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e Stuart是谁

2024-05-07 15:30

1. Jesse Stuart是谁

杰西 斯图尔特。 
擅长写短故事。有很多好作品传世。比如《爱情》

Jesse Stuart是谁

2. 作家的资料,我要!~~

巴金
生平简介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身高1.68米,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
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三部曲》1936,
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
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
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
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
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
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
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
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
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
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
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
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
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
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
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
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
曾于2003年获得《感动中国》。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3. 哪位朋友可以帮我介绍一下这位作家——Brian Crozier

  克罗泽出生在澳大利亚 ,虽然他生长在法国,学习法语。 .此后他的家人移居英国,他将获得的奖学金,在学习钢琴音乐创作和音乐三一学院在伦敦。 早在他的生命,克罗齐耶相信共产主义 -作为A的反应, 大萧条和阿道夫希特勒 -他改变了主意,后来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但他最终成为新闻感兴趣,追求的事业,将导致他成为一个对外国记者路透社 ,为专栏作家经济学家 ,记者对英国广播公司及-在短暂返回澳大利亚-一个作家的悉尼先驱晨报 。

  .克罗泽是导演世界论坛的特点,装备安装由1966年的国会文化自由 ,显然。支持中情局约翰海惠特尼是FWF的第一人,其所有权之后颁布的理查德梅隆斯凯夫 。 克罗泽说在1975年FWF已经打破了所有的联系,当他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在20世纪60年代导演。

  1970年,克罗齐耶创立了冲突,一个总部位于伦敦的研究小组研究的学院,叛乱和恐怖主义,他将主持了一个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了。 据美国每两周由大卫里斯专写在1985年的国家评论 ,它:是第一家私营智囊专门研究恐怖主义和颠覆。在他的领导(1979年他离开了她),该战略的研究所“专门从事研究的”时间和平的苏联 。其分析,包括电力和冲突它的年度出版十多年来,已使用了西方。高校在整个战争  ” “

  For many years, Crozier authored the regular column, "The Protracted Conflict," in the National Review .多年来,克罗齐耶撰写了专栏,“旷日持久的冲突,”在国家评论 。

  Joseph D'Agostino of Human Events states: "Crozier has another distinction: In 1988, he appeared in 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for having interviewed the most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58 in all." [ 1 ]约瑟夫德阿戈斯蒂诺国家人类历史事件 :“克罗齐耶有一个区别:1988年,他出现在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因采访政府,58个最元首或全部。“ [1]

  Crozier has provided advice to the British 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the Information Research Department (IRD) of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 , and the CIA .克罗泽提供咨询意见,英国秘密情报处, 信息研究部 (税务局)在英国外交部和中央情报局 。 His memoirs appeared in 1993 as Free Agent: The Unseen War 1941-1991 .他的回忆录1993年出现在自由球员:看不见的战争1941年至1991年 。

  Crozier is a 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of Stanford University 's Hoover Institution .克罗泽是一位杰出的客座研究员关于战争,革命,和平与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 。

哪位朋友可以帮我介绍一下这位作家——Brian Crozier

4. 查找下面几个音乐家的资料,谢谢各位了!~

小约翰·施特劳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5. 我想要一些关于英国女作家夏洛蒂的资料.

夏洛蒂 
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以笔名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创作诗歌并投稿(1846年)。 
撰写的小说:《简爱》(1847年)、《雪莉》(1849年)、《维洛特》(1853年)、《教授》(1857年)。 
出生于约克郡桑顿,1816年4月21日 
在约克郡霍沃思去世,1855年3月31日 

童年 
夏洛蒂在六个孩子中排第三。当她年仅五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她母亲的姐姐伊利莎白·布朗威尔搬到牧师寓所照顾这群孩子。当夏洛蒂八岁时,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利莎白死于肺结核。夏洛蒂突然成为家中年纪最大的孩子,肩上所担的责任练就了她强烈的个性。 

外表与个性 夏洛蒂·勃朗特身高不到五英尺,身材纤细。她配戴眼镜以纠正近视,而且认为自己普普通通;她在政治上保守,意志坚强,聪明和充满抱负;她心怀高尚的道德原则,尽管在别人面前感到羞怯,却总是准备坚持自己的信仰。 

教育 
1824年,夏洛蒂在科文桥的修女学校(《简爱》中罗伍德学校的原型)就读了八个月,在迪斯伯里的Roe Head学校(结识终身朋友埃伦·纳西和玛丽·泰勒的地方)就读两年和担任老师三年(1835年至1838年),在布鲁塞尔的Pensionnat Heger就读两年(1842年至1843年),(在那里,她绝望地爱上可她的老师康斯坦丁·海杰)。1824年至1831年期间,她与弟妹在家自学,接受父亲和布朗威尔阿姨的教育。夏洛蒂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刺绣工。 

事业 
勃朗特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女家庭教师,而且夏洛特曾在两个家庭担任过家庭教师:第一,1839年,Lothersdale的Stonegappe的西奇威克(Sidgwick)家教书三个月;第二,1841年,罗顿的Upperwood House怀特家教书六个月。夏洛蒂讨厌家庭教师这份工作,并且建议艾米莉和安妮在霍沃思一起开办自己的学校。布朗威尔阿姨给了她们一笔钱,却因没有人来报名而未能实现计划。夏洛蒂真正想成为一位作家。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她和弟弟布朗威尔一起撰写诗歌和以想象世界的安格里亚(Angria)为中心创作小说,而且他们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夏洛蒂后来声称她在十三岁以前的写作比十三岁以后多。1846年,夏洛蒂劝说妹妹以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姐妹三人不分性别的笔名)发表诗歌。这是一个商业灾难,但是姐妹三人的小说都在1847年底出版了,夏洛蒂的《简爱》立即获得成功。1849年,《雪莉》出版之后,夏洛蒂的身份不再神秘,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1853年《维洛特》的发行巩固了夏洛蒂在文学史上地位。 

婚姻与死亡 
1952年12月,勃朗特先生的副牧师亚瑟·贝尔·尼克尔斯向夏洛蒂求婚。尼克尔斯先生跟随了勃朗特先生八年,他的求婚使夏洛蒂与她父亲都感到惊讶。勃朗特先生拒绝了,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女儿身体太虚弱而不能够怀孕,而且夏洛蒂也谢绝了求婚。然而,尼克尔斯先生没有退缩,在他坚持不懈的追求下,他们在1854年6月29日结成了夫妇。婚姻生活幸福却短暂。1855年3月31日,夏洛蒂在妊娠初期离世。

我想要一些关于英国女作家夏洛蒂的资料.

6. 我需要约翰霍克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相关资料,谢谢帮忙.

约翰·霍克斯(1925-1998),美国著名先锋派和后现代主义作家,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古根海姆学者奖(1962)、埃特兰格尔奖(1973)和法国美第斯奖(1986)得主。1925年,约翰·霍克斯出生于康涅狄格州,1943年由柏丽高中进入哈佛大学,1949年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期间曾出版诗集《堕落的庄园》。由哈佛毕业后,霍克斯分别任教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布朗大学。约翰·霍克斯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十八部小说,其中包括《血橙》、《食人者》、《疾速旅程》、《激情的画者》和《血与皮肤的幽默》等,1966年他还创作了戏剧《无辜群》。

7. 中国作家的资料!!急用~~~谢谢!!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中国作家的资料!!急用~~~谢谢!!

8. 于果是个作家对吧。我要找资料。可是百度的是什么演员总裁啥的。没有作家,谁能给我找出来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1]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2] 
中文名
维克多·雨果
外文名
Victor Hugo
别    名
雨果
国    籍
法国
出生地
法国 贝桑松
出生日期
1802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
1885年5月22日
职    业
文学家、小说家、剧作家、人权活动家
毕业院校
法兰西学院
信    仰
自由思想者(雨果自称)
主要成就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被后人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一生共完成70卷作品
代表作品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诺曼底”号遇难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