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有哪些人?

2024-05-09 07:50

1.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有哪些人?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以及赵元任。

梁启超梁启超,自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出自《庄子 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是清末近代时期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其涉猎之广,博学之深,令旁人为之惊叹。梁启超在哲学、史学、文学、法学、宗教学等等一系列学科都有非常深的造诣,并且一生笔耕不辍,各种著作加起来超过了1400万字。1925年梁启超受聘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陈寅恪陈寅恪,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的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他的爷爷是担任过湖南巡抚的陈宝箴。早年时期游学于西方诸国,在哈佛大学、柏林大学、苏黎世大学都留下了他求学的踪影,不过他却并没有任何一张文凭。1924年陈寅恪回国以后在梁启超的推荐下担任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同时在清华的中文、哲学、历史三系担任教授。
王国维王国维,清末时期著名的学者、国学大师,在国学的许多领域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王国维自幼家境贫寒,早年考取秀才,后乡试屡试不爽,又遇戊戌变法于是断绝了科举的想法,一心一意研究学问。梁启超称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1925年王国维受聘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王国维在昆明湖投湖自尽。

赵元任赵元任,难得一见的语言天才,其在语言上面的天赋为世人所惊叹,据说他精通世界绝大多数的语言以及全国各地的方言。他是民国时期第二批赴美留学的留学生,学成以后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校任教。1925年,赵元任被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有哪些人?

2. 上世纪二十年代,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分别是谁?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是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清华汉学研究院的研究代表了当时中国汉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杰出的教育人才成就也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好故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资产阶级宣传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书法家、词汇创造者和作家,百日改革的领导者。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历史研究,研究范围广泛。他治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历史中求知,继承了清代乾嘉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吸收了西方的历史演变方法,考察历史,从事物的演变和联系中发掘史料,对中西方一些史料进行溯源,验证其准确性,从而解决一系列问题。

王国维从事文学和历史哲学已有几十年。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先驱者。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历史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普通语言学、汉语现代方言、汉语乐谱、汉语声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家科学院建立了访问学者制度,以支持学者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也可以自带经费申请参观。根据情况设立课题组和研究项目,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实行课题组长制。

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吸引清华大学各人文学科和其他著名大学博士研究生参加研究所科研工作。中国学术的优秀发展和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的英雄主义风格的努力而努力。老清华汉学研究院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精髓,但从一开始就不保守,而是追求创新和卓越。清华汉学研究所的学术追求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形式和方法,而且导致了新的、现代的和世界性的学术发展。

3. 民国时期清华北大著名的学者教授

1911年4月,清政府设立留美预备学校,因校址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遗址上的“清华园”,而得名清华学堂,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15年冬,梁启超先生来到清华发表演讲,即以《君子》为题,提倡“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他认为清华应该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勉励大家“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陈丹青绘《清华国学院》,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此后,清华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并制作校徽。这两句话具大气魄,智慧深远,是中华民族魂的体现,与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异曲同工、相映成辉,成为当时引领中国大学精神的旗帜。

但是,清华建校之后,屡被社会指责为“洋奴学校” ,认为其忽视中国文化和国情知识的研究。

因此,1925年,清华学校在成立大学部的同时,又增设了一个国学研究院,成为校内与大学部、旧制留美预备部并列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之一。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任为吴宓,并聘请当时学术界最负盛名的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学者为研究院导师,这就是后来名动天下、流传久远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是我国近代最富创见性的学术奇才,享有国际盛誉的大学者。他学贯中西,在哲学、文学、戏曲史、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献、西北地理、蒙元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并在诸多学术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梁启超因此称他是“学界重镇”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人物,并誉之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金字塔” ,就连一向极少赞誉别人的鲁迅也不得不承认: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在清华大学期间,王国维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子,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被时人称为“教授的教授”。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梁启超先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学术界公认“章太炎为南方学术界的泰山,梁启超为北方学术界的北斗。”

陈寅恪(1890年—1969年),留洋十六载,于哈佛、柏林等欧美名校转学过很多次,没有拿回来一张博士文凭,却在年仅35岁成为世人公认的国学大师。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是谁?
赵元任

赵元任(1892年—1982年),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5年,赵元任回国后即在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

在“四大导师”之中,只有赵元任一人获得美国博士学位,还是毕业于哈佛大学。而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格三人,都不是高学历,有的甚至连学士学位也没有。

这种现象,使清华大学多了一条被后世广为称道的鲜明特点:即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

这四大导师学贯中西文化,倡导教育和学术独立。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在这几位国学大师的影响下,很快成为了民国年间“大师时代”的开端,开创出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风气,成为清华大学学术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民国时期清华北大著名的学者教授

4. 三十年代清华著名教授有哪些人?

30年代期间,许多著名学者荟集清华园内,如陈岱孙、金岳霖、钱端升、朱自清、杨树达、王文显、吴安、陈达、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熊庆来、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饪之恭、李继侗、钱崇树、刘崇铵、冯友兰、俞平伯、刘文典、闻一多、王力、叶公超、张荫麟、吴景超、潘光旦、萨本栋、戳秉权、张子高、高鬓熙、萨本铁、黄子卿、张大煜、杨武之、赵访熊、陈桢、叶笃义、顾毓琇、施嘉炀、陶葆楷、庄前鼎、刘仙洲、马约翰、雷海宗以及外藉教授维纳(美)、华敦德(美)、哈达玛(法)、温德(美)等。1936年,清华有教授90余人,学术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历史、法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地理、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研究成果大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相当一部分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

5.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介绍

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创办两年后,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并且,清华国学院由此开始,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介绍

6.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的介绍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2、陈寅恪,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3、王国维,浙江海宁盐官

7. 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大师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
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都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学者,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正是由于拥有他们,其声望就超过了早于它创立的同类学校,并且,清华国学院由此开始,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的传统。当时,他们四人以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的名头誉满京华。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详细介绍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举人出身。他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人称“康梁”。他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二:陈寅格  
陈寅恪,著名历史学家,学贯中西。是公认的20世纪最有学问、最有成就的学界大师。他的专业是中古史,长年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教授,还曾任牛津等外国名校教授。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三: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在四大导师中,王国维是第一个来到清华的。王国维年轻时学习语言、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社会学,30岁之后研究文学。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四:赵元任  
赵元任(1892~1982年),是“中国语言学之父”,是中国近代音乐先驱者之一。28岁时,就被美国康乃尔大学聘为物理讲师。29岁时,他回到清华,担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30岁时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33岁时被聘为清华哲学教授。

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大师

8. 清华四大导师的作者简介

邵盈午,原名迎武,山东乳山人。1956年出生于济南。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学研究所所长。性狷洁,慕仁义,好虚静,重实学,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十余种,主要有: 《苏曼殊新论》、《南社人物吟评》、《柳亚子诗歌新探》、《蕙莸劫——中国近代士阶层研究》、《编辑卮言》、《情僧梦露——苏曼殊画传》、《范曾画传》、《中华根与本》、《(庄子显灵记)评注》、《邵盈午序跋集》、《吟赏》等,约六百余万言。发表各类论文百余篇。又主编、注译、校勘诗文典籍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