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分别是什么?

2024-05-11 16:52

1.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分别是什么?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寓意是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处求医。现代也引述暗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绸缪。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就一切都晚了。

扩展资料:
“治未病”之道
1.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春三月,应晚睡早起,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疏泄于外;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气调神大论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分别是什么?

2. 求医古文《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在线等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因此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不是在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调理,而是在身体的功能还没有紊乱的时候就进行预防,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疾病已经生成然后才去用药治疗,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进行调理,打一个比方,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然后才去铸造武器—样,不是太晚了吗?
出自《四气调神大论》,选自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治已病治未病

3.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分别是什么?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寓意是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处求医。现代也引述暗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绸缪。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就一切都晚了。

扩展资料:
“治未病”之道
1.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春三月,应晚睡早起,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疏泄于外;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气调神大论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分别是什么?

4. 求医古文《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在线等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因此圣人不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疗,而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进行预防;不是在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调理,而是在身体的功能还没有紊乱的时候就进行预防,说的就是这些道理。
疾病已经生成然后才去用药治疗,身体的功能紊乱之后才去进行调理,打一个比方,就像是口渴了然后才去掘井、战斗已经开始了然后才去铸造武器—样,不是太晚了吗?
出自《四气调神大论》,选自先秦佚名《黄帝内经·素问》。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治已病治未病

5. 求医古文《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在线等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出自《黄帝内经》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
因此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医治,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子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乱子发生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求医古文《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在线等

6.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文及译文分别是什么?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出自《黄帝内经》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
因此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医治,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子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乱子发生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7. 求《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译文

原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出自《黄帝内经》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
因此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医治,而是治疗(预防)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子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乱子发生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求《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译文

8. 文言文治病先治未病翻译

译文:
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
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简介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