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做了什么?

2024-05-09 03:38

1.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做了什么?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全球的环境。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
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做了什么?

2.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中国做出那些贡献?

1、荒原变林海。
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把这片林子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到2030年,林场有林地面积要达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86%,再谱绿色发展新篇章。
2、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管护。
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海南热带雨林、神农架、武夷山、钱江源、南山、普达措——目前,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深入推进,涉及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覆盖了从高寒到热带雨林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较好地保护了区内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改善措施
1、加快立法步伐,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制修订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50余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守护重要生态空间。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

3. 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哪些贡献?

如下: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四,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第五,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第六,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
第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
第八,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

介绍
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向世界郑重承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30·60”宏伟目标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作为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10年内实现碳达峰就意味着必须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由碳达峰走向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比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转变缩短了30—40年,其力度和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哪些贡献?

4. 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根据资料显示,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摘要】
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根据资料显示,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这些,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  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回答】
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欲望之门还没有打开,所以人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盲目地崇拜自然、顺从自然,对自然生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和威胁,并且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形成了简朴的原始文明意识.随着农业的诞生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被动适应自然转变到主动适应,于是出现了农业文明.这一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主动发起了对地球的挑战,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然而,自然界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旱灾、涝灾、山洪、风沙等是自然报复不断,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进程.历史进入近现代时期后,人类掌握了变革自然的强大能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与技术文明,形成了以“人是自然的主人”为哲学基础的工业文明.但是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爆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自然界不断对人类进行报复,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沙尘暴、大洪水、大旱灾、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事实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内,就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对立的地步.值得庆幸的是,近二十年以来,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飞速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兴起作了科学和理论的准备.上世纪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六十年代的生态农业,七十年代兴起的生态工程等又为生态文明【回答】
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生态文明观是在对人类中心观及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的深刻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因而其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如果从维系人与自然的共生能力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则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正是基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本质和特点,生态文明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回答】

5. 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只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摘要】
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难题有决定意义.只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回答】

从全球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解与认识

6. 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做出来哪些贡献?

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做出来的贡献有:
1、“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方案,凝聚更多国际共识。同时,中国还将理念付诸实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大力推动环境领域国际合作。
2、“对绿色发展有重要启示”
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成就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而不必重走资本主义国家当年‘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绿色发展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它能保证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和有机统一。

3、“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
从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到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动力。
从积极推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到宣布中国碳排放及碳中和目标,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中国可谓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7.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践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全世界之所以对中国充满期待,就是因为中国一直在行动,这种行动不只是体现在谈判桌上,更体现在追求发展和承担责任的过程中。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为,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从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美丽中国”的画卷在长城内外延展;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换来蓝天白云,到“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织就锦绣画卷;
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普遍共识……中国用持之以恒的行动,推动着本国的气候和环境好转,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

扩展资料:在全球气候变化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生活的地球更美好,需要的是每一个国家都行动起来,需要的是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挑战。
气候变化事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球异常高温、冰川退缩以及海平面升高等情况不断加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
如果不果断采取行动扭转这种态势,如果面对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还无动于衷,最终人类只能是坐以待毙。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切实有效的行动,有行动才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践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 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采取切实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风范。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谈判。中国积极参与了与气候问题相关的国际治理进程,不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中体现建设性姿态,也积极派员参与公约外的各项国际进程,如千年发展目标论坛、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融资高级咨询组等合作机制。

多年来,中国通过开展气候变化相关合作为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积极支持,主要包括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一带一路”倡议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