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忙族”为什么越忙越穷?

2024-05-18 04:32

1. "穷忙族”为什么越忙越穷?

近五年内最富裕的美国家庭收入占总体比例,从20.3%上升到23.8%。更多请看视频

"穷忙族”为什么越忙越穷?

2. 穷忙族越忙越穷

 穷忙族越忙越穷
                      穷忙族越忙越穷,什么是穷忙族,就是每天都很忙,但是就很穷,穷忙”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缺乏幸福感和心理疲劳,跟我一起来看一下穷忙族越忙越穷是什么原因吧!
    穷忙族越忙越穷1    “穷忙族”一词最近在网络上、白领中流行开来。“穷忙族”来自英文“working poor”,指拼命工作,却总感觉得不到应有回报的人。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针对11351人的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而德国一项调查显示,也有上百万人认为自己是“穷忙族”。而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在这一群体中蔓延。
     穷忙背后的原因 
    “我每天一早8点半到公司,几乎得加班到晚上11点以后,可工资才3000多。”刚毕业1年,在某公关公司上班的小白有些抱怨:“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台挣钱机器,挣得还都是小钱。”
    问及“穷忙”原因,60.9%的人认为是社会压力过大,48.9%的人认为缺少人生规划,39.5%的人认为起点低、机会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谢晓非看来,“穷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对薪水的期望值过高。第二,没有充分考虑到工作中的困难。第三,现在各行各业对人的要求都比较高,也是人们认为自己“穷忙”的客观原因。
    
     穷忙背后的隐忧 
    而“穷忙”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缺乏幸福感和心理疲劳。首先,没钱让人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导致幸福感低下。著名心理学家赛格利曼曾指出,财富只是在缺少时才对幸福有较大的影响,一个贫穷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幸福的。就像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我用了18年才能和你们一起喝咖啡”,手中没钱就意味着无法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就会让人为了喝上一杯咖啡而埋头奋斗,期间,必然掺杂着不满、自卑、激愤的复杂情绪,根本无暇感知幸福。因此,“穷”极易让人变得偏激,失去给予爱和感知爱的能力。
    其次,终日忙忙碌碌又碌碌无为,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称,繁忙的工作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一大因素。“忙”给人们带来了心理疲劳。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并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及引起如偏头痛、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症状。
     “没有目标”让人绝望 
    “穷忙族”的另一表现就是“迷茫,缺乏目标”。而这恰恰是最致命的心理伤害,它会让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变得绝望。赛格利曼曾用“习得性无助”来解释绝望的心境,即当一个人发现无论如何努力,无论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会觉得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丧失了,最终放弃一切。
    谢晓非指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帮助“穷忙族”调试心态。首先,把“穷忙”当成财富和经历。调查中,14.1%的人认为,年轻人应该“穷忙”,在过程中总会有收获。谢晓非告诉记者,“这就需要对职业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即便暂时挣得少点、辛苦点,照样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其次,问道如何摆脱“穷忙”时,被调查者给出的方法依次为“积极充电”(55.7%)、适当减压(50.4%)、主动适应社会(39%)。此外,谢晓非建议,“穷忙族在休息时尽量不要总惦记着工作,不妨多找朋友郊游、聊天、聚会。”值得提醒的是,还要减少信息的摄入和不必要阅读;不要总对别人说“我太忙了”;适当拒绝不想做的事。
    穷忙族越忙越穷2     从“蚁族”到“穷忙族” 
    很多“蚁族”自嘲是打不死的小强。“蚁族”不是蚂蚁,却有“高智、弱小、群居”的特征,故得名“蚁族”。他们多是“80后”大学毕业生,虽曾接受高等教育,但收入却很微薄。“蚁族”群体普遍扎根在城中村,那里房租低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聚集在此。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奋斗》曾引起无数“蚁族”的共鸣,也刺痛了他们正在面临的一个严酷的.现实。
    还有一个“嫁碗族”,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下公认的最幸福的职业。与此同时,一些没考上公务员的女孩,纷纷以嫁个公务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嫁碗族”是不是就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呢?“啃老族”是待业大学生最怕听到的称呼,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家庭支持,但他们绝非有意“啃老”,而是普遍对“啃老”表现出了强烈的愧疚感。“父母都老了,可能会生病或者怎么样,我毕业了但没能赚钱,还要靠他们养,想想真是难过,欠父母的太多了……”这种愧疚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大学生内心不愿意承认却是事实的就是“穷忙族”。“我身边的‘穷忙族’很多,他们大多兼了好几份差事,不仅每天过得忙碌,更是迷茫,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75%的人自认是“穷忙族” 比月光族可怜。
    
     探究导致“穷忙”根本原因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面临的这些生存状况的尴尬,究其原因必然不可能摆脱不了社会的大环境的原因,但是刚刚奔波在职场的毕业生门,还有即将踏出大学之门的大学生们应该真真正正地考虑一下自身缺少了什么。企业雇佣一个员工看的是员工为公司创造的财富的能力,员工创造的财富越少,那相应的获得的薪酬和待遇就会越低。所以曾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的大学生职业能力极弱。从学校踏入社会,环境完全改变之后无法快速适应竞争的环境,身心俱疲,更不用说体验工作的乐趣。但是学生时代不直接创造财富的随意性思想在大学生的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必须借助相关培训或者老师的帮助才能为这种转变创造条件。资深职业能力专家刘永清老师认为大学生要摆脱这几个“族”必须要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做一个深度的解析和认识,这其中包括什么叫职业能力,真实的就业现状分析,企业对应届大学生进入企业的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及怎样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在校期间职业能力的高速增长。在完成在这些之后,要培养自己的流畅表达能力、复杂逻辑阐述能力、持续质疑辩论能力。这些是未来对你的命运起着举足轻重的人必须要考察的。可以配合参与一个有详细策划的演讲赛和辩论赛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其中很多的步骤和过程仅仅依靠大学生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比如就像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必须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吸收大地的营养,必须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没有叶、没有枝、没有根,也就没有树。根脉、枝脉、叶脉的死亡最终导致了树的死亡。而栋梁之才的形成必须要有根深叶茂的生命支撑环境。职业能力亦是如此作用。

3. 穷忙族是什么吗?

穷忙族是一个时代热词,指虽有工作,却只能维持生活保护水准以下生活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虽然都有工作,甚至是透支体力地、不分昼夜地、废寝忘食地拼命工作,还是生活得很艰难,艰难到维持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困难的人。

穷忙族是什么吗?

4. 为什么越忙越贫穷

  人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按理,只要锲而不舍去耕耘,生活似乎就该美满幸福?可现实却并非如此,不少日理万机的人,生活总是被一个个突发事件追着跑,每天就如同向空中抛接多球的杂耍者,虽看上去技艺高超,但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1,为什么会越忙越穷  
     
   我们总习惯认为:  贫穷是源自懒惰,忙碌是因为无能。  可现实却常出现,勤奋并不能阻止贫困,精明也无法驱赶忙碌。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穷人无法翻转的贫穷?又是什么让忙碌的人会永无休止在忙碌?
     
   美国经济学家 穆来纳森 和心理学家 沙菲尔 合著的《稀缺》用心理学实证研究,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他们发现,贫穷和忙碌并非只是简单缺少金钱或时间,而根深蒂固的贫穷心态才是贫困的根源。
     
     穷,极也。  ——《说文》
     
   贫穷,就是资源极度匮乏。本质上讲,极度缺钱和极度缺时间的人都属于穷人。
     
   按理,给穷人适当资源,贫穷就该迎刃而解。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给了缺钱的人一笔钱、让忙碌者空闲出一段时间,他们也无法轻易变得富足或高效。因为,在长期性的资源稀缺中,穷人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也就是对局部事件过度专注,虽然这种“专注”初期也会产生“专注红利”,即短期内会获得更高的效率。但从长远来看,正是这种“专心致志”却让人长期陷入到“权衡式思维”,致使“心智带宽”变窄,“稀缺”俘获大脑,因而阻止了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的发挥,最终让人变得更加愚笨和低效。
        2,更多的耕耘却无法获得更多的回报  
     
    有两个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作业需要完成,   菲力克   每天按照进度完成当天的作业,虽然辛苦,但每周都能从容完成任务;   奥斯卡   每天用于作业的时间比   菲力克   还多,但总觉时间不够,常心烦意乱,每周的作业都是在匆忙中进行,还经常迟交。 
     
    事实上,   奥斯卡   与   菲力克   的智力相当且功课的强度相同,   奥斯卡   并没有选修更多课程。不同的是,   奥斯卡   每天完成的是头一天欠下的作业,   菲力克   写作业时,记忆中的内容相当清晰,因为他刚刚听完课。而   奥斯卡   却首先要把当天的内容与昨天的课程进行区隔,然后费力去回忆昨天的内容,尽管他更加努力,但只因落后一步却导致步步维艰。 
     
   虽然,这只是《稀缺》中一个象征性的案例,但现实中却不乏因“借用”而导致正常节奏混乱,最终让人不能自拔的实例。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但凡“借用”都要付息,若长期负债,由于利滚利的叠加效应,常常会让人陷入到无效忙碌的怪圈。
        3,穷人为何会成为资本猎杀的目标  
     
     生活中的悲剧通常都是由一项欠账开始的。  一个紧急事务的时间占用,一项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借贷,都可能是让人陷入到万劫不复境地的导火索。
     
     桑德拉   曾是年轻有为的女子,大学时因主持一档电台节目成为当地名人。因丈夫工作的突然变故,家庭出现了财务危机,于是她申请了工薪日贷款,这个贷款的理念非常简单:先通过贷款拿到现金,发薪水时再偿还贷款并支付手续费。 
     
   现实生活中,谁都可能会遭遇资金周转不宁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缺乏弹性的穷人。于是一些包装为穷人排忧解难的金融产品就应运而生。然而,也许是资本罪恶的本性所致,通常这类产品最终都成为猎杀穷人的工具。
     
     桑德拉   贷款时,工薪日贷款顾问对她说:“你可以接着贷款。”   桑德拉   想到她还没有支付电费账单,便说:“你说得没错,我的确有这个需求。”于是,   桑德拉   就这样拉起了一条贷款链条,由于太轻易就“解脱”了困境,因此她忽略了问题的根本。 
     
     桑德拉   的资金困难并没有因借贷得到好转,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因为她还需要支付手续费、利息等额外的费用。随后,她签下的贷款数额变得越来越大。几个月后所支付的手续费翻了几十倍,有的月份,她甚至连手续费都支付不起。在窘迫忙乱之中应对失据,只好以这项贷款去偿还那项贷款,最终以欠下一笔不菲的退缴税而宣告破产。 
     
   据统计,美国工薪日贷款的分支机构比全美麦当劳和星巴克加起来的数量还多,而工薪日贷款的收入75%来自于延期偿付,也就是说,这些产品是通过鼓励人们的违约而获利的。
      有些金融产品,无论它多么具有“助人为乐”的形象,但由于本质并不是为排忧解难而设计,所以,这类“服务”通常都充当了贫富阶级固化的助推器。
     
   这样的话题会让人陷入到对资本罪恶的声讨之中。尽管为保障 社会 安定,这样的声讨也有必要。但抱怨和愤懑的情绪,却只会让人忽视问题的本质,而忘记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4,习惯性焦虑和愤怒  
     
     无论是个人或企业,今天的现状都是昨天应对的结果。  然而,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主,却常常把责任归罪于经营环境的恶化;而生活窘困的人,也往往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对 社会 不公的抱怨之中。虽然,倡导 社会 公平是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但绝对公平的 社会 是没有的。也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会随着 社会 的进步逐渐减少或不复存在,但穷富阶层的阶级对立却永难消除。
     
   新中国曾通过革命让阶级进行了一次强制性互换。可几十年过去后,“地富反坏右”的后人又转弯抹角重新掌握了大量的财富;而多数“贫下中农”的后代却以农民工、下岗人员等身份,仍处在 社会 的最底层。
     
   俗话说:  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当然与先天的资源有关。骑毛驴的人要与驾 汽车 的人在马路上赛跑,当然毫无胜算可言。但是,任何看似劣势的物种,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所也都会显示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技术革命为当今 社会 阶层的互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科技 哲学家凯文凯利就说:今天,就是创业的最佳时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会比当前更有机遇、更加开放、更低的壁垒……也许未来的人也会羡慕:哦,要是活在那个时候该多好!
     
   在这个最好又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比拼的关键是创新,而创新通常是在“余闲”的状态下不断试错而产生。问题是,稀缺常让人陷入到习惯性的焦虑和习惯性愤怒的状态,而这种不良情绪的不断积蓄会大量占用人的心智带宽,让人的“余闲”越发不足。
     
     5,因为专注所以管窥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种标榜自身竞争力的广告语。的确,在喧嚣浮躁的当今 社会 ,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可《稀缺》的作者却把专注导出: 因为专注,所以管窥,因为管窥,所以贫穷。 的逻辑。他们认为专注带来的好处,只不过是一种“专注红利”,从长远看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似乎是借用了一句中国成语“管中窥豹”来诠释过度专注的害处。
      在稀缺状态,人的注意力会过度专注稀缺的东西。在现实中,人越是在意的东西,往往越是骨子里缺少或曾经缺少的东西。贫穷或无法忘记的贫穷记忆,会无时不刻激发穷人不顾一切地去捞取眼前利益。然而,眼里只专注着金钱的人,其实很难真正摆脱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讲,穷得只剩下金钱的人,仍然还是穷人。
     
   管窥,就是过度的专注点屏蔽了其他重要的信息,稀缺让人总是处在一种挣扎的状态,一切努力都只是在应对眼前问题所作出的被动、本能的应激反应。这种状态会让人忽视真相,即使真相显而易见也无暇顾及,人犹如在迷宫样的环境瞎折腾。
     
   倘若能跳出迷宫用更高的视野看问题,其实有时看似极其复杂难解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例如一道有趣的考试题:
   《荷兰的山脉》
   如果仅就题目去作应激反应,结果恐怕要么是无法下笔;要么就是堆砌一些空洞的词汇作无效应答。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亲临过荷兰的山脉。其实脑筋急转弯会发现,这并不是一道语文题而是地理题。因为,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有一半的土地在海平面之下,因而根本就没有山脉。所以,正确的答案是:荷兰境内没有山脉。
     
     真相往往就在显而易见但又视而不见的地方。  人们在被动、本能应对稀缺的时候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稀缺,人一旦陷入到像一个无法停止表演的杂耍者的状态,生活坍塌,将是必然的结局。
     
     6,挣脱稀缺的泥潭  
     
   一本书只发现问当然不够,所以,《稀缺》的第三部分就是为解决问题而设置。虽然,作为 社会 保障体系如何去包容穷人的过错的这些篇幅,对个人或组织并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毕竟穷人没有机会参与到政策制定之中。但是,关于以建立“余闲”机制来抵御稀缺造成的危害的建议,还是很有启示作用的。
     
     余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这个浅显的道理,初看对穷人来说似乎是一句废话。因为,当初桑德拉的财务若有闲余,她就没必要去借工薪日贷;如果繁忙之人有时间去系统思考问题,也就不必日夜加班。然而,从稀缺走向富足的关键,恰恰是要在本已稀缺的状态下制造“余闲”。
     
    圣约翰医疗中心是一家提供急诊的服务机构,手术永远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当出现需要紧急医治的患者时,医院不得不将原来早已安排的手术往后推。这样,员工经常在毫无准备的状态加班,效率低下,事故频出,待做的手术积压更加重了床位的紧张。 
     
    手术量超越了手术室的接纳能力,圣约翰医疗中心,显然已掉进了稀缺陷阱而无法自拔。正是这种落后于时间的状态,让医院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各种“突发”的事件。员工怨声载道,医院的口碑急剧下滑,医院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面临崩盘的危险。 
     
    医院必须寻求改变,于是从美国医疗卫生改善协会请来了一位顾问,顾问没有带着医院每日压力所致的管窥心态看问题,而是换了一种眼光对整个事情全面分析后,他给出一个让医院惊讶的解决方案:   留一间手术室待用。  
     
    在本已捉襟见肘的医院负责人看了,这个方案就好比火上浇油,认为简直就是疯了的方案。但是,这个建议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表面看,医院缺乏的是手术室,但深层次分析,医院其实真正缺乏的是应对计划外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 
     
    手术室的稀缺,并非真的是医院缺乏做手术的空间,而是因为其没有能力用现有的手术室来处理突发的急诊手术。这种情况与负债累累的穷人一样,因为穷人如果能安稳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金钱,生活还是能够过得更好一些的。但事实是,他们的大部分钱都用于了还债。在圣约翰医疗中心的案例中,问题不是手术室数量的绝对匮乏,而是当突发的急诊出现时,一系列的忙乱应对造成了手术室的效率低下,从而更加重了资源的稀缺。 
     
    医院很多人认为,因突发的急诊无法预测,所以将一间手术室空出来应对突发事件,是对空间的浪费。其实,这就像那些将穷人或繁忙之人一举击溃的突发事件一样。“预期外”手术出现的规律是稳定的。将一间手术室劈出作为计划外手术专用,这样,其他所有手术室都能按计划进行。而计划外的事情因此不会波及整个医院的正常节奏,因少了毫无征兆的加班,没有无休止的拖延,医院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经过改革后,圣约翰医疗中心的手术接诊率立刻上升了5.1%,每天下午3点之后进行的手术下降了45%,医院收入增长。随后两年,医院的手术接诊量分别上涨了7%和11%。 
     
     任何一个持续正常运作的系统,都是以余闲的存在为前提。  余闲其实就是系统的弹性。可是,由于过度追求阶段性指标,当今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的系统,都或多或少造成了系统弹性的衰弱。
     
   余闲,用单向度指标衡量通常就等于浪费,这就像一个渴望有健美身材的人身上的脂肪,是想方设法要去除的东西,尽管这点赘肉在特殊状态可以救命,但这种特殊状态的概率太小或太不确定,常常被当作是影响效率的冗余而去除。
     
   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提升组织盈利能力的“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绩效考核的办法尽量去除组织暂不能盈利的冗余,短期的确能有效激发组织活力,能创造更高的效率。但回头看,不少知名企业的陨落,正是与过度强调KPI考核有关。
     
     7,几点感悟  
     
    最好的理财是还债 
   在资本时代,没有几个人能抵御资本的诱惑。所谓“借我一根杠杆,我能撬动地球”,的确,合理利用杠杆能成就更大的梦想。可不要忘了,阿基米德的原话,除了杠杆还必须要有一个支点,只有支点才能让杠杆具有发力方向。  没有方向的船,任何风向都可能是逆风。  
     
    压力和动力 
   人生若没有一定压力就不会产生奋斗的动力,但压力只来自一个个即时的阶段目标还本付息,这就如出租车司机早晨一醒来就觉得自己欠了多少钱样,尽管目标明确,但这种“还债人生”注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负债让人迷失方向,这不仅只限于为房贷、车贷奔波的穷忙族,一些怀有远大志向的企业主,最终被资本绑架而焦头烂额的案例并不鲜见。  不要在非战略机会点上去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这可能是华为能稳健发展的重要原因。资本不为战略服务,企业就只能为资本服务,资本最终将成为枷锁,成为负荷,负重是无法远行的。
     
    人生而并不平等 
   人类 社会 永远都由不同层级组成,好的 社会 不过是上下层通道更为顺畅,让阶级跃升成为可能,但即使在被誉为是最“自由、平等”的美国,能够实现阶级跃升的人也只占绝对人数0.8%。
   由于受“人生而平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兵”等词汇的激励,让现实中不少人盲目丢失自己的“生态位”,结果,不仅无法获得自己期待的利益,往往还会丢失原有的竞争力。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让人们更看重胆识和洞见等内在因素对人生的意义,而忽视了比尔盖茨的妈妈是IBM的董事这些隐性的事实。
     一棵耐水湿的植物,若不经过一定的基因改造就爬上山头,吃尽苦头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结局。  
     
    最高的效率是安全抵达目标 
   没伞的孩子在雨中就要比有伞的孩子跑得快,这是鼓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励志言论,处于“稀缺”状态的人渴望更高效率是正常的心态,可“黑天鹅”作者塔勒布却说:  一架频出状态的飞机,速度再快都没有意义,因为它很可能到达不了目的地。  所以,最高的效率是安全抵达目标。
   那些鼓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言论,大多是预设了赛道,其实赛场无处不在。“反脆弱”的核心是要在不确定性中获利,没有雨伞的孩子,为何非要假想雨水就是有害不可?说不定雨水更能强健身体!
     
     一个卓越的战略不仅在于它的有效性,更在于它的弹性。  

5. 什么是“穷忙族”?

穷忙族是一个时代热词,指虽有工作,却只能维持生活保护水准以下生活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虽然都有工作,甚至是透支体力地、不分昼夜地、废寝忘食地拼命工作,还是生活得很艰难,艰难到维持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困难的人。

什么是“穷忙族”?

6. 为什么越穷越忙越忙越穷呢?


7. 穷忙族是什么?


穷忙族是什么?

8. 你为什么是穷忙族?

加班出汗的是穷人,打球出汗的是富人
写材料的是穷人,念材料的是富人;
欠私人钱的是穷人,欠公家钱的是富人;
吃糖的是穷人,尿糖的是富人;
喝酒看度数的是穷人,喝酒看牌子的是富人;
娶媳妇的是穷人,找情人的是富人;
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
老婆兼秘书的是穷人,秘书兼老婆的是富人;
种稻的是穷人,种草的是富人;
养猪的是穷人,养狗的是富人;
采茶的是穷人,品茶的是富人;
回答题的是穷人,要答案的是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