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有哪些?

2024-05-02 05:45

1. 恒星有哪些?

宇宙中的恒星是非常多的,有太阳、天狼星、织女星、牛郎星、大熊星、北极星等。
恒星其实指的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就是太阳。
恒星会在核心进行核聚变,以产生能量并向外传输,然后从表面辐射到外层空间。一旦核心的核反应殆尽,恒星的生命就即将结束。在生命的尽头,恒星也会包含简并物质。恒星大小与质量的不同会导致其不同的结局: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两颗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缚的恒星可以形成双星或聚星,当这样的恒星在相对较近的轨道上时,其间的物质交流可以对它们的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古人的解释: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天和地一样也应该有国家和社会,于是他们就类比地面上的情况,给天上的恒星对应地上的事物:天子、诸侯、军队等。其中还掺杂了很多神话成分。北方星空,恒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垣:北天极附近的紫微垣、东方星空的太微垣和北方星空的天市垣。
每一个垣里有很多恒星,他们依据古人的想象中分担不同的“职务”: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太微垣是天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天市垣是进行交易的地方。每一个垣里面都有各种恒星组成的事物或者官员。

恒星有哪些?

2. 恒星是什么

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恒星诞生于分子云中,分子云中的致密区域发生塌缩最终形成恒星。红外以及射电望远镜以其波长优势,可以探测到分子云内部的结构。
从地球上肉眼可以看到许多其他恒星,由于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很远,因此它们在天空中显示为多个固定的发光点。恒星的生命始于主要由氢,氦和微量重元素组成的气态星云的引力坍塌。当恒星核足够致密时,氢通过核聚变稳定地转化为氦气,从而释放出能量。恒星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温度和绝对星等。大约100年前,丹麦的艾依纳尔·赫茨普龙和美国的享利·诺里斯·罗素各自绘制了查找温度和亮度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图,这张关系图被称为赫罗图,或者H-R图。

3. 什么是恒星

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夜间,从地球上肉眼可以看到许多其他恒星,由于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很远,因此它们在天空中显示为多个固定的发光点。从历史上看,最杰出的恒星被分为星座和星空,其中最亮的星获得了适当的名称。             
                  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夜间,从地球上肉眼可以看到许多其他恒星,由于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很远,因此它们在天空中显示为多个固定的发光点。从历史上看,最杰出的恒星被分为星座和星空,其中最亮的星获得了适当的名称。天文学家已经汇编了星表,以识别已知星并提供标准化星恒星称号。大多数恒星从地球上用肉眼看不到,包括我们银河系之外的所有恒星,银河系。

什么是恒星

4. 恒星有哪些

十颗目视最亮的恒星包括太阳,天狼星,老人星,南门二、大角星,织女星,五车二,参宿七、南河三,委一。
以质量划分的三类恒星:
1.普通恒星:类日恒星,代表:太阳,
2.低质量恒星(1)红矮星,(2)棕矮星,(3)黑矮星.

质量非常小的恒星(称红矮星),如半人马座比邻星,其“燃料”会消耗得很慢,寿命可维持二三千亿年.它们终其一生只会慢慢收缩并经由恒星风使外层的气体慢慢的逃逸至太空中,温度慢慢下降成为持续冷却及变暗成为黑矮星
3.大质量恒星
红超巨星心宿二 ( 即天揭座α ) 的直径是太阳的 600 倍;
红超巨星参宿四 ( 即猎户座α ) 的直径是太阳的 900倍 ,假如它处在太阳的位置上 ,那么它的大小几乎能把木星也包进去.它们还不算最大的 ,
仙王座 VV 是一对双星 ,它的主星 A 的直径是太阳的 1600 倍;HR237 直径为太阳的 1800倍.
还有一颗叫作柱一的双星 ,其伴星比主星还大 ,直径是太阳的 2000-3000 倍.
20颗离得最近的恒星
1. 南门二– 4.2
2. 巴纳德星– 5.9
3. 沃尔夫359 – 7.8
4. 拉兰德21185 – 8.3
5. 天狼星– 8.6
6. 鲁坦726-8– 8.7
7. 罗斯154(人马座V1216)– 9.7
8. 罗斯248(仙女座HH)– 10.3
9. 天苑四– 10.5
10. 拉卡伊9352 – 10.7
11. 罗斯128– 10.9
12. 宝瓶座EZ– 11.3
13.南河三– 11.4
14. 天津增廿九– 11.4
15. 格利泽725– 11.5
16. 格龙布里奇34– 11.6
17. 印第安座ε星– 11.8
18. 轩辕增十九– 11.8
19. 天仓五– 11.9
20. GJ 106 – 11.9

5. 恒星有哪些

宇宙中的恒星是非常多的,有太阳、天狼星、织女星、牛郎星、大熊星、北极星等。
恒星其实指的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就是太阳。
恒星会在核心进行核聚变,以产生能量并向外传输,然后从表面辐射到外层空间。一旦核心的核反应殆尽,恒星的生命就即将结束。在生命的尽头,恒星也会包含简并物质。恒星大小与质量的不同会导致其不同的结局: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两颗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缚的恒星可以形成双星或聚星,当这样的恒星在相对较近的轨道上时,其间的物质交流可以对它们的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织女星简介:
织女星(Vega),又称为织女一或天琴座α(α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恒星,距离地球约25 光年。
织女星是一个扁球形的恒星,半径约为2.362×2.818 R⊙,赤道半径比两极大19%,质量约为2.135±0.074 M⊙,表面温度约为9602±180 K,北极部分呈淡粉红色,赤道部分呈蓝白色。
织女星的自转速度相当快速,每12.5 h自转一周,赤道的旋转速度高达274 km/s,巨大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向外凸起,温度的变化通过光球表面在极点达到最大值。地球上的观测者视线正朝着织女星的极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恒星,百度百科-织女星

恒星有哪些

6. 恒星特点

恒星都是气体星球。晴朗无月的夜晚,且无光污染的地区,一般人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6000多颗恒星。借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500-2000亿颗。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恒星的两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温度和绝对星等。大约100年前,丹麦的艾依纳尔·赫茨普龙(Einar Hertzsprung)和美国的享利·诺里斯·罗素(Henry Norris Russell )各自绘制了查找温度和亮度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图,这张关系图被称为赫罗图,或者H—R图。在H-R图中,大部分恒星构成了一个在天文学上称作主星序的对角线区域。在主星序中,恒星的绝对星等增加时,
其表面温度也随之增加。90%以上的恒星都属于主星序,太阳也是这些主星序中的一颗。巨星和超巨星处在H—R图的右侧较高较远的位置上。白矮星的表面温度虽然高,但亮度不大,所以他们只处在该图的中下方。
  恒星演化是一个恒星在其生命期内(发光与发热的期间)的连续变化。生命期则依照星体大小而有所不同。单一恒星的演化并没有办法完整观察,因为这些过程可能过于缓慢以致于难以察觉。因此天文学家利用观察许多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恒星,并以计算机模型模拟恒星的演变。
  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哲学家罗素首先提出恒星分类与颜色和光度间的关
系,建立了被称为“赫-罗图的”恒星演化关系,揭示了恒星演化的秘密。“赫-罗图”中,从左上方的高温和强光度区到右下的低温和弱光区是一个狭窄的恒星密集区,我们的太阳也在其中;这一序列被称为主星序,90%以上的恒星都集中于主星序内。在主星序区之上是巨星和超巨星区;左下为白矮星区。
  恒星是大质量、明亮的等离子体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也是地球能量的来源。白天由于有太阳照耀,无法看到其他的恒星;只有在夜晚的时间,才能在天空中看见其他的恒星。恒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因为核心的核聚变而发光。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从内部传输到表面,然后辐射至外太空。几乎所有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都是在恒星的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恒星天文学是研究恒星的科学。
  天文学家经由观测恒星的光谱、光度和在空间中的运动,可以测量恒星的质量、年龄、金属量和许多其他的性质。恒星的总质量是决定恒星演化和最后命运的主要因素。其他特征,包括 直径、自转、运动和温度,都可以在演变的历史中进行测量。描述许多恒星的温度对光度关系的图,也就是赫罗图(HR图),可以测量恒星的年龄和演化的阶段。
  恒星诞生于以氢为主,并且有氦和微量其他重元素的云气坍缩。一旦核心有足够的密度,有些氢就可以经由核聚变的过程稳定的转换成氦[1]。恒星内部多余的能量经过辐射和对流组合的携带作用传输出来;恒星内部的压力则阻止了恒星在自身重力下的崩溃。一旦在核心的氢燃料耗尽,质量不少于0.5太阳质量的恒星[2],将膨胀成为红巨星,在某些情况下更重的化学元素会在核心或包围着核心的几层燃烧。这样的恒星将发展进入简并状态,部分被回收进入星际空间环境的物质,将使下一代恒星诞生时正元素的比例增加[3]。
  恒星并非平均分布在星系之中,多数恒星会彼此受引力影响而形成聚星,如双星、三合星、甚至形成星团等由数万至数百万计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当两颗双星的轨道非常接近时,其引力作用或会对它们的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4],例如一颗白矮星从它的伴星获得吸积盘气体成为新星

7. 恒星的资料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
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
白矮星具有这样一些特征:
(1)体积小,它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
(2)光度(恒星每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即恒星发光本领的大小)非常小,要比正常恒星平均暗10的3次方倍。
(3)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
(4)白矮星密度高达1,000,000
g/cm3(地球密度为5.5g/cm3),一颗与地球体积相当的白矮星(比如说天狼星的邻星Sirius
B)的表面重力约等于地球表面的18万倍。假如人能到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他休想站起来,因为在它上面的引力特别大,以致人的骨骼早已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
(5)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很高,平均为10的3次方℃。
(6)白矮星的磁场高达10的5次方--10的7次方高斯
目前人们已经观测发现的白矮星有1000多颗。天狼星(Sirius)的伴星是第一颗被人们发现的白矮星,也是所观测到的最亮的白矮星(8等星)。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有488颗白矮星,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恒星的资料

8. 什么叫恒星?

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天气晴好的晚上,夜幕中总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除了少数行星,其它的绝大多数都是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而夜晚能看到的恒星,几乎都处于银河系内。而银河系统共约3000亿颗恒星中,人类只能观测到一小部分。人类观测恒星历史已久,观测方法很多。那些比较明亮的恒星被分成一个个的星座和星群,有些恒星有专有的名称。恒星的亮度被称为星等,星越亮,星等越低。天文学家还汇编了星表,以方便进行研究。

恒星会在核心进行核聚变,以产生能量并向外传输,然后从表面辐射到外层空间。一旦核心的核反应殆尽,恒星的生命就即将结束。在生命的尽头,恒星也会包含简并物质。恒星大小与质量的不同会导致其不同的结局: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两颗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缚的恒星可以形成双星或聚星,当这样的恒星在相对较近的轨道上时,其间的物质交流可以对它们的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