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则》有感

2024-05-17 15:45

1. 读《原则》有感

  当我输出这篇笔记的时候,代表《原则》我已经读完了第一遍,总计用时10小时18分钟,留下笔记与标注1212条,我将输出一个系列几篇笔记,数量不好说,此刻尚未进行书籍回顾,凭借记忆与感想输出此篇,视为第一篇。
  
   第一次知道《原则》是清晨在公司遇到一位领导,刚巧他桌上就有这本书,随手翻了翻,觉得装帧还是很帅气的。后来我跟俱乐部的伙伴们一起成立读书小组,Sam兄长推荐了这本书,最后也就定了这本,八个人一起阅读这本书,偶尔在群内进行分享,本月或下月将以一次线下读书会结束《原则》的阅读任务。
  
   我是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有多火,原来罗胖子的跨年演讲重点推荐了这本书,很多大佬都有读书笔记分享,猎豹老大傅盛先生的品读堪称精彩!阅读此书期间数次被震撼到,超过10个段落曾让我享受豁然开朗的感觉,都说读书是跟作者对话,这本书我的感受尤其强烈,大概因为作者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是真心分享他一生宝贵经验的,阅读期间总是能够想起阅读稻盛和夫先生作品的时光,怀着真诚之心期望读者们能够成功,出发点就已经很崇高了。其实能够让我克服懒惰输出读书笔记的书不超过一手之数,这本非常尤其值得,我认为这本应该是近两年所阅读最喜爱的一本书了。
  
   1975年,本书作者瑞·达利欧在家中成立公司“桥水”,直到2015年,桥水管理资金超过1500亿美元,累计盈利450亿美元,远超史上所有对冲基金,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桥水成功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达利欧本人以及他所推崇的原则,以及桥水独特的运营方式,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后来初版成书是为《原则》,本书讲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关于生活与工作的黄金原则。(摘自我编辑的一篇推荐该书的文章)
  
   作者建议我们要为人正直,不要害怕错误,错误发生后要进行总结,甚至上升为原则,完全规避掉类似的错误。记得一位兄长为人特别谨慎,活得很小心,总是尽全力去规避风险与错误,后来他的领导给他布置了一个先犯三次错误的任务,他才开始慢慢打开心结。我发现自己经常跟这位兄长一样,害怕犯错,担心别人的非议,办事之前经常想好最糟糕的结果,昨天读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时看到一个词儿,“极致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我感觉太符合自己的气质了。一位我非常喜欢的领导鼓励我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要勇敢担责,虽然自己的心态还无法做到绝对开放,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相信自己能够更好地来看待失败这件事儿了,每次倒下都是成长的机会,屡败屡战曾让曾国藩坚韧无比,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当然还是尽量不犯错,如果犯错了,那就一定要认真反思,因为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最好的成长方式是成就别人,越早意识到这点越好。我要再次提到稻盛和夫先生,他在晚年的时候创立盛和塾,去分享自己的“稻盛哲学”,真心帮助更多的企业家成功。本书作者也是这样的`人,分享自己的原则应该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桥水倒闭了,他的原则还会有人相信吗?作者难免会带有成功人士分享的傲气,偶尔会流露出“我这么做就是对的”意思。读书笔记.一位老师在分享柏拉图《理想国》的时候谈到:“柏拉图的思想在当下价值有限,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对于那个时代的贡献,每个时代的思想者都有其意义,其错误也是有意义的。”谈到《原则》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当下给予我们的启发与震撼,瑕不掩瑜,怀着包容的心去理解作者的原则,这本身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我要承认本书后面百分之三十为了赶进度,难免加快了进度,后期打算再仔细我是用微信阅读看的,对比纸质和KINDLE之后,最后选择微信阅读,原因有三:一是携带方便,我都是地铁通勤时候主要阅读,挤地铁手机是最方便的阅读利器,kindle不好拿;二是复制粘贴容易,因为预料到后期要整理笔记,微信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不用编辑;三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上面有很多评论,阅读书友的笔记进行对照反思很有启发意义,偶尔也会有阅读网易云音乐评论的小惊喜感觉。
  
   最后简单说说本书的构成,三个部分:自传、生活原则与工作原则,自传部分堪称精彩纷呈,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培养阅读的兴趣太合适不过了,后面的生活与工作原则就难免枯燥无比了,大部分人丧失阅读兴趣应该不是在自传部分,应该是在原则部分,冷冰冰的原则在我看来一定要细读,如果是微信阅读能够阅读一些评论特别有助于化解枯燥,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印证那就更加完了。遇到一本值得倾注时光的好书,一定要怀着坚忍不拔的决心把它读完,读完本书之后如果能够参考书中精华,输出自己的原则,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读《原则》有感

2. 我读《原则》有感

有时候我还真不知道我是因为什么来读这样的非虚构类的功能性图书。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怎么样,总是对这类图书有几分读不进去。
  
 《原则》2018年才出的新书,豆瓣上面评价很高,不过我觉得名不副实。当然如果用原则里面的观点来看,我应该做一个头脑开放的人,思考为什么我会和大部分人的评价有出入,从而找出是不是我理解不了原则里面的内容。如果是吧这本书作为词典一样的工具书用的话会好很多。因为给了很多做事思考的例子。一共分了两个大块的原则:①生活原则②工作原则。我对生活原则还能读进去一些,告诉你要怎么去独立思考,怎么按部就班地区思考一件事情处理一个问题。而对于工作原则,更多的是如果管理一家公司,如何像运行一台机器一样的管理一个机构。我没有公司管理,自然是看不进去后半部分,因为看了也没有,缺少实战经验就上很多理论,那不就成了赵括马谡纸上谈兵之流?
  
 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一天拖一天。拖到了7月初才看完。这恐怕是我工作后的通病,工作了几年,体重增了不少,文化水平却在不断下降。距离我上一次写读书笔记将近过去了3个月了。我看书的效率也越来越低,并不是没有时间看,而是克制不住不想学习的欲望,整天就只想休息,想做一个废人一样的不劳而获。我这句话是矛盾的,能不劳而获的人绝对不是废人。所以常说没有理想的我这样想来也是极有理想的人的,成为一个不劳而获的不是废人的人。不过我这个理想可能要被归在百日梦的范畴内。
  
 我把一些生活原则摘抄下来,到后面可以翻开看看。虽然看了记不住,但还是蛮有收获的。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对于这一类功能性的书是比较排斥的,甚至不看。我会愿意看虚构类的图书,比如小说;或是历史传记类的事实性图书。能从虚构类的小说中获得一些自我满足的愉悦,我也没有把自己当做主人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获得同理心的愉悦感受,可能的确是一个爱做白日梦和爱幻想的人。同样的,我会更喜欢读历史一些,事实性的只是往往能够给到很多启示,而且也不是很很缺乏可读性。
  
 到了工作以后,不知道是大家故意隐藏还是人变得更加功利了。非虚构类的图书竟然占了上风,你要是说你看一些小说都还不好意思告诉别人你喜欢读书,甚至我觉得要是说读一些历史或是政治人家会把你当作奇葩看。当然,我这个想法是思想极度不开放的想法了,是不符合《原则》当中的所说要做一个极度开放的人站到对方角度去看待对方想法的合理性。
  
 到了工作以后,大家都在推崇非虚构类的图书:比如什么《刻意练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当然这两个我之前就读过了,并且吐槽800字可以写清楚的东西竟然写了一本书。就像原则一样,看一些大标题就ok了,作者还给了一些他自己的经历。他的经历也不是很有趣呀,如果作者能够给一些富兰克林或是美国历史之类的案列,这本书会比他的经历更精彩。不过这也没有错,原则这本书就是作者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用其他案例来说明也显得不妥。
  
 这样一想,既然是作者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总结的,那最多也只能算作经验。何况别人的经验不一定是适合所有人的。那这样说来我对这本书评价不好也是很有道理的,不然我会因为大家都说好而我觉得一般这个事情自卑,觉得自己很蠢。
  
 对于非虚构类功能性的书,我想我是不会再花太多时间读了。于是得到app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直击我的痛点。非虚构类的我就在得到上面听听书就ok,最多做一做笔记,象征性的自己读过书。
  
 我个人认为花时间阅读非虚构类图书实在是太不值得,读书原本是让自己开心的事,变得了如此功利。
  
 算了,我还是读读历史,非虚构类,我们得到听一听就好,反正我读了也记不住。

3. 读《原则》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读《原则》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原则》有感1   4月份,我司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我选择了[美国]瑞、达利欧著作“原则”。这本书主要分为生活的工作两大部分。看到导读前言:自己思考,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行动?这令我想起了人生的历程。
   书中主要分为3个中心点描述:
   1、现实与真相。瑞达利欧从心理学角度首先解释了大部分人无法做出理性决策的原因,自我认知障碍和思维盲点;也分为“高级自我”与“低级自我”,潜意识的动物性的斗争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的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经历等原因造成的思维盲点。因此,需要做到以开放的心态来听取外来的声音。需要理解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如何运转的,规律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应对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心态的方向错了,会令人在前进方向上失去了理智。如果我们可以客观认识事物的本质,而非主观判断和揣测,那么我们离理性就更近一步。他还说到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1)、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2)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在工作;3)、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他做事的方式是试错,找出错误原因,总结出新的原则,最终成功。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去尝试新的方法或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2、历史观和自然观。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向大自然学习的智慧,现实且实用,系统性的看事物是如何运转并相互影响的,并认识到人类或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和角色。瑞达利欧对自然和进化的观点是: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驱动力。如果我们真切了解生物角度下人的存在,我们就知道我们在大自然在宇宙中的位置,就有一个俯视的角度,知道我们在哪里,并预测我们将来的走向。读后感·历史总是在重复出现,无论是金融市场的规律,人类发展的规律,深入研究历史的发展,是借鉴过去和预测未来的有效方式之一,记住历史在重演。
   3、成功的方式: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一生探求的问题,并知道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感触最深的就是成功的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的构成是循环的。
   1、明确的目标:尽管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不要将目标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首先你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与欲望,这样才能明确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2、找到阻碍你实现目标的问题:不要逃避问题,因为问题根植于看起来并不美好的残酷现实。
   3、诊断问题:先把问题弄明白,再决定怎么做。
   4、规划方案:前进之前先回顾,你经历过什么,做过什么,然后设想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未来的日子应该怎么做。
   5、坚持不懈地实践:规划做得再好,不执行也是没有用的,就像有想法不去做也是等于零。工作中需要坚定地执行方案,如果问题比计划延迟,要制定挽留计划。虽然是匆匆忙忙看完这本书,给我很深的感触,回想一下,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的?怎样在管理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在书中第三章的工作原则说到:“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说到非常好,其实在目标道路上,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发现问题时指正问题,不要放过任何问题,问题就像火车头发动机中的煤,通过燃烧来推动我们前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
   读《原则》有感2   选择《原则》一书,是有原因的。第一点,是本人不太擅长对专业技能书进行总结与升华;第二点,是本人在离开待了一年半的华汽电动车队之后,仍对当时整个管理方面有所疑惑,却找不到解决的原因;第三点我对经济有的相当的兴趣。
   由于个人的原因,我只看完了书中的第一部分——我的历程。本篇讲述了作者如何白手起家,最终创立桥水,并将其不断壮大以及如何退任公司CEO的历程。从中我得出作者是一个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付出热情与努力,以及不断寻找方法的人。他从来不在失败中过多的徘徊,快速的在失败中找到原因,让其下次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他还把每次决策的理由记录下来,称其为“原则”。这大概就是《原则》一书名字的由来。
   我是一个很追求自己喜好的人,在长达一年半的大学旅程里,我曾经加入过很多组织,也参加过很多比赛,也担任了很多职位。但是许多的组织和职位,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末,我就想尽办法,退出与卸任了。之后一年的岁月里,我在电动车队里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从团队合作方面上。在我待在车队的岁月里,车队进行了三次管理层的换届,每一届的更替,我都清楚的感受到了车队的变化,车队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但是在车队年年卫冕的时候,我却开始思考车队的文化应该是什么。在那段历程里,我的心一直很难受,因为我发现随着车队越来越壮大,一些小却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就是所有人都很有责任,表面看起来都很好,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怨言,可是却没人坦诚。我是庆幸的,因为那时的我,就处于上层与下层的中间(上下层指的是决策层与非决策层),我得以听到很多人的心声。可是这也是为之悲哀的事情,因为我也无法打破这一局面。在我从新加坡比赛回来之后,我已经为自己无法改变这些而感到自身的不足,我做了一件令所有车队成员都吃惊的事情,离开车队。
   《原则》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但即使在我们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我也没有把任何与我共事的人看做雇员。我一直希望过上一种充满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生活(也希望和拥有相同愿望的人作伴),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开放诚恳的关系,人们彼此坦诚相待。我从来都不看重更传统的、冷冰冰的人际关系,人们只是摆出一副礼貌的面孔,不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想找的答案,当初我离开团队时,团队所需要的文化。它应该是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和义务:直言不讳、坦诚相待,在团队进行决策时,决策者需要说出决策的缘由,而其他人可以说出其他想法,并且可以进行想法择优(进行投票)。
   当然在我离开车队后,车队进行了第三次换届,新的管理层更加完善了车队的'架构以及更加细节的问题,我由衷的希望车队能越来越好,并且钦佩上一届的管理层为车队所做的功绩。
   从作者的一生经历来说,还有一点让我为之一动。就是他的思想,他总是不断的与各类人交流,听取他们对各类事物的看法,并且加以思考。在我未上大学之前,我身边的一切都是考试与升学,然后好好工作,买房买车,娶妻生子。我们就像是被人划好了一切规划,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搬砖。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学的第一个机械导论老师,这么跟我们说,在大学要让自己学会思考,“站起来”读书。我也遇到过许多人,他们的思想很突出,就像一把刀,周围的人常常不解他们,但是我敬佩他们。我也遇到许多人,总是不愿面对自身的缺点,也总是照长辈们的路去前进。我想他们都让我认知到了——“思想”二字的重要性,怪不得人们常说“思想是最厉害的武器”。
   我认为自身的思想不应该被大流所控制,如果我们需要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不要被周围的迷雾,遮蔽了事实的真相。
   读《原则》有感3   “起床了!起床了!”爸爸叫我起床了。“再睡一会儿……”我打了个哈欠,又继续睡了。“快起床!”爸爸的高嗓门让我忍受不住。“那你把我拉起来。”我模模糊糊地擦了擦眼,起床了。但是,我还不情不愿,嘴里嘟囔着:“人家不睡却要人家睡,人家睡觉却又不让人家睡,这真没有道理!”
   爸爸说:“你不是有暑假计划吗?”我说:“有。”爸爸说:“计划不是你自己订的吗?我现在不是按照你计划的时间叫你的吗?”我听了哑口无言:这计划的确是我订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又接着说:“你说说看,学校上语文课的时候,你怎么不去操场上玩啊,学校规定7点钟到校,你怎么不8点钟到校啊?”爸爸的这几个问题让我无话可说,爸爸接着说:“任何规定就是原则,就是必须要遵守、不能随意更改的。”
   后来,我读了《原则》这篇文章,我真正懂得了遵守原则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人,在德国的时候,去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结束时已经很迟了,于是,他飞快地回家,可是,到路口时,绿灯变成了红灯,他看见没有车,就和同伴一起闯红灯,突然,一个老人过来告诉他,现在是红灯,不能走。他为自己狡辩,但是,老人告诉他,交通规则就是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后来,他改变了自己随意的生活。
   是啊,任何规定就都是原则,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在十字路口,都会有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就是原则,是要遵守的,如果,破坏这条交通规则,则就会发生人撞死的事故,使交通处于混乱状态。
   因此,对所有规定了的规则或计划,都不能今天做了,明天却不做了,一定要坚持到底,遵守原则。

读《原则》有感

4. 读《原则》有感

  01 
    什么是原则? 
   Ray Dalio先生在他的著作《原则》的导言中写道:“原则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构成了?动的基础,通过?动让你实现?命中的愿望。原则可以不断地被应?于类似的情况,以帮助你实现?标。”Dalio先生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其生命中找到自己与社会相处的原则。简而言之,原则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每个人针对事情的本能反应。
    02 
    原则需要表达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每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其先天的因素,它是家庭、宗教等社会体系长期训练的结果,但是从团队的角度来看,后天的工作氛围、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对个体进行影响。Dalio以管理者的视角特别指出,他希望管理者能够在团队中分享他自己的原则,并将这些作为团队协作的基础。同时,Dalio特别指出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别人的原则,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够将这些原则写下,并让同事知道和知晓你的原则(这点和中国传统的韬光养晦还有所差别)。
    03 
    原则与团队管理 
   中国传统的管理智慧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例如:外圆内方,它重点强调了如何在团队中保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保持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在现代管理心理学当中,对于这一部分也有类似的表述,就是要求既要坚持自我,也要能融合超我。从管理团队的角度出发,有三个点在这一原则下可以去实践:
   1
   长期来看,找到原则一致或者相近的人可能比找到能力超群的人更关键。
   2
   团队长期的协作,需要团队很多原则的形成并持续完善。
   3
   对于破坏共同原则的人,需要积极的干预并维持原则的统一性。
   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求大同、存小异”,也许这就是Dalio想表达管理最简单的本义吧!

5. 作文 读了《原则》有感 学校纪律

校园春色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春天的校园自然也是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那片清脆的松柏,它们就像守护花园的卫士一样守在那里,绿油油的草坪充满了生机,好像每根草上都有一个生命在跳动。小花园里,各式各样的花都睡醒了,争先恐后地尽情开放,有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我们班正对着这个小花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校园里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一阵阵拂面的春风,风中带着诱人的花香,令人陶醉。路边的小树沐浴着日光浴正茁壮地生长着。春风抚摸着花朵,花朵竟然得意忘形,跳起了温柔的华尔兹——春风之歌。太阳公公眨着眼睛,好像在问:“孩子们,你们在开舞会吗?怎么不邀请公公我去呀。

作文 读了《原则》有感 学校纪律

6. 《原则》读后感

  1.尽管赚钱很好,但拥有有意义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要比赚钱有价值的多。
  
   2.漫长的人生路上,如此繁多的岔路口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人生。每一次的选择都将主导我们的命运。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现实,需要决策。但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3.金钱没有固定的价值,金钱的价值来自它能买的东西,但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更聪明的做法是,先确定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想想,你要为了得到这些目标需要做什么。金钱只是你需要的东西之一,但当你已经拥有了实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所需的金钱时,金钱就不再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也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4.努力拼搏并不只会让你的顺境变得更好,还会让你的逆境变得不那么糟糕,我至今仍在苦拼,我将一直这么做下去,因为就算我想躲避,痛苦也会找上我。
  
   5.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两部分,他们分别是层次较高的逻辑部分与层次较低的情绪部分,我称之为两个你,他们会争夺对一个人的控制权。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两部分,他们分别是层次较高的逻辑部分与层次较低的`情绪部分,我称之为两个你,他们会争夺对一个人的控制权。
  
   6.虽然多数人爱听好话,但准确的批评更加难得。
  
   7.真理,或者说对现实的准确理解,是一切成就的基石。
  
   8.晶莹的雪花一旦落在温暖的手中,就不再是晶莹的雪花。
  
   9.如果你拥有灵活性并自我归责,那么几乎没有什么能阻止你成功。
  
   10.很好的事要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为糟糕的事至少给生活增加了滋味。
  
   11.回头来看,我曾经的一败涂地是在我身上发生过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因为他让我变得谦逊,而我正需要用谦逊来平衡我的进攻性。
  
   12.在追求优异的过程中遇到冲突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应当有长幼尊卑之分,谁讲话有权威要看谁的逻辑站得住脚,而不是看谁的职位高,要让最好的点子胜出,而不要管是谁说的。来自自身和他人的批评是完善工作流程的必备要素,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就会变得有破坏性,应该客观对待批评,在提出或接纳批评意见时,不应考虑职位高低。

7. 《原则》读后感

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有人说自己买的哪支股票赚钱了,我们也买进,结果却血本无归;有人说自己在某个项目亏钱了,我们害怕失败不敢尝试,结果错过了机遇。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个“理性的、有原则的人”,但实际上他们做事往往只靠自己感觉,或者听别人怎么说,而忽略了对真相和事实的追寻。作者达利欧认为,我们只有认清了事实和真相,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为此我们要理解人的差异,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什么是人的差异。作者达利欧是这么解释的:由于我们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经历不同,导致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这让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以便弄清事实。那么,什么是“头脑极度开放”呢?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它需要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担忧:我们看到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最真实的情况。并且为了追寻事实,我们要有效地探析各种观点和可能性。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2013年,作者达利欧的医生告诉他,他出现了食道癌的早期症状。这种病常规的治疗方案是切除食管,但因为他病情特殊,医生建议他先观望病情。为了弄清事实,达利欧又见了两位医生。第二位医生说他的病情正在快速恶化,只能进行手术治疗;第三位医生告诉他,只要他持续检查,一出现新的组织生长就切除,不使病情转移到血液循环里,他就没事。经过多方分析,达利欧最终决定采用第三个方案。然而,在检查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另外一个结果:他的食道组织很正常,根本没有患癌前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达利欧没有追寻事实,他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一种是观望不存在的病情,整天担忧;第二种是进行了不必要的手术,造成身体伤害。你看,连世界级的、非常权威的专家也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其他人?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头脑审视问题,这样我们就有极大的可能做出正确决策。 
  
  作者达利欧说,实现目标有五大步骤,它们分别是找到目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制定方案和实施。具体看看每一步该怎么走。先来看如何找到目标。作者达利欧告诉我们,不要试图追求多个目标,因为这样会导致我们一个也实现不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达利欧认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排序,选择出最想实现的目标,然后坚守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然而我们要明白,我们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机会。因此,我们不能逃避问题,要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大问题和小问题,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确保自己有精力探寻大问题。但同时,我们还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探寻小问题,以确保这些小问题不会变成大问题。作者认为,找到问题很简单,但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是说,我们要区分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比如你的工作效率不高,直接原因是你没睡好,而根本原因可能是你压根不喜欢这份工作。只有消除了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找到了根本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要制定方案了。如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技能不足,那我们就多练习;如果根本原因是自己固有的弱点,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你不擅长会计事务,就聘请一个会计;如果根本原因是他人身上的问题,那就替换他。 
  
  制定了方案后,我们剩下要做的就是彻底执行它。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其他人客观评估并报告事情的进度,以便我们真实了解自己的实施情况。如果我们未能实现目标,就需要继续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做好这五步,我们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结本书,首先讲了追寻事实的原则是什么。作者认为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理解人的差异,二是做到头脑极度开放。然后讲了实现目标的原则是什么。实现目标有五大步骤,分别是找到目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制定方案和实施。

《原则》读后感

8. 《原则》优秀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原则》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则》优秀读后感1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该机构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瑞·达利欧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员工。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员工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员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首要原则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到目标。要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而引起。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下属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第二大原则是用对人。
     之所以要用对人,是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为了恰当地用对人,还要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要准确地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要知道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原则》优秀读后感2     跟风读完了这本今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我之前很少看经管或投资类的书,所以对这类畅销书不是很感冒。但是这本书实在名气太大,各种赞美之词,所以忍不住就买来看了。还好这本98元的书物超所值。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经历。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我也就按照这个顺序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经历 
     先说说作者。我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投资这个领域,所以达利欧这个大咖还有桥水基金这个名字自己是第一次听说。看完这本书,对于他的经历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他对中国非常有好感,他曾经让他的11岁儿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独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还有就是他对岐山书记不吝赞美之词。而且听说他现在每半年就来中国一次。他自己甚至开玩笑说上辈子可能是中国人。其次感兴趣的是桥水这个公司。从这本书看看来,桥水公司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公司,甚至是有点邪教感觉的公司。这可能是因为桥水奉行的企业文化和一般西方企业奉行的自由和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是相悖的。从本书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达利欧以及他所建立的桥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规则,相比起个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对于原则的绝对服从。他和桥水基金对原则的坚守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记下来,甚至要用计算机把这些原则固化下来,而这些计算机固化下来的模型就是个人或者公司决策的依据。这种对于原则的绝对坚守造就了达利欧和桥水的成功。而他也在这本书里把他运用的原则公开分享出来。
      二、生活原则 
     这部分我觉得是本书的最最精华的内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优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质,在这部分里,我认为达利欧就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总结出来,枚举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原则中选取出适合我们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则,一定会带来成长,让我们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顺畅。生活原则最重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三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内在的过程,答案是你的梦想;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外在的过程,答案是现实;第三个问题是探究方法的过程,答案是你的决心。所以梦想+现实+决心=成功。仔细想想,很多人没有成功是输在了现实和决心,所以这个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现实是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真正理解现实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认识到有些事是永远做不到的。不要过于被自己的梦想感动,而要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局限以及对于失败的承认。决心,这里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执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有开放的头脑,决心不是说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说拥有开放头脑,知道什么时候采用别人的决策。因为真正要坚定的目标是做出最优决策而不是你个人的决策。
      三、工作原则 
     简单来说桥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则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创意择优。相对于生活原则的普适性,工作原则在中国公司中还是要有所取舍的。我当然喜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一个公开,透明,公开辩论,可信度评分的环境中工作。但是我觉得以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现实,很难应用这些工作原则。首先国企不适合。国企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就不能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而且在人员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方面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适合,毕竟这样大规模原则应用对于一个快速反应的中小企业反而是一种负担。那像那些独角兽公司呢?可能是最适合移植这种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对于中国人本身文化里面的隐晦有一种担忧,即便是最年轻的新新人类是否能够容忍这种极度透明。因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对所有的会议录音,单说这一原则,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过,不论是哪种企业类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这些规则,适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则。
      四、总结 
     这本《原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阅读起来也很过瘾。里面有许多干货,值得多看几遍。这本书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可以作为成长类书籍,也可以作为日常心理学书籍,还可以当作管理圣经,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和绩效管理的参考。里面提到的可信度评分方法相对于绩效评价或许更有价值。
     《原则》优秀读后感3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原则》优秀读后感4     《原则》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时间了,一是自己有点懒,二是书的内容有点宏大,好像抓不到重点,所以拖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写一些读书感受。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1、内容梗概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2、大体感受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原则》优秀读后感5     初识《原则》这本书,在京东管理类热销榜上。翻一遍目录,深知有用、大有所用。
     后来一次忘带纸质版,上微信读书搜寻,名为《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推荐)》。故又特意去看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xx》,这是第二次认识《原则》。不能不说,罗振宇的演讲带些许喧哗取宠,但不妨碍带来一波崭新的思维。
     罗振宇道:《原则》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人生算法”,我更乐意直白称为套路。这是人生的“公式”,不假思索做出更高概率的正确决断。我们有经验了,没有总结,没有套路。我们有经验了,有总结,有点套路。但记得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以为跨不过的槛,之前或者已经有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看瑞·达利欧跨过的经验,去总结,大有套路。
     这不是对普通人虚无的成功学或鸡汤,毕竟瑞·达利欧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没有比尔盖茨的IBM高管妈妈、马化腾的国企总经理爸爸、马云政商关系浓厚的艺术家族背景。他们都是真正白手起家,而区别在于瑞·达利欧把经验总结出来给世人,史蒂夫·乔布斯只留下了曾经极致的苹果。
     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实导师。记得好几次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翻一翻,豁然开朗。“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我不相信努力越大就收获越大,那样的话我去搬砖能搬出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而我坚信正确的方向、适合的套路是成长关键。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有了套路,相当于有了减少跌撞的“捷径”。
     一生碌碌无为可怕吗?那一生都在努力仍碌碌无为呢?
     《原则》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套路,瑞·达利欧希望大家要么不努力碌碌无为,要么努力并可以实现一点人生价值。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现实。我们停不下来,也无法避免与之相遇。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原则》优秀读后感6     当初在看到《原则》这本书的时候,我原以为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写的、有着固定套路的励志畅销书。不过在我深入阅读以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同类的书籍有着很大的不同。
     该书的作者达利欧是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谁也都不曾想到,在达利欧初入股票市场的时候,由于他那自大和自负的性格,加上他的错误决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点面临破产,并且不得不像父亲借钱来维持生计。在那次教训之后,作者学会了谦卑,并决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统和原则。而他之后也将他公司的原则和秘密一一向世人公开,希望可以帮助所有人努力,不断进步,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原则》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写达利欧成立桥水基金到现在的故事,后面两段讲的则分别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则”和“桥水的工作的原则”。作者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将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经验知识总结起来,让自己即使在无知的情况下,也可以知道该怎么做。作者相信,只有透过将个人原则逐条记录下来,然后准确的执行它,人才能跳脱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发的想法。
     一、有明确的目标。有的人在追求一万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驾驶一辆名贵的车,但其实这样很少会有快乐的感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成功的标签误认为是成功本身。我们一定要确立追求的方向是什么。还有,如果你把目标设定为能力范围内可以实现的事,那么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记住,伟大的期望创造伟大的能力。
     二、找到问题。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问题视为能令你进步的机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么做,因为那些问题会暴露他们的缺点。他们通常会避而不谈,或是很抗拒。但对于我来说我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从我进入大学以来,我非常正视我的拖延习惯问题,纵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却不会采取任何的行动。而现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会及时践行,为自己未来留下生命足迹。
     三、保持头脑开放。有没有遇到过当与人讨论时,对方是有多坚持他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个头脑、思想封闭的人,他们有太多先入之主,结果是他们不断地只看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断地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所以我常常跟人们说多元地阅读的重要性。训练自己分析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向前。我确实也有过与人发生争执时,自己也变得情绪化,而对方认为我不成熟、没本钱与他争辩。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大多数人认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认为这是学习的机会。每次在分歧中能学到东西、并在其中愿意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会收获很多。而那些仍坚持自己的想法、顽固地拒绝学习和改变的人,他们又会有多大的价值产生呢?
     我妈妈曾经跟我讲过,真正关心你的人,会指出你的缺点,而那些默不作声、与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确幸小时候就已经将这番话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个指出我的不足、与我审视问题、给予我回应的朋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联想到电影《英雄本色》里面,由周润发饰演的Mark所说的那句经典对白:“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不想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而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则。之前所一直坚持的原则,或许被时间或社会慢慢磨减了。当能重拾自己的原则,并一步步地去实践,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顺利。
     所以,虽然改变的过程很痛苦很困难,也可能人生一场,终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难出头。但是为了身边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都要更像着阳光,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原则》优秀读后感7     每年都有畅销书,20xx年的畅销书之一据说是《原则》,有诺泰的伙伴向我推荐这本“网红书”,遂托同事一起买来阅读。书很快到货,厚厚的一本,黑黑的硬皮封面,简单的装帧设计,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圣经》的装帧......
     书中介绍了大亨瑞.达利欧的成长历程及他在生活以及工作的历程中所摸索、信奉的原则,如“痛苦+反思=进步”“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民主意见征集”“建立分析模型”“英雄的成长路径”“极富智慧极度务实”等很多,不一一列举,虽然,作者不一定看到这篇读后感,但是我仍要在此对作者的真诚、热情、无私、辛苦付出和高质量的内容表示感谢!
     掩卷而思,这些原则是作者总结和遵循并导致其成功的宝贵原则!但是,这些原则能在每个人身上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就如面对干涸的大地,上帝赐给了甘霖,但是大地上的每株草木生灵吸收的是不一样的,无缘吸收的也大批存在......
     这是为什么?“痛苦+反思=进步”。痛苦是个人欲望和环境造就的。反思呢?什么造就的?为什么有人反思进步了,大部分人在不停抱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沉迷苦旅?找不到最根本的原因,那这台进步的机器还是无法启动......
     欲望是人都有的,环境是人人都面对的,这两者以及这两者的产物“痛苦”都是人人享有,人人生而平等的。那不一样的就是“反思”了,那,能启动“反思”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坚韧而又渺小到微不足道的“上进心”。
     “上进心”很渺小,渺小到我们压根看不见摸不着。“上进心”必须够坚韧,坚韧到百折不挠。
     这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希望和区别!这是我们最可贵的品质!是我们活出精彩人生的底层心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艰苦,任务如何艰巨,拥有“上进心”“心怀希望,坚毅前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不灭的前行灯塔!
     《原则》优秀读后感8     原则是一本结合了心理学,管理学和哲学的书。
     作者是目前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Dalio。整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个人经历,针对个人的生活原则以及针对企业管理的管理原则。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背景介绍,帮助读者来理解作者的行为处事的模式,以及背后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以桥水为例,详尽的介绍了Dalio是通过设立怎样的制度来帮助企业发展的。这部分也是读起来最吃力的部分,因为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可能企业家读起来会更有收获一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桥水这样的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公司。作者提出的理论有值得采纳的部分,但全部照搬的话未必适合每个行业,毕竟不同行业有各自的行业特点。
     最让我受到启发的是第二部分的两个观点。
     第一,保持开放的头脑。
     书中提到人们对自己总有一个误会,误会自己总是对的。所以一旦有别人提出反对观点,人们大脑中的最古老的杏仁核会支配我们对这种疑似攻击行为做出反击,后果就是两个互相不接受对方的意见,造成了无效的谈判,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讨论事情永远是以找出最优解为目的,而不是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
     第二,比观点更重要的是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时背后思考的逻辑。
     不管是在微博,优酷还是b站都能看到网友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而互相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当然是没有意义又愚蠢的。其中他们最后演化成人身攻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试着从逻辑的角度上去理解对方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行程都跟他周围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生活阅历,个人习惯有关。在不理解对方的环境下单纯的就对方的观点进行指正,强调你怎么和我观点不一样是物化对方的一种行为。
     最后读了一些关于商业的书,虽然看起来非常吃力。经常读到睡着,但看完以后还是受益颇多,不同学科的书籍往往能给人提供新的视野,这也就是读书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