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2024-04-27 20:20

1.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促进幼儿健康的根本保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3-6岁幼儿的健康划分为三个领域: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对于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主要要求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3-4岁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由于身心状况发育不完善,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能力。4-5岁时,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形成。5-6岁时,幼儿已养成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因此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首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指南中对3-6岁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设定了指标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5-6岁的幼儿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进行一餐二点的生活活动,就用餐上本园农村孩子存在着随意、散漫问题,我们针对这些现象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教育方法。每天早上营养员把生菜切好做成拼盆放在幼儿进园的地方,让幼儿一进园就能看到,并对食谱感兴趣。在吃饭前我们一边分菜,一边让幼儿看看营养员伯伯烧了什么好吃的菜,名称叫什么?加深其对各类荤蔬菜的认识。在这样愉快轻松的气氛下,幼儿很高兴,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乐于接受。午餐中播放一些轻音乐帮助幼儿愉快进餐,克服吃饭讲话的坏习惯。吃饭时老师仔细观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加以教育。对于饭量较小的幼儿,在分餐时先盛得少一点防止加重其心理负担,造成剩饭剩菜、拖延时间等现象。对于爱挑食的幼儿,教师酌情减少一些他们不爱吃的菜,并要求他们能尝试着吃一点,说说味道如何,教师再向他们说明这些菜的营养,这样逐步纠正了幼儿挑食的习惯。对于吃饭特别快的幼儿,教师也提醒他们学会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在制定时间内收拾饭筷,养成饭后安静活动的良好习惯。
其次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针对本园老人带孩子,越俎代庖的普遍现象,如何让幼儿学会自理呢?一是教育幼儿学会独立用筷、调羹吃饭。在小班就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大小的调羹、夹子等餐具选用点心,中班幼儿可以选用调羹、筷子用餐,大班大部分幼儿都使用筷子用餐,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了技能。二是教育幼儿会穿脱简单的衣裤。小班的幼儿刚上幼儿园,不会穿衣服,领子找不到,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我们创设了娃娃家,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给娃娃穿衣服,扣钮扣,刚开始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前后找不到,老师在前裤袋子上设了小红点,让幼儿先找标记,再分清楚裤子的前后,裤子穿上又拉不上,身体捏一捏,直到穿好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再次保教结合巩固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比如小班幼儿的儿歌是“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中大班的儿歌是“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在操作区,小班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还布置一些五颜六色的花,花心用纽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花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扣扣、解解、玩玩。大班用万通板制作鞋板,让幼儿进行系鞋带的练习,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最后密切联系家长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之窗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让家长在家里也进行同步培养。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大班家长根据自己孩子每天记录的生活内容,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一目了然,许多家长称赞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此外我们还进行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保健老师对幼儿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进行点评,并对保持良好习惯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以此鼓励。教师们还对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存在问题的幼儿,及时督促家长积极配合,让家长在家里注意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保持一致,通过家园协力,共同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的不好,终身受其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从系鞋带、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这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2. 怎样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幼儿能安静地进餐,学会使用餐具,进餐时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干净,并能够基本做到不挑食。应该说吃饭对于幼儿来说都很困难,他们喜欢吃的饭菜简直太少了,这与他们平时吃零食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饭菜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宝宝真棒,今天吃了这么多的食物,一定长大个,不生病。”对于宝宝挑食,家长最头痛了,只要耐心地变换口味给孩子做饭菜,并随时采取讲故事、说儿歌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能够主动饮水。这里所说的“水”指的是白开水。现在,许多家长会给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饮料,殊不知这对幼儿的身体非常不利。我们提倡让孩子喝白开水。当然,白开水没有味道,孩子不喜欢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喝水比赛,看看谁喝得多,告诉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宝宝”便喜欢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养幼儿主动入厕。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担心孩子自己脱裤子、擦屁股完成不了。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锻炼,您不给他机会,孩子永远成长不了。作为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很聪明的。在教幼儿擦屁股时,家长可以先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练习,这里一定要强调孩子从前往后擦。    
四、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的能力   
1、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儿歌来指导孩子,易于孩子接受。   策略:   ①和孩子一起穿衣服。通常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的样子,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穿衣服,不仅可以使孩子学到正确的穿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学到对付繁忙生活的经验。   ②寻找适当的时间练习。早晨时间短促,并不是训练的好时机,所以家长可以在休息天的白天找个清闲的时候,让孩子边念儿歌,边练习。   ③在家中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温馨提示:   ①衣服:为宝宝准备直接套头就能穿的、较宽松的或是V领的、肩上扣扣子的衣服。   ②裤子:宝宝穿的裤子宜较宽松,裤头不应太紧的。紧身裤或是背带裤在幼儿活动时会有诸多不便。   ③鞋子:宝宝的鞋子最好是用魔术贴由里往外拉过来一贴即可的,不需要穿过任何的小洞洞。   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一开始对小孩的幼儿来说是一件难事,但是通过家长和老师不断地示范指导,儿歌引导,很快孩子就能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了。个别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只能助他一臂之力,不能包办代替。    
五、培养幼儿正确的洗手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生活常规,比如漱口、擦嘴、午睡等等,都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细心培养,分解每个动作和细节,做给孩子看。家长要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幼儿喜欢的语言让他们乐于接受。对幼儿常规培养得越早,孩子在入园前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强,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宝宝的自身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展。   温馨提示:   
1、与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会通过家长会、教室外的《家长之窗》、幼儿的成长档案等途径向大家宣传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每周的活动安排等内容,让家长能够了解。   
2、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比如:   
3、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起打扫房间、一起收拾碗筷。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劳动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与孩子一起劳动时,父母应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家长配合,共同努力,相信经过小班一年的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3.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自理习惯

一、培养幼儿能安静地进餐,学会使用餐具,进餐时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干净,并能够基本做到不挑食。应该说吃饭对于幼儿来说都很困难,他们喜欢吃的饭菜简直太少了,这与他们平时吃零食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饭菜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宝宝真棒,今天吃了这么多的食物,一定长大个,不生病。”对于宝宝挑食,家长最头痛了,只要耐心地变换口味给孩子做饭菜,并随时采取讲故事、说儿歌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能够主动饮水。这里所说的“水”指的是白开水。现在,许多家长会给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饮料,殊不知这对幼儿的身体非常不利。我们提倡让孩子喝白开水。当然,白开水没有味道,孩子不喜欢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喝水比赛,看看谁喝得多,告诉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宝宝”便喜欢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养幼儿主动入厕。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担心孩子自己脱裤子、擦屁股完成不了。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锻炼,您不给他机会,孩子永远成长不了。作为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很聪明的。在教幼儿擦屁股时,家长可以先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练习,这里一定要强调孩子从前往后擦。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自理习惯

4.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y9jPFeihxk64D6-994K2w
 提取码: c89i 

5.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个人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要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让他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家庭成员统一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一致性教育,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 
(1) 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时间观念,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些事情。你也可以和你的孩子讨论制定一天的计划。从早到晚,从简单的起床、穿衣、洗漱到运动、学习和玩耍,你可以制定详细的一天计划,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学习时间管理。
(2)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做他们能做和应该做的事。例如,整理玩具、衣服、书籍、书包和学习用品、打扫房间等等,这些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孩子们主动思考很多问题,比如“把这个东西放哪儿”、“还带什么”,等等,反复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小学阶段迷路的现象,对以后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在家里,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家长可以让孩子记住2-3条简单的信息,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指定项目的口头通知等,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表达能力。孩子们还可以选择蔬菜、清洁餐桌、摆放餐具、爱护植物、为自己和他人服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克服实际行动中遇到的困难,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决心,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
(4) 在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家庭成员统一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始终如一的教育,减少他们的“依赖”心理。家庭成员应督促儿童加强良好习惯,逐步形成自觉行为,为顺利通过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1:我的日程安排
在家里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对游戏、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多久?你看电视的时间和时间?听什么好故事?读哪本好故事书?家长可以尽量把这些问题留给孩子自己规划,只有提出合理的建议。让我们看看孩子们一起做什么吧!
有计划地做事,事半功倍。哦,从现在开始,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计划的小超人!和你的孩子计划好每天要做什么。当然,不要过度安排学习内容哦,要注意劳逸结合。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活动2:我可以整理我的书包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了解小学生的书包,萌生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学会整理小书包,不要错过物品,为小学生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孩子爱护书包,保持书包干净整洁。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6.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培养幼儿能安静地进餐,学会使用餐具,进餐时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干净,并能够基本做到不挑食。应该说吃饭对于幼儿来说都很困难,他们喜欢吃的饭菜简直太少了,这与他们平时吃零食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进餐习惯,饭菜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宝宝真棒,今天吃了这么多的食物,一定长大个,不生病。”对于宝宝挑食,家长最头痛了,只要耐心地变换口味给孩子做饭菜,并随时采取讲故事、说儿歌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能够主动饮水。这里所说的“水”指的是白开水。现在,许多家长会给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饮料,殊不知这对幼儿的身体非常不利。我们提倡让孩子喝白开水。当然,白开水没有味道,孩子不喜欢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喝水比赛,看看谁喝得多,告诉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宝宝”便喜欢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养幼儿主动入厕。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担心孩子自己脱裤子、擦屁股完成不了。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锻炼,您不给他机会,孩子永远成长不了。作为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很聪明的。在教幼儿擦屁股时,家长可以先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练习,这里一定要强调孩子从前往后擦。

  四、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的能力
  1、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儿歌来指导孩子,易于孩子接受。
  策略:
  ①和孩子一起穿衣服。通常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的样子,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穿衣服,不仅可以使孩子学到正确的穿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学到对付繁忙生活的经验。
  ②寻找适当的时间练习。早晨时间短促,并不是训练的好时机,所以家长可以在休息天的白天找个清闲的时候,让孩子边念儿歌,边练习。
  ③在家中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温馨提示:
  ①衣服:为宝宝准备直接套头就能穿的、较宽松的或是V领的、肩上扣扣子的衣服。
  ②裤子:宝宝穿的裤子宜较宽松,裤头不应太紧的。紧身裤或是背带裤在幼儿活动时会有诸多不便。
  ③鞋子:宝宝的鞋子最好是用魔术贴由里往外拉过来一贴即可的,不需要穿过任何的小洞洞。
  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一开始对小孩的幼儿来说是一件难事,但是通过家长和老师不断地示范指导,儿歌引导,很快孩子就能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了。个别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只能助他一臂之力,不能包办代替。

  五、培养幼儿正确的洗手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生活中还有其他的生活常规,比如漱口、擦嘴、午睡等等,都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细心培养,分解每个动作和细节,做给孩子看。家长要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幼儿喜欢的语言让他们乐于接受。对幼儿常规培养得越早,孩子在入园前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强,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宝宝的自身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展。
  温馨提示:
  1、与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会通过家长会、教室外的《家长之窗》、幼儿的成长档案等途径向大家宣传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每周的活动安排等内容,让家长能够了解。
  2、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比如:
  3、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起打扫房间、一起收拾碗筷。父母和孩子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劳动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密切亲子感情,还能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与孩子一起劳动时,父母应以身作则,并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家长配合,共同努力,相信经过小班一年的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7. 如何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促进幼儿健康的根本保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3-6岁幼儿的健康划分为三个领域: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对于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主要要求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3-4岁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由于身心状况发育不完善,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能力。4-5岁时,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形成。5-6岁时,幼儿已养成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因此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首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指南中对3-6岁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设定了指标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5-6岁的幼儿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进行一餐二点的生活活动,就用餐上本园农村孩子存在着随意、散漫问题,我们针对这些现象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教育方法。每天早上营养员把生菜切好做成拼盆放在幼儿进园的地方,让幼儿一进园就能看到,并对食谱感兴趣。在吃饭前我们一边分菜,一边让幼儿看看营养员伯伯烧了什么好吃的菜,名称叫什么?加深其对各类荤蔬菜的认识。在这样愉快轻松的气氛下,幼儿很高兴,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乐于接受。午餐中播放一些轻音乐帮助幼儿愉快进餐,克服吃饭讲话的坏习惯。吃饭时老师仔细观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加以教育。对于饭量较小的幼儿,在分餐时先盛得少一点防止加重其心理负担,造成剩饭剩菜、拖延时间等现象。对于爱挑食的幼儿,教师酌情减少一些他们不爱吃的菜,并要求他们能尝试着吃一点,说说味道如何,教师再向他们说明这些菜的营养,这样逐步纠正了幼儿挑食的习惯。对于吃饭特别快的幼儿,教师也提醒他们学会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在制定时间内收拾饭筷,养成饭后安静活动的良好习惯。
其次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针对本园老人带孩子,越俎代庖的普遍现象,如何让幼儿学会自理呢?一是教育幼儿学会独立用筷、调羹吃饭。在小班就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大小的调羹、夹子等餐具选用点心,中班幼儿可以选用调羹、筷子用餐,大班大部分幼儿都使用筷子用餐,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了技能。二是教育幼儿会穿脱简单的衣裤。小班的幼儿刚上幼儿园,不会穿衣服,领子找不到,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我们创设了娃娃家,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给娃娃穿衣服,扣钮扣,刚开始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前后找不到,老师在前裤袋子上设了小红点,让幼儿先找标记,再分清楚裤子的前后,裤子穿上又拉不上,身体捏一捏,直到穿好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再次保教结合巩固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比如小班幼儿的儿歌是“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中大班的儿歌是“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在操作区,小班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还布置一些五颜六色的花,花心用纽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花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扣扣、解解、玩玩。大班用万通板制作鞋板,让幼儿进行系鞋带的练习,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最后密切联系家长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之窗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让家长在家里也进行同步培养。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大班家长根据自己孩子每天记录的生活内容,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一目了然,许多家长称赞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此外我们还进行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保健老师对幼儿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进行点评,并对保持良好习惯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以此鼓励。教师们还对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存在问题的幼儿,及时督促家长积极配合,让家长在家里注意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保持一致,通过家园协力,共同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的不好,终身受其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从系鞋带、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这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

如何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8. 如何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现象。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促进幼儿健康的根本保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3-6岁幼儿的健康划分为三个领域: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对于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主要要求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3-4岁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由于身心状况发育不完善,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能力。4-5岁时,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形成。5-6岁时,幼儿已养成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因此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要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首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指南中对3-6岁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设定了指标要求,就大班幼儿而言,5-6岁的幼儿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进行一餐二点的生活活动,就用餐上本园农村孩子存在着随意、散漫问题,我们针对这些现象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教育方法。每天早上营养员把生菜切好做成拼盆放在幼儿进园的地方,让幼儿一进园就能看到,并对食谱感兴趣。在吃饭前我们一边分菜,一边让幼儿看看营养员伯伯烧了什么好吃的菜,名称叫什么?加深其对各类荤蔬菜的认识。在这样愉快轻松的气氛下,幼儿很高兴,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乐于接受。午餐中播放一些轻音乐帮助幼儿愉快进餐,克服吃饭讲话的坏习惯。吃饭时老师仔细观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加以教育。对于饭量较小的幼儿,在分餐时先盛得少一点防止加重其心理负担,造成剩饭剩菜、拖延时间等现象。对于爱挑食的幼儿,教师酌情减少一些他们不爱吃的菜,并要求他们能尝试着吃一点,说说味道如何,教师再向他们说明这些菜的营养,这样逐步纠正了幼儿挑食的习惯。对于吃饭特别快的幼儿,教师也提醒他们学会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在制定时间内收拾饭筷,养成饭后安静活动的良好习惯。
其次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针对本园老人带孩子,越俎代庖的普遍现象,如何让幼儿学会自理呢?一是教育幼儿学会独立用筷、调羹吃饭。在小班就让幼儿学会使用不同大小的调羹、夹子等餐具选用点心,中班幼儿可以选用调羹、筷子用餐,大班大部分幼儿都使用筷子用餐,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了技能。二是教育幼儿会穿脱简单的衣裤。小班的幼儿刚上幼儿园,不会穿衣服,领子找不到,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我们创设了娃娃家,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给娃娃穿衣服,扣钮扣,刚开始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前后找不到,老师在前裤袋子上设了小红点,让幼儿先找标记,再分清楚裤子的前后,裤子穿上又拉不上,身体捏一捏,直到穿好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再次保教结合巩固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比如小班幼儿的儿歌是“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中大班的儿歌是“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在操作区,小班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还布置一些五颜六色的花,花心用纽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花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扣扣、解解、玩玩。大班用万通板制作鞋板,让幼儿进行系鞋带的练习,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最后密切联系家长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之窗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让家长在家里也进行同步培养。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大班家长根据自己孩子每天记录的生活内容,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一目了然,许多家长称赞说:“孩子入园后,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老师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此外我们还进行每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保健老师对幼儿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进行点评,并对保持良好习惯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以此鼓励。教师们还对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存在问题的幼儿,及时督促家长积极配合,让家长在家里注意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保持一致,通过家园协力,共同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的不好,终身受其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从系鞋带、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这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