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模式有哪些?

2024-05-11 16:19

1. 国企改革的模式有哪些?

宏观上,国企改制分为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模式。
  微观上,国企改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以国有资本存在形态划分的改制模式:国有资本控股模式、国有资本参股模式、国有资本退出模式。
  2、以企业改制范围划分的改制模式:整体改制模式、部分改制模式、分立改制模式、合并改制模式。
  3、以参股主体划分的改制模式:员工持股模式、管理层持股模式、外资持股模式、民营资本持股模式、混合持股模式等。
  4、以企业改制阶段划分的改制模式:一次性整体改制模式、一次承接、二次重组改制模式、先重组后改制模式、先改制后合资模式等。
  5、以重组方式划分的改制模式:资产重组改制模式、债务重组改制模式、破产重组改制模式等。
  上述改制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单独适用,也可组合适用。

国企改革的模式有哪些?

2. 国企改革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稳增长是第一要务
2016年,国有企业把稳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提质增效,终于扭转了收入利润双下降的局面。
混改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国企改革步伐迈向纵深,开始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成效。
强化国企战略引领
国有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上被赋予重任。
国资委将在今年优化对央企主业的管理,把监管重点放在提升主业竞争力、控制辅业占用资源比例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上,旨在增强央企核心业务的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及现状,谈一谈国企改革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我国国有企业的问题其实满严峻的,因为在改革以前,国内的企业基本多是亏钱的,也就是说,是当地政府的一个重大包袱。所以改革后,各个当地都是将国有企业贱价丢给私人企业,所以从中获利的不计其数。
      改革最重大的事情就是下岗问题,当时政府丢下不少包袱后,大下岗潮流就出现了,当时执政者敢冒险顶着社会混乱的压力去执行,真的是有很大的勇气,虽然没办法去评论好还是坏,但是起码现在是能看到效果的,至少不少企业都能效益良好的经营了起来。还有很多下岗职工都是再就业甚至发家致富的。
      而国家也轻装上阵,讲负担变成税收,也是很不错的了。现在国家留下的哪个企业不是赚钱赚的满盘饱?所以改革是个大问题,如果不改革,现在国家可能还是以前80年代那样,没什么竞争力。并且工人们还在为每月多拿饭票而努力着。。。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及现状,谈一谈国企改革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4. 中国的国企需要改革吗?将来会改革吗?

国企当然需要改革。原因有三:
国企大多是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如粮食,水力,电力,原油等等。这些产品都是硬需求,国企垄断之后利益是相当可观的,而且不需要进行竞争。久而久之,国企就成了老太爷,缺少了改进的动力和要求,变的臃肿和停滞,失去了企业的成长和活力;
其次,国企占用了大量的国民资源,但是所获得的利益并没有用到国民民生上来,我们经常骂的两桶油,便是最好的例子。
最后,国企由于缺少市场竞争,缺少竞争,变的官僚化,滋生腐败,不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国企必须改革。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引入适当的市场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监管和处罚机制。
但是,国企要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的国企已经变的不像企业了,是一个衙门。一但改革,触碰的都是官老爷们的利益,这种事情,轻易是不会有人去尝试的。

5. 中国国企进一步改革的出路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天下第一大老粗论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之十----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出路(节本)  一、指导建立社会主义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哲学  现时代人们的座右铭和口号应当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既照顾了每个人的私利,从而使其产生活力,并将这种活力引向有利于增进国家和企业财富中去。  在此思想观念基础上,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实现科学管理的条件下,率先垂范,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据说,当年大庆油田靠毛泽东的“两论”,即《实践论》与《矛盾论》起家。  今天,实现中国民富国強的目的,也应当主要靠毛泽东思想及其理论,其他任何人的理论都代替不了,但可在“离经不叛道”(社会主义之道)原则下, 与时俱进, 作一些有益的补充。  为什么要重提毛泽东的“两论”?因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请看他在《实践论》中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強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上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笫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他在《矛盾论》中又说:  “在复杂的亊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告诉我们的方法。……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个方法,结果如坠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是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二、具体分析中国经济和国有企业中的主要矛盾  那么,中国今天的经济社会及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企业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处理好按劳分配问题。因为按劳分配原则是为无产阶级劳动者利益服务的,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主观活力,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地创立和完善符合自己所在企业具体实际的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与资本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按劳分配,后者主要是按资分配;前者走群众路线,最高权力机构是职工代表大会,厂主要领导人由代表们讨论任免决定,后者走精英路线,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大股东组成的董事会,企业中的一切亊务由老板或准老板说了算。  国有企业的科学管理,人们一般是指其微观功能,在现时期,它还有一个宏观上的主要任务,即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有利于实行自主科技创新,不断地提高企业的产品结构。  中国经济现在有两个重大问题亟须解决: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二是为外贸顺差盈余的巨额外汇储备资金找一个理想的主要出路,不要再无奈地年复一年去买美国债劵。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统筹一并解决。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用大量外汇购买外国的先进髙科技产品或其技术。这么做有两大问题,一是花费较大,经济上不合算;二,一般地说,外国不会转让最先进产品和技术,而且往往还遭拒售。总之,不论花多少钱,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可能靠购买人家现成的高科技产品及其技术来完成。  如果我们的外汇资金主要用于引进外国高科技智力人才上,则可能有助于完成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这么做与存在上述两大问题相反,有两大好处:一是比买现成产品和技术花钱较少,二是有望得到最先进技术。  中国在商品外贸中有巨额顺差,但高科技人才进出口却是大量逆差。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12月一份报告中指出,据估计,在海外的中国大陆专业人士超过了30万人,许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学生76%移居到了美国。这些由中国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养出来的能创造高附加值的人才为移居国服务,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巨大损失。  此外,更多的中国高科技人才则选择就业于外资在华企业,也是一种流失。又据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在制造业中,大部分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如芯片等基本上依赖进口。有代表性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机床产业,在国內市场上,国产低端机床占100%份额,国产中端机床占20%份额,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则仅占1%份额。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方面,中国高科技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国内许多高科技产品缺乏人才研发。这个矛盾以及其它许许多多的社会经济矛盾是怎样产生的?  归根结底,都源于没有处理好按劳分配问题。如果处理好这个主要矛盾,不但其它一切矛盾能迎刃而解,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重大问题,即外汇储备出路问题,也可得到解决:用之于大量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提高高精尖产品研发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只有实行了科学管理,建立了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才能担当此项重任。我们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则是为了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使国家和职工群众均能受益。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相应建立下列一些机制予以保证:一是政企的各负其责机制;二是利润的国(家)企(业)分成机制;三是企业的自主经营机制;四是(行使)权力的职(工)代(表)大会机制;五是厂长的民主选举机制;六是干部的吐故纳新机制;七是班组的互选结合机制,八是(海外高科技)人才的高酬引进机制;九是工资的按劳分配机制;等等。  四、结束语  详细内容可参阅拙作《国有企业振兴方略——兼论中国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必由之路》一文,登载于2008年3月的《乌有之乡》网站上。  如果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水平已经登上大学博士的高峰,我的文章可能比初级小学还低,不过是幼稚园水平。但不论水平多么低下,大概没有人能够否认我的文章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抛砖引玉的开荒之作,其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土生土长的中国社会的经济实践,而不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库中贩来一些货色拿到社会主义中国叫卖。  我的理论文章另一个特点是其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服务,而不是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文章那样为资产阶级服务。  中国迄今还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指导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声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经济学界,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出版过一本目的是为亿万劳动者利益服务的、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成败得失经验的著作,岂非咄咄怪事?

中国国企进一步改革的出路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6. 试分析当年阶段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国企改革

当时国企改革源于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国企全面亏损,由于政府直接管理国企,管理人员经营僵化,工人没有积极性,大家都在吃大锅饭;二是国有制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重过大,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这两者都是经济改革推进中的关键问题。

那时国企改革的思路是,政府退出企业的直接管理,改为宏观调控;调整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国企只保留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服务性的企业,一般竞争性国企退出国营改民营;落实企业人财物管理权,企业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分流多余人员。

国企的改革掀起了巨大的浪潮,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保证了经济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改革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改革中大量下岗的国企工人,至今没有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二是国企改制中大量国有资产被贱卖流失到个人手中;三是一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权力,在国企改制中攫取个人巨大利益,成为腐败的一大重灾区。

7. 未来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在中国现实的国情条件下,在国有大企业改革的现阶段,不能简单地沿用前些年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办法,把企业退给别人。改革的方式需要转变,即依托资本市场在国有体制下对这些企业直接进行市场化改造,通过上市实现公众公司改革。这正是国资委在积极推进的整体上市工作。其要点是:
  第一,上市的模式。这几年国有大企业上市的模式和前几年不同。国资委成立之前,很多企业上市是对一部分优良资产进行包装,是部分上市。现在的方向是整体上市,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所以上市公司整体的业务链是完整的,具备独立经营的能力。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逐步将存续企业消化之后再实现整体上市。
  第二,依托的资本市场。目前中央大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境外上市,引起了很多争议。笔者认为,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所依托的资本市场是直接相关的,推动中央企业到境外上市,就是希望把境外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机制直接引入企业内部,保证上市之前的重组和上市之后的运作能够达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现在看,境外上市对企业规范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可能再做假账,透明度明显提高,运作也比较规范,其他方面也很难干预。所以市场选择是境外加境内,就是A+H的模式。
  第三,最终的体制构造。竞争性国有大企业最终的体制模式很可能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没有集团公司、不背存续企业,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运营。这种状态就彻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流动性非常好,随时可以调整、也很容易调整。一旦国家需要钱,通过资本市场可以非常顺畅地变现。

未来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8. 2016年国企将面临怎样的改革

  划分国有企业不同类别
  
  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选聘职业经理人 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
  
  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 实行差异化薪酬分配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