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老的一位老人是谁?

2024-05-05 04:43

1. 中国最老的一位老人是谁?

你是说何振梁吗?
他是国际奥委会的委员。是中国唯一一位。不过好像明年就要退休了。因为国际奥委会有规定满80岁就要退休。
他确实是对中国奥运做了很多贡献。

这里在给你介绍一位吧。他的名字我记不太清,好像是叫荣高堂,人们都叫他荣老。他也是为中国奥运做了很多贡献的。真的是很令人感动,只是已经去世了。很可惜。自己一直在熬,想熬到2008看奥运,结果还是战胜不了病魔。
。。。。。。。。。。。。。。。。

中国最老的一位老人是谁?

2. 对中国对奥运付出的巨大努力的赞美

16天激动人心的盛会即将谢幕,伟大的奥林匹克即将和美丽的北京说再见。 

    今晚,雄雄燃烧的圣火将在“鸟巢”熄灭,可北京奉献给世界的精彩,却将长久地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过去的16天,奥林匹克享受着它与五千年文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来自全世界的不同文化交相辉映,让北京成为全世界欢乐的中心,成为团结、友谊、进步的象征。 

    无论是赛事组织、场馆建设,还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拼搏精神,北京奥运都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对北京奥运的出色组织,国际奥委会、各国运动员和外国游客纷纷伸出了大拇指,而这一切,同样离不开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与关注。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中国人民要感谢那些帮助中国、帮助北京奥运会的人们。 

    感谢国际奥委会  

    自“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发起举办第一届奥运会至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奥委会的不懈努力下不断走向辉煌。 

    七年前,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时,中国感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信任和希望;七年后,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夕,国际奥委会表示从不后悔将主办权交给北京。正是这份信任,让中国有了向世界展示自我,奉献精彩的机会。 

    如今,北京奥运会的各项赛事即将结束,北京不负国际奥委会的信任与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了新的篇章。我们应该感谢国际奥委会,是你们的信任,让中国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国际奥委会成为让世界人民走到一起的和平使者! 

    感谢萨马兰奇先生  

    在奥运赛场上,人们时常可以见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就是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正是在七年前,这位处于髦耋之年的国际体育界传奇人物,宣布北京取得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 

    在他担任主席的21年时间里,国际奥委会成为全球成员最多的国际组织,奥运会也从低谷走向繁荣,奥运赛场更是变得异彩纷呈。萨马兰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家,体育商业化、奥运职业化等都是他的首创。 

    萨马兰奇退休前的最大心愿,是希望奥运会能在中国举行。如今他心愿已遂,中国用自己出色的组织、精心的策划,成功举办了这届盛会,回报了这位老人对中国的厚爱。我们感谢这位可敬的老人,也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 

    感谢罗格先生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国际奥委会的帮助与建议,离不开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的鼎力支持与悉心指导。 

    在北京筹办奥运会前期,罗格先生多次亲赴北京,对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组织工作等提供帮助。正是在他的领导协调下,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紧密联系、深入合作,才有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本届赛会罗格先生多次亲临比赛现场,并在不同场合对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场馆建设大加赞赏,对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的杰出表现高度赞扬。 

    当各项赛事临近尾声时,罗格曾表示,“精彩、杰出”这样的词已经不足以表达他对北京奥运会的赞许,而“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又显得太老套,太缺乏创意了,他要想出更丰富、更响亮的词汇,来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对罗格先生的盛情襄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我们想对罗格先生道一声:您的行动就是对北京奥运会最大的支持,中国人民感谢您! 

    感谢顽强拼搏的运动员  

    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共有一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他们用精湛的技术、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全世界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比赛,完美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本届赛会已经诞生了43项世界纪录,打破男子100米、200米短跑世界纪录的博尔特,勇夺8枚金牌并打破7项世界纪录的菲尔普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壮举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不断上演。 

    无论是赛场上的胜利者还是失利者,他们的身上始终体现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这种参与和竞争,让体育之美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对于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北京感谢你们,世界感谢你们,是你们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增光添彩,是你们让世界人民享受到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 

    感谢默默奉献的教练员  

    当我们为运动员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欢呼雀跃时,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身后默默付出的教练员,正是他们的精心培养,悉心呵护,才造就出了这样优秀的体育健儿。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正是教练员的慧眼,把体育人才从茫茫人海中发现并培养出来,使他们能够在奥运赛场上绽放光彩。 

    每一块奖牌的获得,都离不开教练员的付出与心血。在赛场外他们视运动员为子女,在赛场上他们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柱。运动员失利时,听到的是教练员的宽容与信任;运动员取得成绩时,听到的是教练员的勉励与鼓舞,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教练员,才有了今天运动员的辉煌。伟大的运动员背后是伟大的教练员们,我们更应该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感谢外国媒体朋友   

    随着奥运的开幕,赛事的展开,中国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许。外国媒体不吝赞美的笔墨,把最美好的词汇献给中国,用自己客观公正的报道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奥运,认识中国。 

    对开幕式,美联社的报道说:“中国为全世界呈现了一个盛大恢弘的烟火表演,并以华丽姿态展现了其作为世界力量的风采。”俄罗斯《独立报》报道说,开幕式气势恢弘,极具中国特色。不仅给亲临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震撼了电视机前的几十亿观众。对于北京的巨大变化,埃及《金字塔周报》发表文章说,北京奥运会将为世界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观察中国和历史古都北京的平台。实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而世界也在日益走近中国。 

    奥运会既是一场人类的体育盛会,也是一条拉近世界人民的纽带;既是中国展示自我形象的窗口,也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契机。通过国外媒体的桥梁作用,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品质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感谢你们! 

    感谢可敬的志愿者  

    对可敬的奥运志愿者,有位外国记者写道:历届奥运会都有志愿服务,但中国的志愿者令人耳目一新。他们着装整齐,态度和蔼,服务热情,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内、赛场外,活跃着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奥运志愿者。疏导进入赛场的人流、为外国朋友指路、为询问者答疑……一声声问候、一次次解释,志愿者们用自己热情周到的服务给运动员们和外国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届奥运会即将闭幕,但志愿精神将长留人间,一名名志愿者将作为精神文明的播种机,把无私奉献的精神播撒到各行各业,传扬到四面八方,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必将因此而升华,中国人的生活必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感谢辛勤的建设者  

    从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到今天圆满举办,七年间,北京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现代化场馆点缀其间;空气质量完全达标;一个个街边花园充满生机……这些成就的背后,凝结着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 

    从设计师手中的蓝图,到矗立于地平线上的体育场馆,从建筑工人手中的一砖一瓦,到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群落,奥运梦想在建设者手中变为现实。 

    奥运会结束后,建设者们将奔赴新的岗位,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他们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是真正的时代英雄!我们要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感谢热情的全国人民  

    从奥运会申办成功到顺利举办,从奥运圣火传递到运动赛场的呐喊加油,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

    本届奥运会能如此成功,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离不开每一位东道主的大力支持,热情参与,无私奉献。在这场世纪盛会即将划上圆满句号的时刻,也应向他们道一声谢谢。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再多的词汇也无法形容我们的心情。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历经百年沧桑,在世界各国人民的积极参与推动下,奥林匹克事业必将在新的世纪奏响更加华美的乐章,世界也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引领下变得更加和谐。今天,虽然北京奥运会将在结束完美演出后落下帷幕,但中国将继续为国际体育事业的繁荣,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3.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起什么作用?

能够得到奥运会的举办权能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实力。举办奥运会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知名度和国际地位,促进一个国家旅游.餐饮.购物.交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一个国家各方面的提高和改善,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5年6月17日 一、2008年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匡算,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间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如果这样,按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0亿美元计算,由举办奥运会而带来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推动每年将超过30亿美元。由此可见,举办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促进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据中国申奥代表团所做出的承诺,北京奥运的整体工程,包括建设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发展通信系统、改善北京的空气和水的质量,共计投入480亿美元。这样大的投入,必然会带来非常可观的产出。仅国际奥委会的转播权及赞助分成,就可能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他如旅游业也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专家预测在准备的6年中,每年旅游可增加100%,收入增加50亿美元。6年共300亿美元。合人民币2500亿元,奥运当年翻1倍,为100亿美元,这样算来,仅增加的旅游收入就超过300亿人民币。举办奥运会也将给其他省市带来巨大商机。比如,将扩建天津机场;又如,奥运会所需要的大量体育器材将在外地生产,北京兴建生态环境工程所需要的大量建设材料、设备也将在外地生产,大量的生活消费品也需外地供应,这些都将会对全国各地的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二、带来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将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进取; 
3、务实的实践品格与美好的理想相结合; 
4、和谐意识将有新的科学内涵; 
5、道德修奍将进一步提升。 
奥运会在历史悠久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迅速发展的文明古国——中国举办,将促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自我更新是一种推动力量,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文化的支持,进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当然不可避免会有风险。(比如据说雅典奥运会就亏了。) 
不过北京的奥运会可能不会亏。因为有那么多人 支持,大家都对那场盛会充满期待。 
总的来说,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现实或长远的效应不可忽视。必定会促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起什么作用?

4. 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将会达到1323亿元。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对国内外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奥运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设计水平、一流的工艺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标管理中绝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成为西方阵营竭力遏制和打压的对象,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中,对中国的正面报导并不多,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将使西方媒体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持续关注中国,并给予更多正面和客观的报导。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树立“国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国家盛,企业兴。国家这一大品牌打响了,企业的小品牌才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才会更具国际影响力。另外,承办奥运会还能使本国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奥运会为例,本届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TOP赞助商24家�澳大利亚公司13家 ,支持商18家。一般产品供应商40家,体育产品供应商24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国公司。这些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国内的众多企业就可以借助奥运会来推进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跃升。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承办奥运会的经济价值集中反映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上。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首都经济已初步成形,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但是,由于首都经济特殊的产业结构,它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越发展它就越会遇到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硬约束。而要消除这种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来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举办奥运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最佳的一箭双雕的办法。它既可以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获得了推动首都经济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动力”。 
承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给首都经济增长提供“核动力”呢?这是因为奥运会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当前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与承办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约为142-144亿美元。从资金来源看,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给组委会的分成约为10-13亿美元(悉尼组委会为11亿美元),组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约为6-8亿美元(悉尼为7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5. 奥运会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奥运会对中国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就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其带来的好处有:
  1、提升城市品位。奥运会将极大地提升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整个北京的现代化水平。
  2、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造成消费市场迅速膨胀。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利于发展旅游业。同时由奥运经济形成的巨大商机将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这些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带动经济产业发展。奥运会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动,为保证其举办成功,需要投入最优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由此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调整到位、经济运作良性循环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4、展示国家实力。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举报奥运会的,这需要巨大的实力做后盾。
  5、增加就业机会。由奥运项目直接带动的城市建设,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城市经济持久发展的后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6、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7、提高人民文化、体育素质。对于体育的发展不言而喻的。
  8、促进外交事业发展。举办奥运会无疑给举办国同全世界的交流起到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加速对外交流速度和深度。
  9、宣传国家国际形象。奥运会时全世界将有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奥运会举办国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将极大提升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这是无形的资本。
  10、促进中西文化融合。西方文明是什么都强调竞争,中国的文化更多强调的是谦让,即使是对抗性,也强调点到为止。这两种文化在当今社会都有它需要吸收对方文化的必要。东西方文化如果互相吸收对方的有益成分,将能创造更高层次的世界文化。

奥运会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6. 奥运会到底给中国带来多少好处?

2007年8月8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年的纪念日。8月8日晚8点,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开始的时刻,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要举行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邀请书的发送仪式。 

全中国和全世界都对2008年奥运会充满期待,可以说期望值越来越高。任何一件意想不到的事都会引起舆论的哗然。因此,对北京奥组委而言,不能认为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应该要加强一种紧迫感,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除了北京市民,全国百姓实际上关注的是2008年奥运会将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因为现在国内已开始拿北京奥运会说事了。说什么奥运会前房价必涨,之后必跌;说什么奥运会前股市必然是大牛市,过后下跌;说什么奥运会到来物价要上涨,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会下行......这些我们都要理性地对待。我认为,搞好了,北京奥运会在政治上,对外关系上,社会发展上完全可能对我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在经济上,北京奥运会对我过经济发展上的全局影响是有限的,它没有主导房价,股市,物价以致经济起伏那么大的作用,最多在北京地区而已。因为,北京奥运会涉及的经济量与我国的实际总量相比终究有限,能起作用是间接的推进,而不是直接的正负相关。 

全国人民直接关注的还有两件具体事:一个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究竟会怎么样?另一个是,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的运动成绩,特别是金牌数能再上升吗? 

关于后者,那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任务,他们也做了不甚明确的表述,总希望留有余地。这是自然的,因为竞赛是互动的,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反正,我们运动员确实在做最大的努力,我们应信任他们。 

关于开幕式,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对各国和本国的观众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味,有自己的美感偏好。这就哈斯物理学上的“原色小时现象”,你创造一种普世喜爱的艺术品可能最后结果与愿望相反。我们相信我国的艺术大师们会为了奥运会创作出一种能令多数人满意的杰作来。 

2008年奥运会不停的向我们走进,人们的期盼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现在人们都在问这样的问题: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奥运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可以写一本书,发表整页的文章,可以说上几个小时。然而,我想说的是,奥运会只给中国和北京一个机遇,仅此而已,不会自懂得给我们带来空手可得的好处,问题在于我们自己的作为,如果你不作为或是乱作为,那么结果和影响,接续是零或者为负。这在前几届奥运会中都有这样和那样的先例。 

我的看法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或一个国家中发展的地区和城市而言,充分利用奥运机遇的空间更大。在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国家,市场对奥运机遇的利用功能是有限的,主要要靠正负在宏观上的主导。1964年东京奥运会推动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988年汉城奥运会推动了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们无不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动员的。 

因此,在充分利用奥运会机遇的问题上,主要还是要看我们的作为,要有所作为,对于国家而言是这样,对于主办城市也是这样,对我国的其他省市区也是这样。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吧北京2008年奥运会当作全国的一件大事来办,当然不是全国唯一的一件大事。北京市对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早已全市动员,全力以赴。全国各地也陆续地纷纷行动起来,希望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巨大影响中,一方面要出力,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有所作为而受益。我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有多大,成果有多丰富,遗产有多贵重是需要我们大家来努力创造,大家来爱护维持,大家来发扬光大。 

例如,奥运经济中的市场。如果,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能像奥运会赛场那样,大家都遵守规则,执法者认真执行,有争议按程序仲裁,任何虚假投机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我看我们的经济环境就会大大地改善,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全体企业和全体劳动者。如果真能做到何尝不是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一笔非物质财产。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奥运会来积累我们的资源,国内资源和外交资源,凝聚国内得民心,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这就是2008年奥运会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7. 2008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现代奥运具有多元价值,它对主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给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32.9亿美元的收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给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据著名投资机构高盛证券的分析,北京申办成功后,从2002年起到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大大提速。

  一、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新世纪的前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奥运会作为工业化时代最有效的营销媒介,它对加速主办国工业化进程,促进该国经济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很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奥运会对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的国家经济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在拉动举办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以及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主办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中。无形影响是指奥运会对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形象和信誉度等方面的影响。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将处在以结构调整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要继续扩大经济总量,更要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增长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以及“入世”、经济全球化对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的要求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提升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主办奥运会是最佳、最典型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从申办开始到奥运会结束,至少能在10年的时间内让全民普遍关注。以北京为例,从1999年北京奥申委正式成立到2008年奥运会圆满结束,这10年将会出现前期的“人人盼奥运”和后期的“人人都是东道主,全民支持办奥运”的祥和局面,而这10年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办奥运会无疑将为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在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不断完善。扩大市场开放度除了市场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推动之外,政府利用重大事件来有意识地推动这一进程尤为重要。主办奥运会即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首先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事件。主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这样的操作要求该国政府、组织和企业都必须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而这样的调整过程无疑就是扩大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其次,现代奥运会投资巨大,一般来说,主办夏季奥运会用于赛事的直接投资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间接投资加起来会超过几百亿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办奥运会投资会更大。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将会达到1323亿元。这样大的投资规模对国内外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奥运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设计水平、一流的工艺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标管理中绝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只有扩大市场开放度,按国际惯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投资的效益。最后,承办奥运会会使主办国在整体上获得一个开放、民主和有活力的形象,这种形象对吸引外资以及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有实际意义。所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
  3、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除了企业自身要有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产品,还需要企业所属国在国际上有美誉度和影响力。也就是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竞争实际上是需要国家这一大品牌支撑的。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成为西方阵营竭力遏制和打压的对象,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中,对中国的正面报导并不多,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将使西方媒体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持续关注中国,并给予更多正面和客观的报导。这种长周期、高频率的报导,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树立“国家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国家盛,企业兴。国家这一大品牌打响了,企业的小品牌才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才会更具国际影响力。另外,承办奥运会还能使本国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以悉尼奥运会为例,本届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TOP赞助商24家�澳大利亚公司13家 ,支持商18家。一般产品供应商40家,体育产品供应商24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国公司。这些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国内的众多企业就可以借助奥运会来推进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跃升。

  二、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

  承办奥运会的经济价值集中反映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上。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近年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首都经济已初步成形,并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但是,由于首都经济特殊的产业结构,它的持续高速增长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形象、声誉和影响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首都经济越发展它就越会遇到基础条件和软环境的硬约束。而要消除这种制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一系列重大活动来提高北京的国际影响和声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和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举办奥运会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最佳的一箭双雕的办法。它既可以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又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就获得了推动首都经济在新世纪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动力”。
  承办奥运会为什么能给首都经济增长提供“核动力”呢?这是因为奥运会能有效地带动主办城市和地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当前在拉动我国GDP增长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三要素中,资金的贡献率是最大的。这就是说分析北京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关键是看该地区在未来的投资规模,尤其是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总量的大小。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18亿美元,非组委会预算支出(与承办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约为142-144亿美元。从资金来源看,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给组委会的分成约为10-13亿美元(悉尼组委会为11亿美元),组委会市场开发收入约为6-8亿美元(悉尼为7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140多亿美元,主要由中央财政、市财政和国内外企业投入,如果把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首都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2008奥运会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8. 奥运前后中国有什么变化?

2008年奥运会是北京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了北京经济发展。这从2000年申奥成功前后北京与上海经济增长的相对关系变化中就可以反映出来。1994年-1999年,北京GDP增速除个别年份外均低于上海,但2000年-2006年间则趋向高于上海。不过,北京在奥运会之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如何呢?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理解,北京奥运后的经济发展主要可以概括为五大趋势。 

趋势之一:持续较快增长 


投资乘数效应是奥运筹备带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奥运会后,这种效应显然不复存在。北京经济还能维持高速增长趋势吗?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北京奥运会后的国内国际服务“输出”增长将提速。一是我国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如果初级产品稀缺性上升保持在低于规模报酬递增带来的生产率上升范围内,如果财富分配差距保持在社会容许范围内,中国经济将平稳持续增长。北京是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我国经济上述发展趋势必将扩大对北京服务的需求,从而带动其国内国际“输出”的加速增长;二是奥运的服务输出乘数效应带动。奥运效应不会随着奥运会闭幕而消失。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奥运会给举办城市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遗产,增强了举办城市开展国内外旅游、会展和体育赛事等服务输出的能力,从而在会后3年左右将促进举办城市国内外出口贸易增长。由于奥运给北京留下丰厚的服务能力,奥运的服务输出乘数效应更为突出。 


其次,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在奥运会后,北京经济建设将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进一步调整“中心城市、新交通、新城镇”建设的关系,在继续加快推进新交通建设的同时,全面启动重点新城建设,加快新城镇建设步伐;二是在继续重点推进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以高端产业功能区和新城为主要依托,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形成高科技产业、金融与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四极”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些调整将有力支撑奥运会后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消费增长趋向加速。一是因为北京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30%,北京已经进入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增长、消费能力快速提升、消费结构迅速升级的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成长阶段;二是就业、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体制进一步理顺,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消费;三是随着社会保障建设加快,保障范围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倾向增高;四是奥运会将增强市民的发展型消费、尤其是体育健身消费意愿。 


趋势之二:进一步转向创新驱动 


对一个区域来讲,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无非是成本战略和差别化战略两种。北京竞争优势不可能主要建立在低成本上。一方面,虽然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主要国际城市相比,北京可利用的劳动力、土地、环境服务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但在国内,北京则是要素价格最高位地区,处于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尽管重化工业化仍然是全国经济发展重要方向,但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已占全部经济活动的70%以上,在利用大工业生产的内部规模经济获取低成本方面处于比较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北京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就只能是产品和服务差别化,而差别化来源则在于创新。这就是说,为了在市场化全球化条件下获取竞争优势,北京经济内在地要求进一步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在于CSF,即创造性(Creativity)——产生新的可行的思想的能力,速度(Speed)——把新思想市场化的速度,柔性(Flexibility)——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北京是全国产生新思想能力最强,也是把新思想市场化速度较快、对市场变化适应性较高的地区,走创新驱动、差别化发展之路的优势十分明显。 


为促进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已分别于2006年、2007年公布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2010年北京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和学习之都。这些安排将有力支撑在奥运会后北京经济进一步转向创新驱动。 


趋势之三:服务经济将上新台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服务业经历了三次重要飞跃:199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突破50%,北京初步跨入“服务经济”时代;从2003年起,北京服务业增加值超过我国境内所有城市,成为境内最大的服务业中心; 2006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70.9%,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 


在奥运会后,五个新的有利因素将促使北京服务业上新台阶。一是服务业进一步成为全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将进一步发挥北京社会事业的优势,使“社会经济”(social economy)成为首都经济新的亮点;三是奥运遗产增强了北京旅游、体育、文化、会展等服务能力;四是北京国际城市将开始进入基本建成阶段,生产全球性控制能力的经济——总部经济将进一步成为潮流;五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在抓紧制定关于促进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笔者认为,北京服务业在奥运会后上新台阶将体现在“改体制、调结构、优布局、增效率、上规模”五个方面。改体制就是北京将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全球接轨”的服务业规章制度;调结构就是要适应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要求,在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金融与生产性服务、文化创意和社会服务的发展;优布局就是把不同服务业或服务增值活动的区位要求与各地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全市范围内服务业优化布局,促进南北城、中心城与郊区、城乡协调发展;增效率就是要通过劳动者素质提高、服务科技化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北京市服务业单位人员产出率仅为同期香港、新加坡相应指标的1/5到1/4左右,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做大做强北京服务业的中心任务;上规模就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绝对规模,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趋势之四:进一步转向双重多中心网络型发展 


从空间上来看,北京经济将进一步呈现两个层面的多中心网络型发展趋势。 


首先是北京市域范围内经济的多中心网络型发展格局。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着力建设好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临空经济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2006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38%左右,成为带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中心。按照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在奥运会后,北京还将全面启动三个重点新城——通州、顺义、亦庄的建设,加快新城发展。目前,三个重点新城规划编制已经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其它八个新城有关加快发展的工作也正在积极进行之中。新城市开发必将推动北京市域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多中心网络化发展。 


其次是首都圈内经济的多中心网络发展趋势。国家“十一五”规划将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并编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根据规划, 首都圈将成为以北京主核心、天津为次核心,以北京-廊坊-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主轴,以北京-保定-石家庄和北京-唐山-秦皇岛为两大发展次轴,以曹妃甸-滨海新区-沧州-黄骅港为临海城镇密集带,以张家口和承德为冀北增长极的新型国际化大都市圈。目前,北京市正通过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在交通、水资源与生态、能源、产业、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市场体系等诸方面,积极参与这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可以预见,在奥运会后,以北京为主核心的多中心网络型首都圈经济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 


趋势之五:进一步向循环经济转型 


随着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全社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不断增强和对良好环境质量需求的增长,以及节能降耗减排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在奥运会后,北京经济将进一步向循环经济转型。





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燕玺):一直以来,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经济是否会持续增长备受关注。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日前表示,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随着奥运会临近高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经济会面临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进入后奥运时期,前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但过去30年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发生变化,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和投资增量在中国经济和投资总量中的比重很小,因此,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势。

  王一鸣举例说:“比如说北京市(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2007年是3.6%。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大概是3000亿元左右,如果在投资高峰期分解的话,分解到4年,平均每年750亿元,占我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过去4年的比重大概在0.55%-1.06%之间。所以它的影响面应该说是很小。”

  王一鸣指出,过去7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王一鸣同时也承认,奥运会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调,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既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奥运效应”的叠加影响。为此,应该积极放大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

  王一鸣说:“我们要继续发挥奥运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的作用,来改善国民的生活品质。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推广‘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来推进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我们要充分利用奥运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效应。”

  王一鸣还表示,为了尽可能降低“后奥运效应”的负面影响,应该积极扩展奥运主办和协办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精神财富和品牌效应。

  王一鸣认为,相对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而言,奥运会对提高中国国民素质、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开放程度和提升国际形象具有更长远、更持久的积极作用。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王一鸣认为潜力巨大。

  他说:“我们工业化处在中期,城市化的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大概在2500美元左右,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差得很远。所以我们说中国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投资空间非常大。”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匡算,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在今后7年间平均每年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如果这样,按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0亿美元计算,由举办奥运会而带来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推动每年将超过30亿美元。由此可见,举办奥运会将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促进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据中国申奥代表团所做出的承诺,北京奥运的整体工程,包括建设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道路、发展通信系统、改善北京的空气和水的质量,共计投入480亿美元。这样大的投入,必然会带来非常可观的产出。仅国际奥委会的转播权及赞助分成,就可能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他如旅游业也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专家预测在准备的6年中,每年旅游可增加100%,收入增加50亿美元。6年共300亿美元。合人民币2500亿元,奥运当年翻1倍,为100亿美元,这样算来,仅增加的旅游收入就超过300亿人民币。举办奥运会也将给其他省市带来巨大商机。比如,将扩建天津机场;又如,奥运会所需要的大量体育器材将在外地生产,北京兴建生态环境工程所需要的大量建设材料、设备也将在外地生产,大量的生活消费品也需外地供应,这些都将会对全国各地的经济起到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