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科技奖比诺贝尔奖还高吗!

2024-05-06 04:55

1. 最高科技奖比诺贝尔奖还高吗!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科技成果奖,诺贝尔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化学工业方面。
诺贝尔奖的启示二十世纪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分别获得56和36项诺贝尔奖,名列全球之冠。分析这两所大学的成功经验发现,科学精神在其中丐了关键作用。剑桥大学的学术渊源是古希腊强调理性训练和人格塑造的自由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强调获取知识发展智慧是教育的唯一和最高目的,反对教育有其它功利主义目的和为某种职业做准备。
具体表现为: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发展智力重于获得知识;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强调教育目的的内在怀,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反对教育外在的功利目的,重视学术性专业与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培养知识面宽的博学家而不是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作为确定内容的标准;在教育目的上,强调理发原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重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培养等。在这种办学理念引导下剑桥大学形成了注重学术学士与自由、重视知识内在价值,强调发挥个人才智和潜力的传统.自由教育思想及由此而形成的剑桥学术传统熏陶了历代剑桥学子,使他们学术功底深厚,各种能力,尤其是质疑创新力出类拔萃。作为美国的“剑桥学院”,哈佛大学不仅保留了剑桥自由教育思想的传统,而且美国自由、宽松与务实的环境使其教育更具融通性.哈佛大学的历任校长坚持理发主义与工利主义相融合的办学思想,对哈佛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浣影响.他们承认大学的职责是报效养育自己的社会,但同时也坚持外部环境不应迫使大学牺牲其独立性而参与政治斗争,或者要求大学作一些有损于学术公开性和自由的事情,因为公开性和自由是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特性。
1991年就任的哈佛校长陆登庭指出:“大学的研究固然应该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一种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着无法用美元或人民币徇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大学更应该注重基础研究.并且不是怀着实用的心态,而是在对自然、人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可见,大学工想获得重大成就,产生了杰出的学术大师,必须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求知精神,只追求趔和科学而不问其实际功利的氛围与品格以及多种学科广泛会通与交叉的知识底蕴.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之所以成为诺贝尔奖摇篮,其根源就在于它们历来不为外部环境所左右,不以功利心态取舍知识,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独特的自由教育传统,从而使不同学科能够按照内在的逻辑发展相互会通、结合和渗透,逐渐在校内形成了博大恢弘、兼容并蓄、视野广阔、富于综合创新的精神.诺贝尔奖并不青睐功利主义者,只有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此殊荣.纵观100年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奖名单发现,诺贝尔奖通常不奖励应用技术或产品的发明家,90%以上的奖项都被授予在基础科学方面取得千百万民理论成就的科学家.公众一般对实用技术类科学成果有切身感受,而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与理论由于与经济和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往往不能引起人们重视,但它们却是技术的基础和源头,对于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诺贝尔科学奖偏爱基础科学成果的传统,对于激励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使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无疑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美国之所以取得诺贝尔奖优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科学家具有创新和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他们敢于、乐于向权威挑战,总是对旧观点提出质疑。中国科学家则不敢怀疑权威和书本,因而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学理论只是通过严密的逻辑体系对客观世界描述了了具有一定精密度的对应,作为某个时期的思想产物,它只是人类漫长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对它进行发展、怀疑、批评、纠正以及部分原理的否证等都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整个理论的否证都可能出现.创新就是要标新立异,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才会钻研,才可能创新。我国大部分科学研究都属于常态科学研究,有成功的安全可效仿.在常态科学研究中,基本要求科学家“教条”地对待它所依据的范式,这只能产生常态科研成果,但是要产生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或得诺贝尔奖,仿效性的工作和“教条”地对待科学研究是没有指望的。科学家的创造活动深受科学传统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中国现在要做不是房间追求诺贝尔奖,而是培育良好的学术传统和创新意识,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
总之,诺贝尔奖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杰出成果的体现,科学精神在每位获奖进身上都得到集中反映,我国要想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道德必须从遏制功利思想、铸造科学精神开始。

最高科技奖比诺贝尔奖还高吗!

2. 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一定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为什么诺贝尔奖那么权威?

显然诺贝尔奖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奖项有别的原因。这个原因其实不复杂,主要是历史的原因。诺贝尔奖在1901年首次颁发的时候,还没有同一级别的奖可以和它竞争。当时已经有各种大奖,有的历史要比诺贝尔奖悠久得多。但是诺贝尔奖和它们相比,有自己的特色。


当时的奖项,基本上都是由王室或科学院设立的奖,而诺贝尔奖却是由个人设立的。一个富可敌国的富豪把自己的财产几乎全部(94%)拿出来用来发奖,诺贝尔是第一个,以后虽然也有富豪学诺贝尔设各种奖来跟诺贝尔奖竞争,但是像诺贝尔这样做得如此彻底的,还没有。所以这件事本身就已足够轰动。当时的大奖一般一次只是将给一个人,或限于某个国家某个领域,诺贝尔却一下子设了五个奖,涵盖科学和人文,而且面向全世界,诺贝尔在遗嘱里特别强调获奖者不限国籍,不管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都能获奖,这样在全世界科学界、人文学界和普通大众中都容易造成影响。

诺贝尔奖的奖金在当时是最高的,而且比其他的大奖都高得多,早期获奖者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金额相当于他们当大学教授二十年的工资,而且早期的诺贝尔奖通常只奖给一个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往往要三个人平分,也就是说,在当时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下半辈子就衣食无忧,可以随心所欲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了。现在的大奖奖金有比诺贝尔奖高的,但也没高到哪去,不会因此引起轰动,想靠奖金高就超过诺贝尔奖,是不可能的。

所以诺贝尔奖一面世就万众瞩目,举世闻名。但是诺贝尔奖能把名声一直保持下去,而不只是轰动一时然后被人遗忘,靠的是有一套严格的评选机制,基本能够做到公正,选出的获奖者大都能够服人。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的争议很大。和平奖是个政治奖,不同政治阵营的人会有不同看法,不用说了。文学奖同样难以做到客观中立,第一次颁发颁给一个平庸的法国诗人,而不是颁给众望所归的列夫·托尔斯泰,就引起了文学界的联名抗议。
一百多年来被诺贝尔文学奖遗漏的世界级重要作家非常多,除了列夫·托尔斯泰,还有左拉、契诃夫、马克·吐温、易卜生、斯特林伯格、卡夫卡、博尔赫斯、庞德、乔伊斯、高尔基、普鲁斯特、纳博科夫、亚瑟·米勒等等,把被诺贝尔奖遗漏的作家加起来,阵营比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还要强大。而诺贝尔的科学类奖项虽然也有争议,也有遗漏,也奖给了不该奖的人,但是基本上还是公正和全面的。

3. 3位科学家,斩获“中国诺贝尔奖”!历届获奖人都有谁?

3位科学家,斩获“中国诺贝尔奖”,历届获奖人都屠呦呦。

     今年的中国诺贝尔奖获奖的科学家总共有三位,对于三位科学家对科学界做出的突出贡献我们表示非常的高兴,因为这两年来很多人才在各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成就,甚至部分科技还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发展,未来这样的发展速度其实也是很快的,然而对于中国的三位科学家荣获中国诺贝尔奖,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其实在往年的诺贝尔奖中,中国也有很多科学家甚至文学家入选,只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能够真正被人们记住并且尊重的诺贝尔获得者仅仅只有几位,其中矛盾奖的获得者也就是莫言,莫言属于文学方面特别有突出贡献的文学人才,他对于一些历史的看法甚至是一些解析更为的通透,甚至在写文章方面能够让人看的茅塞顿开。

    对于我来说,文学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将自己写的文章通俗易懂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读这本书的人,所以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甚至是一些书籍大部分人看了之后都表示非常的难懂,甚至对于其中的含义也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而莫言的作品虽然文章的语言非常的简单朴实,却能够给人们描绘出一副非常壮丽的景色,甚至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正是因为这样的魅力,让莫言在文学界拥数一数二的位置,对于他的成就我觉得是非常具有实力的,而且对中国的文学界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引领作用,因为很多作者在写文章或者写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然,有了一个目标之后,会让自己的成功道路变得更为简单。

3位科学家,斩获“中国诺贝尔奖”!历届获奖人都有谁?

4. 有哪些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哪些人

1、丁肇中·物理学奖,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2、李远哲·化学奖,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因后来在台湾从政而放弃美国国籍)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3、朱棣文·物理学奖,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4、崔琦·物理学奖,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5、赛珍珠·文学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6、钱永健·化学奖,1952年出生于纽约,美国华裔化学家,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2008年10月8日钱永健与马丁·沙尔菲、下村修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7、李政道·物理学奖,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杨振宁·物理学奖,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9、高行健·文学奖,1940年生于江西,获奖时为法国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60岁。
 
 10、高锟·物理学奖,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博伊尔和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11、莫言·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2、屠呦呦·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5. 在国际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诺贝尔奖至今未设立的奖项是哪个奖?

数学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诺贝尔并没有在遗嘱中提及,原因不明。



在国际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诺贝尔奖至今未设立的奖项是哪个奖?

6. 你知道有哪些中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吗?

目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科学家只有屠呦呦一人。



1、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3、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4、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7. 有哪些其他的科学奖项也能与诺贝尔奖相媲美?

目前,已经有不少其他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奖,比如中国香港的邵逸夫奖、Yuri Milner等国际富豪所设的突破奖、卡夫里基金会的卡夫里奖,中国的未来科学奖等等。有些奖,比如突破奖,奖金已经超过诺贝尔奖。但是这些奖的地位还是不能与诺贝尔奖相比。

我想,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诺贝尔奖有辉煌的历史。诺贝尔奖正好设立于现代科学革命的开端,陪伴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的那些伟大的名字,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名字,多半也出现在诺贝尔奖得主名单里。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就有幸与他们排列在一起。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是无上的光荣。

第二,诺贝尔奖的评奖比较慎重公正,尽量评选出在过去对本门学科做出最重要的贡献的科学家。虽然也有失误,有一些杰出的科学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绝大多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是实至名归的。


第三,奖金还是可观的,特别在过去相当长一段历史内,奖金数目是巨大的。

第四,诺贝尔奖委员会管理有方。他们能够设法使诺贝尔奖持续下去。事实上,他们也做投资,保证资金充足。

第五,瑞典这个国家一直以来对诺贝尔奖工作的高度重视。诺贝尔奖是瑞典的国家名片,每年都由瑞典国王授奖,颁奖典礼非常隆重。瑞典全国欢度盛大的诺贝尔节和诺贝尔周!。

有哪些其他的科学奖项也能与诺贝尔奖相媲美?

8. 诺贝尔奖那点事儿二:诺贝尔奖之前的世界科学大奖

上一回说了对科学家最大的奖赏就是以姓氏命名物理单位,那么还有没有真正的奖项呢?
  
 在诺贝尔奖之前,还有真正的科学大奖,不过不是土豪设立的,而是国家设立的。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法国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和英国皇家科学院的科普利奖章。
  
 法国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要略早于科普利奖章,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科学大奖,成立于1721年,其主旨却不是为了探寻自然的奥秘,而是鼓励学者为国家做贡献,这就决定了大奖偏向于应用科学,一般由法国科学院出题,并限定交稿日期,最后由评审团决定大奖归属。
  
 最初法国科学院的学院征文大奖确实有点过于实用,例如“如何在船上放置桅杆”,这个问题有一个年轻人获得了三等奖,他就是著名的欧拉。拉瓦锡也曾就“路灯的改造方案”提出解决方案,很可惜并没有获奖。
  
 不过很快征文大奖就纠偏了,开始探讨一些基本的科学理论,而且也诞生了科学史上最大的打脸事件。
  
 1818年,征文大奖的题目定为光的衍射,在此之前,光的波动说微粒说已经争了近百年,微粒说的代表人物是一代天骄牛爵爷,波动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科学院掌门人惠更斯,由于爵爷的江湖地位,微粒说占据上风,波动说节节败退,而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似乎给波动说带来了一丝曙光,征文大奖把衍射作为题目,也有点为自家平反的意味。
  
 当时的土木工程师菲涅尔刚刚转行到光学不久,已经崭露头角,在大赛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解答,认为光是一种波,具有衍射现象,这次适逢其会,就早早交卷,等待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裁决。
  
 这次评审委员会的首席专家是大名鼎鼎的泊松,而泊松是一个坚定的微粒说支持者,对于菲涅尔的答案嗤之以鼻,并且计算得出,如果菲涅尔的理论正确,如果在光束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不透明的圆板,由于光在圆板边缘的衍射,在离圆板一定距离的地方,圆板阴影的中央应当出现一个亮斑,在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即便现在看来,这也有点不可思议。
                                          
 少年菲涅尔之前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理论会有这么一个神奇的结果,因为要计算出这个亮斑需要高深的数学技巧,而泊松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数学家,得出这个结论自然是易如反掌。
  
 但是菲涅尔还是接受了挑战,经过精心的实验,终于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在圆板阴影的中心居然真的出现了一个亮斑,而这个亮斑因此也被称为“泊松亮斑”,这个事件也就成了科学史上最大的打脸事件。
                                          
 泊松作为光的微粒说的坚定支持者亲手瓦解了微粒说,自此光的波动说大行其道,光的微粒说土崩瓦解,直到爱因斯坦出世才重新挽回些许颜面,但那时光的粒子说已经和当初的微粒说完全不同了。
  
 看到邻居在科学界玩得这么风生水起,“日不落帝国”自然是心里不爽,更何况“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牛爵爷刚刚辞世,哪能任由他人染指爵爷的武林至尊地位。
  
 法国征文大奖设立十年后,英国皇家科学院也设立了科普利奖,作为武林盟主,科普利奖起点就比法国高,首先科普利奖针对的是理论研究,彰显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高逼格,其次,在凡俗看来也是最重要的,科普利奖是给钱的,每年100英镑,这笔钱太多了,足以在伦敦买套房。
                                          
 不过英国皇家科学院不善理财,到今天也才区区5000英镑,已经远不如诺贝尔奖财大气粗。
  
 不过遗憾的是,牛爵爷依然没有获得这个科学史上最古老的奖章,因为当时他已经回到了上帝的怀抱,否则以爵爷的学阀作风,在他主政皇家科学院的二十多年里,他还不得领上十几次,剩下的几次也得颁给他的亲信,不过爵爷也配得上十几次奖章。
  
 但凡科学史上的巨擘,基本上都曾获得科普利奖章,例如富兰克林、卡文迪许、焦耳、伏特、法拉第、高斯、门捷列夫、达尔文、摩尔根、巴甫洛夫、亥姆霍兹、普朗克玻尔、狄拉克,这个名单太长了,科普利奖章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史,在他熠熠生辉的名单中还包括科学界的娱乐明星——爱因斯坦和霍金。
  
 正是这两个伟大的奖项,撑起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才人辈出,一批天才少年闪亮登场,在英法两国的学术竞赛中,人类构建起了完备的科学体系,开创了伟大之途。
  
 如果说影响力和对人类的贡献,这两个奖项都可以秒杀后起之秀诺贝尔奖,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排斥数学家。
  
 为什么诺贝尔奖会排斥数学家呢?数学家到底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呢?且听下回分晓。
  
 要是对文章感兴趣的话,麻烦关注一下  公   众   号“科学史话”,有更多精彩等着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