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都是孤独的?

2024-05-11 23:00

1. 成功者都是孤独的?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意思是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接近自然状态。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说不擅交际是一种性格的弱点,那么,不耐孤独就简直是一种灵魂的缺陷了。

孤独不是孤僻。

孤独与孤僻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性格无关。主要取决于内在是否充实。喜欢独处的人内在是丰富的,他们需要独立的思考空间来进行内在的整合。而孤僻则往往是社会孤立的结果,即便独处,也属于被迫式的。对于内在充实的人来说,独处可以是一种享受。而孤僻者则是一种煎熬。

学生时代看过一本小说《老人与海》

书中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出海打鱼,在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马林鱼。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经历了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却遇上了鲨鱼,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鱼骨架。

苍茫的大海上,一个孤独的老人,一次艰辛的搏斗,一位虽败犹荣的英雄……海明威向来认为,写作是一个人的旅行,也是一个人的修行,这种旅行和修行,是容不下第二个人的,也正因为如此,“孤独”的海明威才写出了《老人与海》这样伟大的作品。

的确,不畏孤独是成功者的必备特质。我这里说的成功,是指对某一个领域的专注,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直到成为专家。比如艺术家、哲学家、企业家、学者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成功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往往背离了最基本的人性“群居”,人类进化就是靠群居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猛兽及天灾人祸,大家往往趋向于做同样的事,做别人做过的事。可是你要成功你必须做别人不做的事,别人做不了的事,越往上走,同行的人越少,越来越孤单,所以高处不胜寒! 

在一个大部分人都追求平庸的环境里,保持平庸无疑是“最安全”的做法,追求上进反而不被鼓励。有时候,你做的越对,背后议论你的人会越多。你过的越好,背后讥讽你的人会越多。你变得越强,背后打击你的人会越多。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不是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有机会锻炼出怎样面对孤独的灵魂,这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恩赐,如果你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适应孤独委屈,不需要所有人都懂你,因为根本不可能所有人都懂你。因为,成功者往往不走寻常路,也无需陪伴。坚持吧,不朽的灵魂!

成功者都是孤独的?

2. 为什么成功人都是孤独的

古代,一个新王朝建立的时候,帝王会杀掉忠臣,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因为一个人到达一个高度,习惯一个高度,就不喜欢再低头,就会想要更多。
比如咱俩合作创立个大企业,我是第一功臣,当公司建立了,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我习惯了在万人之上的感觉,我习惯了当“老大”的感觉,为什么我还要在你面前“低人一头”的呆着?所以老大和老二会本能的成为彼此回避的人。而老板回避老二,因为老二对自己并没有那么尊重。


同理,一个成功人士交的朋友自然是同样功成名就的人吧?
那我们在处朋友的时候,俩都是习惯当老大的人了,那到底是你让着我,还是我让着你???
是你给我让路,还是你给我让路?是你走前面还是我走前面?我在员工面前都是领头的,为什么我要自找没趣的走在你后面?

所以他们是没办法交朋友,只有些性格特殊的。或者太寂寞了勉强在一起的。

3. 成功的人为何都孤独

孤独是一种心境,整日为世间得失而奔波忙碌的人,根本无法体验人生中还会有一种东西叫孤独;沉湎于浮澡和焦虑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滋味。

  拥有了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灵感在孤独中产生,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闪烁,有了孤独,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好多人把孤独理解成单身。真正的孤独是你有机会去应酬而不去,你有机会站在闪光灯下而不去,你有强大沟通能力而选择独处,你有色在眼前而装作无视,有诱惑而礼拒。

  一年没有手机,也不主动联系谁,也不见客,但当选择出来后,又能变成首领,但也从不怠慢谁,内心强大到需要谁也不需要谁,孤独不是没有朋友,而是灵魂不靠着谁。

  孤独是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孤独中放飞思绪,静处中思考人生,聆听中受益。孤独实际是 厚积薄发。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内心孤独的时候,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圈,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独行侠,最终都是独自离开这世间。

  享受孤独才能最终成功

  一个人的时候,更能专心致志的学习、工作,更不容易被外界的环境所干扰,可以说,孤独未尝不是件好事,甚至可以说他是上帝恩赐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在一个人的时候,更能清楚的审视自己是否是那个他们眼中的自己和自己口中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想清楚自己到底该怎么度过,该做什么事情。

  要是每一天都是在聚会中度过的,你肯定没有自己的时间,那些给自己承诺的事情,可能就在一次次的盛欢后忘却得一干二净。

  希拉里说:“忍受孤独才能最终成功”

  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政治学教授安托尼·塔马托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学者,他离开学校,独自一人居住在密歇根湖畔的偏僻房子中,埋头做学问。

  将自己定义为“孤独的学者”的希拉里前去找他,花了几个月时间,一边协助他做学术工作,一边学习孤独学者的生活方式。这段经历使希拉里的学习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当希拉里从密歇根湖畔再回到卫尔斯利女大校园的时候,她已经熟悉了孤独学者的学习方法。

  大一时就掌握了哈佛高材生们学习方法的她如今又把大学教授的学习方法也“据为己有”。毋庸置疑,希拉里的报告和考卷获得了身为孤独学者的教授们的青睐。

  希拉里通过保持内心平衡,回避朋友们闲聊的游戏,耳濡目染学者的学习方法,学会忍受孤独,从而取得了丰硕成果。

  独孤是一个过程,明白人生本就是孤独的,就要学会如何利用这种孤单,达成所愿,它不是猛虎豺狼,它是你前行路上不苟言笑的伙伴。

  孤独是常态,能够忍受孤独的人往往都能够成大事,因为他们懂得坚持,懂得奋斗,这就是为什么说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所以在世间拼搏,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就需要不怕孤独,勇于开拓未来。

成功的人为何都孤独

4. 成功的人往往是孤独者

孤独,是一个让人一听就觉得伤感的名词。人人都喜欢热闹,人人都喜欢享受他人的陪伴和关心。而孤独,却不是人人都喜欢的。我们都想要开心的时候同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在悲伤的时候与他人诉说自己的难过。我们也都想在拼搏的道路上有一个能够陪伴自己的人。
  
 可有很多人不知道,孤独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学会的必修课。人作为群居的动物,总是要和他人交往的,于是这给了我们一种惰性和惯性,使得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希望与他人同行。而那种总是独身行动的人,则被人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会被人认为是不会社交的可怜物种。
  
                                          
 然而真相往往是,你眼中的孤独人,在享受着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可以随他支配的快乐时光。在你为了和同伴同行,而不得不白白等待的时候,那个独来独往的人也许早就完成了他的工作。在你们商量如何能保持同伴们步调一致的时候,那个独来独往的人也许早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认识的女性中,大多数都是讨厌和拒绝独来独往的,她们认为每天一个人会很没意思,无依无靠的会很可怜,甚至会让别人觉得这个人没有朋友。但我认为,独来独往不等于没有朋友,三五成群也不代表交友广泛。
  
                                          
 我还有一个好朋友,她是一个十分独立且优秀的女性。她曾经对我说,她喜欢一个人,她觉得那样的生活高效且充实。我这个朋友,她走路很快,起床很早,工作很拼,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多才多艺,是个十分完美的女性。
  
 她总是喜欢在前一天安排好自己当天的行程,然后第二天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计划。她这样的习惯使得她无法拥有同伴,毕竟,每个人对自己的安排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要强行保持一致,那么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
  
                                          
 “我不喜欢等别人,也不喜欢让别人等我。”这是我了解到的独来独往的人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啊,等别人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让别人等自己,又会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一个人多好!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能忍受得了孤独和寂寞的。只有能忍受得了孤独,才有资格谈自律,只有自律,才能成功。而孤独的甜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尝的到。愿你我,最后也能爱上孤独,从而真正支配自己的时间。

5. 在孤独中成功的人

分类:  教育/科学 
   问题描述: 
  
 请问 有哪些人是在孤独之中 成就了事业的伟大
 
 可以给我讲讲吗?
 
 可以包括伟人 名人 或者作品中的人物 
 
 都可以 或者生活中的平凡之人
 
  
 
   解析: 
  
 智者说:“要成功就要耐的住寂寞”,
 
 所以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成功者都经历过孤独。
 
 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才华不被自己的君王理解和接受,并遭到排挤和迫害,他的内心肯定相当的孤独和痛苦;
 
 司马迁遭宫刑,但他能忍受孤独和白眼,最终成就《史记》;
 
 现代的鲁迅也是一个孤独的斗士,但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出他的伟大;
 
 以上好像都是文学家,科学家也有很多,像陈景润,爱迪生;
 
 艺术家也有,凡高生前就很孤独和清苦,死后才名扬天下。

在孤独中成功的人

6. 为什么成功必须要孤独_为什么成功的人孤独的

 有大成功的人, 必有大孤独; 这就是代价。所以说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欢迎阅读!
    
  为什么成功必须要孤独  1、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一个人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你不知道平日里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清洁工,有可能发起脾气来暴跳如雷,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女主管,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平日里活蹦乱跳的朋友,可能会深夜失眠,患有抑郁症;就连你的亲人,爸爸妈妈,你看他对你耐心呵护,却不知道他背地里默默承受了多少委屈和辛酸,甚至可能连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个平日里骄傲坚强的你,会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
  我们曾经以为,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会理解我。曾经有那么好的一个闺蜜,我们在一起无话不谈,我们发誓要做一被子的死党,好姐妹。我们一起聊八卦,一起嘲笑对方是个傻瓜,一起骂对方的男朋友是渣男,一起喂对方美食,一起说梦想,一起聊感情,甚至为对方流泪,是啊,我们是那么好的朋友。好像,我的烦恼讲给她了,烦恼就真的不再是烦恼了一样。但她,始终不是你啊,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还是得自己默默承受。感同身受这个词根本就不存在,她永不能代替你去承受,即使对方多么的努力想去感同身受。
  我们曾经以为,我有那么好的一个蓝(红)颜知己,那么好的一个男(女)朋友,或者老公(婆)。我们觉得我们信任对方是因为对对方很了解,从我们的认知里得出的结论是:他就是这么一个专一的人,值得信任。然而人这个东西往往是那么的复杂,他是易变的,不可预测的,你以为你对他了如指掌,或许也仅仅是你以为的罢了。某天你可能会发现,他今天对你的态度,跟昨天对你的态度完全跟两个人一样。你以为是你的美色,你的聪明才智把他牢牢地握住了?屁嘞!当有一天有一个更美、更有才、更富有、又温柔体贴的女子出现的时候,一切,就很难说了……
  我们既不能真的了解别人,别人也没有办法了解我。我们,就是这样孤独的存在。
  2、 无敌真的很寂寞——独孤求败
  “当你在成为王子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要一生飞翔。”王子一直牢记着国王父亲的教诲,虽然他是王子,但处事都谨小慎微,一生都不敢懈怠,直到老去死去,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是王子,他的一个决定,或许就决定着全城百姓的民生大计、生死存亡。别人都以为王子生来富贵,哪里有什么烦恼,朋友妻妾成群,怎么会有烦恼,怎么会孤独呢?可是你知道吗?王子周围所谓称兄道弟的朋友,要么是为了攀附权贵的虚伪小人,要么就是为了谋取私利的狡诈商人。周围的女人,都是看重他王子的身份,以为可以飞上枝头当凤凰。
  所以,站在高处的人,容易比普通人更孤独。就像独孤求败一样,一生都在寻求一个对手,可见没有人可以跟自己对抗,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当初辞职的时候,她说她老板对她说,“其实最想走的人,是我。”
  她说,她是第一次觉得她们老板原来这么孤独,这么无奈,甚至都觉得有些可怜,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包含着多少潜台词与辛酸。老板大概是觉得,“我要是能像你们这样,说走就走,多好!”
  是啊,作为员工来说,想走就走,想去看世界就去,想任性就任性,多自在啊。但是作为一个老板,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句话,可能就决定着整个公司的生死存亡,他怎么可能随意呢?怎么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呢?他担心的是整个公司,而你关心的却是你的工资。可能真的很少有人能跟老板一样去承担整个公司发展命脉的压力吧。
  越是成功的人,肩上的担子越重,有几个人能理解他的孤独呢?
  另一方面,成功的人,一定在某一个方面有着过人之处,一般人思考的层次完全跟成功的人不在一个level,一个智商155的跟一群智商125的人,他们,能好好沟通吗?
  这种孤独,又有谁懂?
  3、 享受孤独才能最终成功
  一个人的时候,更能专心致志的学习、工作,更不容易被外界的环境所干扰,可以说,孤独未尝不是件好事,甚至可以说他是上帝恩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在一个人的时候,更能清楚的审视自己是否是那个他们眼中的自己和自己口中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想清楚自己到底该怎么度过,该做什么事情。要是每一天都是在聚会中度过的,你肯定没有自己的时间,那些给自己承诺的事情,可能就在一次次的盛欢后忘却得一干二净。
  希拉里说:“忍受孤独才能最终成功”
  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政治学教授安托尼·塔马托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学者,他离开学校,独自一人居住在密歇根湖畔的偏僻房子中,埋头做学问。将自己定义为“孤独的学者”的希拉里前去找他,花了几个月时间,一边协助他做学术工作,一边学习孤独学者的生活方式。这段经历使希拉里的学习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当希拉里从密歇根湖畔再回到卫尔斯利女大校园的时候,她已经熟悉了孤独学者的  学习     方法   。大一时就掌握了哈佛高材生们学习方法的她如今又把大学教授的学习方法也“据为己有”。毋庸置疑,希拉里的  报告  和考卷获得了身为孤独学者的教授们的青睐。
  希拉里通过保持内心平衡,回避朋友们闲聊的游戏,耳濡目染学者的学习方法,学会忍受孤独,从而取得了丰硕成果。
  独孤是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感受孤独-忍受孤独-忘记孤独-回归孤独-享受孤独这5重境界之后才会真的明白孤独的真正含义。明白人生本就是孤独的,就要学会如何利用这种孤单,达成所愿,他不是猛虎豺狼,他是你前行路上不苟言笑的伙伴。
  朋友,希望你不再畏惧孤单,而是把它,当成一个人的狂欢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   有些朋友时常会感到孤独,然而对于“孤独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毕竟这种感觉太过虚幻飘渺。有人说孤独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也有人说孤独是个性的浓缩,是一种欲盖弥彰的表现。
  其实,孤独是一种心境,整日为世间得失而奔波忙碌的人,根本无法体验人生中还会有一种东西叫孤独;沉湎于浮澡和焦虑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孤独所拥有的独特滋味。拥有了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灵感在孤独中产生,创造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闪烁,有了孤独,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时候,由于父母离异,家里都是女人,没有人可以和他说话,于是他习惯了整天看着大街上的人发呆,一个人,走着自己的路。记得以前有人说他以后不会有多大的成就,而现在,人们都说他成功,可是这成功背后有着多少孤独与冷眼。
  年轻时,朋友和他一起去考演艺培训班,朋友成功了而他没有。此后,他用整整八年的时间给自己以后的路做准备。如今他成功了,面对记者对往事的提问,他说:“别人说你不行就是不行,没有理由的。”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哲理。
  别人总说他的作品太夸张,甚至有人曾经骂他,说他不懂艺术,说他只会脏字连篇,可他依旧走着自己的路。今天人们的思想在前卫化,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他,因为他走的是和别人完全相反的路,他有着别人都不敢想象的成功。
  他有很强大的野心,也有很奇怪的梦想。然而别人不懂,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想法,并且总是冷言一句:“他的电影就是搞笑”,面对这样的评价,他只是笑笑。他的前半生注定会孤独,然而他有梦,和别人都不同的梦。他生来就是做大事的,因为他的欲望强烈,不会因为别人的指手画脚而深埋在心底……
  他,就是“星爷”--周星驰。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起一部“星爷”的代表作《喜剧之王》,剧中的尹天仇无疑是对周星驰一生孤独的最真实写照。在“星爷”身上,孤独像一杯没有杂质、没有污染的水,是一种清静幽雅的美。当他沉浸于孤独中的时候,没有了喧闹的杂乱,没有可以打扰到他的思绪,这让他平和、冷静、思考、稳重,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进而才能使他在后来创作出那么多经典之作。
  孤独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在孤独中创造,正如“星爷”一样,多一份孤独的快乐,少一份无为的浪费,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至于虚度。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于是你就会明白,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或许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在人海沉浮之际,我们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孤独是什么?我们会很认真,很用心地告诉他:其实孤独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绝美的心境!
  在孤独中创造,多一份孤独的快乐,少一份无为的浪费,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至于虚度。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切,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于是你就会明白,能够真正拥有孤独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许多还在“为别人打工”的朋友,每天上下班途中可能需要乘车一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如果你想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听外语、思索或仅仅闭目养神,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去参与身边那些无聊的闲谈。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无法游离于群体之外,可是,如果你喜欢独来独往的话,也不必过分在意别人把你当成“孤家寡人”。在多感的青春年华中,我们尤其需要充分体验孤独的乐趣,因为有某种才华的人,总会显露出孤独感。
  闻名于世、陷入千百万观众和崇拜者的重重包围中的意大利电影明星索菲娅?罗兰居然也会感到孤独。她说:“在孤独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孤独中犹如置身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
  这位艺术家认为,形单影只常给她以同自己灵魂坦率对话和真诚交往的绝好机会。孤寂是灵魂的过滤器,它使罗兰恢复了青春,也滋养了内心世界。所以她说:“在孤独时,我从不孤独。我和我的思维做伴,我和我的书本做伴。对一个名人来说,热闹有时就是捧场,就是奉承。这对从事艺术创作是有害的。因为太热闹,脑子要发热,安静不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根本的孤独感。但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所以他们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这种情况相信很多朋友都遇到过。而其中的一些人,会让自己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能够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
  比如司汤达活着时,声名并不显赫,但他预言要等到1880年左右才会有人欣赏他;贝多芬的许多作品更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的几部钢琴奏鸣曲是为未来世纪的听众而创作的。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的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  文化  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的内驱力。如,凡?高作画,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他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
    >>>下一页是孤独使人成功的例子        

7. 是不是越成功的人越孤独.?

成功的路上是孤独的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同样我也为了一个梦想而努力,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宁静温馨的港湾! 

一路上总是有无尽的孤独,生活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在脚下延伸,体会孤独成为生活的必修课。 

孤独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的闹剧,让你想仰天长笑!孤独是沉重的不能再沉重的压抑,让你想痛哭一场!孤独又是挥之不去的淡淡心绪。可能每一个人都会遭遇孤独,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泰然面对,享受孤独。或许许多年以后你我才会明白,孤独是一种人生的美味,一种超越自然的灵魂的升华。孤独里孕育着成功的契机,只是当初没在意,才使她悄然逝去。 

烦恼是孤独的序幕。郁闷孤独的伴侣,令你感到阵阵心悸和无望的窒息。寂寞是孤独延伸。静心是孤独最好的良药,当你静下心,聆听一首清幽的旋律,打开一段美好的思绪,即便有一刻的愉悦都会使心情的得到一份慰藉,你可能也会为看到一株嫩弱的小草、一棵独立的青松、一座沉默的山峰而感染。 

享受孤独的感觉,静静地伫立在自己的岸上,在这仅属于自己的空间,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别辜负了生活,别辜负了生活中那么多无私的给予。你给了生活多少耕耘,生活就会赏赐你多少果实;你给了生活多少懒惰,生活就会回敬你多少苦涩。孤独实地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是命运给予我们的厚赠。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事业就选择了孤独,拥有了孤独就叩开了成功之门,享受孤独就是享受绮丽的人生。

是不是越成功的人越孤独.?

8.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

      执着于梦想,不胆怯于孤独,不迷失于寂寞,战胜孤独,超越寂寞。或许,成功就在前方。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篇1 
         孤独,听上去总给人一种落寞的感觉,它总是不受人喜欢的。
         当你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却没有人与你分享快乐;当你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却没有人替你分担痛苦,不管悲伤快乐与否,都只是你独自一人,那是多么令人失望、痛苦的一件事啊!对于孤独,人们总将它与失败、痛苦画上等号,它也便成了寂寞、痛苦、失败的代名词。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孤独永远是智慧路上的最佳保姆。”享受孤独,利用孤独,便是成功的开始。科比·布莱恩特就是最好的例子。
         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是现NBA球员中最接近乔丹的一个球员,从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越了乔丹,被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誉为“当今篮坛第一人”。NBA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发球员,最年轻的10000分先生,81分的历史第二高单场得分记录,连续13场得分35+,连续9场得分40+,连续4场得分50+,3枚总冠军戒指……身背无数荣誉的他,却是最孤独的人。
         科比的父亲曾是NBA最底层的球员,常常是用来平衡交易的砝码。少时的科比,已经习惯跟随着家人不断地迁徙他方。由于居住环境不固定,他没有固定的朋友。在意大利,这个少有美国人的国度,他度过了他的童年。即使在6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已听不出美国腔,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异邦的朋友,他的朋友仍只有一个——篮球。
         少时的他已经与篮球结下不解之缘,他每天反复地看着祖母从美国寄来的魔术师、乔丹的录影带,在父亲职业球员的教导下,他开始接受正规的篮球训练,并由衷喜欢与父亲玩一对一。14岁,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扣篮,并且打败了他的父亲。
         1991年,14岁的科比随着家人重新回到美国费城。父亲在意大利奋斗所攒下的积蓄已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宽裕的生活,于是,科比在当地的贵族学校——洛马里昂高中开始了他高中的生活。这所贵族学校并没有多少黑人,说话带着意大利腔调的科比更是遭到了同学的蔑视,在学校,科比选择了沉默。他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在篮球场上独来独往的作风让他倍受队友的指责,然而他坚信:他会用行动证明一切。
         每年暑假,当同龄的同学在家里打着游戏机,看着电视,在游泳池里嬉戏时,科比已经开始了他每天12小时的篮球训练。当时他的父亲是一所大学的助理教练,那里的篮球馆为他提供了便利。每天早上踩1小时的脚踏车到达篮球馆,从早上9点练到晚上9点,是他在每年暑假一成不变的生活。于是,他帮助洛马里昂高中53年来的首次州联赛冠军。而他在高中联赛的总得分2883分,也超越了篮球皇帝张伯伦40年前所创下的2359分。
         17岁的科比并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把自己的才华带到了NBA,成为了NBA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初到NBA的日子,他更加备受孤独的煎熬。当他与奥尼尔联手为湖人拿下第一枚NBA冠军戒指时,他与奥尼尔的矛盾也逐渐被激化。队中的老大奥尼尔不甘心自己仅得到为数不多的出手机会,对于科比的不传球,是他愤怒的唯一原因。队中的主教练菲尔·杰克逊也用尽一切办法让科比屈服,他甚至暗中帮助奥尼尔在对里拉帮结伙,有意孤立科比。于是更衣室的嬉戏打闹,科比只能默默地看着而不能参与其中。
         然而这些,却让科比迎来了每个夏天必需的自我虐带式训练——疯狂地每天1000次投篮训练,与自己的影子一对一练进攻,练防守。他始终坚持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如果无法正常交流,那就用自己的行动来征服。然而他只能靠自己,因为当时队里除了马龙、乔治、费舍尔不会有任何人传球给他……
         在人生的几个中要阶段里,科比总是孤独的。也许你会说这养成了科比孤傲、偏执的性格,但是,这也不成就了科比么?若科比从小不缺少朋友,从不孤独,他还会坚持每个暑假里每天12小时的训练么?他还会在每个赛季过后的夏天自虐式地1000次投篮么?他还会把篮球视为生命么?这一切,将会变得那么未知——也许,他会。但也许,他不会。
         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没错,当居里夫人不愿在家里多放一把椅子时,她接受了孤独;当爱因斯坦在某一聚会对朋友说:“我甘愿回去做一头啃草的牛”时,他选择的孤独。他们都是人类史上的伟大科学家。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想想看,多少作家、艺术家是独自一人,多少作家、艺术家是在深夜才开始创作?
         南森说过:“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是啊,“孤独”一词在词典的解释为“独自一人”。独自一人,我们可以更冷静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独自一人,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获取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渲泄心中的不满;独自一人,我们更能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点;独自一人,还是使自己摆脱依赖,走向成熟的享受。
         古语云:“勤奋踏平坎坷路,孤独造就凌云志。”这应该是“孤独是成功的开始”的最好诠释吧!科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些孤独的人的成功告诉我们:其实孤独只是一种心态,只是我们如何看待它罢了。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篇2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享誉世界,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为《一千零一夜》着迷的“大学问家”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一个名为阿拉卡塔卡的小镇,由于父母忙于生孩子,10岁以前,马尔克斯基本都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身为上校的外祖父不但有至少19个私生子,还参加并指挥过哥伦比亚著名的“千日战争”。酷爱占卜算命的外祖母,经常讲那些充满死人的鬼怪故事,经常唬得马尔克斯大气也不敢出。
         9岁的一天,马尔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读到一个人开了瓶盖,冒出一股烟,烟又变成妖怪之时,马尔克斯不由叫道“真神了”。此后,邻居们经常看到只有八九岁大的马尔克斯,在常人难以忍耐的酷暑中,对《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他们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大学问家”。
         1947年2月,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圈立大学报名学了法律。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学校清冷的学生公寓里,马尔克斯坐在床上,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启发马尔克斯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嚷着道:“真他妈绝了!我的天,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这样,我也能写……外婆就是这样讲故事的。”
         第二天,依据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启示,马尔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名副其实的小说《第三次无奈》。自此以后,马尔克斯立志要成为一位小说大家,从《圣经》到古希腊罗马神话,从卡夫卡到托尔斯泰,他不断汲取着世界文坛巨匠的养料,准备在世界文坛上实现喷发。
         沦落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
         1955年,在哥伦比亚第二大报——《观察家报》任记者的马尔克斯被派往欧洲。1956年,报社被封,马尔克斯一下子没有了固定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全面困境。
         沦落巴黎期间,马尔克斯有一次邂逅了自己的偶像——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天,马尔克斯看见海明威夫妇在圣米歇尔大街散步.马尔克斯因为激动或者腼腆,站在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动不动,只是两手卷做喇叭筒状喊道:“老师——”,海明威潇洒地转身扬扬手回答说:“朋友,再见——”。当时,马尔克斯正痴迷于《老人与海》,海明威一定没有想到,这个陌生人有朝一日将与他在世界文坛比肩而立。
         付不起寄文稿的邮费
         此后多年,马尔克斯辗转于委内瑞拉、哥伦比砸等地,继续从事新闻和写作工作,并一度效力于卡斯特罗领导下的拉丁美洲通讯社。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了在广告公司的工作,把所有家当——5000美元交给了妻子梅赛德斯,开始闭关写作《百年孤独》。
         在长达18个月的写作期间,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计的。当小说才写到一半时,马尔克斯交给梅塞德斯的5000美元已经花光,他们只好当了汽车。不久又没钱了,梅塞德斯开始当首饰、当电视机、当收音机,唯独给丈夫写作用的新闻纸从未短缺过。
         好不容易等到文稿杀青,马尔克斯和妻子来到邮局,准备把《百年孤独》的纸质稿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700页的书稿被称完重量后,他们被告知需要83比索的邮费,山穷水尽的马尔克斯当时只有45比索。夫妻俩不得已只能先邮寄一部分书稿。随后,梅赛德斯又把仅剩的家当——自己吹头发的吹风机以及为孩子们榨果汁的榨汁机典当后,才换回50比索,用以支付邮寄剩下半部书稿的费用。
          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例子篇3 
         在很多人眼里,“孤独”可能与刘同无关:刘同,身高1.78米,用他自己的话说“长得还比较清秀”,出了书,33岁任职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工作上颇为成功,是标准的“高帅富”。但与大多数80后一样,他也经历过青春的迷惘、选择工作时的彷徨。虽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假装潇洒,内心却总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提起高中时光,刘同说那是一段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日子。男同学们有阿迪、耐克的运动服运动鞋,他没有。在男生们打篮球时,他帮忙买好水放在一旁。“那时我想加入同学们的讨论,试着插话,可没人理,特失落。”刘同曾经做过一件最“二百五”的事,为了交到朋友,他写小纸条给班上的体育委员:你好,我可以成为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吗?对方看完直接扔入垃圾桶。
         除了没有友情,高中时的刘同和父亲也几乎没有任何沟通。对父亲而言,刘同是一个整天盯着电视看,看到连电视节目都没有了可仍然还在看的人。相反,对刘同而言,自己是一个每天晚上8点半写完作业为了等父亲回来跟他聊聊天,而昏昏欲睡地看电视看到半夜12点的孩子。
         有一天,刘同在纸上写下命题:谁的17岁比我惨。他为此还一一列出“最惨”的几件事:永远没有零花钱;永远穿一样的衣服;男生不把我当男生;女生不把我当男生;父母不理我;老师不理我。
         他看着这6件事,忽然找到关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因为自己成绩差,所以老师、父母、同学都不理他,也没有零花钱。“那时我真是醍醐灌顶,仿佛看穿了人生的本质。”
         找到困扰自己的根源后,刘同开始尝试着改变,“我想感受成绩好是什么滋味”。
         尝试中改变
         那时刘同已经上高三了,重新开始学习从高一起就没有学过的数学。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他买了三本习题集,每当复习完一个小节,他就要求自己把所有的习题做完。一段时间后,刘同在数学小结考试中位列前三名。
         对于语文及其他学科,刘同同样认真对待。语文成绩从原来的80多分提高到最好的137分,最差也没低于120分。当老师对刘同说“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吧”,他感到了尊重,“我真的不想笑,我想哭”。
         通过这样的尝试改变,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靠能力。若怀疑自己的能力,就稍稍转变思维方式,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大一的时候,刘同每天都会写篇日志,每一篇日志都会探讨一个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当他把所有的问题都写成日志之后,日志里也会形成一个结论——以后遇见这些事情应该这样去处理。每一天解决一个问题,一年300多个问题,大学四年就是1000多个问题。年轻人哪有那么多问题,顶多就是亲情、友情、爱情、未来,大概四五个方面的问题,每个类别可能也就100个问题。“大学四年当中,只要你把目光投射到自己的身上,每天去解决问题,大学四年之后很多问题就已经被你解决过一遍、两遍了。当你面对人生很多困惑,包括面试官刁难你的时候,你都可以很快回答他。”
         此后随着阅历的增加,刘同才明白种种孤独感实际都是无形的忘我成长。正如新书所写,孤独是刘同在所有情绪中最为认可的一种,经历过孤独,才能有新的力量。他解释:“孤独的感觉太棒了。那不是失败,而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最好时光。”
         写作的魅力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讲述的33个故事覆盖了包括情感在内的人生多个截面,不仅回忆起自己大学开学前夜一个人的辗转反侧,以及毕业当天假装潇洒,结果却在拿起行李箱的转身瞬间情感喷涌,更诚意述说了自己在职场上既坚持又妥协的经历……刘同说,自己写书不是卖弄隐私,而是给读者另外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只负责剖析,不负责给予答案”。
         在他看来,写书更多的是为了总结观点,告诉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对有些事情的发展脉络可能之前不够明晰,但通过写作达成自我对话后,能让自己慢慢找到一个解决出口:“最后的结论可能是‘对啊我为什么不这样’,当再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我会拥有处事准则,不会浪费更多时间。”
         写作对刘同的工作帮助很大。早年他参与制作的节目多与娱乐有关,偶尔也会觉得无聊,对他而言,写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只有每天写点东西,最后集结成书,或者发发专栏才知道过去的一年留下了什么。他总结道:“做电视是遗憾的艺术,写作则能留下很多珍贵的东西。”
         新书名字的选定过程也颇费一番周折。“自己开始时认为现在的名字是很有些矫情的。最初,他们为这本书设计了200多个名字,讨论时间长到参与人员几近崩溃,我想命名为‘一个人,你还好吗?’之类。感慨起来就在微博上写了一些有关孤独的感悟,恰逢世界杯,几乎每场比赛结束,都有人提到‘虽败犹荣’四字,后来干脆取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在他看来,《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本书适合在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下看,“比如想跟自己对话、感到迷惘或有问题难以想清楚的时候。因为书中的一些句子易与读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平和的心态
         就刘同来讲,融入一个新环境的前几年都是孤独的,比如读大学的前两年、参加工作前五年,“那个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合群,也不知道哪个群体你才喜欢”。
         “每一个人成长中都会面临孤独。”刘同说,自己的排解方式是,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比如工作与写作。这两件事能让他很快沉淀下来。此外,还会健身、听歌或到处逛,即便在出差旅行途中也不例外。
         “我在光线已有10年时间,在这之前几乎从来没有外出旅行。30岁到33岁这三年中才可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有机会出去。”刘同略有遗憾地说。
         由于英语太差,刘同独自旅行的次数并不多,去的也都是中国周边的国家。所以,他只好把每次出差都当成旅行,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到一个地方待一天,第二天离开。在这段时间内,会去小巷子里行走,专门吃大排档,哪里人多往哪里挤,他说:“那样我会觉得自己像当地人,而非路过的观光客。”
         或许正是能够借机放松的原因,刘同听到出差的通知便会“很high”。为了养精神,他在飞机上一般以睡觉为主,登机时会随身带很多在飞机上睡觉的装备,其中必备三样:耳塞、眼罩和靠枕,有时还会带上一瓶水。他说,基本把这四样东西摆好,飞机上的旅程就可以很快度过,然后醒来写东西听歌。
         如果在飞机上的时间超过俩小时,刘同还会利用这段时间来写作或改稿。每次要出书,出版社就会将初始稿件打印成厚厚的一本供他在飞机上修改。不过,刘同说,自己写稿的工作主要还是在家里完成,“一般在晚上12点以后,会写一个小时左右”。
         “我还有一些专栏要写,但工作太忙,出书频率不会太快。”刘同很忙,但仍乐此不疲地把工作与写作分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