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是怎样的?

2024-05-04 02:16

1.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是怎样的?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原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间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的国际经济组织。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有欧、亚、拉丁美洲国家参加的跨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合作组织。它的成立和发展是苏联和其他成员国之间在战略上和经济上互有需求的结果。 成立的背景、成员国和主要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多数东欧国家都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国或农业工业国。大战后,东欧各国普遍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战争的洗劫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争夺走了2000多万苏联人的生命,破坏了1710个城市,毁灭了被占领区所有城市住宅总数的一半,70000多个村庄变成废墟,60000多公里长的铁路线被毁。

       苏联在战争中损失总值(按1941年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波兰全国财产的40%被毁,(按1939年价格计算)损失达2580亿兹罗提。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被毁的财产分别相当于战前国民收入的5倍。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战争损失分别相当于战前国民收入的4倍和2.5倍。民主德国在战争中的破坏要比西德大得多,除了工业毁掉58%外,还支付战争赔款250亿美元。阿尔巴尼亚原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全国几乎没有轻、重工业,战争使阿尔巴尼亚遭到16亿多美元的物质损失。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这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的有效措施。正当这些国家致力于恢复经济时,遭到来自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军事压力。

      特别是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既欲控制西欧,又想遏制苏联和渗入东欧国家。美国联合英国等国在策划“马歇尔计划”时,故意排斥苏联和东欧国家参加该计划,其后,又在经济上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实行禁运、封锁政策,企图扼杀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 为了对付西方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压力,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1947年7—8月,苏联先后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1949年1月5—8日,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六国政府的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会议指出:“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的政府实质上在封锁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的贸易关系,这是因为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侵犯它们各国主权及其民族经济利益的,因而不能听从这一计划的控制。”会议确定经互会是欧洲地区的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交流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制定有关科技合作方面的措施和技术援助,实行在原料、食品、机器、设备等方面的相互协作等。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是怎样的?

2. 为什么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战后它们面临着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东欧各国在经济建设中希望得到前苏联的援助和支持,前苏联为了稳定东欧,也力求发展与东欧各国的经济关系。1945~1946年间,前苏联与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进行各种贸易活动。这对前苏联、东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47年6月,“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提出后,捷、波、罗、南等国都准备参加。但是,前苏联揭露和谴责了马歇尔计划企图控制受援国的阴谋,使东欧国家与前苏联一起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分化东欧、控制东欧的目的没有得逞,于是转而在经济上对东欧国家施加压力,不仅取消了贷款,而且还策动西方国家对东欧进行经济封锁。
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巩固东欧阵地,前苏联采取了相应措施。1947年7~8月间,前苏联先后与保、捷、匈、波、罗等国签订了双边经济贸易协定。这些协定被西方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相抗衡的“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便初步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贸易圈,为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包括相互商讨经济政策和协调国民经济计划。从1956~1960年五年计划开始,协调了6个五年计划,1982年着手协调1986~1990年五年计划。从1966~1970年五年计划起,把各国先订计划后协调改为先协调后由各国订计划。为适应科技革命新形势,还加强对远景规划的协调。 促进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始于1955年。1971年通过《综合纲要》后显著扩大。截至1985年,成员国之间共签订1000多项双边和150多项多边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协定和合同。 成员国间除签订双边年度贸易协定外还签订双边长期贸易协定。1964年起,成员国之间使用转账卢布进行贸易结算,但不以货币形式出现,贸易顺差只能取得相应数量的商品作为抵偿。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额1983年已达2853亿卢布,比1950年增长32倍。各成员国对外贸易额的58%以上是在经互会范围内进行的。对苏贸易在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外贸中占有很大比重。 主要形式有协商科技政策、协调科技发展计划、进行共同研究、交流情报和资料、相互提供技术援助等。为此设立了众多科技协调中心和专门委员会,各成员国参加合作的科研机构约3000多个,合作的科研课题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重要部门。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4.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基本概况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共同体,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官方出版物有《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经济合作》(月刊),《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统计年鉴》。1991年6月28日,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解散。

5.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主要机构有:经互会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为执行和管理机构,合作委员会,受执委会领导,现已设立计划工作、科学技术和物资技术供应等合作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6.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介绍

经济互助委员会(俄语: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简称:СЭВ,英语:The 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简称:Comecon),简称经互会,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1经互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总部设在莫斯科。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1991年6月28日,该组织在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解散。

7. 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涵义,目的已经消极影响是什么?

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椎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实行“全面的经济合作”和“专业化与协作”,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使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关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涵义,目的已经消极影响是什么?

8.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提出“马歇尔计划”(英语: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英语: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时任苏联领导人的斯大林认为该计划会严重威胁到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不久,苏联就出炉了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英语:Molotov Plan)。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并以当时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英语:Vyacheslav Molotov)的名字来命名。“莫洛托夫计划”也就是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雏形。1949年1月5日至8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6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过会议磋商后,宣布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2月,阿尔巴尼亚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4月,在莫斯科召开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第1届会议,规定经互会的宗旨是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1950年9月,民主德国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54年,经济互助委员会召开第4届会议,提出经互会的宗旨是“建立经济合作和协调国民经济计划”,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会议上提出,经互会成员国实行生产专业化和协作以后,成员国对此采取了相应措施。1959年5月,经济互助委员会第15届会议通过《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把经互会的宗旨、原则和职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章程规定,经互会的主要目的是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1956~1961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经济互助委员会的例行会议。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后,阿尔巴尼亚由于持亲中国立场,拒绝接受苏联的指令,而于1961年12月宣布停止参与经互会一切活动。1962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第16届会议修改章程,规定非欧洲国家也可参加。经互会首次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开放。当年,蒙古加入经互会。1962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各成员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草案)》,开始确立经互会的现行体制。章程确认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各成员国的力量,促进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其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成员国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福利”。1964年,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国际经济合作银行。9月起,南斯拉夫根据专门协定参加经互会一些机构的工作,拥有咨询投票权。朝鲜、老挝、安哥拉、埃塞俄比亚、阿富汗、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莫桑比克等国作为观察员参加经互会活动。1969年4月,经济互助委员会第23次特别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方针。1971年,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国际投资银行。经互会第25届会议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互会成员国合作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综合纲要》(简称《综合纲要》)。根据《综合纲要》,经互会成员国将“加强和完善经济和科技合作与发展社会主义一体化”,并且规定在15~20年内分阶段实现生产、科技、外贸和货币金融的“一体化”。1972年,古巴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73年以后,经济互助委员会同芬兰、伊拉克、墨西哥和尼加拉瓜分别签订了合作协定。1974年起,经济互助委员会派观察员常驻联合国。1975年,经济互助委员会第29届会议上通过《经互会成员国1976~1980年多边一体化措施协调草案》,要求东欧各成员国根据这一草案修订各自的五年计划。1978年,越南正式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1984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最高级经济会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加强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与科技合作基本方针的声明》等文件。同年6月和10月经互会第38次和第39次会议上,通过贯彻实施最高级经济会议的措施,研究了协调各成员国下一个五年计划及长远计划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特别是能源和燃料问题)。1988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0年1月,在索非亚举行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第45次会议上,各成员国对彻底改造经互会达成了共识。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拟定对经互会各方面进行根本改革的构想,制定新的经互会章程。各国原则同意相互贸易将按国际市场价格、以自由外汇结算。但在实施进度和方法上未能达成一致。1990年10月23~25日,经济互助委员会专家工作小组会议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商讨与经互会改革有关的问题。与会者均肯定了将成为新的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和签署新的组织章程的意向。1991年1月1日起,苏联同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均以自由外汇结算和支付。1991年1月4~5日,经济互助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34次会议。会议认为,经互会的使命已经结束,但不应中断成员国间业已形成的经济联系。决定成立一个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经互会。执委会通过了未来新组织的章程草案,并建议经济互助委员会第46次会议批准。但是由于各成员国对新组织的性质和范围存在分歧,最后一次经互会会议被一再推迟。1991年6月28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第46次会议上,经济互助委员会正式宣布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