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英、法两国,反而打压他们?

2024-04-28 15:17

1.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英、法两国,反而打压他们?

在人们的印象中,美、英、法一直是最亲密的盟友,因为都是西方国家,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基本一致。但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不仅没能与英法站在一起,反而与苏联联手打压英法。怎么回事?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通车。它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它的开通使地中海和红海紧密相连。

开通后过往船只不用绕道,欧洲到非洲东海岸、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距离大大缩短。

具体来说,如果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的船只前往印度洋,航程将缩短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国家到印度洋,航程可缩短8000-10000公里;对于黑海海岸,航程至少可以缩短12000公里。



如果苏伊士运河开通,世界上七分之一的运输船只将通过它。

既然过往船只可以“抄近路”,节省时间和成本,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通过运河,而且会有过路费。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高速。如果方便走高速,就要交修高速的路桥公司。

因此,运河的开通将为埃及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埃及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也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但很长一段时间,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并不在埃及手中,而是在英国人手中。

因为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人开的,所以把经营权卖给了英国。埃及为什么不开放自己,因为埃及人的智慧和工业水平都不够好,建不了这么大的工程。

所以他们虽然也想独立开运河,不想让别人分蛋糕,但是建金字塔也没那么容易,只好给法国人美言几句,请别人开。

但是法国人不是活雷锋,也不是白求恩。他们要为开门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人们反过来挖门。因此,埃及政府与修建运河的法国公司签订协议,规定在运河开通后99年内,法国有权管理运河并分配利润。



为什么埃及政府如此慷慨?是看着威胁吗?一点也不,因为开渠成本太高。

运河工程已经进行了11年,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由于经验不足,方案改了好几次,建设资金一次又一次增加,超过预算两倍。

所以埃及和法国签订的协议是合理的,非常公平的。一个愿意战斗,一个愿意接受。而且,当初埃及政府向全世界招标,与帝国主义和强权无关。

法国人修建运河的时候,英国什么都没有,但是1875年,负债累累的法国人把运河的股份卖给了英国,英国人自然拥有了运河的管理权。然而,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撤军。英国银行和企业占运河股份的49%,其余51%属于法国。

如果合同没有到期,英法两国经营运河,大家应该会相安无事。

然而二战后,埃及出现了一个叫纳赛尔的强人。和萨达姆、卡扎菲一样,他也是一个中层军官。他还发动政变,推翻了埃及法鲁克王朝的统治,控制了政权。

通过政变上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推翻之前所有的契约。

纳赛尔强行终止了合同,并宣布运河将于1956年国有化。埃及不仅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还在运河上修建了大坝。



现在英法退出,认为在好的运河上建大坝是违法的,损害了英法的利益。英国和法国在联合国积极工作,并提出了对运河实施“国际控制”的计划。然而,英国和法国的建议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该计划以失败告终。

我着急的时候,机会来了。原来埃及与以色列处于敌对状态,不允许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以色列仍然对此感到担忧。英法秘密接触以色列,计划入侵埃及。

以色列本来打算教训埃及一顿,看到英法两个强国也想和埃及开战,自然喜出望外,于是三国一拍即合,打算攻打埃及,控制运河。

1956年10月29日,在法国空军的掩护下,以色列对埃及开战,并很快派兵进攻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向运河区推进。

这时,英法开始出面,两国同时向埃及和以色列军队放出狠话。你不能来运河,因为我们两国都有运营运河的权利。

但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个强人,无视英法的警告,英法只是找了个借口和埃及军队作战。

1956年10月31日,英法联军以保护的名义出兵埃及控制运河。

情况紧急。根据美国驻联合国代表的提议,联合国召开了大会紧急会议。在会议上,美国提出了一项建议,即埃及各方必须立即停火。



在大会特别会议上,美国代表提出的提案获得表决,该提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

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和美国很少达成一致,他们联手向英法施压。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措辞强硬;甚至威胁要使用武力。

美国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在国会通过了针对英国的制裁法案,并硬卖英镑,导致英镑大幅贬值。

英法不怕,就怕大哥来说话。当他们看到大哥生气时,他们吓坏了,立即宣布从埃及撤军。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美国和苏联的干预,埃及轻松取得了巨大胜利,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

埃及人请法国修建苏伊士运河
美国想主导世界秩序
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伤亡巨大。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们都不希望世界爆发大的冲突,而是想做世界警察,建立世界秩序,禁止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



英法对埃及的军事行动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悍然入侵,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亚洲国家,德国侵略欧洲国家没有根本区别。

作为一名世界警察,美国不能主持正义,不能保护自己的小弟弟,所以没有资格做世界警察。

因此,美国放低姿态,摆出一副不顾一切的姿态,阻止英法的侵略,以此树立包公的公正形象。

美国想争取埃及

埃及是中东的大国,在阿拉伯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阿以冲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谁拥有埃及,谁就有阿拉伯世界的支持。

如果美国入侵英法是在另一边看着,不能旗帜鲜明地支持埃及,埃及就会成为苏联的弟弟。事实上,战争爆发后,苏联不遗余力地支持埃及,不惜一切代价给予道义和军事援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须争取主动。



表面上美苏在苏伊士运河战争打成平手,实际上美国人占了上风。

埃及人很清楚,没有美国的强力干预,苏联的援助,这是杯水车薪,是无法打败英法的。

不要说美国和英法同流合污。即使保持中立,英法也稳操胜券。至少埃及会陷入持久战。

所以纳赛尔虽然表面上和苏联眉来眼去,但对苏联的穷人从来不感冒,对美国的富人总是情有独钟。1967年,埃及与苏联断绝关系,1970年萨达特就任埃及总统后,埃及与美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下面的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英、法两国,反而打压他们?

2. 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为什么此后英国仍能与美国“美英特殊关系“,而法美关系却迅速趋于恶化?

法美关系的确很长一段时间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没能恢复。其实,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两国在危机前已经有摩擦,法国觉得美国在越南的立场是背叛了他们,这证实了北约内部在欧洲舞台之外缺乏一致合作与稠密规划机制。而且埃及战争打到一半,英国单方面在美国压力下停火了,而这时法国依旧没有停火。后来法国还私自将核武器技术给了以色列,这些都造成了美国的不满。两国交恶不可能会因为一件事造成的,种种事情后来造成了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政府退出了北约。

如果说的大俗话一点的话,就是法国人想做欧洲老大,不鸟美国人,不买美国人的帐,英国则一直像一只乖乖虎,那你说美国会喜欢谁呢?

3. 1956年 美国和英国额苏伊士运河发生的事~美国威胁英国出击~?!!

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 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背景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于1955年9月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为迫使埃及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英、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    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埃及进行威胁制裁。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的基金。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战争简介  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双方军队在12小时内从运河区撤出,否则将派兵干涉,遭到拒绝。1 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但在当地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军受阻。埃及宣布与英、法断交,埃军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卫运河区。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英、法政府内外交困,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1956年 美国和英国额苏伊士运河发生的事~美国威胁英国出击~?!!

4.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为什么美国不支持英、法两国?

如今在美国的众多盟国中,英国是最忠实的铁杆小弟,对老美言听计从,两国在国际社会上夫(狼)唱(狈)妇(为)随(奸),老美也特别照顾自己这个小弟,有先进武器一定先紧着给英国优先供给,比如F35战机,对英国是优先提供,老美的F35甚至能够在英国航母起降。
可是谁知道,在60多年前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可是曾经坚决反对过英法和以色列入侵埃及的军事行为,甚至还对英国进行极限施压,迫使其就范。
战略级的航运通道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人在19世纪修建的,是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重要人工运河,在此前,无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红海距离多么近,欧洲人要想前往亚洲,也只有陆路或者是绕过漫长的非洲大陆,而苏伊士运河修通以后,将这个航运大大缩小。


苏伊士运河与原来的欧洲到亚洲航线对比

16世纪土耳其人征服了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埃及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然而到19世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阿里,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统治,担任埃及的帕夏,虽然名义上仍属于土耳其,但是实际上埃及已经属于独立地位。
而此时欧洲的列强也开始不断向全世界扩张,特别是法国,在经历了拿破仑的失败以后,丢掉了在美洲的殖民地后,将目光投向了亚洲,于是他们将在埃及主持修建了苏伊士运河,但是法国人并没有取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而最终随着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苏伊士运河落入了英国的手中。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动了英法的奶酪二战结束后,英国霸权衰落,但是仍旧控制苏伊士运河,1952年英国支持的埃及法鲁克王朝被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建立了如今的埃及共和国,为何维护主权,纳赛尔直接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结果引发了英法两国的强烈不满。
而在纳赛尔等人建立的埃及共和国,坚决反对以色列的犹太人复国运动,早在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之后,当时还是法鲁克王朝时期埃及就参与了围攻以色列的第一次中东战争。而此后对于以色列,埃及是最为坚决的反对国之一。
埃及纳赛尔政府收回苏伊士运河严重的损害了英法和以色列的利益,特别是以色列新仇旧恨一起来,于是1956年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也被称作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是世界大国,虽然在二战受到严重削弱,但是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以色列更是中东地区小霸王,结果战争是一边倒,埃及被英法和以色列联军给狠狠揍了一顿。
但是虽然军事上英法和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是实际他们却没有夺回苏伊士运河,反而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其中苏联甚至威胁直接使用武力,而美国则停止对英国的经济援助,抛售英镑等举措,施压英国,最终英法和以色列从埃及撤军,可谓是英法以色列不败而败,而埃及则是不胜而胜。
为什么老美会反对英国,甚至对英国进行施压呢?首先是美国为了收拾不听话的小弟。二战后美国尽管成为了西方世界的老大,但是英法等国并不甘心,他们作为二战前的世界强国,还希望保住他们的殖民体系,比如法国试图维护在越南的殖民地,而英国则想要继续控制阿拉伯地区,新老大已经诞生,昔日老大还不甘心,那么新老大必然会打压旧老大,而英国从甘心屈居人下,到死心塌地地成为美国的跟班,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而这次美国施压英国,就是这个过程的开始阶段。而这样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老美打越南战争,纠结了一众小弟,韩国和澳大利亚都来了,但是英国愣是没参与,直到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马岛战争的时候,美国大力支持英国,英国才彻底成为了美国的小弟。

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谢尔曼坦克

其次美国是要收买阿拉伯国家的人心。二战后美苏开始争霸,两国都开始向中东地区施加影响,划分势力范围,比如埃及和叙利亚就成为苏联的铁杆,而其他国家则倾向于美国,对于英法以色列入侵埃及的事件,中东阿拉伯国家一致进行谴责,显然如果此时美国也支持英法以色列,无疑是会在中东地区失掉人心,反而是会对苏联扩张中东势力的助攻,因此美国从利益的考量上选择了反对。

5. 美国为什么在英法挑起苏伊士运河战争后,选择和苏联搭伙?

现在有个词非常火,那就是“豪横”。而提及美国的时候,用这个词来形容它,无疑是非常贴切的。只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美国并非只在现在这么豪横,它其实在很早以前就表现得非常豪横了。

就拿苏伊士运河战争来说,虽然这本就是不占理的英法两国挑起的事端,而且他们针对的一方还是埃及,并非是美国。美国若不参与这件事,于他而言似乎也没啥太大的损失。可他却偏参与到了其中,而且还对战况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只是很多人会觉得有些不解,那就是美国这次竟然一反常态地跟苏联搭伙打压起英法两国来,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的起因。

说到这场战争的时候,就不得不先给大家交代一下促使它发生的原因。熟悉欧洲地理和历史知识的人应该都知道,苏伊士运河原本是埃及境内的一条能沟通欧、亚、非三洲的国际通航运河,可以说它的战略位置一直都非常重要。

但因英法两国采用军事手段和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占有了该运河的控制权,所以才导致原本属于埃及的运河反倒一直为英法两国所用。后来在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坚持下,埃及政府对外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这样一来,英法两国就将丧失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乐意呢?于是没过多久,他们便想办法挑起了这场战争。


二、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的经过。

英法两国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名声,便怂恿以色列将扩张行动的方向对准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结果埃及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真的跟以色列打了起来。而英法两国赶紧出来主持大局,规劝双方撤军。

只是以色列虽然表现出听劝的样子来,但是埃及却并未做出任何妥协的举动。如此一来,正中了英法两国的下怀。于是很快,他们便开始明目张胆地联合以色列一起围攻起埃及来。只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和美国竟然会在紧要关头掺和进来。


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先是给英国的首相发了封电报,责令他赶紧让英军撤退。但英国首相对他的警告熟视无睹,依然表现出我行我素的样子来。于是,艾森豪威尔将军便生气了,又是抛售英镑,又是停止向英国施以经济援助,硬是把英国搞得头都大了。

而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闲着。他们见美国有了行动,便也向英法以三国提出了严正警告。并扬言若是他们不听劝的话,那自己就用核武器对付他们。后又在英法以考虑要不要撤军的时候,与美国达成了搭伙打压英法以三国的协议。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的结果。

本来英法两国表现出并不是很惧怕美国或者苏联的样子,甚至还故意将他们单独一方传来的话当成耳旁风对待。但是在看到他们双方竟然搞起了联合行动,那他俩就只能选择灰溜溜地按照美苏用联盟形式说出的话去做了。

于是,这场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战争便在美苏两个大国的干预下被平息了下来。不过很明显英法两国对这样的结局颇感不满,所以他们才会在答应撤军的那一年的次年三月份,才将军队全部撤离战争发生地。


四、美国一反常态跟苏联搭伙打压英法两国的原因。

可能看完上述内容后,大家都会以为美国这是难得站在公平正义的位置上主持了回公道。但是实际上,美国会这么做的原因可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他跟苏联搭伙打压英法两国,并非单纯为了帮埃及伸张正义,而是嫌英法两国挑起战争前居然没跟它打过招呼。

其次,它也担心若是任由英法两国胡作非为,将来苏联若也效仿它们,那美国的利益受损程度只会变得更大。最后,当时中东宣布独立的旧殖民地国家数量不少,这么做多少也能给自己增加点人缘,方便日后在中东扩张势力。


美国的目的如此不单纯,苏联选择参与进来的目的自然就更加不单纯了。甚至可以说,就算美国坚决保持中立,那苏联也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着埃及对抗英法以三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与埃及纳赛尔政府本就关系亲密。若是谁敢动了它的小伙伴,那出于利益一体原则的考虑,它也只能选择帮助自己的小伙伴,来对抗伤害自己小伙伴的势力方。由此可见,美国之所以会在此战争中做出一反常态之举,原因真的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美国为什么在英法挑起苏伊士运河战争后,选择和苏联搭伙?

6. 1954年英法等国是怎样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的?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出动45000人的军队,对埃及的西奈半岛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天,埃及总统纳赛尔下令全国总动员,反击入侵之敌。第三天,英法军队空袭埃及城市,借机侵入埃及。这次战争起因于苏伊士运河问题,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英国收购了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权。1882年英国出兵侵入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军近1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人民要求结束英国的占领。英国政府不得不同埃及进行谈判,宣布准备从埃及撤军。
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亦称“七月革命”),推翻埃及国王。次年6月,埃及成立共和国。1954年2月,纳赛尔出任总理。
纳赛尔执政后,恢复与英国的谈判,双方于1954年10月签订协定,英国同意在20个月内撤离运河区。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军撤离运河区。埃及人民激动万分,纳赛尔说:“这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我们一直在梦想这一天的到来。我们祈祷,永远不会再有别国的旗帜飘扬在我们的国土上。”开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庆祝埃及的胜利。纳赛尔随后担任了埃及总统兼总理。
不过,英国的军队虽然撤离了运河,运河的经济大权仍然操纵在英国和法国的手中,英法牢牢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公司(法国占有52%的股份),1955年公司的收入有1亿美元,而埃及只得到其中的区区300万美元。
纳赛尔有一个他称为“新金字塔”的宏伟计划,他决定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水坝,用以发电和灌溉,造福全国。工程估计需要十几亿美元的资金,埃及的国力无法承担,需要寻求国外贷款。
美国和英国1955年同意向埃及提供贷款,但附加了一些条件。1956年,美国国会和政府中反对援建阿斯旺水坝的声音强烈,国务卿杜勒斯决定取消援建计划。7月19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撤销援建计划。第二天,英国也取消了贷款。
纳赛尔在“七月革命”后推行反对英国和以色列的政策,1955年万隆会议后开始与前苏联接近,从前苏联购买武器,前苏联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来到埃及。美英不愿看到前苏联插足埃及,企图通过取消贷款迫使纳赛尔改变政策,甚至将纳赛尔逼下台。但纳赛尔却做出了令他们没有料到的强烈反应。
纳赛尔获悉美国的决定后,表示埃及不会向武力屈服,也不会向美元低头。他决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用运河公司的收入修建水坝。1956年7月26日是七月革命胜利4周年的日子,纳赛尔届时要在群众纪念集会上发表演讲。在演讲前2小时,纳赛尔向内阁成员通报了运河国有化计划,并安排了接收工作。纳赛尔在当天演讲的最后,宣读了《共和国总统关于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演讲过程中,事先安排的人员接管了运河公司。
纳赛尔发表演讲的时候,英国首相艾登正在伦敦宴请来访的伊拉克国王,宾主谈笑风生,议论着纳赛尔的前途。一位秘书匆匆进来递给艾登一份电报,带来了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消息,艾登看后大惊失色,没有了平日的绅士风度。他连夜召开内阁会议,研究对策。次日上午,艾登在议会下院宣读声明,表示英国要用武力保卫在苏伊士运河的利益。
法国获悉消息后,许多政府官员也都主张使用武力保护法国的利益,国民议会也通过决议,支持政府采取强硬措施。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的实力都已今非昔比,立即发动战争还有一些顾虑。两国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而美国却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因此反对英法对埃及使用武力。英法一方面在国际上开展谈判活动,一方面积极备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埃及宣布与以色列仍处于战争状态,禁止以色列使用运河,并封锁蒂朗海峡。以色列把埃及看作它的主要威胁,于1955年11月制订了占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南端的沙姆沙伊赫的作战方案,目的是控制亚喀巴湾和蒂朗海峡。苏伊士运河纠纷发生后,法国要求以色列参加对埃及的战争,双方1956年9月底在巴黎进行了会谈,以色列同意参战。10月22日,英、法、以三方在巴黎就侵略埃及举行具体的协商,最后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三方议定,由以色列在10月29日首先向埃及发动全面进攻,10月30日英法政府以保护运河通航安全为由,出面要求双方停火;如果埃及拒绝,英法就于10月31日进攻埃及。英法保证,由以色列控制亚喀巴湾西岸和蒂朗海峡。
发动侵略前夕,以色列有意施放烟幕。10月25日,以色列向安理会表示永不挑起战争。28日,本?古里安总理和以驻美大使发表声明,保证不发动任何侵略战争。29日夜,以色列侵略军按计划分四路向西奈半岛进犯。
由于此前埃及将防御重点放在运河地区和尼罗河三角洲,西奈半岛的守军只有3万人,以色列军队的推进比较顺利,但仍然遭到埃军的顽强抵抗。10月30日下午,英法政府装模作样地向埃以双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停止战争行动,从运河向后撤退10英里,并要求埃及在31日早上6时30分予以答复,否则英法将进行军事干预。
以色列接受了最后通牒,纳赛尔则拒绝了英法的要求。最后通牒规定的时限过去后,英国害怕白天发动空袭容易遭到埃军炮击,一直到下午还没有发动计划中的袭击。本?古里安担心英法中途变卦,命令参谋长达扬将军队从西奈撤出。好战的达扬先是拖延,然后才被迫停止进攻。亚历山大、苏伊士等城市的机场、工业和交通设施、军事目标进行轮番轰炸。以军也随即重新发动进攻。11月5日,英法发动地面进攻,2万多名伞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在塞得港登陆。
英法的侵略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美国和前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要求英法以停止侵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各方停火、撤军。阿拉伯国家停止了对英法的石油供应。11月5日,前苏联向英法发出核威胁。11月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自给艾登打电话,要他“立即下令停火”。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以色列于11月5日同意停火,英法于11月6日午夜宣布停火。打了9天的第二次中东战争正式结束。
12月15日,英法军队开始撤离埃及,22日撤离完毕。1957年3月,以色列军队全部撤出西奈和加沙地带,但以色列获得在亚喀巴湾和蒂朗海峡自由通航的权利。

7. 英法为什么能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权

1.苏伊士运河是英法修建的
2.1875年外债迫使当时的埃及总督把国家对运河的股份卖给了英国,也就是说,在当时,英国人对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是经过当时政府批准的。但是随后,埃及发生革命,纳赛尔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法鲁克国王的君主政权,实行民族主义政策,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就是导致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
3.埃及什么也没干,凭什么收回运河

英法为什么能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权

8. 1956年以前,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为英国控制。1956年埃及总统纳塞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全部收归为国有

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1859-1869年凿成。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长161公里,连同伸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173公里。河面宽160-200米,河底宽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满载6.5万吨或空载15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15小时。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当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通过船舶数及其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货运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属及其制品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