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

2024-05-11 01:05

1. 广州历史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是中国南方最大城市。 

  广州历史悠久,周朝时,楚国派大臣来到这一"百越"人聚居的地方,"百越"归服于楚时称楚庭。周赧王时,在南海之滨筑城,称南武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任嚣率兵统一岭南,设立南海都,广州当时称番禹。任嚣任南海郡尉,筑番禹城,俗称"任嚣城"。这是一座小城,在今广州仓边路旧仓巷一带。汉初,赵伦接管南海郡,并吞附近地区,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其王朝历经五世93年。赵伦以番禹为首邑,将番禹城向东西东、广西省区大部,这是广州名称之始。唐为岭南道治。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年),南海王刘袭在此称帝,改元乾亨,国号大越。翌年改称汉,史称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作为都邑。三国至唐末五代时期,广州城曾向南扩大,因临近江边,常为洪水所淹,南海王刘隐凿禹山,取土垫高,拓展城垣,名为新南城。宋代为广东东路治。明代为广州府。1645年,朱聿钩曾在广州建立了为期44天的南明小王朝,改元绍武。清沿明治。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为广州正式建市之始。宋代时广州城垣修建多达十数次。北宋时先后修筑了中、东、西三城。中城又称子城,是以南汉旧城为基础,东抵甘溪,西抵古西湖,南至大南路,北至越华路,周长2.5公里。东城以赵伦城东部旧址为基础,西接子城,东至芳草街,北至豪贤路,南抵文明路。1071年增筑西城,周长6.5公里余,规模最大。 

  明代广州是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洪武和嘉靖年间,曾两次扩建城墙。第一次扩建时,把宋代三城合而为一,称老城,周长10.5公里。明后期,又在老城南增筑新城,今万福路、泰康路和一德路为新城的南界。清顺治三年(1646年),在外城南面加筑了较小的东西两翼城。辛亥革命后开始拆除改作马路,至1922年全部拆除,现仅残留越秀山上五层楼附近一段城垣,供人观瞻。 
2000多年来,广州一直是中国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广州就是热带珍贵特产的集散地。著名的商品有珍珠、犀角、玳瑁、象牙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在汉代,番禹的纺织、食品加工、陶瓷等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两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迁,又促进了这里的生产发展。东晋时"大开鼓铸",使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冶铁业。南朝刘宋时生产出"薄如蝉翅"的葛布,一幅24米长的布,卷起来可装入竹筒,被誉为"入筒细布"。唐宋时期,酿酒、治陶、冶炼等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明清两朝,广州附近的佛山镇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制造的钢铁器具,远销岭北和海外。 

  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汉代时已经和海外一些国家有了贸易往来。在广州象岗发现的南越文王帝陵墓,出土银盒以及玛瑙、水晶等多种质料的珠饰,有的是中亚或南亚的舶来品。梁朝时,每年来到广州的各国商船有10多批。唐代,广州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诸国。为了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在这里设置了中国最早的外贸机构和海关"市舶使",总管对外贸易。另外还有"蕃坊",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到广州的船,帆飘如云;侨居广州的外商(主要是阿拉伯人)数以万计,最盛时达10万以上。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蕃坊修建了伊斯兰教寺--怀圣寺。从五代到北宋,广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通商口岸,贸易额占全国98%以上。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史上,广州有着重要的地位。1841年英军侵略广州期间,广州郊区103乡的人民自动组织起来,在三元里一带给英国侵略军以有力的打击。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等人曾以广州为基地,多次举行武装起义,为推翻帝制、创建民主共和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吹响了前奏。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揭护法旗帜。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统一战线政策。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开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1925年6月19日,香港中国工人和广州洋务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广州举行了震撼中外的省港大罢工。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举行广州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广州革命斗争的新阶段。 

  广州是一座亚热带风光的美丽城市,四时花开,景色宜人。著名的风景区白云山,层峦叠蟑,草木葱宠。山上有斗山亭、能仁寺、明珠楼、水月阁、黄婆洞等胜迹和"白云松涛"、"白云晓望"等胜景。市区的越秀山已辟为风景秀丽的越秀公园,攀至山顶的中山纪念碑可俯瞰广州市全貌。山巅的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红垣重阁,古朴凝重。还有五羊石像、海员亭等多处游览点。 

  位于市区的光孝寺,是广东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初为西汉越王赵建德的故宅。三国时吴国官员虞翻居此,虞死后,家人施宅作庙宇,名制止寺。唐仪凤元年(676年),高僧慧能在寺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改名光孝寺。寺内原有十二殿、六堂、钟鼓楼等。现存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天王殿、东西铁塔、法幢等古迹,昔日雄伟规模依然可见。 

  佛教古寺六榕寺,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是当时广州刺史萧裕为瘗藏梁武帝母舅从海外携回之佛骨而建。寺内保存宋代铸的禅宗六祖慧能铜像。还有清康熙二年(1663年)铸的3尊巨型铜佛像,每尊高6米,重10吨。寺内苍榕翠竹,繁茂交阴。 

  广州的革命遗址遗迹众多。著名的有三元里平英团遗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公社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等。 
广州历史上是一个音乐戏剧之乡,著名的有广东音乐、粤剧、粤曲。广东音乐是中国著名的大乐种之一,在世界乐坛上也有一定地位。传统乐曲《雨打芭蕉)}、《柳摇金》等风格独特,曲调优美。 

  广东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三雕、一彩、一绣"即"象牙雕刻、红木雕刻、玉石雕刻、织金彩瓷、广州刺绣",更为工精艺巧,闻名中外。 

  1982年国务院公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转载于广州文化信息网

广州历史

2. 广州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广州历史】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南海”。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并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据府志、文物记载, 曾于广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归属楚国。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朝将领任嚣、首次领兵攻打岭南,失利。后再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经过多年征战,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 。南海郡治和番禺县治即今广州市越秀区,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仓边路附近,广州仓边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了最早的广州城—番禺(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 。任嚣城虽是“袤四里”的小城,却是广州建城见之于文献的最早的可靠记载 。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正式名称为番禺城 。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前206年,任嚣听说秦朝灭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 。秦末大乱,秦二世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病危中的任嚣曾急召好友赵佗议,认为岭南地广物丰,有险可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以保一方百姓。赵佗采纳了任嚣的建议,封锁与中原的交通,拥兵自重。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 。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都城。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定都番禺城长十里,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其位置约在今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元封五年(前106年)改属交州,州治为广信(今广东封开)。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 。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后称为步骘城。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分别为南越国、十国南汉、南明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西梁时设置广州,治所番禺(今广州)。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 。917年,刘龑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史称南汉。唐代广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罗城的“三重”格局。南汉又将兴王府广州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广州城市的重要时期,1068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合宋元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形成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东、西两翼城,向南拓至珠江边,形成了广州今天老城区的格局。后因扩展公路广州城墙拆除。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就是“十三行”。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通广州为港口。1860年8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广东开始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州同文馆的建立。广东第一家洋务企业是广州机器局。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武昌起义后,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  ,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11月10日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建立的政权。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并由孙科任首任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乃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市”。1921年成立的广州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1923年,孙中山联合多方力量,驱逐陈炯明叛军,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1925年6月24日,国民党中央议决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 1931年,党内胡派、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仿照孙文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1945年9月16日,广州宣告光复。民国时期是八个特别市之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汉口、重庆、广州),1948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后,又改称直辖市。1949年,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李宗仁将其总统府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内。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解放后撤销特别市。一度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 。 1983年2月,广州实行计划单列。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

3. 广州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6年,百济温祚王将首都从慰礼城(今首尔)迁移至西部面春宫里(今河南市)称为“河南慰礼城”;370年,百济迁都;940年,河南慰礼城更名为现如今的名称广州;983年,设立广州牧;1577年,升级为广州府(23个面:京安、五浦、都尺、实村、草月、退村、草阜、东部、西部、九川、中垈、细村、突马、乐生、大旺、彦州、旺伦、日用、月谷、北方、松洞、城关、仪谷面);1626年,建立南汉山城;1907年,改广州郡,并将郡政府设立在中部面山城里;1914年,仪谷面、旺伦面划到水原面, 将杨平郡南终面划分进来(16个面);1917年12月,郡政府从中部面山城里迁移到广州面京安里;1963年1月11日,九川面、中垈面、彦州面和大旺面的5个里(逸院、水西、紫谷、栗岘、细谷里)划到首尔市;1973年7月1日,大旺面、乐生面、突马面和中部面的一部分(6个里)划到城南市;1979年5月1日,广州面升级为广州邑;1989年1月1日,东部邑、西部面和中部面的一部分划到河南市;2001年3月21日,广州郡升级为广州市,广州邑被分离为京安洞、松亭洞、广南洞五浦面升级为五浦邑;2004年6月21日,草月面与实村面分别升级为草月邑与实村邑;2009年5月4日,位于松汀洞570番地的广州市政厅新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6月21日,将实村邑名称改为昆池岩邑。

广州的历史沿革

4. 广州历史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因五羊赐穗的传说而有“羊城”、“穗城”的美称。 
广州是南越国、南汉国、南明国三朝古都的所在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长盛不衰的外贸名城,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和标志性建筑,如光孝寺,华林寺,南海神庙、光塔、怀圣寺、清真先贤古墓、十三行等;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民主革命大本营,相关的文物古迹主要有:万木草堂,黄埔军校,孙中山大元帅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广州起义旧址等;是当代改革开放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和窗口,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极富现代气息;是岭南的文化中心,从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始延绵至今,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是著名的华侨城市。

5. 广州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广州历史】
  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
  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
  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
  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南海”。
   
  春秋战国时,广州地区南越民族与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民已有往来,并归属于楚国,划为南楚,据府志、文物记载, 曾于广州建立“楚庭” (也叫楚亭),归属楚国。
  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故在秦代以前,广州又有“楚庭”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朝将领任嚣、首次领兵攻打岭南,失利。
  后再与赵佗再率军入岭南,经过多年征战,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
  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 。
  南海郡治和番禺县治即今广州市越秀区,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仓边路附近,广州仓边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了最早的广州城—番禺(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
  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 。
  任嚣城虽是“袤四里”的小城,却是广州建城见之于文献的最早的可靠记载 。
  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
  正式名称为番禺城 。
  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
  前206年,任嚣听说秦朝灭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 。
  秦末大乱,秦二世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病危中的任嚣曾急召好友赵佗议,认为岭南地广物丰,有险可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以保一方百姓。
  赵佗采纳了任嚣的建议,封锁与中原的交通,拥兵自重。
  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 。
  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都城。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定都番禺城长十里,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其位置约在今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
  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
  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
  元封五年(前106年)改属交州,州治为广信(今广东封开)。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
  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
  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 。
  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后称为步骘城。
  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分别为南越国、十国南汉、南明 。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 。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西梁时设置广州,治所番禺(今广州)。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 。
  917年,刘龑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
  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
  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史称南汉。
  唐代广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罗城的“三重”格局。
  南汉又将兴王府广州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
  宋代是广州城市的重要时期,1068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合宋元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形成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10.5公里。
  到清代又增修东、西两翼城,向南拓至珠江边,形成了广州今天老城区的格局。
  后因扩展公路广州城墙拆除。
  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 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就是“十三行”。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 *** 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通广州为港口。
  1860年8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广东开始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州同文馆的建立。
  广东第一家洋务企业是广州机器局。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武昌起义后,广东军 *** 正式宣布成立 ,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11月10日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军 *** 。
  孙中山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建立的政权。
  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
  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并由孙科任首任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乃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市”。
  1921年成立的广州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
  1923年,孙中山联合多方力量,驱逐陈炯明叛军,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1925年6月24日, *** 中央议决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 *** 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 *** 。
  
  1931年,党内 *** 、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 *** 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仿照孙文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 *** ,广州“国民 *** ”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9月16日,广州宣告光复。
  民国时期是八个特别市之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汉口、重庆、广州),1948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后,又改称直辖市。
  1949年, *** 解放南京后,南京国民 *** 南迁广州,李宗仁将其总统府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内。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解放后撤销特别市。
  一度为中央直辖市。
  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 。
   1983年2月,广州实行计划单列。
  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
   

广州的历史沿革

6. 谈谈关于广州的历史变迁?

距今6000年前珠江三角洲是一个以今广州为顶点的岩岛罗列的漏斗状浅海湾。珠江位置大致从广州市的黄浦起,往西经过南海县的石湾、南庄,折向南经顺德的西樵山、九江、甘竹、均安,再接江门、新会而达于古兜山东北麓的沙富。珠江漏斗状海湾存在的下限,一直延续到到汉、晋时期。随着西江、北江上游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珠江溺内开始出现一些冲积平原或新的沙岛,平原上多阡陌相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珠江流域气候湿热,植被茂密,而珠江沿江开发有限,河流带来的泥沙较少,所以,海湾淤积较慢。唐代以后,南方山区普遍得到开发,珠江水泥沙增加,海岸线逐渐向海湾伸展。宋以来,随着三角洲出现一些沙田,为防止海水内侵,修建桑园堤、扶宁堤、咸潮坝等捍海堤,加速了边滩的发育。宋代西江口已推至九江、甘竹附近,北江河口北侧移到黄浦附近,南侧延伸顺德附近,九江、桂州、沙湾以北的南海、番禺、顺德一带,已经是村落密集,田园阡陌的富庶地区。南宋绍兴22年(1152)还在新淤涨的三角洲上设置了香山县。明代石歧以北的整个地区都已淤积成陆,西江三角洲的上古井、黄杨山、竹篙岭、五桂山等岛屿已连一片。南海的浮邱,宋代仍是海港,到明代已经“去海四里”。18世纪,珠江三角洲已推移到磨刀门附近。至清末,整个珠江三角洲已是平畴绿野,城镇星布。
  
 人文 历史 上的广州,已经在各种百科中详细讲述了,在此我不再一一赘述。
  
 在五六千年之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上都还是海洋,包括今天广州市域的大部分。在今天天河区和白云区的位置形成了一些海湾,这是现阶段被证明的广州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
  
 当时的广州市域内有一些海岛,就是今天的小山丘,这些小山长期作为采石等场所而存在。随着后来东、西、北江泥沙的大量堆积,今天的广州市逐步形成,经过历代的淤积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的填海造陆和围垦,最终形成今天近1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这就是广州市自然版图的核心,包括今天广州市和佛山市的市中心都在这块平原上。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1]。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90.44万人,城镇人口1287.44万人,城镇化率86.38%。[2]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濒临南海、珠江三角洲北缘,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3],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4][5][6][7]
  
 广州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8][9][10]
  
 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11],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12]。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 科技 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13][14]
  
 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15][16][17]。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18][19]。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广州正式建城两千多年的 历史 ,而且,城市中心始终没有变迁过,这在世界城市史上都极为罕见,成为 历史 文化名城有足够的底气。
  
 前世之 历史 
  
 公元前214年,广州建“任嚣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又下决心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的版图,发动了统一岭南的战争。《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桂林、象郡、南海。”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尉屠雎率领50万大军分五路向岭南进军,其中一路顺北江而下占据了番禺。 到后来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之后,解决了南下秦军的后勤给养问题,又重新部署了平定岭南的战争,最终由任嚣带领赵佗等人南攻南越,终于统一岭南。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大业完成,岭南地区从此纳入秦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版图。今天广东省大部分属南海郡,郡治在番禺,这是广州行政区划建置之始。首任南海郡尉任嚣在番禺筑城(城址在今中山四路旧仓巷一带),史称番禺城,后人称为“任嚣城”,这是广州建城之始。
  
 “番禺”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和《史记·南越列传》。《史记·南越列传》载,任嚣在临终前对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为了巩固统一岭南的成果,秦王朝除了在南海、番禺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外,又在岭南实行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主要有“屯垦戍边”、“筑道设关”、“谪戍移民,与越杂处”等。
  
 广州又有“楚庭”之称一说,越秀公园内正有其牌坊。
  
 1959年制作的五羊雕像,已成了广州的标志。
  
 在越秀公园内的“古之楚庭”石碑。
  
 遗址自然没有,昔日文物却倒真有,就在俗称为“五层楼(镇海楼)”的广州博物馆,该馆藏有各朝代文物万余件,可谓浓缩了广州两千多年 历史 。1953年出土的“蕃禺”漆盒,是秦在广州地区设置郡县的 历史 物证。
  
 1962年区庄螺岗出土的秦戈,是秦统一岭南的重要 历史 物证。
  
 变迁之路
  
 三国时,得广州之名
  
 广州建城已有2000多年 历史 ,难得的是,广州城垣由小到大,但城区中心一直没变,广州位居“ 历史 文化名城”之列,并非浪得虚名。
  
 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广州地区范围已有人类活动。广州面临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很早就开始了渔猎和原始农业活动。在广州的龙眼洞、飞鹅岭等地发现的远古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斧、石凿、石磨和陶器等生产工具。后来,随着耕作和捕猎技术的提高,学会了各种手工艺技术,出现了各行各业的工匠,他们不必从速耕种,也不需要住在分散的乡村,而是集中居住,从而奠定了广州城的基础。
  
 秦朝于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南海郡尉任嚣始建番禺城(古广州名)。西汉初赵佗建南越国,扩建此城为国都,人称“赵佗城”,城区中心约在今越秀区东起新大新西至仓边路、北起越华路南至中山路。从考古挖掘的成果来看,南越国宫署遗址中除了有南越国宫殿和南汉国宫殿遗迹外,还有从南越国以来各朝代的大型建筑遗迹,这些都是广州建城2000多年 历史 的见证。
  
 汉代时番禺已成为全国闻名都会。三国时,吴国的交州刺史步骘扩建“赵佗城”。到公元226年,吴国设广州建置,治所在番禺,此乃广州得名之始。汉晋之际,广州渐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至唐代已成为世界著名大港,城西的“蕃坊”(今光塔路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居的闹市区。而城南的商铺也越来越多,唐朝末年,岭南最高执政者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扩建南城,其弟刘岩接兄之位后建南汉国,经济称雄于五代十国时期,广州城(时称兴王府)城南、城西郊外均建有供王族享乐的离宫,周边地区渐有发展。至宋代,广州周边有8个卫星镇,广州新建三城,城区扩大。明代,广州三城合一,城墙北至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东至今越秀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清代增建东西“鸡翼城”,城墙建到江边。

7. 广州古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广州本身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但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百越”人就创造了岭南地区的岭南文化。而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於周夷王八年特建"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为"番禺城",即今天的广州。到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由分交州东部为广州,“广州”由此得名。直至1921年2月15日成立市府厅,才特指广州这个城市。 

广州又称为“羊城”、“穗城”,因四季花开不败故称花城。相传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五仙人骑着五只羊,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赠谷穗给居民,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后仙人飘然而去,留下五羊化为石头,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的“五羊石像”。

广州古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8. 广州有什么历史

(一)      五羊城的来历广州为什么叫“五羊城”、“羊城”、“穗城”?传说很久以前,南海有五位仙人,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骑着五色仙羊,手持一茎六出的谷穗,飘然降临当时的州厅“楚庭”,把谷穗赠予当地人民,并祝愿此地永无饥荒,然后又飘然而去。人们把谷种撒向大地,荒芜的毋野长出了金黄的谷穗。南粤大地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激这五位仙人,便在他们降临的地方建了一座“五仙观”,车之为“五谷神”。从此,谷穗和五羊便成了广州的城徽和别号。至今,五仙观内还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印着仙人的拇迹。(二)  珠江的传说珠江得名是与一颗宝珠有关的。传说;古代南越王赵伦有一镇国之宝,叫“阳陵宝珠”,那真是件无价之宝,可惜后人把宝珠作了殉葬品。唐朝时有个名叫崔伟的读书人,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神医鲍姑送的越井岗艾,救活了一条大白蛇玉京子。王京子感激崔伟,带他神游越王墓,从越王墓中得到了这颗宝珠。消息很快传出去,不久,一位波斯商人远涉重洋而来,说波斯国王丢失了一颗摩尼珠,和这颗一模一样,就用十万贯重金把阳陵兰珠买走了。波斯商人高兴地带着这颗宝珠登程回国,航船沿着江水一路顺风行驶,两岸景色如画。波斯商人看到迷人的山光水色,忍不住打开宝箱,取出宝珠,捧在掌心;只见宝珠光芒四射,与周围的山光水色相辉映。突然,狂风骤起,白浪翻滚,一道白光从他掌心冲天跃起,射人江中,钻进一块长满青苔的巨石之下,宝珠不忍离开自己可爱的家乡,终于永潜江中。从此,那块巨石人夜便闪闪发光,随潮涨落,永远浮在江面上,后来就把它叫做“海珠石”这条江也得名叫“珠江”今天,海珠石已与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