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作文(非游记)

2024-05-05 15:19

1. 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作文(非游记)

"来到了西部,像进入了天堂,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梦里的也不如这里的美……"虽说是2045年的一首老歌,但我每当听到它的时候,心中就不禁涌起一个走访西部的"浪潮"。
  今天是双休日,我终于不能承受"浪潮"的冲击,于是早上约了几个朋友开着袖珍直升机飞往西部了。为了使我们不至于成为不速之客,途中,我们用心灵感应器向西部主人毕东强发出了走访的信息,接着,我们的脑海便显现出了"欢迎前来"的回电。
  俯望西部,不禁感慨万分。几十年前的荒漠现已改造成为碧绿的草原,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奔跑着的野驴群。昔日盘旋环山的小路,已成了笔直的穿山大道,成了西部人民走向富裕的阳光大道。 
  当我们再次下望时,已到了城市上空。高楼大厦林立高耸,宽广的广场已与东方平原上的相差无几。听说这是炸平了几座小山,填平了几处山谷才修成的。真是"昔日高山与崎路,今天摩楼与通途。东西差别无言语,人民生活同样阔。"
  按照毕东强的心灵感应信息,我们在一座摩天楼顶机场下了飞机。与早已迎候的毕东强会面后,来到了他的大厅。
  正当我们问起毕东强近来有什么新发明时,一台人形机器人把茶水端了上来。毕介绍说:"这台机械叫生化智能人,是鄙公司刚刚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它的市场价只有2100元,而且操作简单,因此市场潜力很大,不多久就会打入国际市场。"随后他又向我们介绍了自从20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听得出,在他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党和国家英明决策的无限敬佩。
  午饭时,我又产生了疑问:西部这样的地区竟也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问毕东强时,他却说:"这是个秘密,等吃完饭再告诉你。"
  饭后,毕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大菜园。我们都被如此新鲜的栽培方式惊呆了。它上下共分四层,层与层间都栽培着不同类的蔬菜,并且充分考虑了光照,在阳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就用平面镜把它反射过来。这种立体无土栽培为西部解?quot;吃菜难"的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几个都大为赞叹。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几处刚开发的旅游景点。直到日落西山,我们才恋恋不舍地飞回了东部。
  回到家,我想把走访所得立即写下来,兴奋之时,却从梦中醒来。哦,美好的梦原来还在建设中呢! 
       
 
 
                                    对不起.......我找了半天也才找到 这个

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作文(非游记)

2. 祖国的西部风光

1、察尔汗盐湖
举世闻名的察尔汗盐湖,位于格尔木市以北,约60公里处,总面积58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盐湖之一。
湖内蕴藏着丰富的钾、镁、锂、钠等盐类资源,是我国最大的氯化钾生产基地。生产光卤石的巨大盐池内,卤水因浓度或所含成分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黄或绿。
2、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之间,总面积约93000平方公里。
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降水量250~350公_左右,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这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牧草王国”之称。

3、天山
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令人赞叹。
4、孟达天池
孟达天池在青海省东部循化撤拉族自治县东部,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面积954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孟达天池面积约300亩,池水清澈碧澄与蓝天一色,群峰倒影,随波微动。
5、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察尔汗盐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伦贝尔草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达天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高窟

3. 祖国西部的历史文化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 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祖国西部的历史文化

4. 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作文(非游记)

西部,像进入了天堂,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梦里的也不如这里的美……"虽说是2000001年的一首新歌,但我每当听到它的时候,心中就不禁涌起一个走访西部的"浪潮"。
  今天,我终于不能承受"浪潮"的冲击,于是早上约了几个小朋友坐着地车前往西部了。为了使我们不至于成为不速之客,途中,我们用心灵感应器向西部主人毕东强(毕东强是我新疆的好朋友)发出了走访的信息,接着,我们的脑海便显现出了"欢迎前来"的回电。
  望西部,不禁感慨万分。几十年前的荒漠现已改造成为碧绿的草原,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奔跑着的野马群。昔日盘旋环山的小路,已成了笔直的穿山大道,成了西部人民走向富裕的阳光大道。 
  当我们再次前望时,已到了草原上。森林林立高耸,宽广的广场已与东方平原上的相差无几。听说这是炸平了几座小山,填平了几处山谷才修成的。真是"昔日高山与崎路,今天火车站与通途。东西差别无言语,人民生活同样阔。"
  按照毕东强的心灵感应信息(毕东强是我新疆的好朋友)我们在一座大大地车站下车了。与早已迎候的会面后,来到了他的大厅。
  正当我们问起毕东强近来有什么新发明时,一台人形机器人把茶水端了上来,是某公司刚刚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它的市场价只有9090909090090909亿美元,而且操作简单,因此市场潜力很大,不多久就会打入国际市场。"随后他又向我们介绍了自从428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听得出,在他的话语里包含着对党和国家英明决策的无限敬佩。
  午饭时,我又产生了疑问:西部这样的地区竟也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问毕东强时,他却说:"这是个秘密,等吃完饭再告诉你。"
  饭后,毕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大菜园。我们都被如此新鲜的栽培方式惊呆了。它上下共分四层,层与层间都栽培着不同类的蔬菜,并且充分考虑了光照,在阳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就用平面镜把它反射过来。这种立体无土栽培为西部解?吃菜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几个都大为赞叹。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几处刚开发的旅游景点。直到日落西山,我们才恋恋不舍地飞回了东部。
  我想把走访所得立即写下来,兴奋之时,却从梦中醒来。哦,美好的梦原来还在建设中呢!

5. 中国西部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服饰特点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传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西部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服饰特点

6. 关于西部的自然风光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

1,西部地理环境:主要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地势高.降水较少.人口没有东部稠密.、文化历史:西部文化历史悠久,有古蜀国,陆上丝绸之路.等 自然条件:多是高原,隔壁,盆地,部分地区缺水,干旱,自然条件恶劣4.风土人情:西部少数名族较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2,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50年来,西部地区的工业体系、交通通信、科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7. 关于祖国西部的资料(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等都可以)

1、自然风光:
西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资源类型全面、特色与垄断性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点。
从自然资源看,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72%,地势从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貌包括几乎所有的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完整。
世界闻名的景观包括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高原圣湖、羌塘野生动物园、浩如烟海的大漠戈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广阔牧场、雄伟壮阔的祁连冰川、波涛汹涌的九曲黄河、山水洞林石一体的喀斯特地貌、秀丽壮观的长江三峡等等。
从人文资源看,西部是多民族居住区,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举世闻名的人文景观包括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石窟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遗址、华夏远古文明轩辕黄帝陵、古丝绸之路、古文明城市遗迹、元谋人遗址、藏文化代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及数不胜数的宗教文化场所等等。
总之,西部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差别明显,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富有魅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历史悠久璀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21世纪初既存在着旅游业落后、旅游资源大量闲置的问题,也面临着经营粗放、保护不力甚至人为破坏的威胁。

2、历史:
西汉:翻开历史画轴,中国汉、唐、元、清几朝政府,均对西部尤其是如今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追踪先辈开拓者的足迹作一番历史的巡游,将给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带来一些启示。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是中西交通开拓的标志,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国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的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屯恳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是汉代经营西域的一项基本政策。据史料记载,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驻扎军队,修建国防及交通设施。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隧亭障,并部署军队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
因俗而治,实施宽松的民族政策。与匈奴奴隶主对西域各国横征暴敛相比,西汉朝廷实施了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
西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开发治理,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新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唐代西部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范围上看,以往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而唐代在西域共建立了11个大的屯垦区,几乎遍布今天新疆的各个地区。从时间上看,唐朝在新疆的开发延续了161年,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
从人数上看,西汉时期新疆地区屯田军队约2万人,此后历朝都只有数千人,而唐代新疆的屯田官兵达到5万余人。唐朝开发新疆地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是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军政管理机构。这不仅保证了中央政令的贯彻实施,也有利于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着眼于综合开发,使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
因地制宜,既然推行屯田制,又对招募的屯民实行租佃制和分成制。军事上推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使驻军很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双重职责;三是尊重各民族的权益,不搞民族歧视。正是以上这些措施和政策,使新疆地区的开发在唐代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元朝:元朝统治者对西部的开发和治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西域实施全方位的经济开发在农业方面,实行军屯、民屯,开垦荒地达150万亩;手工业方面,设立了行业管理机构,促进了冶炼业、织染业的发展。
交通方面,先后设立驿站60多所,保证了中央号令的畅通无阻和西域军情的快速传递;金融方面,统一了西域货币,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方面,实行薄赋政策,限制官吏的盘剥,减轻人民的负担。
重用少数民族人才。西部人才得到元朝中央政府的重视和重用,这一时期畏兀尔族(今维吾尔族)中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清朝:清朝统治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均将维系和开发西部提到攸关社稷安危的高度加以重视,从而迎来了历史上西部开发的又一个高潮。
在国防建设方面,清朝于重要战略方向和地域设立城堡,沿边关隘、山口设置卡伦(哨所),在交通要道建立驿站、军台、西部形成较完善的防御和通讯系统。
在经济方面,清政府将开发的重点放在新疆地区,以军屯、民屯、犯屯等形式大规模开发荒地,发展农业经济。
据统计,从1716年至1911年,清朝官方在新疆建立的垦区达24个,投入劳力12.67万人,开垦荒地301.9万亩,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效益来讲,均为历朝历代之最。
清朝还十分重视在新疆地区发展商业,重点发展官方商业,同时积极发展民间商业,以低关税政策吸引外商到新疆从事贸易,并撤除传统关卡,鼓励新疆商人到内地经商。
3、风土人情:
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历史悠久。
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让人心驰神往。
北方草原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恣意洒脱,充分给人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
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有东方的神秘肃穆,有西方的活泼新奇。
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藏文化凝重神秘,古色古香,有敬畏自然,富于人性化的欢乐。
扩展资料: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
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2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
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西部
百度百科-西部

关于祖国西部的资料(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等都可以)

8. 描写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

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汉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中国丝绸而得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汉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中国丝绸而得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