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国内引起的还是国外引起的

2024-05-17 09:25

1.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国内引起的还是国外引起的

个人观点,我觉得通货膨胀其实跟国外有直接的关系,但国最关键的点是在国内的党,大家都知道国内一党专政,官商一家。从而导致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政策来衡量国内的物价标准,一直处在奸商横行的时代,随便一款产品出来,烙上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价格就乱打,一双鞋子品牌就是4、5百,但真正的成本其实只有4/1或者更少,才造就成了中国目前的贫富大差距,因为钱都让老板一个人赚了,当然国外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拿50年的发展物价竟然跟外国200年发展的物价去平衡,可笑吗?),另外就当然是国内奸商的囤积,哄抬物价,亚洲最贵的房价在上海,完全是被哄抬上去的(房地产这快真的不想说,内幕大家也都知道,中国富豪榜前50名有多少是做房产发家的,国内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他们有钱拿啊,管你老百姓的死活?)房价这么贵?石油这么贵?劳动力能不上涨吗?好,商家又拿这个幌子来上涨,涨来涨去吃苦的是谁?能不通货膨胀吗?国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有什么办法呢?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国内引起的还是国外引起的

2. 国家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面对通货膨胀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富管理观念,尽可能实现财富和资产的增值,以此来应对通货膨胀资产贬值的影响。而用何种方式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也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选择。

3. 通常国家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稳定币值以稳定物价。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各次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转过来供参考)

通常国家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4. 目前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解决方法?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就现在的形势看,中国2010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价格变动和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市场资金的过分充裕所导致的是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建议针对此进行通货膨胀的避险和保值。
  建议:
  1.投资长期且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合理规避风险。
  2.投资黄金,黄金是通胀的天然避风港。
  3.投资债券及股票时选择资源类企业,从各国通胀史来看,这些企业通常能够在通胀期间一枝独秀。

5. 现在通货膨胀下国家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治理

主要采取的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几乎每月一次,提升存款准备金。
2、加息,抑制过快的投资需求,降低流动性。
3、公开市场业务,发行息票,在公开市场出售票据,回笼资金,降低流动性。
希望能帮到你。

现在通货膨胀下国家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治理

6. 应如何避免中国现在所面临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对策及措施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5.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5.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5.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5.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5.6.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降低劳动工资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资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二、四方面因素加大我国通货膨胀风险 (  http://www.xgtj.gov.cn/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3257 ) 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央行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供给和工业生产能力增长较快,瓶颈制约有所缓解,加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上涨的综合性措施,都对价格上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报告分析认为以下四方面因素加大了通涨风险: 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 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近期国际油价再次走高。国内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加强环保,也将推动能源资源价格上涨。此外,在产能集中释放后,未来不排除再次出现煤电油运紧张。 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将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拉动消费物价上涨。 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 此外,报告指出,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导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央行表示,总的来看,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目前更需关注食品等涨价向一般消费品传导的风险。 央行表示,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努力维护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控制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继续协调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创新对冲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报告中还特别提醒,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所潜藏的风险。报告称,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活跃,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选择行为和投资偏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货币错配的现象逐渐显现。

7. 通货膨胀令价格上升,究竟本国货币对外币是否实际升值?

你所说的两种情况并不矛盾,前面你提到本国货币实际升值要看你从什么角度看,如果在本国看,物价上升带来的是购买力下降,这样来看的话,货币是贬值的。如果相对于其他尚未升值或者升值不明显或者贬值的货币的地区和国家,单位本国货币可以兑换到更多的外国货币,它又是升值的,不过我认为这种升值是相对短期的,因为有可能以前本国货币是被低估的,也有可能是人为的操纵。用货币中性来解释的话,其实发行货币多少本身并不影响经济,关键是货币发行量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你要相信只要存在利差的市场,就会有人通过这个利差来获利,最终使市场到达新的均衡。汇率市场也是一样,当然这还涉及到一国的汇率制度,或者其他政治因素,这是单纯经济学解释不了的。纯个人看法,希望能对你思考有所帮助。

通货膨胀令价格上升,究竟本国货币对外币是否实际升值?

8. 国内得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升值有什么内在联系?是否矛盾?

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明显上涨,而人民币贬值指的是人民币的汇率(直接标的法,每一单位外币所兑换人民币的数量)的上升。
根据汇率决定的物价决定理论,在长期内,汇率由本国物价和外国物价决定,一旦实际汇率水平偏离物价水平所决定的汇率,就会发生套利现象,套利现象迫使实际汇率水平向物价水平所决定的汇率移动。但是一价定律,有他严格的限制条件,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满足,比如说某些商品或者服务没法移动,那么即使存在套利空间,也没法套利,绝大多数国家限制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自由移动,也使得套利变得困难,但是在长期内,有存在使实际汇率水平向物价水平所决定的汇率移动的趋势。
总而言之,汇率决定在短期内主要受到本国和外国利率、以及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供给需求情况、还有本国外国金融资产的供给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详细请参考《国际金融学》的汇率决定的利率决定理论、收支决定理论等)
而在长期内受到本国和外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本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会对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但是在短期内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都是自己打的,不是copy的,给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