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后遗症、提高直达性,降准降息大概率推后

2024-05-19 15:48

1. 避免后遗症、提高直达性,降准降息大概率推后

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控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焦点。
6月28日,央行官网发布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二季度例会内容,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提出下一步经济金融政策方向,货币政策最新风向来了。
相比于今年一季度的例会,本次例会表述调整较多,比如删除了“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控通胀”、“逆周期调节”等表述,同时新增了“坚持总量政策适度”、“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等新要求。
为了对冲疫情影响,前5个月国内信贷和社融投放规模均为巨量。市场分析认为,考虑到宏观杠杆率大幅攀升的潜在风险以及二季度例会强调的“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货币控总量、防风险的诉求正在增强。预计接下来货币政策操作将以落实直达实体经济工具,推动金融机构让利为主,降准、降息或均后移。
未提“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与一季度例会相比,此次会议删除了“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
具体来看,会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所谓宏观杠杆率,是指债务总规模与GDP的比值,宏观杠杆率的上升意味着负债收入比上升,经济主体的债务负担加重,违约风险也随之上升,因此宏观杠杆率通常被作为判断经济风险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的数据,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出现负增长,实际GDP同比下降了6.8%,名义GDP同比下降5.3%。实体经济杠杆率较大幅度攀升,从2019年末的245.4%升至259.3%,一个季度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逆周期政策的制定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统筹考虑,把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同时,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在这个过程中,当前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这主要是为了有效推进复工复产,实际上为未来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虽然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显著回升,但只是阶段性的。
企业部门是年初以来宏观杠杆率扩张的主要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发布报告称,截至5月,按照测算,宏观杠杆率较年初上涨达18.7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政府、居民三大部门分别上涨12.3、3.4、3.0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是杠杆率扩张的主要来源,显示信贷资金的流向主要是为企业部门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明明预计,年内宏观杠杆率的扩张可能接近结束,下半年企业杠杆可能仍是主要的增量来源。假设下半年国内没有出现疫情的二次爆发,那么年中以后经济预计将基本回归常态,分母端对杠杆率扩张的支撑减退,同时国内政策基调从稳增长转向保民生,更加侧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要素市场改革,货币政策保持总量适度宽松,宏观杠杆率的扩张预计较上半年明显放缓,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去年同期的走平现象。
货币政策总量适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表述上,此次会议出现了几个明显变化。这也被市场解读为宏观政策释放微调信号,对防风险目标考量有所增加,货币政策较大幅度宽松必要性有所降低,短期内利好政策可能落空。
受此影响,端午节后首个交易日(29日)A股市场总体表现出乏力态势。截至当天收盘,上证综指跌0.61%,报2961.52点;深证成指跌0.52%,报11752.36点;创业板跌0.42%,报2372.54点。
对下一阶段金融政策的展望历来是例会重点。此次会议更强调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打通货币传导多种堵点,并新增“坚持总量政策适度”等表述。

具体而言,会议强调,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实际上,不久前召开的2020年陆家嘴论坛就已明确释放“总量政策适度”信号。
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会上表示,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还需要考虑的是,大规模刺激政策将来如何退出。进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欢欣鼓舞,退出的时候可能将十分痛苦。2008年的‘量化宽松’刺激政策到现在为止还未完全消化。”
央行行长易纲强调,“我们认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意政策设计,要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有关政策适时退出,资深学者余初心28日撰文称,随着形势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刺激政策的力度是否需要提前做好调整,避免相关后遗症影响今后经济稳定运行,成为重要考虑。
易纲还表示,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据此估算,6~12月份国内新增贷款和社融规模分别约为9.7万亿、12.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多增0.9万亿、0.1万亿元,而1~5月份新增贷款和社融较去年同期分别多增2.27万亿、5.62万亿元,意味着下半年社融同比增幅将大幅收窄,信贷增速也将出现下降。
伍超明认为,宽货币放缓已成定局,货币政策进入前期政策消化期与观察期。为防止疫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化进一步拉大,资金跑冒漏滴进入房地产或金融市场空转,货币控总量、防风险的诉求增强。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考虑政策工具的退出,并不意味着现在就退出,这是个长期的安排,具有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恐将成为新常态。
他分析,特殊时期的货币政策将适时退出。一是,实际上DR001(银存间质押回购隔夜利率)低于1%的情况已经远去;二是,抗疫专项再贷款,随着湖北疫情的好转,会逐步退出;第三,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贷款政策也会逐步退出。
降准、降息时点大概率后移
可以确定的是,直达实体将是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核心思路。
5月以来,监管加强了对资金空转套利行为的规范和治理,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收紧,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也有所收敛。接下来,继续实施结构性的精准滴灌政策,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
会议指出,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继续用好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落实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和发放信用贷款。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制造业贷款比重等。

展望下阶段货币政策操作,伍超明认为,量的方面,央行对降准工具的运用将更为谨慎,实体扩信用主要通过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来实现,包括继续用好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落实好新创设的直达实体工具等;价的方面,降息时点也大概率会后移。一方面,防风险要求利率不宜过低,降息对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大,为守住防风险底线,降息时点后移的概率较高;另一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可一定程度上替代降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
从长期看,针对疫情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仅重在规模,更重在结构。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表示,下半年结构性工具主要有两大要点:一是修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调降其融资成本;二是调降中小银行负债成本并缓解其经营压力。展望下半年的货币调控及流动性市场,总量货币宽松力度有限,大概率较上半年显著收窄;而结构性货币工具可能会被更多使用并替代总量工具。

避免后遗症、提高直达性,降准降息大概率推后

2. 降准是降息吗

降准不是降息,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降准一般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比如原来存入银行的100元需要有20元缴纳到央行,降准后可能只需要缴纳18元,这时银行的资金就会变得充裕,用来放贷的额度会增加,释放了流动性。
 
 
 
 降息指央行降低了存款或者贷款的基准利率。降低存款利率后用户在银行的钱会被取出来,这时用户可能用这部分钱进行投资或者消费;降低贷款利率后人们更愿意在银行办理贷款,这时可以增加用户大额度的消费,比如贷款买房。
 
 
 
 降准和降息都有可能推动股价的上涨,不过这还要看具体的实施过程,降准和降息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的发展制订的,至于怎么选择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的发展给出的,一般在调整时都会给予公告。
 
 
 
 除了降准和降息,中国人民银行还有可能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存贷利率;采用这样的政策一般为了减少资金的流动性,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后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把钱存在银行获取利息,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3. 降准会降息吗

降准后不一定会降息,不过是否降息都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的;降息一般指降低贷款的基准利率或者存款基准利率;降准就是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银行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少了,这时用于放款的额度会增加,相当于释放流动性。
 
 
 
 降息对办理贷款的借款人有好处,降息后贷款合同中的贷款利率会重新计算,这时借款人每月归还的额度会降低,不过什么时候进行调整还需要看合同是怎么规定的,在降息后借款人可以拨打银行电话进行咨询。
 
 
 
 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一般降息后会给股市带来更多的资金,有利于股价的上涨。
 
 
 
 降准和降息都是央行根据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调整,不过什么时间进行调整普通人是无法预测的,而且两种不同的政策最终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平时可以多关注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这样就能知道什么时间降准或者降息。

降准会降息吗

4. 降准会降息吗 不一定会

  降准不一定会降息,彼此之间并不是因果关系  。降准就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减少银行的准备金率,一旦降准,那么银行的发放贷款额度便会增加。降息就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减少利息,例如存款利息和利息减少。银行降准以后是否会降息,主要是要融合市场的环境情况进行分析的。以上就是降准会降息吗相关内容。   
  降准降息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1  、对行业市场的影响:降准、降息都可以提升市场资 金,刺激经济提高,差别取决于降准是通过套印货币、提升市场货币供给量,而降息是降低资金存进银行盈利,造成资金从银行排出变成投资或交易;
   2  、对房市的影响:降准利好楼市,但影响比较有限,相对来讲,降息激励顾客贷款选购重件产品,会更多方面刺激房地产行业发展; 
   3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降息会给股票市场产生越来越多的资 金,因而有益于股票价格增长,降准尽管也利好股票市场,但最主要是利好银行股。
  降准和降息的区别    
   1  、行为主体不一样:降准的行为主体是中央人民银行,法律规定存款准备金是国家要求的商业银行向中 央银行上缴的金额,以保证商业银行的常规经营。降息的行为主体是商业银行,降息也就是减少利息,那样有益于向社会贷出资金;
   2  、应对人群不一样:降准的 受体是商业银行,中间银行申请办理的业务是对于商业银行的。降准是中央银行采用的对于商业银行的政策。降息的受体是公司和个人,商业银行申请办理的业务是对于公司、个人等人群。降息是商业银行采用的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政策;
   3  、效果不一样:降准可以释放出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担保金,提升市场资 金,有益于刺激生产阶段,降准是因为释放出来银行业的流通,让市场上的钱多一些。降息不提升市场资金额,但可以更改资金的流向。
  本文主要写的是降准会降息吗有关知识点,内容仅作参考。

5. 降准和降息的关系

  降准和降息 都是为了刺激消费。但是降准降低的是准备金率,也就是将准备金释放出来增加市场中的资金量;降息是降低存款利息,让民众把钱从银行取出来用于消费,增加现金的流动性。降准会刺激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降息会推动企业贷款扩大。两者对于经济刺激作用是类似的,但是降息操作的风险更高。
   降准和降息的 不同    
  1、增长资金的不同:降准是将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释放出来,去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降息则完全不增加市场现有的资金量,降息只是为了促使人们将钱取出来,变相的来增加市场中的流动资金量;
  2、作用范围的不同:降准只作用在银行中;降息作用于整个市场中的个人和企业;
  3、效果的不同:降准只会影响中央银行的放贷规模,由于准备金的不足放贷的规模也变小了;降息则会影响市场中每一笔资金的投资方向。

降准和降息的关系

6. 降息降准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降准和降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降准是指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降准是投放流通货币,降息是鼓励投资。扩展资料总体看,降息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属于实质性利好。据有关专家分析,短期内会有下列板块可能受到影响:1.绩优股、实值股、低市盈率股、高送派股。降息有利于进一步凸现绩优股、实值股的魅力。尤其是一大批市盈率低于三十倍的绩优股、实值股,其分红派现,较之于银行存款的税后利息,凸显优势。尤其是绩优股、实值股中送股、转增股的股票,较之于银行存款的税后利息,其魅力以倍数计算。投资人可以参照已经公布的年报,选择业绩优异、市盈率低、分红派现多、尤其是送股转增股多的“白马股”,理性投资。2.房地产股、保险股等“息口敏感股”上述股票和板块,属于香港称呼中的“息口敏感股”。尤其是对于房地产股来说,利率下调,有利于减轻人们分期付款购买房地产的负担,有利于调动人们买房的需要,有利于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负担。保险业同样得到“降息”以及“降息预期”的推动。但是,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小于贷款利率,对于银行而言,有利有弊,缩小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差额对于银行的赢利增加了压力;同时增加了银行吸储的难度。但是,增加放贷,以及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带动银行业务量的攀升,有利于银行增盈。总体看,对于银行股来说,长线仍有利好作用、短线则看资金是否追捧。降准和降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降准是指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扩展资料总体看,降息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属于实质性利好。据有关专家分析,短期内会有下列板块可能受到影响:1.绩优股、实值股、低市盈率股、高送派股。降息有利于进一步凸现绩优股、实值股的魅力。尤其是一大批市盈率低于三十倍的绩优股、实值股,其分红派现,较之于银行存款的税后利息,凸显优势。尤其是绩优股、实值股中送股、转增股的股票,较之于银行存款的税后利息,其魅力以倍数计算。投资人可以参照已经公布的年报,选择业绩优异、市盈率低、分红派现多、尤其是送股转增股多的“白马股”,理性投资。2.房地产股、保险股等“息口敏感股”上述股票和板块,属于香港称呼中的“息口敏感股”。尤其是对于房地产股来说,利率下调,有利于减轻人们分期付款购买房地产的负担,有利于调动人们买房的需要,有利于降低房地产开发商的负担。保险业同样得到“降息”以及“降息预期”的推动。但是,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小于贷款利率,对于银行而言,有利有弊,缩小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差额对于银行的赢利增加了压力;同时增加了银行吸储的难度。但是,增加放贷,以及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带动银行业务量的攀升,有利于银行增盈。总体看,对于银行股来说,长线仍有利好作用、短线则看资金是否追捧。

7. 降准 会 降息 吗


降准 会 降息 吗

8. 降息又降准,定向降准是什么意思,央行为什么降准降息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球金融市场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11月以来,人民银行先后四次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15年7月份,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7%,自2011年以来首次回落至6%以下的水平,社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虽然近两个月CPI略有回升,但主要是受猪肉价格明显上涨等结构性因素影响,总体物价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也为再次使用价格工具进一步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供了条件。为此,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各类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适当提供长期流动性,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银行近期完善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并对过去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进行了校正,外汇市场在趋近均衡的过程中,也会引起流动性的波动,需要相应弥补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此外,此次还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以及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引导相关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以及扩大消费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