资源、环境、经济、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尤其是区域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全社会废旧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更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实施与管理。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因此,就矿业循环经济而言,在现在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从何处切入应该研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加之我国矿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当前在矿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首先应从单个矿山企业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入手,而要选择的矿业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应该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共伴生资源、贫矿资源和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中,特别是应从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入手。这不仅是因为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堆存数量大、压占大量土地、污染生态环境,而且由于过去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原因,使得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有用金属和矿物,同时由于其主要成分大都由硅酸盐、铝硅酸盐、碳酸盐矿物和少量金属矿物组成,也是建筑、陶瓷、玻璃、水泥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开展其中有用组分的综合回收,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开展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整体利用,用于生产微晶玻璃、砖体、水泥、陶瓷制品、建筑石料,或者大量用作矿坑或井下回填、充填塌陷地或洼地、复垦造地等,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是治理矿山环境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开展尾矿等资源的再回收和综合利用,生产简便、技术可行、投入少、收效快,是当前矿山企业最行之有效的、可行的经济生产活动,是当前矿山企业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最实际的切入点。
三、开展资源综合回收的关键技术
共伴生矿产资源、表外矿石或贫矿资源、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它们的共同点是矿物和化学组成复杂、有用组分品位低且分散。因此,开展这些资源中多种有用组分的综合回收利用,仅釆用常规的选矿技术和火法冶金、电冶金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湿法冶金技术已在矿业、化工、医药、食品等多种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在从矿石中回收金、银、铀、钍、铝、铜、稀土、稀有金属等方面,早已成为必须采用的成熟技术。湿法冶金是—种通过化学手段进行的矿石有用组分浸出、分离、浓缩、富集、提纯与精炼的工艺过程,故又称为化工冶金,俗称“水冶”,也有人称为化学选矿。该技术采用多种化工过程,因此适用各种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提取,对于低品位难选冶矿石、尾矿等资源的综合回收,更是必须采用的技术。
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湿法冶金技术中,除常规浸出工艺外,微生物(细菌)浸出、加压浸出、焙烧浸出、微波浸出、磁化浸出、拌酸熟化浸出、堆浸、地浸,以及离子交换、溶剂萃取、化学纯化、电解精炼等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得湿法冶金在矿石加工方面更具优越性。
因此,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特别是从矿石、尾矿等资源中综合回收各种低品位有用组分,采用选矿———湿法冶金联合工艺,将成为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必然采用的关键技术。
四、问题与建议
当前,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存在着认识、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仅就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利用来说,就存在如下主要问题:共伴生资源、贫矿资源、尾矿等二次资源的数量、种类、质量和价值等家底情况不清,心中无数;缺乏有关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完整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如矿山尾矿等二次资源的所有权界定不清,矿山企业本身不利用,也不允许外企业或外人利用;广谈循环经济理论的多,付诸实践的少,多数矿山企业对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持观望或等待态度;多数企业没有或缺少资金投入,更缺乏实用的工艺技术;有些地方严重存在着尾矿资源乱采滥挖或哄抢现象,以及二次污染问题;按国家有关政策,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享受—定优惠经济政策,但—些地方并不执行,甚至乱收费或任意撕毁合同的事时有发生等等。
鉴于以上各种实际存在问题,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开展矿产资源和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与利用,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如循环经济法,资源综合利用法;建立长效机制,如尾矿资源管理制度、资源节约管理制度、资源综合利用激励制度或奖惩制度、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循环经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形成循环经济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体系。
(2)建立和制订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政策、鼓励政策与经济扶持措施,如税收优惠,实行鼓励节约与惩罚浪费相结合的税收政策;实行投资倾斜和建立循环经济专项基金,支持重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对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提供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实行价格优惠等等。
(3)以法律形式界定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的所有权问题,实行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开发利用使用权申报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对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矿山企业本身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应支持其他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4)建立国家各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管理机构,设置专业管理人员。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矿山企业及投资者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诸方面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负责各种可综合利用资源的管理,负责制订和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
(5)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对共伴生资源、贫矿资源和尾矿等矿山二次资源的调查研究,摸清家底,为统筹安排,为制订和实施合理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6)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鼓励和支持多种渠道社会资金投资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项目;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技术攻关,研究和推广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选择一些重点先进典型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产业化试点示范工作。
(7)建立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经济指标体系和评估验证体系,以及各种技术标准;实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度;将资源综合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作为企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和考核指标,推进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8)广泛开展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树立节约型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