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学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2024-05-05 04:29

1. 现在国学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随着国学复兴潮流兴起,“祭孔大典”、现代私塾教育等于国学相关的事件成为媒体的一个热点,与这些注目的热点相比,这里的这些“小动作”悄无声息,但正是在这悄无声息的潜移默化中,老师和家长都惊喜地发现通过诵读经典,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懂礼貌了,知道尊敬师长,关爱别人了……

  这是我市传统文化教育推行的一个小缩影。

  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古城西安,目前的国学教育发展是什么样子,发展的形式又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明远,对“国学”教育在西安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

  民间力量唱主角

  “现在我们说的‘国学’,广义是指儒、释、道三家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大家推广的‘国学’,以儒家一些经典文化著作为主。实际上以普及介绍为主,因为从文革‘破四旧’以后,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理念许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是理解很偏颇。所以现在是重新介绍。”见面后,明远先生首先给记者解释了目前“国学”复兴潮流中的“国学”的基本内容。

  “关于这个潮流,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海外一些华人学者提出,代表人物是国学大师南怀谨等,国内的著名学者任继愈也提出应该让儿童青少年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当时在学术界、教育界内部引起的争议很大,尤其许多儿童教育专家反对,认为会给儿童、青少年思想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也有人支持,还有人实践,当时主要在北京有一批人搞,我当时也在北京,但没有参与,只是很关注这样一个潮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就慢慢地强了,攻击传统文化的人就少了,当然这和最初一些实践者在少儿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功也分不开。总的说来,国学复兴这个潮流主要还是一些民间人士在推进。2000年左右,我回到西安后,开始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西安也慢慢地实践,做这些事情我们主要是靠自己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当时的反对者,反对的理由主要是认为传统的经典文化带有太多的封建思想会对少年儿童造成不好影响和背诵不是科学的学习方式。的确,儒家发展到宋明理学时候,对人的个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制,但是时代变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不存在了,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多,调皮捣蛋不好教育的多,所以在我们推广传统的一些礼仪教育的时候,家长老师特别欢迎,实践证明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不少都懂礼貌了,有责任感了;关于死记硬背这个问题,现在的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小孩子的学习能力特长就是记忆,所以应该让小孩子在这个阶段多记一些东西。”研究会的研究员,从事了多年小学教育实践的张天泰老师给记者补充解释了一些情况。

  明远先生说的自己的实践,主要是指关于少年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推广和培养国学教育人才两个方面。而且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去年6月份明远成立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从研究会成立起他们在去年8月就和国内外5个城市,共同举办了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研究会成立至今,还聘请了国内国学研究专家10多人,到一些开展国学诵读的幼儿园、小学给老师做关于国学教育的报告,帮助他们提高国学素养。

现在国学的发展状况怎么样?

2. 国学教育的发展前景

 国学教育到底重不重要?未来我们的国学教育发展前景会如何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非常值得大家去认真思考。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国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帮到大家!
   现在私塾的兴起,也是因为父母对现行体制内教育的失望,而转身投入体制外教育,但一部分父母也存在一种盲从,以为学了国学,孩子一切都好,却不知,当下全日制私塾全天大声读经,与我们传统私塾教学模式并不相合。国学教育及其研究是一个传统主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事业。
    国学教育是中国历代知识体系传承的载体 
   说国学是固有的、传统的,是因为其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传统文化与学术的高度凝练和集中体现:作为国魂之学,它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荟萃、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展示;作为学科之学,它是中国历代知识体系传承的载体、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研究的对象。借用《中庸》的话,“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国学的本质。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国学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众所周知,近现代以来,国学的性质曾被人为地歪曲,国学的价值曾被人为地贬斥,国学的地位曾被人为地抹煞,由此,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历史遭遇了生硬的割裂,这既导致了当代人文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新型人格培育缺少底蕴。因此,重估国学的价值,在新时期推行国学教育、开展国学研究,显然是全新的事业。
    高校在新时期国学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近年来国学教育的成就,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高校的国学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国学教育方兴未艾,蔚为大观。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二十余所高校建立国学院、国学研究院,包括以高等儒学研究院和书院等命名、以国学教育研究为主体的机构,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第二,国学教育的内涵有了实质性的丰富和具体化。包括教学体制的建立、教学方法的创新、国学课程的规划、师资队伍的组建、基本教材的建设、教学评估的推行等。各校国学院都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国学教学体系,积累了大量经验。
   第三,国学教育的理念与宗旨日益明确与深化。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倡导“大国学、新国学”的教育与研究宗旨,开辟了新时期国学教育的`一个努力方向,在海内外产生了热烈的共鸣,受到广泛赞许;另有一些高校的国学院侧重传统国学的教学与研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不仅促成了国学教育的总体推进,更起到各个国学院之间互相借鉴、互为弥补的作用,是谓“百虑而一致,殊途以同归”。
   第四,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制度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为例,目前已被教育部列为创新型人材培养实验基地,国学专业则成为第五批国家本科特色专业,同时还拥有学校自主设立的国学专业博士点与硕士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建设层面为新时期的国学教育营造了必要的制度性环境与条件。
   第五,国学教育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各种质疑国学教育的论调日趋减少。国学教育启动伊始,社会上各种怀疑与否定国学教育的舆论,诸如“国学无用论”、“国学过时论”、“国学落后论”等,曾一度甚嚣尘上。时至今日,虽说这些反对国学的论调尚未销声匿迹,但显然它们的市场已日益狭窄,难以对国学教育事业造成过多的干扰。      

3. 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文化?

真正的国学文化:
1、国学是中国人对自己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国学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次捍卫。
2、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3、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扩展资料:
国学文化的产生背景:
1、“国学”最初的含义专指中国古代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学问,这个学问以中国儒家经学为基础,兼及其他诸子百家与文史之学。
2、再扩大一点,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所有关于中国古代的经世致用之学,但是其核心是儒家的经学,这是不易之论。
3、不过,在西方文化没有大规模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国学”之名,那时候的学者只是把中国传统的学问分为“经学”、“史学”、“诸子之学”,或者“汉学”、“宋学”等等。
4、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文化,亦即“西学”的大规模进入,于是就有了“中学”之名,以之与“西学”相区别。后来,才由“中学”逐渐演变成“国学”。
5、“国学”这一名称的流行,当是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之间。当时的倡导者主要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批文化改良主义者。之所以把“中学”改称“国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学

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文化?

4. 国学发展史

国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至今众说纷纭,许多读者也不甚了解。在黄玉石看来,“当前社会上对国学概念、国学主要内容、国学的意义还处于一个探索的状态。如果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看,国学应该是指推动我国持续发展的正统学术和主流文化的总称。如果从中华国学的发展史来看,五千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以培养昂扬向上民族精神和全面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的儒学,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学主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黄玉石著述《国学五千年》的初衷,就是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儒家思想文化的历史面貌,并借此纠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误读,使今天的读者能够在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中轻松地了解中国国学的主体——儒家思想文化。 
    国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五经》,这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概念,黄玉石认为理解过于狭窄。“国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应该还包括经济学、法制学、科技学等,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三学”和《四书》、《五经》等,就是今天大家都能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的国学主要内容。“弘扬国学不仅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等,更重要的是,她对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文化安全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黄玉石认真地说。 
    现在国内的国学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民间自发进行的阶段,所以,在日前北京召开的《国学五千年》研讨会上,黄玉石已诚恳地向国家教育部提出建议,尽快把国学正式完整地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各类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他的最大期盼,就是希望能以通俗易懂的话本语言,引领大家走进国学之门。  要想更了解国学 介绍一本书给你: 《国学五千年》是中国作协会员、莆田市文学院院长黄玉石历时8年完成的一部多卷体长篇文化读本。作者本着“厘清被误读的儒家历史,引领读者走进国学之门”的宗旨,力图全方位地展示国学发展史。该书自出版后,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还专门举行了《国学五千年》作品研讨会。谢谢采纳!

5. 近年来国学为什么盛行

这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国学有气质很讲究,是世界上的巅峰文体,因而被后世推崇而盛行。
... ...
国学,是继承中国数十万年以来的黄土高原人语言学科文化发展成果的汉语体系结晶,经过了漫长历史的千锤百炼堪称世界人类语言文化的不世巅峰经典,为世界人类语言科学文化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是世界其他语言的后备词语标本库,被后世称作中国标准汉语经典语言学。
在国民政府流亡台湾后,结合了当地语调演变为台湾省现代中国汉语的语言“国学”。
... ...
中国汉语学,凝练了唐宋诗词和古文通俗语文体的语言精神灵魂,说起来琅琅上口,充溢着诗情雅意,曾经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外语语言主旋律,令人深情的缅怀而难以忘怀,也是现代欧洲古老家族培训子弟外语版的核心内容。
... ...
因此,中国汉语学在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市井语言后,新生代不甘堕落一心向上提升人文素质,发现了国学的难能可贵之处而模仿修炼,更有高考才子的国学经典之作不断问世。

近年来国学为什么盛行

6.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国学了

社会的彷源自于每个人的焦虑,而社会的和谐最终也来自于每个人内心的自由和平等,从长远来看,决定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人、是人心。国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教化人心,教我们怎么做人。教育的核心是“上所施,下所效”,叫做“教”,“养子使作善也”才叫“育”。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并坚持。圣贤的这些教诲将会使人一生受益无穷。
学而立志,学贵力行。我们对民族优秀经典不能敬而远之,而要自然亲近并且去努力践行,去除那些纷繁复杂、急功近利的世俗观念,最好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一个日渐富有的国家和日益创新的时代,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但只有国家的富足并不等于民族的强大,只有当一个民族不断吸取先贤创造的文化财富,才会拥有品行良好、高贵而有礼的国民。

在这个色彩斑斓、文化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太多真实的孔子、大众的孔子、和谐的孔子。人生可以平凡度过,但平凡的人生不能没有经典伴读~

7. 国学发展史

国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至今众说纷纭,许多读者也不甚了解。在黄玉石看来,“当前社会上对国学概念、国学主要内容、国学的意义还处于一个探索的状态。如果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看,国学应该是指推动我国持续发展的正统学术和主流文化的总称。如果从中华国学的发展史来看,五千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以培养昂扬向上民族精神和全面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的儒学,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学主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黄玉石著述《国学五千年》的初衷,就是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儒家思想文化的历史面貌,并借此纠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误读,使今天的读者能够在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中轻松地了解中国国学的主体——儒家思想文化。 
    国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五经》,这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概念,黄玉石认为理解过于狭窄。“国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它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应该还包括经济学、法制学、科技学等,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三学”和《四书》、《五经》等,就是今天大家都能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的国学主要内容。“弘扬国学不仅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等,更重要的是,她对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文化安全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黄玉石认真地说。 
    现在国内的国学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民间自发进行的阶段,所以,在日前北京召开的《国学五千年》研讨会上,黄玉石已诚恳地向国家教育部提出建议,尽快把国学正式完整地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各类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他的最大期盼,就是希望能以通俗易懂的话本语言,引领大家走进国学之门。  要想更了解国学 介绍一本书给你: 《国学五千年》是中国作协会员、莆田市文学院院长黄玉石历时8年完成的一部多卷体长篇文化读本。作者本着“厘清被误读的儒家历史,引领读者走进国学之门”的宗旨,力图全方位地展示国学发展史。该书自出版后,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还专门举行了《国学五千年》作品研讨会。谢谢采纳!

国学发展史

8. 什么是国学文化

 什么是国学文化    国学,又称为“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其内涵包括了历史文化与艺术特征的各类学科,具有历史性、延续性、民族性和国家性。
    具体来说,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史学、医学、数学、伦理学、宗教学、礼俗学、考据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以及书画、音乐、戏剧、星象等(《四库全书》包含了国学的主要内容,共分经、史、子、集四部)。国学以先秦诸子和儒家哲学为主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杂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和社会,如何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观念。这种观念和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华人社会,也影响着当今世界。
    国学的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立太平。”
    国学的当代价值,是深远无量的。学习推广国学,有利于唤起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有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精神面貌,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和兴盛。
    中国古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幸运礼物,也是民族文化经过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宝贵薪火。即使人类已经步入电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发明不断涌现,但是传统文化依然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国生机盎然,永不衰竭?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时,为什么许多国家消亡或被吞并了,而中国却历经劫难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有悠久深邃的传统文化,有儒道思想和龙的精神,其精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
    国学对于育人、治国、理政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进行国学教育,是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也是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作为中国人,不懂自己的国学是遗憾的。因此,要通过每个人的努力,使我们的国学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