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公共经济学政府干预指数模型是什么

2024-05-10 22:21

1. 请问公共经济学政府干预指数模型是什么

以数学模型衡量评估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指数

请问公共经济学政府干预指数模型是什么

2. 政府干预的目标是充分就业与经济繁荣的观念是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观点

3. 谁知道政府干预这个变量,可以用数据代替啊,樊纲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才到2009年的,数据太老了。。谢谢啦~~

有些人,但你必须要花钱的,但也相当昂贵。 
你必须得到一个大型的商业市场研究公司,他们几乎所有的,如果没有,你也可以帮你做这个调查的要求。

谁知道政府干预这个变量,可以用数据代替啊,樊纲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才到2009年的,数据太老了。。谢谢啦~~

4. 政府干预的方面

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就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二.政府可以使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内部化.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四.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五.纠正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六.调整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七.烫平经济波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政府通过以上途径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但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承担或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无效。

5. 中国政府怎么干预股票市场

  从理论上讲,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自由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信息对称,市场出清。在此基础上,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可以让经济自动实现均衡发展。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经济主体获取信息的成本,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市场也无法彻底出清,因此,单纯的自由市场机制不可能让经济自动实现均衡发展。经常出现的商品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就是具体表现。由于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的缺陷已经从理论上证明是客观存在的,再加上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等,这些都使得市场调节“万能论”的观点及政策主张受到强烈冲击,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理论和政策应运而生。目前,各国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宏观经济调控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就股市来看,政府干预也是有意义的。例如,作为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最发达国家之一,美国对于股市危机也不是坐视不管的。早在1929年美国股灾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后的第三天,就“关闭”了当时还在营业的所有银行,禁止黄金出口,中止了一切外汇交易。三天之后,罗斯福又签署了《银行紧急状态法案》,使银行的休假时间被无限期地延长。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干预股市的措施,例如,总统布什亲临华尔街视察讲话以恢复投资者信心,暂停股市交易,支持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回购本公司股票,连续降息等,以保证股市的正常运行。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也都有政府干预股市的成功范例。

  那么,政府该如何干预股市呢?显然,政府干预股市,不应该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对股市供求强行进行行政管制,也不应该完全依照自由市场的逻辑让其放任自流。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在股市低迷时,我国政府曾经多次借助“有形之手”的作用,以政策托市;也曾试图强化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由调控市场。但是,实践证明,两者的效果都不够理想。这些说明,过度的行政干预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能成为推动股票市场乃至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举措。政府要做的应该是,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监管,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交易主体等实施全方位的监管,为市场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从而实现风险逐步缓释、避免风险高度积累、充分发挥股市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在股市出现崩溃时,政府会采取非常手段来控制局面。

  在我国,如果股市出现问题,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理。但是,在一个高效、健康的股票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回报及波动性,在宏观上和长期内主要应受实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其对政策的反应也是适度的。因此,政府对股市的干预,主要体现在致力于为股票市场提供良好的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如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至于和大白菜性质相同的作为商品的股票价格之高低,不断经历风风雨雨的股民自会有判断,股民也必然要承担股票价格涨跌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买者自负”。此外,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作为调控经济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工具,其调控的目的不是股价,而是通货膨胀。因为如果投资者预期通货膨胀加速的话,评级较高的债券的投资地位就会下降,投资者会大量地购买股票,并将其作为一种保值的方法,从而刺激股价的上涨。因此,以央行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应公开明确宣布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至于资产价格(以房价和股价为代表),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其与物价指数密切相关。所以,当货币政策工具目标锁定通货膨胀的同时,其实也瞄准了资产价格。

中国政府怎么干预股票市场

6. 什么是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目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当代帝国主义经济特征的变化
·帝国主义的腐朽性或寄生性
·帝国主义的垂死性与过渡性
·帝国主义的必然灭亡
·生态思想中的帝国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样结合的客观基础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其目的是要保证资本盈利条件,特别是要维护垄断组织和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标志着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当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几乎是同时的。在垄断资本主义初期阶段以及随后的发展时期,私人垄断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私人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上所说的基础条件和基本矛盾的深刻程度还没有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因而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时进时退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生产的进一步社会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加剧,主要表现在:①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消费规模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加剧通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威胁着资本主义的生存,迫使垄断资本家不得不求助于国家干预。②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垄断组织对高额利润的追逐,使竞争带来很大的破坏性,又使一些低利润部门和落后地区缺乏投资,因而要求国家干预和调节。③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同私人垄断资本积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某些部门企业规模的空前扩大,要求基础设施的迅速建设,均需巨额投资。在超过私人垄断资本的能力和意愿的情况下,就会要求国家投资。④科学研究社会化同个别垄断资本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国家不得不承担很大部分的开支。上述这些矛盾的发展,迫使国家进一步同垄断资本结合起来。当然,战后世界范围内重大矛盾的激化,也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进入5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取得巨大的稳定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帝国主义垄断实质的新发展,也体现了资本关系社会化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国家同垄断资本的结合具有双重涵义:一是国家同垄断资本直接结合,这就是国家直接占有垄断资本,使国家成为国有垄断资本的所有者,成为真正的总垄断资本家。二是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事实上这也就是国有垄断资本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由于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方式不同,就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三种基本的资本形态:①国有垄断资本,是国家财政资金中转化为资本的那个部分。②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是作为总垄断资本家的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结合而形成的垄断资本,它为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家所共有。③同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是作为总垄断资本家的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结合而形成的垄断资本。这种私人垄断资本,尽管组织形式仍然保持旧貌,但实际上由于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不论是在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或分配方面都同国家结合在一起,因而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人垄断资本,而是转化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资本形态了。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它的经济实质是垄断。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这指的是私人垄断,因为私人垄断资本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但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垄断就发展成为国家垄断,因为,上述三个具体形态的国家垄断资本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是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垄断资本。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一个组成部分的国有垄断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财政手段从全社会集中起来的,其社会化程度显然高于任何私人垄断资本。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同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由于能够凭借国家力量加速本身的积聚和集中,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化度。
  战后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条件也与以前有所不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生产社会化水平得到大大提高,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宣告瓦解,国际上大国争霸的格局有了很大改变,西欧政治经济地位下降,超级大国争霸成为国际政治中突出的问题。







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藉著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提供人类需求的产业是由企业方式所达成的”这么一种社会制度。在1920年他又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这个定义包括了马克思所说的“上古”时期的商业和高利贷资本,以及借由机会所制造的利润(例如投机)—而不只是直接的商业行为。

一些人认为称呼现代主要的产业经济为“资本主义”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经济体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举例而言,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市场与真正的“自由”仍相差一段距离,也因此称之为混合经济较为正确。不过一些人仍然认为美国的经济是资本主义,而英国的经济才是“混合经济”,又或者香港的经济是资本主义而美国的经济是混合经济等等,这取决于他们对于那些地区的经济自由度的看法。

经济和商业历史学家Robert Hessen说:“彻底的自由经济(真正的自由放任)从来没有存在过,但政府权力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自从18世纪以来便急遽升高,尤其是在经济大恐慌之后……今天的美国,昔日曾是资本主义的堡垒,但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经济”,政府在没有透明或一致的原则下对经济实行补助或限制。”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也采取类似的定义,他们认为大多数现在的经济体制都是偏差的资本主义—有时候被称为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同样的,一些人使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一词来区分“普通的资本主义”,认为两者存在差异。一些人则认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一词是不必要的,因为一般对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便已经清楚表明必须有“自由市场”贸易的存在。

许多马克思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绿色组织、和反全球化者则主张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资本家阶级担任统治阶级的社会,这些统治阶级并不会扮演保护自由市场的角色,反而会优先保护那些资本的所有人和公司。诺姆·乔姆斯基主张:“资本主义根本没有存在过。如果有,也早已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消失了。”自由意志主义者和其他自由市场的支持者也可能会认同这种观点。不过,即使在18世纪的美国,生产和销售产品同样被政府部门所管制,而且政府也对农业进行补贴,经济的干预也持续在19世纪进行。

世界体系理论的支持者则认为全球已经结合为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如古巴)也都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合作。

主流的经济学家们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目前的经济体制已经脱离早期的“资本主义”形式,但一部分人也认为一些现代的经济仍可以被称为“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资本主义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资本主义初期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场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还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简单商品生产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这种无政府状态推向极端。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激烈性。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也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竭力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改进机器,加强自己企业中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组织性,其结果是不断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大工业巨大的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占有所造成的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客观比例遇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破坏,冲突便成为不可避免。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就是这种冲突的突出表现。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构在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反抗,迫使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由资本集中而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以及国家占有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很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基本特征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二,商品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
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利润(用马克思的表达式: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四,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五,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根据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的标志之一:经济自由度指数
在经济研究上有时也会使用颇具争议性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两个最著名的指数之一是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所发布的,另一个是由加拿大的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所发布的。两个指数都试图测量每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主要是以法规、政府干预程度、私人财产权利、和贸易自由为主。经济自由度指数将“经济自由”定义为“人民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不受政府的强迫和约束”(这也被称为自由放任)。

他们以一些独立组织如联合国的资料来计算每个国家在不同项目上的分数,例如政府规模、税赋比率、财产权利的安全性、自由贸易的程度、以及市场管制的程度。许多发布的资料也被其他独立的智囊机构用作研究资本主义与贫穷之间的关系。弗雷泽研究所主张实行资本主义越彻底的国家有著更高的国民所得、最贫穷的10%人口也有更高的所得、更高的平均寿命、更高的识字率、更低的婴儿必死率、更多使用水资源的机会、和较少的腐败现象。而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间最贫穷的10%人口所占有的总收入比率也是相同的。一些人则强调资本主义里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小额贷款所发挥的功能。


赞同资本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
赞同资本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包括以下:

自由意志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一致,强调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将国家的干预最小化。小政府主义的自由意志主义者认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唯一角色是保护参与者的权利和防止暴力、偷窃和诸如污染之类的破坏。 

自由主义由于这一词被广泛的应用,并非每一个“自由主义”的政党都支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不过,绝大多数的自由主义政党在20世纪里都将维持资本主义作为主要目标,并且将自由贸易作为主要的经济计划。 

保守主义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在西方国家,保守主义通常赞同保持当前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很多在政治上自称为保守主义的人在经济上被称作重商主义。 

客观主义,艾茵·兰德所主张的一种哲学理论,主张在个人的道德上,资本主义是唯一道德的经济体制,因为如果没有不可剥夺的、理性的自由人,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些意识形态认为,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的经济形式,包括资本主义和国营因素。

重商主义赞同在国内建立一个几乎完全自由的市场,但是建议国家继续介入到保护国内商业和工业中以反对外国竞争。 

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支持广泛的政府法规和部分的政府介入。在经济问题上,社会民主主义者介于社会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者之间。他们认为政府有需要规范就业、贸易和劳力,有时也同意国有化一些特定的行业。(参见福利国家、政治自由主义) 

分产主义(distributism)希望一个拥有私人财产的经济,并且几乎所有人平分这些财富。这可以在一个以农业为主国家的发生。在这种经济中,法律会限制合并以阻止更大的实体的产生。分产主义者赞同通过基层努力和合作来达到这个目标而不是国家的法规。 

法西斯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应该是私人企业与政府紧密勾结,由政府控制生产工具并全盘主导经济计划,强调消除失业率和通货膨胀。 


反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反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赞同共同协作的经济:

社会主义赞同在社会民主下更大范围的国家控制。资本主义的一些领域或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被保持在特定的部门中,但是工业和劳力则受到国家的控制以使得大部分的平民受益。 

共产主义进一步要求由政府或社会控制生产,并主张以民主的或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体制,将生产工具公有化。共产主义者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建立没有国家和没有阶级的经济形式的阶段之一。 


未来的资本主义

在自由市场的概念上,许多人认为较少的税赋、较小的政府规模、和较少的政府管制是越偏向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如果以政府的支出为计算政府规模的标准,那么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西方国家的政府都经历了巨大的规模扩张。美国政府的支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从占GDP的3-4%持续跃升至33%,直到1983年里根总统在任时才停止增长。16个工业国家的平均政府支出从占GDP的8%跃升至45%。在美国,政府的非国防支出从1945年的11.5%提升至1983年的30%,并从那时开始一直维持稳定直到2003年(一些计算将国防支出排除在政府支出之外)。管制的法规也越来越多。因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的程度在西方国家是显著下降的。不过,自从1983年美国的非国防支出稳定化后,一些人经济学家佛利民也表达希望这种趋势能够逆转,朝向更资本主义的方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5年的一场演讲中说道他相信“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在历经凯恩斯主义所带来的长期管制后,已经借由商业的撤销管制而逐渐恢复了。

其中一种解释是西方国家已经逐渐避免管制各种市场失灵如污染、健保医疗、失业、财富不均、和教育。不过,支持较少国家管制的人,例如自由意志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和经济保守主义者,仍然会主张有政府管制限制了经济上的竞争、税赋流至了拥有最多政治影响力的特殊利益团体、政府办事效率没有私营机构高、以及市场失灵是由政府管制所造成的—例如最低工资、公共学校等等。

7. 有谁知道什么是天然气定价指数,JCC指数

(1)天然气定价的指数化制度,是指在天然气价格与反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经济指标之间建立正式联系,以便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天然气的价格也随之自动进行调整的定价制度。指数化制度的优点在于它把天然气的价格与反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经济指标建立了函数关系,使天然气价格可以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但需要指出的是,没有一种指数化公式是完美无缺的和普遍适用的。
(2)JCC指日本原油综合指数JCC(JapanCrude Cocktail)
据国际天然气联盟(IGU)公开的信息,目前国际上有4个自然形成的天然气定价体系,分别为
(1)北美与英国:不同气源之间的竞争定价
  北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实行不同气源之间的竞争定价。这3国政府以往都在一定水平上对井口价格进行干预,但随着天然气市场与监管政策的发展,供应端出现了充足并富有竞争力的多元供应,用户能够在众多供应商中自由选择,管输系统四通八达并实现了非歧视性的“第三方准入”。在此基础上,天然气作为商品的短期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庖代了长期合同。在北美形成了以亨利枢纽(Henry Hub)为核心的定价系统,在英国定价系统中也形成了一个虚拟平衡点(NBP)。尽管采用相同的商品定价机制,但北美与英国的天然气市场还是相互独立的。
(2)欧洲大陆: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政策
  欧洲大陆采用的是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政策来开展天然气贸易。这一模式源于荷兰在1962年针对格罗宁根(Groningen)超大气田天然气生产采取的国内天然气定价政策。该政策将天然气价格调整与3种石油燃料(柴油、高硫和低硫重质燃油)的市场价格按照百分比挂钩,然后根据“传递要素”进行调整来分担风险。这一模式随后被出口合同所采用,进而影响东北亚的LNG定价。欧盟虽然出台了多个天然气法令来建立统一的天然气市场,但由于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的分割,至今还没有做到像美国那样的自由准入和具有市场流动性。
(3)东北亚:与日本进口原油加权平均价格(JCC)挂钩的定价
 东北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LNG贸易定价体系源自日本。由于日本当年引进LNG主要是为了替代原油发电,因此在长期合同中采用了与日本进口原油加权平均价格(JCC)挂钩的定价公式。虽然这一定价方式已经不契合日本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市场现状,但目前尚无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其他方式,只能通过设定JCC封顶价格和封底价格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4)俄罗斯与中亚地区:双边垄断的定价模式
  俄罗斯与中亚地区采用双边垄断(垄断出口和垄断进口)的定价模式,通常采用政府间谈判来确定供应给非欧盟用户的天然气价格。
  由于4大区域市场之间并没有相互交易及竞争的关系存在,故各区域市场的价格有极明显的差异。目前随着全球天然气开采区域与天然气消费区域的变化,以上形成的天然气价格模式已经开始变革。

有谁知道什么是天然气定价指数,JCC指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