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避免流动性风险

2024-05-04 17:53

1. 商业银行如何避免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防范对策探析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1.流动性缺口客观存在。从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的实际情况看,流动性供给无法充分满足流动性需求,客观上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缺口。

  2.资本杠杆比率偏高。近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越来越高,近两年均超过50%。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年下降。即便如此,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所处的社会制度背景、经济金融环境及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变化,经营的安全性已不能用单一的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日益发达从而金融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即使资本充足率达到警戒线以上也已不足以保证银行经营系统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3.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标准衡量,合理的资产形式及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形式单一的问题,资产的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属于固态资产,其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个资产的流动性。

  4.信贷资产质量低,资金沉淀现象严重。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已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成为流动性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使得占全部资产较大比重的信贷资产缺乏流动性,从而影响了资产的总体流动性。

  5.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潜在风险加大。目前各商业银行流动性负债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大了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答案补充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生成机理

  目前,商业银行虽然整体上尚未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危机,但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大量存在的。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的缺陷,即把大量的短期资金安排了长期的资金运用,是造成流动性缺口的主要原因。在资产与负债期限非对称搭配的同时,又未安排充足的支付准备,以致资金周转失灵。此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也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

  从经济环境看,作为我国金融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体经营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其承受的产品优胜劣汰、更新换代的压力较大,同时面临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新形势,以致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而且,受区域经济规模扩张的影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企业效益低下,这些都成为银行收息困难、资产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造成资金周转灵活度下降,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呈不断扩大之势。
  答案补充
  从企业经营管理看,国有企业在成立时就普遍没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对银行有较强的依赖性,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的策略,这些企业用银行的资金进行周转,却很难按期归还贷款,造成了各商业银行资金的大量沉淀。

  从政府行为看,一方面政府通过人民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信用活动的直接参与,往往把政府风险转嫁到银行自身。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有些并不一定符合银行贷款标准,尤其是各级政府在不承担项目风险责任的情况下,各银行的贷款往往是没有安全保证的。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企业即使能还贷款也要拖欠,其直接后果是使存量流动性风险积累和增量风险叠加。
  答案补充
  从内部控制与管理看,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牵制乏力,同时,制度不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尚未建立流动性风险甚至经营性风险的分离管理机制,经营行与管理行承担着完全相同的流动性风险。而且,对决策者的决策权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控制,内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从而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隐患。

商业银行如何避免流动性风险

2. 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如下:(1)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2)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3)通过金融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4)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说一个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拓展资料:流动性风险是什么?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1.某个银行,有若干资本,也有若干债务,这些资产和债务是在不停地转换、变化的。这样,它才能在运营过程中获取更多收益,也能及时地应付各种到期的债务,这种转换和变化,就是“流动”,假如流动性差,例如,它将很多资本投入了长期贷款或其它长期性投资,使得很多资本滞留,就会造成偿还到期债务的困难,不得以时,只能靠高息融资来还债,形成资本的负增长。这就是流动性风险。2.举例:某个钱庄自有100万本金,以5%的利率吸纳了200万存款,期限1年,共形成总额300万的能力,将其中250万投进某个6%收益的项目,期限2年。一年后,200的存款+利息需要支付,但手中只有50万,无法偿还。它只好以7%的利率借贷,用以还债。那么,7%的利率成本远高于5%的存进利率。

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负债方和资产方。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资产或者被迫以较高成本融入资金来满足负债持有人即时提取现金的需求;资产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表外业务的贷款承诺。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由负债方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不相匹配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即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存款、同业拆借、央行存款、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质的存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运用于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其中贷款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中占了绝对比重,而这些贷款以盈利性较高的中长期贷款为主。在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下,当市场发生突然变动,客户大量提取额度的情况下,如果其它要素不变,银行便很难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将其资产变现而满足其流动性需求,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因为银行流动性保持是一个在时间上连续的过程,现期的资产来源和运用会影响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靠短期拆借来维持流动性只能产生恶性循环。(二)经济环境的变化1、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影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这其中,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看,股票市场都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主要分析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看,我国股市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经常大起大落,当熊市转为牛市时,大量的短期性银行存款便从居民的存款账户上转到居民的证券账户,使短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激增,在流动性供给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而在牛市转熊市时,银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这种存款很不稳定,易带来流动性风险隐患。其次,众所周知,我国的新股发行一向一本万利,因此常常获得超额认购。许多企业和机构出于追逐利润的目的,在新股发行时将大量资金在企业存款账户和证券公司间来回转账,随着股市的大起大落,来回转账既造成了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又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第三,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那些经营良好、效益突出的企业为了降低筹资成本,纷纷改制上市,从证券市场吸收资金获得发展,而这些企业很多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和贷款对象,当这些企业改变融资方式,资金需求从长期性贷款需求转向短期性的周转性贷款之后,从总体上说,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理财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例如,当预期利率要下降时,为了减少财富的损失,此时居民储蓄存款会相应增加,而贷款则会因为未来成本的下降而转为在未来进行,此时贷款需求减少,这时银行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而当居民和企业预期利率上升时,为了减少未来融资成本,现时企业的贷款需求会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储蓄意愿会向后推迟,造成银行的预期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银行流动性供给不足,产生流动性风险。此外,当银行存在资金利率缺口时,利率的变化将会对银行利率资产和负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负债流动性。3、经济过热发展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经济开始加速发展,投资需求旺盛,房地产、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呈现出过度投资的迹象,除少部分资金外,绝大部分投资资金都来源于银行信贷,信贷资金大规模集中于几个行业的发展,中间孕育着很高的流动性风险,一旦行业进行周期性调整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银行的呆坏账必然大量增加,资产遭受严重损失,从而资产流动性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此外,在经济高涨时期,央行将会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规模下降,银行筹集资金的成本上升,主动性负债的能力受到削弱,从而负债的流动性下降,也会产生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4. 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因市场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银行财务状况面临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情况,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不能快速增加负债或以合理的成本变现资产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由于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导致资产价值较预期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源于操作失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点击查看→更多FRM注册和认证问题

5.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对策

1.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不是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① 加强各级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②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体制。③实现各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2.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①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配置各类资产的数量,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防线。②降低信贷资产,提高非信贷资产比重。力争使债券投资等非信贷资产占比逐年增加,保证债券投资每年以3%~5%的比例递增。③增加贷款总类,提高贷款的变现能力。要逐步提高票据贴现、质押贷款的比重,增强信贷资产的变现能力,同时,由于资产结构固态化严重,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着力盘活存量,压缩不良贷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健全科学的放贷机制,确立贷款的保障和补偿机制。④ 抓住公开市场业务的新机遇。由于公开市场业务为银行提供了方便、迅捷的融资渠道,从长远看,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成熟必将带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给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3.通过金融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①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负债的流动性。②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③中间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4.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①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②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即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大体评估未来经营时期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线索,排除警情,使流动性风险减至最低程度。因此,探寻警源是预警系统的重要程序。③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包括流动性需求分析、流动性来源分析和流动性储备设计,同时还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对策

6. 银行经营中遇到流动性风险如何防范和控制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以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我们说,一家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所付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筹资的能力越强,所付的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银行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定性,则会产生流动性风险。  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应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并聘请流动性经理,对流动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管理。第一,必须随时与银行的高层管理者联系,确保流动性管理的优先性和明确的目标;第二,必须跟踪银行内所有资金使用部门和筹集部门的活动,并协调这些部门与流动性管理部门的活动;第三,必须连续分析银行的流动性需要和流动性供给,以避免流动性头寸过量或不足。  (二)在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加快金融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积极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培育新的中间业务增长点。现代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存贷业务和传统金融工具的交易,而是进一步扩展到金融创新的业务领域中来。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相对过剩,是银行体系运作效率低下的产物,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局面。创新的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是转移与分散资产的风险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产品创新可以疏导流动性,拓宽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渠道,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水平。通过一系列的产品与技术创新,开拓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等优质信贷市场,同时利用国家实施区域发展的战略的有利商机,培育新的中间业务增长点。  (三)拓宽融资渠道。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保持一种流动性状态,当流动性需求增加时,通过变卖短期债券或从市场上借入短期资金增加流动性供给;当流动性需求减少、出现多余头寸时,又可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获取盈利,为银行流动性管理创造市场环境。  (四)需求预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首先, 要搞好对资产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然后在流动性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应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经验, 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 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 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 从而把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逐步形成新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流动性安全保障机制。其次, 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 提高避险能力, 对可能发生的全局或局部流动性风险应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 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五)调整信贷结构,改善资产储备质量。信贷资产是当前资产储备的最主要形式,要改善资产流动性,首先必须从调整信贷结构着手,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贷款周转速度。一是调整客户结构,新增贷款必须保证投向优良客户,严禁向限制和淘汰类客户新增贷款;二是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大力提升一般客户,坚决从限制、淘汰类客户逐步退出。三是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控制中长期贷款投放比例,紧紧依托总行票据中心,大力发展票据贴现等流动性强的资产业务。

7.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1.流动性缺口客观存在。从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的实际情况看,流动性供给无法充分满足流动性需求,客观上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缺口。2.资本杠杆比率偏高。近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越来越高,近两年均超过50%。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年下降。即便如此,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所处的社会制度背景、经济金融环境及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变化,经营的安全性已不能用单一的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日益发达从而金融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即使资本充足率达到警戒线以上也已不足以保证银行经营系统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3.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标准衡量,合理的资产形式及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形式单一的问题,资产的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属于固态资产,其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个资产的流动性。4.信贷资产质量低,资金沉淀现象严重。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已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成为流动性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使得占全部资产较大比重的信贷资产缺乏流动性,从而影响了资产的总体流动性。5.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潜在风险加大。目前各商业银行流动性负债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大了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8.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介绍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我们说一个银行具有流动性,一般是指该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当银行的流动性面临不确定性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