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河三角洲?

2024-05-09 10:38

1. 什么是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三角洲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区内自然资源丰富。1991年时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并于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丹顶鹤、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另外,资源丰富的黄河三角洲,对于环渤海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大地经济价值。
黄河三角洲(HuangHe Delta )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东营市利津县以下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 


详见百度百科

什么是黄河三角洲?

2.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Yellow River Delta)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以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
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自河南省巩义市以东至海的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的黄河三角洲,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
本次研究主要在狭义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工作,也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完整性,并密切配合区域规划的需要,因此,研究区为东营市全境(图1.1)。

3. 黄河三角洲是指哪里

黄河三角洲是指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
黄河三角洲,是指黄河入海口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其中5200平方公里在东营市境内。
黄河三角洲地带,地表沉积物颗粒细小,地下水水平运动条件极差,南部冲积层地下水对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微弱,垂直蒸发作用又强烈,海水影响明显,所以地下水基本处于逐渐浓缩状态,形成与海水水化学特征基本相似的氯化钠型水为主的高矿化水,矿化度高达50克/升左右。在垂直方向上,地下水水化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黄河三角洲是指哪里

4. 黄河三角洲的介绍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位处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正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450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10公尺以下。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区内自然资源丰富。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占地23万亩,都处在黄河三角洲之内,地貌以芦苇沼泽,湿地为主,其次为河口滩地,带翅碱蓬盐滩湿地,灌丛疏林湿地以及人工槐林湿地等。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和长河落日的静美,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科普的最佳场所。

5. 黄河三角洲的资料

黄河三角洲,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三角洲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区内自然资源丰富。1991年时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并于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丹顶鹤、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另外,资源丰富的黄河三角洲,对于环渤海及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有着极大地经济价值。
内容很多,请参考百科。

黄河三角洲的资料

6. 黄河三角洲有哪些城市

黄河三角洲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地区,以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计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共计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

7. 黄河三角洲有哪些城市

黄河三角洲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全部地区,以及潍坊市、德州市、淄博市、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计19个县(市、区)。陆地面积共计2.65万平方公里,约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
黄河三角洲,是指黄河入海口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由于黄河入河口历史上多次变迁,一般所称“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油气、囟水、土地资源丰富,中国早期的胜利油田即在区内。为山东省东营市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21世纪初,山东省在三角洲基础上,把东南侧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规划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位置优越,形成独特的生态类型,国家已在此建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依托湿地生态,旅游产业也得到开发。

黄河三角洲有哪些城市

8. 黄河三角洲以前是什么样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
    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响,这里的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废弃河道及防水堤坝,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人为填补,至今仍见岗、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涟漪状的地貌。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今河南濮阳境),由平原、济南流向千乘(周、秦至西汉时现东营市政辖区的利津县、东营区为千乘郡或千乘国所辖)入海,黄河发生第二次大变迁,在东营境内行水历时千年,大大拓展了东营版图。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河修千里长堤束水,经现滨州市在利津城南入海。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入海河口经200多年的淤积延伸,原蓼城东南伸入西南的大海湾已淤成陆地,出现河口重镇名“甲下邑”(今龙居东北)。魏(三国)元帝景元二年(公元261年)黄河仍在利津城以东甲下邑以北入海。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黄河经滨州绕利津城折向北在现盐窝镇入海,此时海岸线已推移至今富国(沾化县)、盐窝、坨庄、沙营以北一线。至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黄河在现惠民境时有改道,北流至现无棣县入海。此时东营海岸线在今沾化下河,利津虎滩、北岭,垦利寿合(今章丘屋子),沙营以北一线。唐末至北宋中期黄河在惠民县以下河段多次改变入海流路,增加了现无棣、沾化、利津县之版图,孕育了古代黄河三角洲。
    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在澶州商胡(今河南濮阳境)大决,改道北流,至明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共446年时间内,黄河滨州以北入海,入海口离开东营境内。但此期内有198年,黄河主流或分流由济南以下入海,继续扩大东营版图。此时东营海岸线已推移到太平、老爷庙(肖神庙)、建林、永安以北一线,形成了近代黄河三角洲的起点海岸线。
    自公元1855年黄河再次从利津入海至今,黄河在以宁海为顶点的三角洲上,实际行水百余年,为东营造陆3000多平方千米,不仅淤出了孤岛、河口、桩西、埕口、孤东等大油田,还在新淤地上新建了新户、二八吕(河口区驻地)、孤岛新镇、东方红、建林、新安、下镇等集镇。20世纪60年代起,这片土地上开发出了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在此基础上于1983年成立省辖东营市,成为黄河三角洲上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