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2024-05-10 11:28

1.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尤其以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草原类型完整而著称于世,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均具备,地上植物达 1200 多种。境内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生物圈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每当盛夏来临,风光迷人的乌珠穆沁草甸草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高贵的芍药花与美的山丹花争奇斗妍,片片白云在无尽的蓝天中飘游,牧人策马,牛羊游动,加上蒙古包缕缕的炊烟与缓缓行驶的勒勒车,定会使溶入大自然的游人顿感心旷神怡,美不胜收。繁花似锦的灰腾锡勒典型草原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锡林河九曲十八湾象是飘落在草原上的洁白哈达,足可使您留连忘返。当您步入这块神奇的土地,便可领略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历史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由五个部落组成,由东向西为乌珠穆沁、浩济特、阿巴哈纳尔、阿巴嘎和苏尼特五大部落组成。 1958 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成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落也融入到锡林郭勒草原上。其中察哈尔部落是从成吉思汗开始的黄金家族蒙古大汗的住帐部落,阿巴嘎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别里古台的后裔和臣民。他们至今仍然完整的保留着草原游牧文化与风俗习惯,从服饰、饮食、民居到歌舞、婚嫁、礼仪、节庆等,在整个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代表性。如正蓝旗的奶食加工最为优秀,成为历代皇帝的贡品;正蓝旗的蒙古语被确定为现代蒙古语标准音,即蒙古语的普通语,仅从这一点也说明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在蒙古历史文化中的中心地位。这里有横贯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长城与世界著名的元上都遗址,还有典雅庄重的洪格尔岩画和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马峰;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的贝子庙与祭祀圣地白音查干敖包把宗教与蒙古族文化溶为一体,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通古尔盆地唤起您涛声依旧。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空旷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牧人策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锡林郭勒盟有完善的旅游经营管理机构和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接待环境日益改善。全盟各地区都设有旅游管理机构,有 6 家旅行社( 3 家国际旅行社、 3 家国内旅行社);草原旅游景点 40 余处,其中 AA 级以上景点 5 处;人文历史景观有贝子庙、元上都遗址、山西会馆、汇宗寺、恐龙博物馆等,其中元上都遗址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全盟现有宾馆饭店 40 多家,其中星级饭店 10 家。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称号的锡林浩特市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盟草原旅游的主要集散地,拥有宾馆 20 多家 2000 多张床位。您若有幸到此一游,优美的环境、碧绿的草原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正所谓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全羊宴”、“手把肉”、“蒙古烤肉”、“涮羊肉”等风味餐,体现了蒙古族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再听上悠扬的马头琴,非激起您不醉不罢休豪情,其情融融,其乐陶陶。锡林郭勒交通通信便捷,旅游购物市场活跃。目前锡盟以盟、旗所在地为中心,以国、省公路为主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通往各景点的路也基本上实现了黑色路面。锡林浩特铁路已与集通铁路线接轨正式通车,每日往返呼和浩特的旅游列车朝发夕至。锡林浩特飞机场能够起降波音 737 客机,可直飞北京、大连和呼和浩特,旅游旺季每日都有航班。 207 国道张家口至锡林浩特段加宽改造与京张高速公路的竣工,大大缩短了京津冀及以南地区的游客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旅程的时间,从北京出发陆路方面 4 个小时左右可进入锡林郭勒草原, 7 个小时左右可到达锡林浩特市,北京至锡林浩特航班仅用40分钟即可到达,交通十分便利。盟内通信便捷畅通,并已建成盟、旗(县)、苏木(乡)、嘎查(村)四级农村牧区信息服务网络,其中 60% 的苏木(乡)政府已接通互联网。电力供应充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旅游购物市场十分活跃,全盟利用当地产的肉类、乳品、骨、角、毛、玛瑙、植物及金、银金属等开发设计生产出各类风味食品、工艺品、纪念品 400 多种,可满足不同地域游客旅游购物需求。锡林郭勒大草原之所以深受世人瞩目,就在于它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拥有无以伦比的草原旅游生态资源。“十五”期间,锡林郭勒盟将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大对草原旅游业的投入。在此基础上,锡盟今后要以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开发国际旅游为重点,突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独特自然景观和浓郁的蒙古族风情,建设符合国际旅游标准的草原旅游景区(点)和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服务设施,力争在 2010 年以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新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草原旅游地区。锡林郭勒草原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清的风,最绿的草,有最独特的风情……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2.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处锡林河流域,流域地势起伏平缓,一般海拔变化于1000m~1200m之间。锡林河河谷宽阔,沿河北岸绵亘着一条宽约10公里东西走向的固定沙带,相对高差约10m~20m,其余的大面积地区均为坡度平缓的低山丘陵及丘陵间开阔的“塔拉”。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由于受东部大兴安岭山地的影响,具有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特征,但是绝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的半干旱气候所控制。年均温为-1℃~2℃;年降水量300㎜~450㎜。7月均温为18℃~28℃,降水量为1200㎜~2000㎜,高温与降水同时进行,对草原的牧草生长十分有利。冬季积雪充足,为第二年牧草返青积蓄了水分。扎克斯太诺尔是区内唯一的小型内陆湖。

3.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概况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湿地为主体,并有沙地疏林、灌丛、河漫滩草甸、沼泽,形成有规律结合格局。以大针茅(Stipagrandis)、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和羊草(Leymuschinense)为建群种的丛生禾—根茎禾草草原(firmbunchgrassesandrootstockgrasses),即典型草原(typicalsteppe),为保护区境内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锡林河流域中部高平原。而在锡林河上游,海拔升高,气候湿润度增加,则发育着以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羊茅(Festucadahurica)、线叶菊(Filifoliumsibiricum)为优势种的草甸草原。因而,在锡林河流域构成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干旱草原(典型草原的生态变形)的完整生态系列,为温带亚洲东部草原生物圈研究和动态监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场地。在沙地、湿地等特异生境上发育的沙地云杉林群落片断、山杨白桦林班块、多种灌丛、榆树疏林和草甸、沼泽群落,使保护区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高。 保护区境内共有种子植物658种,分属299属、74科;苔鲜植物74种,常见大型真菌40多种,常见地衣29种,藻类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比较复杂。以组成蒙古草原植被主体的达乌里—蒙古种,亚洲中部种比例最高,合占24.4%;黑海—哈萨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蒙古种合占5.8%,古地中海种占1.1%,反映了欧亚大陆草原植被的统一性。锡林郭勒流域的上游靠近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所以为北方山地森林种(包括东西伯利亚种和欧洲—西伯利亚种)和东亚森林种(包括东亚种、东北种、华北种)的渗透提供了条件,并成为许多种向蒙古高原分布区的西部的北部边界。例如:夏绿灌木虎榛子(Ostyopsisdavidiana)(中国特有种)、沙地云杉林(Piceameyerivar.mongolica)和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华北特有种)分布的北界都在本区境内及毗邻地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内有426种不同价值的药用植物,其中121种较重要。最常用中药38种。主产内蒙古在本地区也有一定产量的有:麻黄、甘草、黄芪、芍药、黄芩、防风、柴胡、秦艽、白鲜、苦杏仁、银柴胡、知母、其他常用药材有:茵陈、葶苈、益母草、地丁、远志、瞿麦、蒲公英、地榆、漏芦。紫苑、车前、旋复花、茜草、芦苇等。常用于蒙药的有草乌、香青兰、肋柱花、兰盆花、辽齿英、扁蕾、接骨木、多叶棘豆、泡小檗、菖蒲等。饲用植物饲用为草原地区植物的重要功能,锡林郭勒草原有优良牧草116种,其中优等65种,特别是黄花苜蓿、无芒雀麦等有较大面积分布。优良牧草主要属豆科和禾本科,如黄花苜蓿、天兰苜蓿、野火球、野豌豆、山黧豆、扁蓿豆、华北黄芪等;羊草、无芒雀麦、冰草、看麦娘、羊茅、野黑麦、小糠草等;莎草科苔草属,如寸草苔、黄囊苔草、无脉苔草等;菊科的冷蒿、沙蒿、藜科的大地肤、驼绒藜;百合科的野韭、山葱、细叶葱等。 锡林郭勒草原及其周边地区共分布有鸟类17目42 科105属 198 种,其中留鸟37种,夏候鸟126种,旅鸟35 种,冬候鸟1种。留鸟种类较少,占总物种数的近20%,夏候鸟(主要是水鸟)种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0%以上,旅鸟种类和留鸟种类相当。该区鸟类分布的一个特点是,草原鸟类和低湿地鸟类所占比例较大,此外由于保护区内还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沙地疏林及云杉林,所以林行鸟类也有一定的分布。哺乳动物6目14科35属50种。其中啮齿目的种类最多有22种,食肉目次之,有15种。有珍稀濒危兽类19种,主要是食肉类和偶蹄类。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极危等级的有1种,濒危等级的有5种,易危等级的有9种,渐危的等级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其中5种列入濒危物种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概况

4.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双重目标,保护区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模式进行管理。有三项任务:(1)对各种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实施保护;(2)作为多种学科的实验研究、监测及培训基地;(3)为自然保护及各种资源的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示范研究基础。 保护区设有“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监测站”,属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监测站的一个子站,负责对保护区境内的植物、大气、锡林河水系的动态监测。在1985年的第一期保护区规划建设中,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残遗、濒危植物分布地划定为核心区,进行管理、建设。

5.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保护区内的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分别分布有黑钙土区,碳酸性黑钙土区,暗栗钙土区,栗沙土与沙栗土区,厚层暗栗钙土区,草甸、沼泽六个土区。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6.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介绍


7.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概况

 保护区设有“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监测站”,属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监测站的一个子站,负责对保护区境内的植物、大气、锡林河水系的动态监测。在1985年的第一期保护区规划建设中,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残遗、濒危植物分布地划定为核心区,进行管理、建设。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概况

8.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域范围

保护区控制范围以锡林河流域自然分水岭为界,总面积58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3°26′至44°33′,东经115°32′至117°12′。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保护区的管辖范围包括白音锡勒牧场(全境)、毛登牧场(全境)、贝力克牧场(全境)、白音库伦牧场(北半部)、伊利勒特苏木(全境)、巴彦宝力格苏木(全境)。另外还包括西乌珠穆沁旗和阿巴嘎旗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