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有哪些

2024-05-05 10:07

1.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有哪些

一、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设计,不追求趋同
 
  不同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也因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人员的素质、公司的层级组织等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种激励模式来解决所有企业的情况,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设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方案时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二、把多种激励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激励
 
  国内过去在解决激励问题时,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激励,如改革前侧重于精神激励,改革后又侧重于物质激励,特别是短期的货币激励。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是有层次的,如马斯洛提出的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同样的,企业家的也有四种基本的需要,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权力需要和成就发展需要。单纯的任何一种激励方式都很难获得满意的效果,需要集中激励模式有效配合,使其发挥各自的激励优势,做到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因此,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应该把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激励,以起到最大限度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努力工作的作用。
 
  三、高层管理人员的收益应该与企业经营业绩相适应
 
  高层管理人员的收益应该与企业经营业绩相适应体现了风险–收益的原则。激励企业管理人员的目的就是解决企业的绩效问题。在所有者自己经营管理、自己负责企业盈亏的单人业主制企业中是不需要激励的,而在实行委托–代理经营的现代企业中就需要对企业的代理人即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实行有效激励,这主要是因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行为决定着企业的业绩和股东的利润,而决定和影响企业高层管理者行为决策的因素就是其行为所获得利益,当然,这种收益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如果高层管理人员的收益不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那么激励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国过去企业效益低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的收益不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干好干坏一个样,经营者缺乏动力。因此,仁达方略认为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应该坚持收益与经营业绩向适应的原则。
 
  四、高层管理人员的收益应该与其有效努力相适应
 
  很多因素会影响公司业绩的好坏。在设计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是应该分清企业经营者到底有多大贡献,多少业绩是其主管努力或能力的充分发挥所获得的。比如公司绩效的变化是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行为的影响。因为当外部经济环境变好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即使不是很用心地去经营,公司的业绩也会相应变化;而当外部经济环境变得恶劣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即使很用心地去经营,公司的业绩也可能会变坏,甚至出现亏损。另外,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来说,他们很关心本公司股票在股市的表现,但由于我国股市尚不成熟、不完善,股票的市场价格很难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也就很难真正反映公司高层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因此,对高层管理人员实施激励要与其努力工作的程度相适应,不能仅看公司利润的绝对量或股票在股市的表现。
 
  五、应该与企业的长远经营业绩相关联,使企业经营者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成长性
 
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特别是我国许多初具规模的企业要想成就百年企业的梦想,就必须彻底消除经营中的急功近利现象。为此,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大额激励设计应该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避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短期化行为。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有哪些

2. 高层管理人员的制度激励

 高层管理人员的制度激励
                      在国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高流失率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与间接成本,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士气,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吸引和利用高级人才,把人力资本开发到最大、人力资源配置到最优的激励制度,是中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1 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度激励的现状 
    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制度激励问题相对于管理激励问题来说更具有根本决定性和现时意义。特别是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制度激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 基本薪酬所占比例偏大,浮动薪酬,尤其是与产权相关的股权激励部分,所占比例偏低。在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管人员未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司超过60%。另一方面,高管持股收益只占高管们总薪酬的约20%,这说明中国的高管薪酬还主要集中在短期激励。
    1.2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由于许多企业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原因,以至在上市公司里,大股东滥用控制权的现象非常严重,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企业的整个权力也因此而掌握在董事长及其以董事长为核心的极少数人手中。董事会也因此而成了董事长一人的董事会,公司的一切皆由董事长说了算,所谓的公司治理则完全成了一个空架子。一方面是大权在握,而另一方面则是私欲的膨胀由于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管流失就很平常,更有甚者,收贿、侵吞、挪用公款,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在部分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破坏了立法时所设计的公司权力制衡体系,导致高管层共谋和内部人控制。
    1.3 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和处罚很不到位 一些高管对企业管理不善,出了问题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投资者反而成了这些巨额损失的买单者,而高管们却仍能毫发无损,高枕无忧,甚至还可以拍拍屁股,调到另一家企业做起了老总,有的高管竟裹挟巨款玩起了“蒸发”的把戏。就拿上市公司高管来说,相对于利益,高管面临的风险则显得不那么严重。一方面,证券交易所在职权范围内只能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谴责,同时,证监会对违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处理权限和力度也有限。
     2 我国企业对高层管理人员制度激励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的工作绩效,是决定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何激励高管,充分发挥高管潜能,为企业和股东创造出最大经济价值,一直是董事会、老板十分关心的问题。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2.1加薪、奖金或福利制度 加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经济激励措施。加薪激励把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肯定直接表现在重要的稳步增长的经济收入——工资当中,非常直观实在,量化了的金钱可以直接让高层管理人员感觉到自己已经实现了的价值。奖金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单独、额外的奖励,可变性较大,但其实质仍然是“多给点钱”,与基本薪酬一起,构成了高层管理人员的日常性收入。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健全的福利制度更能吸引他们。主要有以下几种:福利设施、补贴福利、教育培训福利、健康福利、假日福利等等。另外还有社会保险和额外津贴等等。
    2.2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高层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历程,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生活的内容、职业生活的方式和职业发展的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绝大多数员工,特别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抱有一定的愿望,并为自己制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同时会积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创造条件。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目标能否实现,或者实现的程度有多大,不仅仅取决与高层管理人员自己,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高层管理人员为之工作的组织。企业要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计划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同特点,将高层管理人员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为高层管理人员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并据此作出企业的有关人力资源规划。 HttP://www.gWYOo.Com
    2.3 自主创新的新平台 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除了常规物质薪酬激励以外,也许更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独立演台大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自己可以参与商业剧本策划和导演,亲自担纲主角,而不仅仅是企业中的一个高层管理者。由于高管职位在一个公司总是有限的,因而导致许多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长期晋升无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给予他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让其参与决策并亲自督导执行,是企业是否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其发展欲望的关键因素。例如决策层给一定的资金让高管人员进行一些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或者让高管人员在企业进行一些有益的改革措施,这都会激发高管人员想获得成功后获得成就感的愿望。同时企业决策层也应该考虑合理设定企业的短中长期目标。然后为高管人员设计一个综合的短中长期激励计划,为优秀高管人员留下充分的利益和发展空间,是解决高管人员激励持久性和有效性的必要工作。没有新的平台给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就会受到压抑,时间一久,心生压卷,最终造成优秀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
    2.4 绩效考核制度 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重大决策以及日常经营决策起着关键作用,而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会有效地激励高层人员自觉完成既定目标,自觉按照标杆来塑造自己,高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也会自觉发挥。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应使用360度考核法,由高层管理人员的上下级、同事、以及客户进行考评。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将每年年终进行一次,但同时每月都将对其工作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作为考核成绩保留。在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360度绩效考核的同时,还将组织专门的考核小组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另外的考核,考核小组将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会同其它部门精英,同时外聘专家。高层管理人员的最终考核得分将由上述两种考核得分汇总后得出。
    2.5 建立股权分享制度 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实际上是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资产。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需要依赖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自律”。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高层管理人员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为了使高层管理人员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高层管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对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高层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高层管理人员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对防止高层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3 小结 
    企业的激励制度是严格完整的体系。而由于制度的原因,使得作为组织成员个体的工作或劳动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或者个人不须承担其行为的部分或全部后果。特别是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影响很大。对高层管理者的制度激励,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与产权相关的“代理成本”问题。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以及其他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本股权化成为企业制度变迁和制度激励的必然选择。
  ;

3. 完善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措施

 完善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措施
                         企业中层管理者既是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又是战术决策的制定者,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关键人物。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完善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中层管理者的薪酬激励 
         中层管理者的薪酬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岗位工资、年终奖励、股权期权、职务消费和福利补贴。因此,如何让中层管理者从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满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应当努力把握的课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把握:
         第一,把收入与绩效挂钩,建立中层管理者绩效技能评估制度,以中层管理者的绩效为基础确定其薪水,工资标准由绩效最低直到最高划分出不同级别。
         第二,重视内在报酬。实际上,报酬可以划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外在报酬主要指: 组织提供的工资、津贴和晋升机会,以及来自于同事和上级的认同。而内在报酬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
         第三,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国外公司在这方面的实践结果表明: 与没有中层管理者参与的绩效付酬制度相比,让中层管理者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常令人满意且能长期有效。中层管理者对报酬制度设计与管理更多的参与,无疑有助于一个更适合中层管理者的需要和更符合中层管理者实际的报酬制度的形成。
          影响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因素分析 
         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影响的因素大体上与高层管理人员比较相似,但也由于其自身工作特点有独特之处,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薪酬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因素方面来分析,宏观影响因素:企业竞争力、市场供需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行业状况;微观影响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招聘难易程度。
          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现状
         目前,许多企业只关注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问题,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缺乏深入的研究。高层管理人员实行了年薪制或期股期权,其人力与管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而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模式仍停留在旧体制上。依据当前企业薪酬制度调整的趋势和经验,考虑到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和他们对薪酬的特殊要求,其薪酬结构如下:薪酬收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水平的确定可以首先开展岗位评价,确定各中层岗位的等级,然后再根据不同等级的中层岗位,确定工资标准。
         (2)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评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是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的一种工资制度。
         (3)奖金。奖金设计是中层管理人员薪酬设计的重中之重。按照是否承担利润指标,将中层管理岗位分为“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和“不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于是把奖金分为两类,效益奖金和浮动奖金。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薪酬结构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奖金+福利”;不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薪酬结构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浮动奖金+福利”。
         (4)福利。福利的设计要有特殊性。结合上面对中层管理人员薪酬需求的分析,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福利项目。
         2.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近期做的一项关于中层薪酬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被调查的中层对于薪酬不满意。具体到不满意的原因中薪酬结构单一、绩效部分不明显、平均主义严重排第一位。可以说,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很多企业仍然在沿用着旧式薪酬体制。   在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中,人们对劳动与薪酬之间的这种激励机制重视不够,存在明显的缺陷:薪酬形式单一、薪酬依据错位、薪酬方案激励不足、薪酬水平不合理、 薪酬支付成本居高不下。
          完善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策略 
         对于现阶段企业中层管理者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与机遇,且根据现阶段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在深刻理解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特征及其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特征与薪酬结构的关系,提出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模式――自助式整体薪酬激励模式。
         1.自助式整体薪酬激励模式
         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以员工为导向的薪酬体制,符合现代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很多薪酬方案中的因素统一起来。它扩充了旧式薪酬概念的内涵,强调了雇员的薪酬多少取决于所做的贡献,通过现金和非现金手段,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伙伴关系。自助式薪酬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员工为中心,强调了员工的参与性;第二,注重非现金报酬,员工既可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自己心理上、情感上的需求,又可以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下兼顾家庭与工作;第三,量身定制,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弹性的定制,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第四,多样化和整体化,自助式薪酬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第五,以业绩为主导,投资和奖励相结合,自助式薪酬是由投资和奖励两部分组成的。
         可以说,自助式整体薪酬几乎囊括了中层管理者的所有重要的激励因素。因此,在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激励体制构建和完善中引入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与选择。
         2.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思路
         企业在给中层管理者设计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时,要根据薪酬元素功能的不同进行归类,根据个性和需求对中层管理者进行分类,为每一类的中层人员设计一个具有弹性的基本薪酬框架,并且允许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喜好等自由选择薪酬组合和各种薪酬元素的比例。因此,自助式整体薪酬激励模式是这样一种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思路:企业针对中层管理者设计不同的薪酬方案构成。这个薪酬方案不是一个固有模式,而是一套可供员工自己选择搭配的薪酬元素,员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兴趣、家庭状况等来制定个人的薪酬模式。
         3.完善的基本原则
         自助式薪酬方案应该说为企业中层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但是这种新的模式要发挥作用,还必须依托于企业及其薪酬设计者的努力。在为中层管理者设计实施自助式薪酬方案前需具备如下一些基本条件,完成变革:(1)成立专门的薪酬部门――一个整体薪酬部门;(2)拥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3)做好前期的沟通与宣传。
         4.完善的对策建议
         自助式整体薪酬在推动薪酬变革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美国已被广泛接受,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证实,中国企业对自助式薪酬方案的引入必将是一个逐步的、选择性吸收的过程。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引进自助式整体薪酬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2)转变传统的薪酬观念,建立现代薪酬理念;(3)采取渐进性的改革方式;(4)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注重非现金报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私人因素等可能会使企业在短期内的薪酬支出增加,影响企业的短期利润。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能够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给企业发展带来长期的收益。
    ;

完善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措施

4. 怎样激励高层管理者呢?


5. 激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有哪些方法

企业中高管激励方式,网上有很多答案。我总结一下大体有以下方式
1、精神激励 尊重中高管的地位,让中高管感到自身的价值,并受企业上上下下的尊重。当取得成绩时,要做出赞扬、表彰。
2、中高管福利 设置中高管有别于普通员工的福利,比如用车、保险、旅游。。。,体现出中高管的地位和价值。
3、晋升机会  企业有更多的晋升通道,通过自己的努力,职务不断提升对一部分中高管来说比薪酬更有激励效果。
4、挑战平台  部分中高管到企业是为了自我实现,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创造挑战性的,具有吸引力的平台对这部分中高管最据吸引力。
5、绩效、奖金及分红 对部分中高管来说,做出了贡献,有相应的回报机制很重要。给多大的政策,就能做出多大的业绩
6、中长期激励:比如利润分享、虚拟股、股权、期权等,最大的激励就是给自己打工。与企业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能极大程度调动中高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有哪些方法

6. 管理者如何做出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设计

薪酬体系诊断:
为了充分了解该企业存在的薪酬问题,我们采取了深入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市场调研等方式,对该企业的薪酬现状、地区薪酬情况以及本行业的薪酬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通过调研访谈,我们发现该企业的薪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高中层薪酬远远低于行业水平和地区水平
通过薪酬曲线图显示:高层人员、中层人员水平低于行业水平很多,同时在当地市场也没有很大竞争力,低于本地区高位薪酬。由于中高层人员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因此他们成了本地区乃至全国竞争对手挖墙角的主要对象。高薪的诱惑也是高中层人员纷纷跳槽的直接原因。
2、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薪酬也低于市场水平
在该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价值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该企业衡量人员价值的主要还是工作量,而技术工种的价值由于直观性不强,在薪酬上并没有很好体现。这样使得技术人员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同时也造成了该企业质量问题不断。薪酬过低导致技术人员也纷纷跳槽,技术力量的不足使该企业存在很大隐患。
3、普通员工的薪酬很有市场竞争力
普通员工的薪酬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接近,但又高于当地水平很多。由于该市的平均收入本身就比较低。由此到该企业工作是人们非常向往的一件事。基层人员的庞大基数,使得该企业薪酬总额很多,平均薪酬在当地也举高不下。
4、平均观念根深蒂固,薪酬水平一刀切
作为一个传统的国企,该企业的平均观念还根深蒂固,人员的工资差别很小,不仅纵向差别不明显,而且横向之间差别也不明显,如所有的经理都是一个级别,不管是干营销还是搞后勤,也不管是管理10个人还是100人。
与市场情况反差明显。企业领导也意识到这是个严重问题,但由于不清楚各级别、各人员到底差别多少才是合理,另外也为了避免人员闹情绪,有意见,因此不敢拉大工资差距。
5、技术人员薪酬难调整,晋升靠当官一条路
该公司薪酬晋升主要靠当官提升来实现,而有限的管理职位远远不能满足人员的需求,晋升通道的狭窄导致技术人员薪酬很难提升,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该公司就设立了很多副职让技术人员来担任,从而把他们的薪酬涨上去。
但这样导致公司组织臃肿,职责不清,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脱离了其擅长的职位,他们的技术水平不能很好发挥,影响了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发展后劲。
6、惩罚性薪酬,多干多错,少干少错
该公司主要采取政策,多干通常不会多奖,但是出了差错一定会扣工资,这样导致人员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干得越多拿的反而越少。而且企业效益与员工个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人员态度消极,出工不出力,工作效率低下,企业产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市场定单因此而丢失。
总体看来,作为一个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的公司,该公司还保留了传统的大锅饭遗风,平均主义比较严重,薪酬没有突出职位的价值,没有体现向关键职位和业绩倾斜的客观要求,这样企业的薪酬既缺乏外部公平性,又缺乏内部公平性。
虽然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造,但原有激励制度没有变,员工状态依旧是老样子,这样企业薪酬虽然没少发,但员工根本不领情,薪酬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同时,薪酬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关键人才流失,为公司今后发展埋下隐患。

薪酬体系设计:
根据与企业各级人员的深入交流,我们达成了共识:薪酬不是每个人都理所当然应得的福利,它是每个人的价值体现,是通过工作付出才能获得的回报。因此,薪酬设计要发挥其激励作用,淡化其保健作用。
薪酬要向关键职位倾斜,要根据职位在公司的价值和在市场上的替代性来调整,同时,薪酬要体现多劳多得、奖优惩劣的公司文化导向。以下是薪酬设计的具体原则。
1、薪酬适度领先,关键职位具有竞争性
根据市场调查,我们提出了该企业薪酬的调整方向:关键职位的薪酬向行业中高水平、地区高位水平看齐,普通员工的薪酬向保持地区中等偏上水平。高中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企业内难以替代人员的薪酬水平要大幅提升,保持市场的竞争力;普通人员、职位容易替代人员的薪酬水平在维持市场中位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个别微调。
这样薪酬既保持了市场竞争力,体现了激励性,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又有效了控制了人工成本,因为企业的关键职位人员的数量毕竟占少数,总体调整下来,薪酬总额不会大幅提升。
2、职位评估,对职位价值进行高低排序
解决职位价值大小的工具是职位评估,在职位评估中,我们根据职位承担的责任、工作的复杂性、需要的技能和劳动条件等因素进行了评估,并根据该企业的行业、地区特点、企业文化要求对评估要素进行了调整,确保评估能真实反映职位价值及公司现在及未来导向。
职位评估完成后,各职位在公司经营价值链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就一目了然,同时,职位评估的培训和操作过程也是对人员进行熏陶和改变平均主义思想过程。
通过职位评估,高中低层的职位价值分数明显的拉开了,而且同一层级间的分数差别也很大。而有些基层职位的价值要大于中层职位,尤其是技术职位,要比某些中层管理职位得分数高很多。
3、宽带薪酬,让每个人都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根据职位评估分值和市场薪酬调查,我们设计了宽带薪酬:把该企业工资分为十级十档,一职多级,一级多等,等级代表了职位的价值差异,档级代表了具体人员的能力和业绩差异。
这样,薪酬告别了过去的单纯点值,形成了一个宽带区间,每一区间都有平均工资、最高和最低工资。薪酬级别越高,区间值就越大,而且上下级区间薪酬有部分重叠,人员工作出色,就有可能比上级拿的工资还高。
由于技术人员的评估分数比很多中层管理职位高,因此,他们的薪酬级别也相应的比这些管理职位高,这样,技术人员不用当官就可以拿到较高的薪酬,这就鼓励技术人员可以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宽带薪酬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各类员工在职业生涯上有较多和较大的成长空间。
4、动态工资,干坏不坏不再一样
宽带薪酬体现了职位价值,但它必须是在付出努力后得到的。为了突出业绩与薪酬的关联,我们把宽带薪酬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薪酬主要部分是工资,另外还有少部分的福利、津贴、奖金。
其中工资又分为动态和静态两部分,静态工资主要起保健作用,保障人员的日常基本生活;动态工资主要起激励作用,它与员工的绩效考评结果挂钩,随绩效变化而不同,这样避免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动态工资比例可以根据企业激励导向灵活设计。总体原则是:职位担任的责任越大,动态工资就越大,这样,高层的动态工资部分肯定要大于基层;职位工作业绩与个人努力关联性越大,工资浮动就越大,如主要靠个人努力而完成业绩的销售部门,他们的动态工资要大于主要按照程序性工作的职位,如财务。
这样,动态工资与责任大小与努力程度挂钩,更具公平性。
动态工资真正体现了人员贡献度,体现了多劳多得,同样的职位绩效不同工资有很大差别。薪酬级别很高的人,没有贡献,拿到的工资也会少一大截。奖金更促使人员努力工作。
而静态工资、福利、津贴为人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这样薪酬既有保健作用,更突出激励导向。全体员工就会紧紧围绕组织目标的达成而努力,薪酬的付出真正带来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薪酬注意事项:
1、系统原则
薪酬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企业其他系统的配合才能有效施行。没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职位评估就无从谈起;没有科学的考核体系,动态薪酬就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保证该薪酬体系的顺利运行,我们同时为该公司设计了科学的目标体系、业绩考核体系,建立了每个职位的职位说明书,这样不仅为薪酬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保证了薪酬激励的高效和持久
2、沟通原则:
薪酬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人员不支持,薪酬改革就很难开展,甚至引起波动。为此,我们通过不断的培训,让人员了解薪酬改革的原则、要点,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还通过全方位访谈,消除人员的疑虑和不安,并吸收他们的建议。
这样保证了薪酬设计的合理性和过程透明性,而既有公平感又有危机感的激励设计对人员触动很大,促使他们调整心态和思路。企业的全员动员和大力宣传也非常必要,这样整个薪酬方案的出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项系统过程。
3、渐进原则:
为了保证薪酬变革的顺利运行,防止人员的不良反应,我们在设计中,不仅给出了该企业今后要达到的科学薪酬模式,更为其提供了过渡方案,让其选择试点运行,并根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等到企业管理基础和人员思想充分到位后,再大力推进薪酬变革。这样保证了薪酬体系的平稳运行。
通过这次薪酬变革,该企业人员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大力改善,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渐渐杜绝,人员流失现象逐步减少。在薪酬总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企业人员劳效和整体业绩达到大幅的提升,薪酬真正起到了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在此,希望这个案例能对众多希望以薪酬激励促进竞争力提升的企业有所启发。

7.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方式探讨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方式探讨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了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如何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因股东和经营者利益与目标的冲突而形成的道德风险问题,充分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成为投资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于是,产生了所谓的企业高层激励机制。
     一、股权激励 
    早在几年前,国内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始探索和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即股权激励)方式。应用股权激励方式的企业认为,企业应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实现最大对应机制,要求经营者与股东之间实行剩余分享。因此,推行股权激励方式成为当时业界热门话题之一。实施股权激励,就是企业把已经发行但尚未流通的库存股票(可以通过发行和从二级市场回购的方式取得),通过预先确定的较低价格有偿购买或无偿授予的形式,实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持股,从而使经营者能参与剩余价值的索取。
    1.股权激励在我国实施的障碍
    从国外直接引进的股权激励方式,在我国的实施中存在较多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于法律的障碍。对于股权激励,我国目前缺乏对其约束的法律规范,我国股票发行政策不允许上市公司预留新发行股票,限制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除减资外),使公司无法获得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需的股票。而且,公司董事、监事及经理在职期间不允许转让股票的规定,又使股权激励的效应降低。
    (2)对强势资本市场要求的障碍。企业高层管理者获得股票后,需要通过努力,使企业经营绩效提高,从而可以获得较高的股利分配。或者,良好的经营绩效促使股价升高,从而使股票持有人获取更多利益,这就要求我国股市变动能真正反应企业经营绩效,即满足强势市场有效的假设。而我国股票价格的波动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并非完全正相关,比如由于信息不对称、庄家操纵市场、政府政策与社会资金的流动等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有时会成为股市波动的主要因素。造成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完全把精力放在企业绩效的提高上,而是股票价格的上涨上,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
    (3)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障碍。我国绝大多数公司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公司管理层往往参与到制定股权激励原则、确定配股比例、确定股票购买价格等工作中,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客观公正的中介机构参与到这中间来,无法保证股权激励的效应最大化,甚至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2.有效股权激励制度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要有效在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国家应抓紧制定包括能切实解决股票来源、顺利调整股权结构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企业,也应联合外部中介机构,成立独立于企业的股权激励管理机构,按照内部约束机制与科学激励原理,对股票期权进行管理。
    (2)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和监督机制。切实发挥监事会的日常监督职能;把最高权力归还于股东大会;防止大股东控制企业从而使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防止企业高层占有内部信息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等。
    (3)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体系。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随着我国MBA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了更多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同时还需要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体系,使企业在选择职业经理人时能够顺利查到其从业历史资料,以促进提高其职业素养,有效制约其职业行为。
    (4)大力培育成熟的证券市场。为了在股权计划实施中体现市场价格反应企业经营绩效的问题,我们需要大力培育成熟的证券市场。我们需要引导股民调整心态,注重理性投资;减少机构炒作和庄家操纵市场等现象,尽量使股票价格体现企业经营绩效。
     二、年薪制激励方式 
    实现年薪制激励,企业首先需要同被激励人员签订一项关于年薪的合同,其中约定被激励人员的收入形式如下:
    年总收入(年薪)=每月基本收入×12+绩效奖金
    因此,在合同中同时会约定,年终发放绩效奖金的绩效标准,一旦被激励人员绩效考核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标准,则年总收入最终可能会因此减少。
    1.年薪激励在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年薪激励容易导致被激励人员追逐短期利益。如果说期权激励主要是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有利于企业长期目标实现的话,年薪激励就是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一种短期激励方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完整得到年薪的条件是完成约定的绩效,因此他们一般会更加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即尽量满足合同约定的绩效标准。
    (2)年薪标准和绩效标准难以达到合理的统一。在实现年薪激励的时候,企业往往难于制定合理的年薪标准和绩效标准,更难于使二者达到合理的统一,针对被激励人员所接受的年薪,绩效标准过高导致最后无法完成,被激励人员则会成为受害者;反之,绩效标准过低,易于完成,又无法达到预定的激励效果。如何确定合理的二者相统一的标准成为年薪激励的一个最大难题。
    (3)部分企业有拒绝或拖延兑现年终奖金的行为。在企业和员工的对话中,员工往往处于弱势。由于年薪激励同年终绩效考核紧密相关,绩效考核标准化及绩效考核办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成为被激励者是否获得年薪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着较多问题,大多流于形式,无法客观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绩效。因此,在企业信誉危机时期,以种种借口拒绝或拖延兑现年终奖金的行为在企业界频频出现,很多职业经理人最终无法得到足额的年薪。
    2.解决年薪激励问题的思路
    (1)在绩效考核指标中,加入企业实现长期利益的有关标准。在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增加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考核指标,比如企业形象五个目标(知晓度、知名度、美誉度、知名度以及满意度)、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值指标、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指标等,使被激励人员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除了关注短期目标的实现以外,必须致力于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
    (2)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现代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办法,更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在应用年薪制激励措施时,必须同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在考核制度中,重点注意预定目标的合理性(主要根据公司历史数据以及当年度宏观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考虑),同时注意考核办法的可执行性。
    (3)加强对企业的法制管理,提高企业信誉。针对企业信誉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法制管理,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监督劳动合同的实施;同时,营造良好的关于企业信誉的宣传氛围,使企业自觉接受重视信誉的理念。加大对违反劳动合同,损害员工利益的企业的打击力度。
     三、其他激励方式 
    1.职务消费激励。在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具有明确而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的前提下,企业还可以辅以职务消费激励手段。比如成都某公司针对副总经理以上的员工,提供交通工具(总经理为帕沙特、副总为富康)、提供住房补贴(总经理每月800元,副总每月600元),并承诺工作满10年可以获得免费赠送市区内住房一套(100平方米)等条件。这些职务消费条件,可以促进公司员工为保持现有职务或得到职务晋升而努力工作。
    2.企业文化激励。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人员所具有的共同价值观,它能促使企业全体员工自觉的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且表现为集体无意识状态。适合企业的文化对企业员工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动力。因此,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固有文化进行审视,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文化调整甚至企业文化再造。
     四、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主要功能 
    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激励方式,都希望能够有效的解决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分歧,使二者目标与利益尽可能达到一致。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实现许多管理功能,下面简单探讨几点。
    1.有利于解决企业高管人员后顾之忧。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普遍偏低,一旦退休将两袖清风。给予这些高管人员以各种激励,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的致力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避免行为的发生,最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有利于企业进行人事调整,控制人才流动比率。合理的治理机制,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要求选择合适的高层管理人才。比如实施股权激励时,可以附加期权使用年限的条件,使获得股权的经营管理人员在限期内不离开企业,避免人才流失。
    3.有利于减轻企业日常资金压力。传统的工资制度,需要企业支付现金,而在期权激励下,企业支付给高层管理人员的仅仅是企业的期权,其收入主要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企业并没有现金流出,这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的财务运作是很有帮助的。
  ;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方式探讨

8. 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

 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
                         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并且全盘负责某一个部门的工作,扮演着参谋和主管的角色,使公司组织战略和组织目标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在企业中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高层人员,企业的领导层对其激励往往采用高薪酬的现金激励,这也是大多企业普遍采用的激励措施,以期留住高层管理人员,增加其工作积极性,改善绩效。而现下的企业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都在困惑为什么企业领导层对高层管理人员付出了高薪酬,依旧产生了低绩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和他们的需要类型,最后依据高层人员的特性及需要动机,给出相应的激励解决方案。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 
         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组织的核心力量之一,往往肩负着使企业管理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的责任,也往往是比其他管理层付出更多的心力,因为高层人员在按照企业领导层制定的原则工作时,更需要将这些原则转化为下属具体执行的具体工作任务,可见工作的难度。具体可以将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组织的中间力量,公司的重要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者。
         (2)信息上传下达的通道,往往需要将上级领导者的意见及时传递给下属以及最后的反馈。
         (3)从事脑力和心力劳动为主,前期决策参与制定以及后期安排下属执行具体的工作安排,往往要耗费很多心力和脑力劳动。
          2高层管理人员的需要类型 
         大卫·麦克莱兰等人提出了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种类型,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归属需要,因此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依据其偏重哪一种需要,可以将高层管理人员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
         (1)高成就需要,以成就需要占主导需要地位。
         高成就需要的人往往更喜欢富于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成就的'追求往往比其他人员都高。
         (2)高权力需要,以权力需要占主导需要地位。
         和其他类型的管理人员相比,高权力需要的人往往更喜欢承担责任,并在角色中担任主要责任,扮演指挥着的角色,相比较而言更倾向于有地位性的工作环境。
         (3)高归属需要,以归属需要占主导需要地位。
         此种类型的员工往往更看重企业的人性关怀,渴望得到上级的鼓励和成员间的相互沟通理解。
          3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 
         高层管理人员因其需求动机各不相同,因此对其的激励政策也不能一概而论,不同需求动机的员工追求不同的事物,需要领导层对症下药。因此对于大多数企业出现的对高层人员低现金激励效果的现象,经过多年的企业实践与研究,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高级顾问赵磊老师给出了两个角度的解决思路:
         (1)企业领导层应该了解高层员工的真实需求
         对于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来说,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高层员工的真实需求。例如,对于员工来说,他真实地想吃土豆丝,而领导层却拿出了水煮鱼,尽管某种程度上来讲水煮鱼要比土豆丝更贵一些,领导也确实有投入,但员工却并不满意。这就是没有真正了解员工真实需要带来的矛盾,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层应首先了解高层员工是否把薪酬放在重要位置,物质激励又是否是其唯一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而高层管理人员其需要动机着重又分为高成就需要、高权力需要以及高归属需要,对此华恒智信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高层人员更多需要的是企业对其的尊重,包括对其价值、观点等的尊重。因此,对企业领导层来说,只有真正地了解高层员工真实需求后,制定的相应的激励政策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
         (2)企业领导层需要重新审视现行的激励政策
         当企业领导层经过前期的调查发现,物质需要仍是高层员工比较关心的,甚至是唯一的激励要素时,此时的现金等物质激励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或效果不佳时,企业此时就需要从自身的激励政策进行思考。正如前期研究所发现的,在奴隶制度下,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都归奴隶主所有,其工作积极性必然不高,而在封建制度下,农民交完地租之后剩下的成果都归自己所有,其在一定程度上感觉是为自己在劳动,其工作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因此,激励政策的制定如果本身就出现问题,那么再多的激励举措,也不会起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效果。而最好的激励政策应该是使员工感受到工作是为自己而做,自己的价值能够在工作的收益上有所体现,因此华恒智信研究团队建议企业可以采用封建制或项目制的激励政策。
         总之,企业领导层在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政策的制定时,应该在了解员工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改变传统激励政策,使员工的价值与收益的改变相挂钩,做到多劳多得,做到按需激励,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大程度上改善工作绩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