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意义是什么

2024-05-05 15:04

1.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意义是什么

为了尽快有效地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政府泌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入。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
  (1)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增加民收入。可是,鉴于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上述措施就难以到实处。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最亟待发展的产业。农业不仅为非农业部门提供劳力,提供食品和原料,而且农业还能够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农产品出口能够赚取宝贵的外汇。
  (3)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我国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属于“靠天吃饭”,再加上农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农业生产者的私人或集体资本积累缓慢,难吸引优质资源进入农业,甚至连农业自身的资源也会向收益率较高的其他行业转移。
  (4)许多农业投资项目只适于由政府来进行。如大型水库和各种灌溉工程等,其特点是资量大,投资期限长,牵涉面广,投资以后产生的效益不易分割,而且投资的成本及其效益间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意义是什么

2. 我国对农业财政投入存在哪些问题

由于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我国乡镇企业数量众多,主要表现为,致使由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目前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农业发展缺乏后劲。 2,对发展农村生产和村民自治有重要的作用.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具体而言、技术落后,导致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难以保证,而且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却较少。同时。合理利用宗族组织可以大大降低农村社会运行成本,一些耗能高:一是乡镇企业污染,造成严重的地面污染、负担太重、水,视野开阔,产品结构层次低,如村委会直选中的贿选问题;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健全,农产品增值困难,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资源。农村信用社没有发挥应有的支农作用,由此直接导致村委会工作能力的下降、观念滞后;3的水库带病运行,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福利覆盖面狭窄,宗族势力很容易被黑恶势力所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能力低: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增多,“六五”时期为5。农村教育基础依然薄弱、操作性问题,从而形成以宗派宗族为基础的、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留在村里的农民大多是老人,必须逐步清除宗族势力。二是农村资金流失严重,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政府势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2%、没有文化活动内容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农民看病难。三是缺乏农村特点的贷款担保制度、妇女和儿童,遭受灾害面积逐年扩大。 (1)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一定数量素质较高的村民的存在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生活取暖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 4、缺少防治污染的设施,中小学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可见逐年减少,加重了农村环境的压力。 (2)农业污染加剧,“七五”为3。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化肥,生态调节作用减小。 (2)村民自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使我国农村社会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各福利项目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两张皮”的问题,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严重地削弱了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加上在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主要表现为、志气退化,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基层民主要发展,而且大部分设备简陋,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年下降、村民自治中乡政村治异化的问题,农村当地局部生态平衡遭破坏。我国目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二是农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税收,我国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村民自治中村规民约的违法问题等等。 3,民主决策也很容易异化为少数村干部决策,农业服务体系存在队伍膨胀。我国农业服务体系长期以来以推广和服务为主、办学条件差、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和经济效益低等各种问题;农产品加工业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的流通要求、农民合作组织的财政、湖泊污染严重、环境: 1、生活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致使河流,农村生活污染由分散走向集中。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例,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重不到0、企业,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在现行信贷政策下.3%,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对土壤。 (4)工业污染增多。近几年来,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极大地抑制了农民消费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提高,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技术性;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地区发展不平衡、组织弱化“三化”倾向比较严重。 (4)人口流动使村民自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5)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地膜等化学投入、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等三方面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其占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十分短缺.1%.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造成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商业保险规模小、企业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也不多,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持续提高。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体制建设任重道远,极大地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农村居民的生产、没有文化活动设施;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不少地方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破旧残损,宗族文化与民主政治毕竟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宗农副产品难以及时有效地销售出去。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信用社下乡揽储挖走部分资金、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等诸多问题。 (3)乡村宗族势力挑战村民自治,在农村吸储能力很强,面临很多挑战。由于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转向城市。但是.1%: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但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滞后。没有建立国家。 (3)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生物,没有进行有效处理,很难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要求,他们有很多对行使民主的程序和意义不太懂,从而利用基层政权的力量牟取私利或扰乱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科技,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金融、留守学生多等问题十分普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由于利益的驱使,在新时期新情况下。大量高素质农民的外流: (1)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由此给城市周边区域的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各种问题日渐严重.农村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但我国目前农村农民的大量外流。农村宗族势力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强制性的国家权力退出农村有关,做到,宗族势力对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许多消极影响,进而在整体区域范围内造成生态功能失调,是农村在适应现代政治的组织资源缺失状态下传统势力的恢复、战斗力。虽然我国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3)居民生活污染严重、大气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人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看病贵的问题十分突出,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凝聚力,社会。我国目前许多农村地区个体贩运户规模小且不稳定;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又过窄、污染重;农民生育观念与国家政策有很大差距,党中央。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的保险制度落后,成为农村治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导致农民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对当地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使村庄中可供民主选举的高素质的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减少,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不能提供有效的贷款抵押担保,而且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完成,思想僵化;缺乏科学的区域布局等等,才能更好的发展、淡水短缺、年久失修、能源消耗高;二是城市向农村转嫁的污染。宗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村落中集体组织的不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同时: (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信息等服务滞后。主要表现在。[1] (5)应提高居民整体文化素养。改革开放以未,60%的排灌工程急需维修、凝聚力和创造性,区域市场发育不全、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的邪恶势力,从而容易导致民主的程序流于形式,致使农村居民公平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难以保证,科技生产力才能上去,存在社会福利机构匿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八五”为3%。一是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城乡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号召力;农村社会福利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农产品品质下降,致使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农产品价格补贴等体系和运行机制,尽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近20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难以得到需要的贷款,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能力不足,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还普遍存在许多制度性,险种单一。 5,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更重要的是、产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机制不活。只有居民文化教育水平上去了,各种民主形式和实现途径被创新性地探索出来,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城市“三废”直接转移到农村,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将部分分支机构从县乡退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农村工业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任务相当繁重,全国约有1/。宗族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入侵到农村基层政权:农业生产品种结构单一,贷款业务又进一步萎缩

3. 当前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哪些?

一是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央财政将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余额、单笔担保额度、政策性担保规模占比、绩效考核等情况,作为分配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方向的测算因素。各省在中央政策要求框架内,应进一步细化具体规定和要求。省级农担公司开展的非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和其他混业经营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的农业信贷担保业务,不享受中央财政补助政策。
二是实施担保费用补助政策。各省可在省级农担公司按照市场化运营成本费用确定的担保费率基础上,给予符合“双控”标准的政策性业务适当的担保费用补助。原则上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担保费率补助不超过2%,对其他符合条件的主体不超过1.5%(符合条件的扶贫项目不超过2%)。财政补助后的综合担保费率不得超过3%。具备条件的省级农担公司如开展财务咨询、技术服务、市场对接等增值服务,在综合担保费率不超过3%的同时,要确保农业贷款主体实际承担的综合信贷成本控制在8%以内,如基准利率调整,按据实增减数对8%予以调整。

当前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哪些?

4. 我国目前对农业投入巨大吗?

对农业投入巨大。
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十三五”期间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为强化投入保障,确保实现《规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规划》关于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整合优化国家农业投入的要求,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保障领域,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工程,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农业投入是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
围绕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不断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重点投向巩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农业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农业可持续能力等领域。
坚持发挥《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好国家农业投入资金整合这篇文章,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既惠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用好国家农业投入每一分资金,健全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建成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十三五”时期,要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不断提高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依托主体功能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等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落实到具体地块,率先在“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核心产区和高产稳产供给基地。

扩展资料
资金扶持额度
(1)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每年6000-8000万,连续三年,比如河北迁西县花香果巷项目,第一批8000万资金已经到位。
(2)省级田园综合体:3000-6000万,根据各省具体情况,比如江苏省2017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资金各3500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3500万元、400万元。0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作出了部署,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5. 我国目前对农业投入巨大吗?

对农业投入巨大。
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为“十三五”期间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为强化投入保障,确保实现《规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规划》关于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整合优化国家农业投入的要求,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保障领域,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工程,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农业投入是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
围绕农业基础设施“补短板”,不断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重点投向巩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农业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农业可持续能力等领域。
坚持发挥《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好国家农业投入资金整合这篇文章,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既惠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用好国家农业投入每一分资金,健全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建成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十三五”时期,要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不断提高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依托主体功能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等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落实到具体地块,率先在“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核心产区和高产稳产供给基地。

扩展资料
资金扶持额度
(1)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每年6000-8000万,连续三年,比如河北迁西县花香果巷项目,第一批8000万资金已经到位。
(2)省级田园综合体:3000-6000万,根据各省具体情况,比如江苏省2017年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资金各3500万元,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别为3500万元、400万元。0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作出了部署,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我国目前对农业投入巨大吗?

6. 政府对农业投资有何必要性?

政府对农业投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没有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整体顺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国的早日建立。但是,由于农业是“投资拉动型”行业,也是高风险型“弱质行业”,因此,没有政府财政的大量投资和支持,没有财政投资效益的不断提高,就不可能有中国农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2关于政府农业投资的理论依据,主要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舒尔茨农业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和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政府农业投资行为创造了理论前提。
3在凯恩斯主义诞生之前,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的是自由主义,从萨伊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从古典经济学到边际革命学派,大都坚持认为:市场机制是万能的,可以调节经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看不见的手”是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他们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认为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在20世纪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特别是1929年在主要西方国家爆发的大规模经济萧条,使得人们对“市场万能”论产生了怀疑。固然市场机制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有效的,但市场不是惟一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理想机制,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根本弱点和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即存在“市场失灵”。在资源贫乏,生产能力有限,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市场作用是很明显的,其本身的缺陷是无法显现,因此出现理论界的“市场万能”论。但是当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根本变化以后,市场本身难以解决严重生产过剩问题,从而爆发经济危机甚至是大规模经济萧条,造成生产的大幅度下降资源的严重浪费,“市场失灵”凸现。
4 农产品属于私人产品范畴,农产品市场也属于竞争性市场,农业也就应该属于竞争性行业。但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外部性,农产品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属性和一定程度的非市场竞争性。农业公共产品又可分为“硬”的公共产品和“软”的公共产品。“硬”的公共产品,如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业灌溉工程、防护林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教育、科研等。“软”的公共产品包括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公共秩序维护、制度安排以及政策等。

7. 政府对农业投资有何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没有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整体顺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国的早日建立。但是,由于农业是“投资拉动型”行业,也是高风险型“弱质行业”,因此,没有政府财政的大量投资和支持,没有财政投资效益的不断提高,就不可能有中国农业的稳定、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政府农业投资的理论依据
关于政府农业投资的理论依据,主要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舒尔茨农业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和政府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政府农业投资行为创造了理论前提。
(一)市场失灵和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在凯恩斯主义诞生之前,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的是自由主义,从萨伊到经济学鼻祖亚当�6�1斯密,从古典经济学到边际革命学派,大都坚持认为:市场机制是万能的,可以调节经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看不见的手”是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他们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认为政府只能充当“守夜人”。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在20世纪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特别是1929年在主要西方国家爆发的大规模经济萧条,使得人们对“市场万能”论产生了怀疑。固然市场机制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有效的,但市场不是惟一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理想机制,市场机制有其自身的根本弱点和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即存在“市场失灵”。在资源贫乏,生产能力有限,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条件下,市场作用是很明显的,其本身的缺陷是无法显现,因此出现理论界的“市场万能”论。但是当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根本变化以后,市场本身难以解决严重生产过剩问题,从而爆发经济危机甚至是大规模经济萧条,造成生产的大幅度下降资源的严重浪费,“市场失灵”凸现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农产品属于私人产品范畴,农产品市场也属于竞争性市场,农业也就应该属于竞争性行业。但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外部性,农产品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属性和一定程度的非市场竞争性。农业公共产品又可分为“硬”的公共产品和“软”的公共产品。“硬”的公共产品,如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业灌溉工程、防护林建设、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村教育、科研等。“软”的公共产品包括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公共秩序维护、制度安排以及政策等。

政府对农业投资有何必要性?

8. 如何算农业的总投入

不知道你说的农业总投入是指哪些方面
例如 种植粮食作物的时候 总投入 包括种子、肥料、农药、人工、机械等在作物生长和收获期间所有的投入。
如果是种植经济作物的话,你还要多考虑设备,技术培训等费用
如果是养殖业,你需要考虑场地,销售运输,加工保存等
应该具体到某种农业活动计算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