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兴安灵渠的简介

2024-05-04 15:58

1. 桂林兴安灵渠的简介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显示了中国的智慧和伟力,显示出古代中国水利建设先进的科技水平。灵渠的开凿,连接湘、漓二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北接湖广、南连两粤的水运交通枢纽。从灵渠出发北上,进入湘江,经洞庭桂江入西江,在广东三水汇珠江。同时灵渠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促进了岭南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天下为三十六郡”,为平定南方,一统天下,于是派遣50万秦军兵分五路,向岭南进发,攻打百越。第一路人马在兴安县境内的越城岭(即镡城之岭)遇到了百越民族的西瓯部落军队英勇顽强抗击,史称“秦瓯之战”。秦瓯之战的主要战场,就在越城岭一带。由于有越城岭的阻隔,无法运送军粮,秦军无法推进。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只好占据要道,驻扎在今日漓江上游的大、小溶江之间,建立“秦城”,“兵勒湘南,握其咽喉,临溶、漓二水间”。眼见攻不下岭南,秦始皇下令“以卒凿渠,而通粮道”,派史禄主持灵渠工程。史禄率十万之劈山通道,经几载寒暑,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凿渠成功。灵渠修筑后,秦始皇竭全国之兵力,强征中原地区人民为兵卒前来与西瓯人交战,西瓯部落寡不敌众,终于战败,秦瓯之战宣告结束。灵渠分水由“铧嘴”、“大小天平”和“泄水天平”完成。铧嘴状如犁铧,故名。现存86米。铧嘴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小天平,它的作用是把湘水切犁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三分水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是湘漓二水的牵手工程。铧嘴还可以起到缓冲水流,保护大坝的作用。大小天平建立在湘江上的拦江滚水坝上,一大一小,呈“人”字形,所以又叫人字天平。它的设计非常精巧。大天平是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380米;小天平是南渠的一段堤坎,长约124米;它组成人字形分水坝,以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它们既可以引水分流,提高水位以利通航,又可以排洪防涝。水涨时,可以越过坝上,流入湘江故道,既可以使南、北渠保持足够的水量通航,又不致于让洪水漫堤,淹没庄稼,所以它们获“天平”之美誉。大小天平有内外堤,内堤用条石铺成,外堤用巨石排成鱼鳞状(每块石头约四米见方,好几吨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凿有一个凹口,中间灌浇铁汁,冷却后变成拴子,将巨石连成一体。这些石块就像鱼鳞般紧紧地挤在一起。每当水流带着碎石、泥沙越过前边的方块巨石,顺坡而下,一碰到这层层鱼鳞石,就冲进石缝之中,泥沙填得越多,鱼鳞石就挤得越紧,水越冲越牢靠。它历经2000多年而依然稳固,就是一个证明。在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和运输汽车,没有钢筋水泥建筑等材料的情况下,工匠们能想出这些土办法操作,是很不容易的。灵渠曾有36陡门,其作用是调节水位,便于航行。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被人们称为“船闸之祖”。宋代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赞灵渠徒门:渠绕兴安县,深不数尺,广丈余。六十里间置陡门三十六,土人但谓之陡。舟入一陡,则复闸陡,伺水积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翎而下,千斛之舟亦可往来。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后人为纪念四位在灵渠修建和维修过程中的杰出先贤而设四贤祠。这四位先贤是史禄、马援、李渤和鱼孟威。史禄当年受始皇派遣来到岭南,率十万之众,斩山通道,四经寒暑凿渠成功,成为灵渠的开创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大规模疏通渠道,加大航运量;唐代地方官李渤和鱼孟威在前代基础上加固堤防,增植船闸,完善了灵渠的通航设施。元代黄裳《灵济庙记》述:兴安灵渠,有史禄始作以通漕,既汉伏波将军继疏之,唐观察使李渤为铧堤以固渠,作陡门以蓄水,而防御史鱼孟威复增修。四贤祠内又有劣政碑,碑文如下:浮加赋税冒功累民  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  中华民国五年冬月阖邑公立简简单单的碑文刻画出了一位贪官的丑恶嘴脸,劣政碑与祠中四位先贤同堂共处,形成反差,相映成趣。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幽默,从来树碑立传都是给贤者歌功颂德,但这碑却是为贪官而立,反讽之意,含蓄而又深刻,起到了警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展示灵渠丰厚的文化底蕴,旅游部门特地修建了秦文化广场。广场上陈列着数件显现秦代文化的石制风情物品,其中有秦朝统一后的“半两钱”;秦朝统一度、量、衡的高权、矮权、方升和用小篆刻写的秦始皇初并天下的第一封诏书。位居广场中央的是一个石雕的龙耳双壶,重10吨,双耳悬龙。相传当年史禄建渠有功,秦始皇把自己喝酒的壶赏赐给他。为纪念此事,制此大壶。这使得关于灵渠的民间传说得到了形象再现。位居广场中央的景物除了石壶以外,还有由100个龙字组成的“百龙路”,展示了“龙”从象形文字向篆、隶、行、楷、草书的演变历史。分开来看,“百龙路”的每一条龙,形态生动,个性鲜明;合起来看,“百龙路”的群龙,动感极强,气势非凡。

桂林兴安灵渠的简介

2. 桂林兴安灵渠的介绍

桂林兴安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兴安县城边,全长34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3. 桂林到兴安灵渠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70.4公里
起点:桂林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五美路行驶250米,过右侧的苏宁易购(金马店)约60米后,左转进入中山中路
2.沿中山中路行驶1.9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中山北路
3.沿中山北路行驶4.0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北辰立交
4.沿北辰立交行驶430米,直行进入北辰路
5.沿北辰路行驶930米,直行进入灵川大道
6.沿灵川大道行驶1.3公里,朝川西一路方向,进入八里四路
7.沿八里四路行驶1.6公里,右转进入福利路
8.沿福利路行驶660米,直行进入泉南高速
9.沿泉南高速行驶460米,朝全州/兴安/机场/阳朔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270米,直行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360米,直行进入泉南高速
12.沿泉南高速行驶45.1公里,在严关/G322出口,稍向左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470米,直行
14.行驶410米,朝兴安/严关方向,左转进入衡友线
15.沿衡友线行驶8.3公里,朝兴安县城方向,直行进入迎宾路
16.沿迎宾路行驶920米,朝灵渠景区/高尚/乐满地休闲世界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志玲路
17.沿志玲路行驶1.5公里,过右侧的兴宇航空售票处,左转进入双灵路
18.沿双灵路行驶1.3公里,调头进入双灵路
19.沿双灵路行驶10米,到达终点
终点:兴安灵渠景区

桂林到兴安灵渠有多远

4. 桂林的灵渠有什么历史?

您好!
    灵渠,古名秦凿渠,灵渠、陡河,近代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是秦代修建的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一条人工运河。分南北二渠,北渠流入湘江,经界首、全州进入湖南洞庭;南渠经严关、溶江,进入漓江,可经珠江达南海。它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设计巧妙,建筑精当,是我国古代水利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凿渠修渠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刘安《准南子?人间训》)发动了统一百越之战。向岭南推进的秦军遇到了越人的顽强抵抗。“三年不解甲弛驽,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同上)也就是说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监御史禄督率士兵、民夫开凿灵渠,经过五年努力,至公元前214年,灵渠建成。粮道修通,秦军迅速取得胜利,统一了岭南,并在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在秦统一前,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流域已形成了一个内河水道网,而南方珠江水系尚未沟通。灵渠的出现正如棋眼一样,使大半个中国的水道全盘皆活。作为水运枢纽,保障了全国统一、边疆安定,对两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夫陡河虽小,实三楚两粤之咽喉,行师馕粮,以及商贾百货之流通,唯此一水是赖”(清?陈元龙《重建灵渠石堤陡门碑记》)。在民国27年(1938年)湘桂铁路修通之前,灵渠都是南北运输大动脉,日过帆船上百艘。
     如想了解更多,请HI我!

5. 兴安灵渠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南征岭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 使监(御史)禄(人名,一名史禄)凿渠运粮 (《史记·主父偃传》)的决定。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领导下,秦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终于修成了这条运河。这条运河成了打开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灵渠长约30多公里,宽约5米,开凿灵渠,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 和大小 天平 ,把湘江隔断。在 铧嘴 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 铧嘴 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铧嘴 类似都江堰的 鱼嘴.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 天平 等溢洪通,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去,保证了运河的安全。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使运河路线迂回,来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灵渠的设计和布局都很科学。在世界航运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灵渠修成后,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当年(公元前214年),平服岭南。汉武帝在平定吕嘉的叛乱中,也曾利用这条交通线。

兴安灵渠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6.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的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 陡河 、 兴安运河 、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兴安县 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 海洋河 ( 湘江 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 大溶江 ( 漓江 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 世界 上最古老的 运河 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1] 

2018年8月13日,灵渠等4个项目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1年1月,“灵渠”入选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

7. 灵渠修建在现今的广西兴安县,在当时很偏远,为什么要在这里修水利工程?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为了改变岭南战局的困境,秦始皇下令在今广西全州兴安县境内开凿灵渠。也有考证认为是在更早的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即战争开始前一年。无论哪一个时间更准确,开凿灵渠这么个大事不是拍个脑袋就能干的,必然需要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理解为勘测、设计阶段从公元前219年起,施工阶段从公元前217年起。

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灵渠,众多周知,中国南方两大水系长江和珠江,各自的支流枝根错节,古人由于生产力低下,修建地面道路代价巨大,而为了交通便利,更注重水路的勘探和开发。
由珠江水系图可见,错综复杂的水系实际上扮演了古代铁路大动脉的角色。,灵渠在湘桂交界,越城岭和萌渚岭之间的丘陵地带公元前214年的广西越城岭。

经过长期的勘测,古人从长江的众多支流中,发现一条重要支流湘江,其源头之一就在零陵郡海阳山,即今广西兴安县境内的海阳山北麓的海洋河。而南方大河珠江的主要支流有东江、北江和西江。
其中西江的上游为漓水(即今天的漓江),漓水的上游源于广西境内的猫儿山南麓,往南流经广西兴安县榕江镇,与灵河交汇而成漓水。

灵河有一条支流名为始安水,要流经兴安县境内的铁炉村而注入灵河。秦人经过勘测,发现铁炉村一带距离湘江上游的海洋河仅仅三里,水位高差也不大(今天的勘测精度为仅仅6米),两地之间的分水岭高差不大,具备开凿运河的可行性。

灵渠修建在现今的广西兴安县,在当时很偏远,为什么要在这里修水利工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