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方面,可以参加的学术会有哪些

2024-05-04 23:39

1. 分析化学方面,可以参加的学术会有哪些

可以参加中国化学会全国分析化学会议、电化学会议、飞秒检测会议、色谱会议、质谱会议等

分析化学方面,可以参加的学术会有哪些

2. 分析化学和光谱学及光谱分析哪个期刊厉害

考研分析化学专业初试为统考科目。复试院校自主命题。参考如下。河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专业代码:070302研究方向01分离科学与食品安全02发光与生化分析03色谱分析04光谱学与痕量分析05微区与质谱分析06药物分析与药代动力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6物理化学④843有机化学或844分析化学复试复试科目及参考书: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宏纹"

3. 分析化学专业的专业课都有些什么课程??

  专业课程:《高等分析化学》、《高等仪器分析》、《现代电分析化学》、《微流控芯片分析》、《纳米材料概论》、《材料表征方法》、《现代光谱分析》、《现代波谱分析》、《现代色谱分析》。
  分析化学专业具有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娴熟的实验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分析化学专业人才。

分析化学专业的专业课都有些什么课程??

4. 分析化学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呢?

分析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1、出国深造;
2、去国内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继续读博或从事科学研究;
3、外企、国企、民企或政府机关等相关单位就职。
分析化学专业:
1、研究方向
基于纳米碳材料的电化学及其电催化研究;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和新原理的研究及其应用;微纳流控器件研究及其应用。
2、研究内容
(1)纳米碳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生理活性物质在纳米碳材料上的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研究、纳米碳材料的功能化、纳米微电极阵列的构筑、纳米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基于纳米材料建立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在生命科学、能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2)基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进行新型电化学分析方法开发;
(3)微纳流控器件设计、制备和集成以及基于微纳流控芯片的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和药物学研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政治素质、基础理论扎实、实验技能成熟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从事分析化学和交叉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3、主要课程
《高等分析化学》、《高等仪器分析》、《现代电分析化学》、《微流控芯片分析》、《纳米材料概论》、《材料表征方法》、《现代光谱分析》、《现代波谱分析》、《现代色谱分析》。

5. 分析化学领域有哪些大牛?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

知乎用户 分析化学搬砖民工 

由于我本科做的电分析,硕博做的电致化学发光,所以这里的回答偏重光电一点。质谱色谱方向的,只能尽力而为了。

就我自己的方向而言,国际上最牛的无疑是Allen J Bard。这个人貌似也是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的创始人。然后与他相关的,他的弟子博后现在很多做电致化学发光和电化学扫描显微镜的也做得很不错的。比如加拿大的丁志峰,澳大利亚的Paul S. Francis,美国的Mark M. Richter和苗武建。然后相关做成像的还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陶农建。另外,电化学的话其实圣地亚哥大学的Joeph Wang其实做的也很好。本身他也是Electroananlysis的主编。但是近几年貌似转行做了纳米材料,最近的文献我没有追,具体的不太清楚。
另外一个我追的文章比较多的老师应该是芝加哥大学的林文斌老师了。林文斌老师在发光MOFs的合成以及其在生物传感,细胞传感,细胞成像中的应用做了一系列工作,真想哪天拜见一下真人!

电化学扫描显微镜国内很少人做,电致化学发光倒是很多。而且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又有很多交叉,这里就一并说了。长春应化所的汪尔康先生和董少俊先生以电化学起家,不过近年来在电致化学发光和荧光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汪先生主要在做新型荧光材料以及电致化学发光材料,比如铜簇,金簇,银簇。董先生貌似对碳点情有独钟,有很多碳点相关的工作。然后他们的弟子也有很多做的不错的。近年来势头很猛的是孙旭平研究员,14年发了6篇JACS(孙旭平老师已经全职加盟川大了)。长春应化所做ECL另一个牛人应该算徐国宝老师了。徐国宝老师早年从新的共反应试剂到现在新的发光材料,促进发光的材料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而另一个也已电化学起家,后来转作发光的院士,南京大学的陈洪渊先生应该说带徒弟很厉害的。几个徒弟,基本做的都是电致化学发光,荧光,还有电化学。比较出名的弟子有临沂大学张书圣教授(长江),南京大学徐静娟教授(长江)(徐老师好像比较关心电化学发光的能量转移,然后也有一部分光致电化学的工作),此外貌似有一些ecl成像的工作,主要是结合微流控做ecl可视化检测,很有创意!朱俊杰教授(杰青)(朱老师手上应该还是电化学的工作最多,他手下博士郑婷婷做了一系列电化学细胞传感器的工作。另外也见过一些阻抗成像之类的很有新意的工作。近年来也有了一些ECL和PEC的工作),初次之外朱老师近几年有了一系列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癌细胞治疗的工作,手下Yang Penghui的工作很突出,鞠熀先教授(长江)(鞠老师做的就杂了,电化学,ECL,PEC,荧光,拉曼,质谱,细胞成像基本都在做。但基本中心还是基于各种信号放大手段去做),李根喜(杰青)(李老师近两年好像肽段的工作比较多,基本是在做电化学)(这几位老师基本都在用光电手段做生命分析。比如microRNA 和target DNA检测,细胞检测,细胞成像等)。一直在做电分析的两个院士,湖南大学俞汝勤先生,姚守拙先生也算是老一辈大牛了。俞先生主要从事两方面,化学计量学和化学传感。弟子里面,西南大学袁若教授,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蒋建辉教授(杰青),四川大学肖丹教授都是业内很知名的专家。湖南大学的王柯敏教授,长沙理工的杨荣华教授也做的很棒!(基本在做荧光光谱)提到传感器,国际上的大牛必然是以色列的itamar willner。主要研究各种化学或者生物传感器。还忘了一个电化学牛人了,武汉大学的庞代文教授,以电化学起家。近年来主要转作量子点的合成以及病毒标记这些高精尖方向。科研难度很高,但是成果很显著,很有实力。另外福州大学的陈国南先生,也是光电方面成果丰厚的老前辈,而且桃李遍天下。不过这几年好像没有亲自带学生了?具体的不太清楚。福州大学那一波老师里面,个人比较喜欢追池毓务老师的论文。池老师应该是很有创意,很有想法的老师。各种仪器连用以及各种新发光材料的合成都做得和出色。最早的碳点石墨烯量子点好像是董永强博士在做。后来董永强还有一些C3N4的工作。但是按照年限应该毕业了吧?难道是在池老师那里做博后?另外就是杨黄皓老师做的也相当棒!安利一下福州大学的唐点评老师,绝对算是年轻有为的老师。而且他的奋斗经历很传奇,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很励志的!!!国内化学发光的鼻祖,章竹君老先生也是引领了国内化学发光研究的潮流。陕师大诸如张成孝老师、漆红兰老师等也是传承了章老先生的衣钵,做得很不错的。

然后其实现在很多做无机的 特别是做稀土发光的课题组现在都在往分析上 往细胞成像上面靠。就比如北京化学所的姚建年院士,还有复旦的赵东元院士。以前他们的工作貌似都集中在荧光材料的合成。现在也有很多细胞成像的工作了。


从小方向看的话,有些方向牛人国内其实就只有几个。比如做双光子荧光的山东师范的唐波教授,化学所的马会民教授(均是杰青)。做DNA构型的,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樊春海老师。前处理的,中山大学的李攻科教授。以及做质谱的清华大学张新荣先生,张四纯教授,北大的刘虎威教授。做原子荧光的四川大学侯贤灯老师(谢谢评论里指正)。北京化学所做活体电分析的毛兰群教授更是全国少有,另一个活体电分析有一定成果的可能要算华东师范的田阳老师了。国际上做活体的也少,比如瑞典的andrew ewing。做仪器的更少了。做得好的,黄岩谊(今年刚评杰青),清华大学林金明,长春应化所牛利,没几个。在比如国家纳米中心的蒋兴宇老师。另外有些方向设备要求高,科研难度较大,国内也鲜有突出成果,这里就不介绍了(比如spr,spri,拉曼光谱等)。

明日之星的话,国内看看万人,青千就知道了。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夏帆,武汉大学袁荃,湖南大学楚霞,南京大学王伟,四川大学吴鹏等等。

至于分析化学发展方向?本铲屎官还是博士在读,这么大的命题作文可不敢随便写。只能说一点看到的。两个极端,要么走极简路线,让普通人自己在家就能做检测。比如ph试纸,早早孕,血糖仪等商品化小型检测。要么走高精尖,没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单位做不了,追求高灵敏!比如更灵敏的质谱,检测限要求极低的部分血检尿检农残等检测。

另外就科学研究而言,貌似现在想发好点的论文,很多是要自己改造仪器,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数据。有些仪器甚至是做定制!完全依靠仪器厂家已经很落伍了。就比如电化学工作站与紫外分光光度计联用,与spr联用,甚至于与拉曼联用。

分析化学领域有哪些大牛?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

6.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新增名单

数学物理学部(6人)张伟平,43, 基础数学南开大学龙以明,58,数学南开大学王恩哥,50, 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邢定钰,62, 凝聚态物理南京大学吴岳良,45, 理论物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俞昌旋,65 ,等离子体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部(6人)张 希 ,4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清华大学宋礼成,69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段 雪, 50,化工(应用化学)北京化工大学赵东元,44 ,物理化学复旦大学柴之芳,64 ,放射化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 松 ,43, 无机化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 (7人)孟安明,43 ,发育生物学 清华大学赵进东,50, 植物生理学、藻类学 北京大学武维华,50, 植物生理中国农业大学陈润生,66 ,生物信息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焕明,54 ,基因组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明杰,40,结构生物学香港科技大学谢华安,65, 植物遗传育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地学部(4人)张 经 ,49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华东师范大学周卫健,54,放射性碳年代学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姚檀栋,52,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穆 穆, 52 ,大气动力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1人技术科学学部:5人 当选院士(共35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数学物理学部(6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孙昌璞  46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2  李安民  62  数学  四川大学  3  罗 俊  52  引力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4  郑晓静(女)  51  力学  兰州大学  5  席南华  46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6  崔向群(女)  57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化学部(8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万立骏  51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  包信和  49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  江 雷  44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  江桂斌  51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5  陈小明  47  无机化学  中山大学  6  周其林  52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7  唐本忠  5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香港科技大学  8  涂永强  50  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庄文颖(女)  60  真菌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  尚永丰  4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北京大学  3  林鸿宣  48  作物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  侯凡凡(女)  58  内科学(肾脏病学)  南方医科大学  5  隋森芳  6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地学部(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周卫健(女)  56  宇宙成因核素与全球变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  郑永飞  49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莫宣学  70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  陶 澍  58  环境地理  北京大学  5  翟明国  61  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刘国治  48  高功率微波  中国核试验基地  2  许宁生  51  真空微纳光电子学  中山大学  3  怀进鹏  46  计算机软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  陈定昌  72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  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于起峰  51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  王 曦  42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3  王光谦  47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清华大学  4  王自强  70  固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5  王锡凡  73  电力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6  申长雨  46  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  郑州大学  7  刘竹生  69  火箭总体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2011年12月9日下午在北京公布该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经材料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暨选举和后续的审查确认、审议批准等环节,最终产生51名新院士,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2.6岁。经过此次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中科院2011年新增选产生9名外籍院士,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英国等5个国家,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至此,中科院现有外籍院士总人数为64名。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2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3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5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9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2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3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4  张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5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6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2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3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4  李 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6  康 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8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9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单位  1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5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6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7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8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9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10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4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5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6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7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3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5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6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7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8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9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共9人,分学科领域按姓氏音序为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国籍  专 业  工作单位  1  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  70  美国  理论物理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2  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  70  法国  化学  中国郑州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3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  73  日本  有机化学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4  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  74  以色列  生物化学  以色列理工学院  5  蒲慕明Muming Poo  63  美国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  罗伯塔·鲁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  53  美国  地质学-地球化学  美国马里兰大学  7  刘必治Bede Liu  77  美国  信息处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饭岛澄男Sumio Iijima  72  日本  纳米科学  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  9  罗格·欧文D. Roger J. Owen  69  英国  计算力学与工程  英国斯旺西大学   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53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向涛  50  凝聚态理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  孙鑫  74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3  励建书  53  数学  香港科技大学  4  汪景琇  69  太阳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5  陈十一  56  力学  北京大学  6  陈恕行  72  数学  复旦大学  7  欧阳颀  57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8  周向宇  48  基础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9  赵政国  5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奎岭  47  有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  方维海  57  物理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3  冯小明  49  有机化学  四川大学  4  李永舫  6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  杨秀荣(女)  67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  张洪杰  59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7  张涛  49  化工(工业催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  韩布兴  55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9  谢毅(女)  45  无机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金力  50  进化遗传学  复旦大学  2  赵继宗  67  神经外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3  施一公  46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4  桂建芳  57  鱼类遗传育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  高福  51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6  韩家淮  53  细胞生物学  厦门大学  7  韩斌  50  作物遗传与基因组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8  程和平  50  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  北京大学  9  赫捷  52  胸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成善  61  沉积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王会军  49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吴立新  46  物理海洋学  中国海洋大学  4  张培震  57  地震动力学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5  陈骏  58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6  金之钧  55  石油地质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7  周成虎  48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  郭正堂  49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9  崔鹏  55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保持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0  彭平安  52  有机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立军  66  光电子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  王巍  46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3  尹浩  53  通信网络与信息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4  吕建  53  计算机软件  南京大学  5  郝跃  55  微电子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  龚旗煌  48  非线性光学、超快光子学  北京大学  7  谭铁牛  49  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汉  49  机械电子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  2  方岱宁  55  固体力学  北京大学  3  成会明  49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  刘维民  50  润滑材料与技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5  李应红  50  航空推进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6  邱勇  48  有机光电材料  清华大学  7  何满潮  57  矿山工程岩体力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8  金红光  56  工程热物理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9  高德利  55  油气钻探与开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按英文姓氏音序排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国籍  工作单位  专业  1  克里斯汀·阿芒托Christian Amatore  62  法国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化学  2  弗莱明·贝森巴赫Flemming Besenbacher  61  丹麦  丹麦奥胡斯大学  物理化学  3  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  66  以色列  南京大学  生物化学  4  雅各布·帕里斯Jacob Palis  73  巴西  巴西国家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  5  拉奥C. N. R. Rao  79  印度  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先进科技研究中心  化学  6  苏布拉·苏雷什Subra Suresh  57  美国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材料科学、固体力学  7  王晓东Xiaodong Wang  50  美国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物化学  8  迈克·沃特曼Michael S. Waterman  71  美国  美国南加州大学、清华大学  计算生物学  9  张首晟Shou-Cheng Zhang  50  美国  美国斯坦福大学  凝聚态/材料物理

7. 急!想考南京大学的分析化学的研究生,但不知道南大的这个专业怎么样?

南大的分析化学很强!
    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立于1952年。近二十多年来,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和学科带头人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经过艰辛的努力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为我国首批建立博士点,1987年又首批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7年分别再次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90年代以来,根据生命科学研究的需要,1999年建立了分析科学研究所。通过调整学科布局与紧密合作,将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临床医学交叉结合,围绕生命科学中测试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展工作,在生命分析化学若干前沿领域,尤其是在生物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若干重要测试问题和建立痕量、微量生化物质的分析新方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成果,分析化学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基于这个基础,在“985”工程I、II期和“211”工程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大学以该学科为依托,整合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药物化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等机构或相关学科方向,筹建“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于2004年3月5日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教技司[2004]11号)。
本重点实验经过两年建设,于2005年12月通过教育部验收(教技函[2006]85号)。随后,教育部发函聘任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批准本重点实验室并认定2005年12月为正式运行之时。
    国内分析化学比较好的学校还有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这几所学校的分析化学和南京大学一样,都是国家重点学科。

急!想考南京大学的分析化学的研究生,但不知道南大的这个专业怎么样?

8. 研究生分析化学有哪些方向?

研究生分析化学有电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不同的学校对分析化学方向的分类有所差异。
补充:
分析化学:
主要任务: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主要是进行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
应用范畴:
分析化学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广泛地应用于地质普查、矿产勘探、冶金、化学工业、能源、农业、医药、临床化验、环境保护、商品检验、考古分析、法医刑侦鉴定等领域。
研究问题:


①物质中有哪些元素和(或)基团(定性分析);
②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纯度如何(定量分析);
③物质中原子彼此如何联结而成分子和在空间如何排列(结构和立体分析)。
参考链接:
http://baike.haosou.com/doc/5412039-5650162.html#5412039-5650162-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