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2024-05-06 04:05

1. 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少数的中坚力量。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
第四,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没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这在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饺子”等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参考资料:http://www.ahhynews.cn/hynewsroot/jlzx/llyd/2009/8/24/86858.shtml

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2.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了民族独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能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3.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主要盟国的反对,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所以奥巴马、希拉里、佩洛西,走遍世界都要“倾听”,他们现在外交的重点是要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形象。 

在美国国际地位下降的同时,俄罗斯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下降,其经济实力正由二流国家沦为三流国家。普京2001年曾说,10年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是苏联的一半,10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是中国的一半。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是中国一半的一半。日本近20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改革步履维艰,实力地位不进则退。欧盟进入新世纪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勉强维持低速增长。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现在讲“金砖四国”,实际上四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三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中国,甚至还差一点儿。 

第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少数的中坚力量。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 

第五,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 

第六,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中国总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在西方主流舆论中没有根本改善,其基本面仍然是负面的,这在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毒牛奶”和“毒饺子”等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4.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4.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中国被视为重要的稳定力量。国际社会公认,中国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总体看好中国发展前景,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5.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数十年里,中国将与美国并肩成为世界两强。”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期待各方加强合作、提振信心,期待充满活力的中国扮演重要角色。人们相信,为了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6.“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美国《新闻周刊》置评,中国是此次危机中“唯一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这彰显了“中国模式”强大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高盛公司称赞中国是在当前危机中“凭借自身政策第一个创造经济转折的重要国家,为世界经济绘制了一种蓝图”。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 “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展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萨克森模式” 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5.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作为中国普通公民的我们而言,又该如何对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中国的崛起?首先对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国人的素质应该跟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相匹配。发挥中国传统美德,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坚持与人为善,不骄不躁的良好品质。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的崛起,对他们绝对不造成威胁,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华民族历来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代王朝也都奉行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力求与周边诸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待。例如明王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告诫说:"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因此,提出对海外诸国"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的政策,目的就是 "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天下之福"。明成祖也继承了这种传统,强调"至于外夷,但思有以备之。必不肯自我扰之,以疲生民"。郑和下西洋,途中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在对外交往中,郑和船队奉行睦邻政策,与所到国家建立广泛的政治联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搭乘下西洋的船只来华同好,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中国自古有热爱和平的传统,中国的崛起并不会对周边国家及任何国家造成威胁。  我们中国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仍然还有很多。众多的人口背后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给社会带来秩序带来隐患,新疆、西藏等边境地区亟待稳定, 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等等。所以,在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看到中国国内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急需我们的解决。中国根本无力去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也无心去争夺。即使中国国内的矛盾全部被解决,也不会去参与争夺世界霸主地位,这是由我国一贯坚持的外交政策决定的。对于周边国家,中国长期坚持睦邻友好,加强合作,互帮互助的政策。1954,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对于崛起的中国仍然适用,并在以后的长期内仍然适用。 如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发展,是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对他国造成威胁。中国需要一定的实力,维持自身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反对分裂祖国领土分子的分裂活动。这都需要中国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这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然。然而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密切关注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他们用放大镜似的眼睛密切关注中国的点点滴滴的变化。西方媒体甚至不遗余力的夸大中国崛起对西方、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日本甚至提出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要做世界的霸主等言论。这一切只能反衬他们对世界霸主地位的野心,中国的崛起引起他们的恐惧。因为中国在国际外交的政策中有一条是: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这一条中涉及到中国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中国的崛起,显然对它们争夺世界霸主的野心有着阻碍作用。相反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持乐观态度,将中国视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和平崛起政策,受到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欢迎。和平崛起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中国是二战中的受害者,深知战争灾难的可怕,中国人民对于和平充满渴望,决不会去发动战争去争夺世界霸主这一虚名。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给中国人民很好的启示。发动反世界、反世界人民的战争注定会失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对于他国仍然会坚持,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坚持万隆精神,坚持整个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所以我们应理性的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在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的同时,保持中国传统美德。在维护自己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的情况下,发挥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尽的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为促进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世界人民认同中国的和平崛起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6.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很重要的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公共外交”做的很好。其实现在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外交其实面临着两大任务。一个是事务外交,就是在技术层面上,每天要处理日常的外交事务。另外一个就是公共外交,所谓公共外交就是要树立你的国家形象,你要消除你周围或者其他国家,国际社会对你的舆论上的压力,也使你有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这里面的压力我们要细分,有来自政界的,有来自民间的,有来自舆论界的,有来自西方的知识界,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西方的知识界,对它民间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果从性质上分,有完全充满敌意的,有遏制中国的,战略上的敌意,也有人性自然的误解,也有人性自然的误解一不小心在你被回应一方处理不好的,它有可能会转变你的性质,会转变成对你的敌意。因为中国崛起是人类历史上几百年,至少是几百年一个重大的事件,是人类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以前我们说的心理产生重大冲击。西方至少在过去500年,它是高高在上的,中国是衰败的。现在这么一个庞大大国要崛起,任何一个西方人都会感到惶惶不可终日,都感到疑虑,会感到猜疑。如果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西方人的话,恐怕也会这样,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善意的误解,也有战略上的敌意,这种善意的误解和战略上的敌意,有时候一步之遥很容易转化,就看你中国的公共外交做得如何到位。如果你做得到位,也许你可以在相当程度,在以前的中国政府或者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我想用的非常到位,可以很好的化解。如果处理的不好,很有可能会把原来是人性自然的那一部分误解,很快的使它上升到那种战略上的敌意。

7. 中国国际地位变迁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中国经济对国际贡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已处世界首位就文化来说,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的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中国在不断的进步。【摘要】
中国国际地位变迁影响【提问】
中国国际地位变迁【回答】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中国经济对国际贡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已处世界首位就文化来说,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的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中国在不断的进步。【回答】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回答】
那我考试就这么答嘛【提问】
会不会有点多也【提问】
还好呀,不多呀,这么短几句话。【回答】
更短的话,我帮你把它精简一下。【回答】
需要吗?【回答】
他要求写两百个字这样【提问】
好【回答】
我帮你看看【回答】
嗯【提问】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的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中国经济对国际贡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已处世界首位就文化来说,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的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中国在不断的进步。【回答】
差不多200字【回答】
好的谢谢叔叔,祝你工作愉快【提问】
[庆祝]【提问】
记得给叔叔赞喔【回答】

中国国际地位变迁影响

8.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新的变化,这主要归功于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而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如何正确看待当前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

  一.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国实力的增长,建立科学的“中国观”

  明确中国现在有的四种身份。第一,它是发展中国家,从普遍的认知来看,这一点毫无疑问。第二,它是崛起中的国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标志之一就是“金砖四国”。第三,我们是世界大国,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经济规模等指标看,这一点不可否认。第四,我们还是准超级大国,综合实力比俄罗斯、日本、印度、欧盟略高一筹。

  二.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

  第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

  第五,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第六,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

  三.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2.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挑战

  (1)是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构的低层次。经济总量的低层次是中国的特征,中国目前是大国但远没变成强国。(2)是中国存在各种形式的潜在社会危机。(3)是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内外统筹能力的不协调性,包括各个部门统筹能力的协调,这样的制度建设往往都滞后。(4)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的脆弱性。我们要成为第二经济大国或第一经济大国,甚至我们要高质量地成为第一经济大国,资源上和生态上都不能支持。(5)是我们周边地缘环境极其复杂和多变,如朝鲜和巴基斯坦。也许有一天我们被核武器包围了,也可能周边海洋问题变成尖锐问题,也可能生态恶化导致周围国家对我们产生敌对情绪。(6)是中国统一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解决达赖问题、台湾问题都是长期性的问题。(7)是跨国非传统安全和国内矛盾结合的危险性。(8)是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共同利益和战略利益冲突并存。(9)是全球治理能力和国民素质的准备不足。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复杂性、快速多变的特性中国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