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2024-05-05 19:43

1. 都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都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口碑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2. 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谁对国家贡献大?

晚清三杰指的是左宗棠、曾国藩和李鸿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三个人尖尖啊,要顶三个诸葛亮哦。由于他仨都是高智商,个性也十分突出,在交往中产生了好些恩恩怨怨哩。在此听笔者聊聊,不仅十分有趣,对深入了解那段历史时期的状况也大有毗益。
(一)曾国藩早年出仕,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曾拜在他门下曾国藩(1811-1872年)的科举入仕之路比较顺利,28岁就考中进士。但是宦海风急浪高,对其流言诽谤一直不断,有时达到甚嚣尘上的地步。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一天下午,当时已居四品官的曾国藩,为表自己的清白,在府衙内当众脱掉自己身穿的衣裤,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彻底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实数额。这空前绝后的壮举在世间广为传播,得到了道光皇帝的不停点赞,从此对他信任有加。
曾国藩九年内连升十级,马不停蹄的晋升为朝廷重臣。当然不可能都是靠“脱功”创业绩的,其中还有不少谋略,估计史书刻意回避,或相关史料毁于战火,后人不知具体细节。
曾国藩本是晚清出名的大儒,加之仕途通达,声名如日中天,不少怀才不遇之人想方设法往他幕府里钻。

李鸿章(1823—1901年)只比曾国藩小十二岁,但由于其父李文安与曾国藩同是戊戌(道光十八年)进士。笃定了李鸿章的后辈晚学身份,赴京赶考时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
李鸿章本来就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因为科举顺利,就更加不得了啦。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国家编制内的那些绿营兵、八旗兵养尊处优惯了,完全不堪一击,朝廷不得不下令各地士绅办团练共同抗击太平天国。
李鸿章认为升官的机会来了,以曾国藩办湘军为样板,自告奋勇回安徽老家办淮军,殊不知李鸿章缺乏军事才能,他的淮军被太平天国打得丢盔卸甲。走投无路的李鸿章打算投到曾老师帐下做个幕僚。
李鸿章在家是老二,后来官至两广总督的大哥李瀚章,那时在曾的幕府做事,按理说有这关系,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曾老师磨蹭了一个多月才点头答应。

李鸿章
左宗棠(1812—1885年)出身于耕读世家,从小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颇有个性的左宗棠,在三次会考名落孙山后,自称是当代的诸葛亮,宣布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先后当过私塾先生和渌江书院院长。
虽然文曲星不关顾左宗棠,但左宗棠才名广传遐迩,不少有眼光的地方大员早就想结交他。两江总督陶澍请左宗棠到家里来给自己的独子当先生,并主动和其定下娃娃亲,这样左宗棠就进入上层社交圈了。
陶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湖南的另一位青年才俊胡林翼后,左宗棠与胡林翼结识。经胡林翼的牵线搭桥,年届不惑之年的左宗棠到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帐下屈居幕僚。下一任湖南巡抚骆秉章越加重用左宗棠,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在骆府,曾国藩认识了左宗棠。咸丰二年正是征剿太平天国最艰苦的时期。左宗棠为湖南战事出了不少好主意。胡林翼多次向曾国藩推荐左宗棠。

曾国藩仅比左宗棠年长一岁,起初不打算直接收左宗棠到其帐下。咸丰四年,曾国藩拟向朝廷保举左宗棠破格当个知府。左宗棠闻讯后只是冷笑,嫌知府的官儿太小啦不乐意。左宗棠后来给朋友写信时提劲:我好比再世诸葛孔明,只拿这么个官儿给我当,不如带发上山修行。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估计是形势所迫,49岁的曾国藩终于招48岁的湖南老乡左宗棠到自己帐下效力。
(二)曾国藩很会做人,与李左两人打交道,虽然有矛盾,但最终还是得到了他们内心的尊重曾国藩虽然热爱当官,但也热爱当教师,曾说过自己有“三乐”,其中之一便是“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他长于“因人施教”。
李鸿章来到曾国藩帐下后,曾国藩就毫不客气地敲打他。曾国藩的弟子薛福成在《庸庵笔记》内《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一文中,载有李鸿章初入曾府的情况:文正每日黎明必召幕僚会食,而江南北风气与湖南不同,日食稍晏,傅相欲遂不往。一日,以头痛辞,顷之,差弁络绎而来,顷之,巡捕又来,曰:“必待幕僚到齐乃食。”傅相披衣踉跄而往。文正终食无言,食毕,舍箸正色谓傅相曰:“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遂无他言而散,傅相为之悚然。用现代语言述:曾老师习惯早起床早开饭,人到齐了一起吃。李鸿章喜欢睡懒觉,有天干脆装病,曾老师多次派人来催......(这段原话用的是夹白语,多看几遍就能理解,恕不赘释。)

曾国藩们确能干,但也有不足之处,随着官职晋升年龄增加,议定个事情常常久拖不决。李鸿章刚好相反,很快就能提出建议,并且办理后效果不错。曾国藩用他十分矛盾,既十分器重他且又要杀他的傲气。
1860年曾国藩把湘军大本营移到安徽祁门,李鸿章认为那里是个口袋地形不宜驻防,坚决要求移换。可能曾国藩杀他傲气的思想当时占了上峰?挖苦说:谁胆小谁就离职好了。使得李鸿章很不满意,两人之间生出了嫌隙。
李元度是曾国藩的老部下,当年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差点全军覆灭想投水自杀时,幸亏被李元度拼命劝阻。李元度后来居功自傲吧?干了一些违规之事,曾国藩决定予以弹劾。李鸿章对此坚决反对,甚至威胁说:老师要是弹劾李远度,学生我也不干了。曾国藩不屑一顾地说:那就请便。到头来两人谁也不让步,曾国藩真的上了弹劾折子,李鸿章也真的拜拜了。

3. 大家都是晚清名臣,为什么左宗棠和李鸿章都看不起曾国藩?

曾国藩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他的成就不能被磨灭这是肯定的,也不能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与他不对付而否定他,左宗棠是个纯正的武人性子,本在性格上就同曾国藩背道而驰,同李鸿章不同的是左宗棠看不起曾国藩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事,而李鸿章则是在心里默默地表示出对曾国藩的不满。

说起曾国藩,来来回回也就这点事。曾国藩,一个书生气很重的理学家。手底下的学生数不计数,晚清没有人会不知道曾国藩这个名字,声名远扬、天下皆知。那支连八旗军和绿营军都没有打下了的太平军就败在了曾国藩这个文质彬彬的儒士手里。

他的湘军也曾让人闻风丧胆,也曾名不经传,也是能同戚家军和岳家军齐名的军队。我不认为曾国藩的缺点在他这样的功绩面前还能称得上缺点,我倒是站在曾国藩这边更多些。就像曾国藩即使同左宗棠再不和谐,也丝毫不会怀疑左宗棠的忠心赤胆。

曾国藩从来不会拿这个开玩笑。反倒是左宗棠,性子急,不沉稳,做事考虑的不长远,开不起玩笑。曾国藩对左宗棠是有恩在先的,在左宗棠落魄的时候,是曾国藩收下了左宗棠,让他英雄有用武之地。然而这样公然的敌对,让两人都陷入难堪。而李鸿章就显得老练许多,同样是对曾国藩有些许不满,但好歹憋在心里,李鸿章同曾国藩不合是因为两人政治战略的分歧导致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又不可能做到人人出奇的一致。

大家都是晚清名臣,为什么左宗棠和李鸿章都看不起曾国藩?

4. 曾国藩非常厉害,为什么左宗棠和李鸿章都瞧不起他?

曾国藩作为清朝末年的重臣,十分厉害,而左宗棠和李鸿章都瞧不起他。其中左宗棠是因为对曾国藩的才能有所怀疑。而李鸿章却是瞧不起曾国藩的战略和用人的眼光。

曾国藩的确有他的厉害之处,当太平天国席卷全国的时候,曾国藩便投笔从戎,创建了湘军,最终攻陷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宣告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的灭亡。他后来也推动了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打造了兵工厂,还印刷了大量的西方书籍,培养了一批赴美留学生。这些成绩使得后人在研究清朝末年的历史时,都绕不过“曾国藩"三个字。

然而曾国藩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对他的批评也比比皆是,其中就有左宗棠和李鸿章。左宗棠曾经在曾国藩面前。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使得曾国藩对左宗棠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当左宗棠走投无路之时,曾国藩将他招大营,将其推荐为浙江巡抚。左宗棠一方面对曾国藩表现得十分敬重,但一方面他又对曾国藩的才华表示出忧虑。这也是在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所给人得到的。

而李鸿章曾经在曾国藩府中做幕府之时,他们就因为移军祁门和弹劾李元度两件事上产生过严重的分歧。甚至李鸿章还一度愤然离去,最终在其他人的劝说和邀请之下才最终回到了曾国藩的大营中,但从此李鸿章便对曾国藩的战略和用人的眼光表示出了怀疑。因此可见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都对曾国藩的瞧不起都是事出有因的。但也这并不能影响曾国藩在晚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5. 同为晚清重臣,为什么左宗棠的口碑比李鸿章好?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晚清重臣,然而,左宗棠的名声很好,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可李鸿章就差太多了,几乎到了臭名昭著的地步。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他们做的事情差别很大。第二,他们当官的理念不同。第三,两人的品行不同。



第一,两人做的事情差别很大。
有的人忙着当官,有人的忙着救国。虽然他们都是官,但做的事情差别还是很大的。表面上,他们都是跟着曾国藩起家的,都在镇压天平天国以及地方叛乱中出了不少力,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此后,两人做的事就千差万别了。左宗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者,他矢志不渝,收复新疆,是民族英雄,这个恐怕是没有任会怀疑的。而他抬棺出征,更是让多少人为之动容。然而,对于李鸿章,他一味地求和,那一个个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将他订在了耻辱柱上。



第二,两人当官的理念不同。
左宗棠是个秀才,到底没混成进士。然而,他做官却不是为了自己,将儒家“为政以德”的执政理念,当作本人的仕途理想并付诸实践。上筹国计、下利民生,表现出了他个人自强、不屈、奉献和务实的优良品质。一身傲骨,不屈权贵、不惧洋人、不怕困难。李鸿章是进士出身,虽然他并不是那种传统的升官之道,但他太爱做官了。可惜,他位高权重,却并不是想的老百姓,却是为了自己。他左右逢源,排斥政敌,李鸿章做官没有原则,有江湖义气,搞实用主义。



第三,两人的品行不同
胡林翼评价左宗棠:“秉性忠良,才堪济变,敦尚气节,刚烈而近于矫激,面折人过,不少宽假。”他主张去人情之逸乐,强调存天理,从忍、坚、善做起。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那句“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更是被后人奉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李鸿章这个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的贪财人所共知,他在品行上也是有问题的。

同为晚清重臣,为什么左宗棠的口碑比李鸿章好?

6. 为什么左宗棠直接瞧不起曾国藩和李鸿章呢?

左宗棠这个人脑子很灵光,读书也是学霸级的,别人苦读他玩疯了,但是很可惜,左宗棠有“晕考”的毛病,一到考试他就翻车,左考右考逢考必败,连个进士都没中,到了四十多岁他干脆连公务员考试都懒得参加了,跑去当了个巡抚衙门的顾问,大概也就是个临时性的合同工吧。
曾国藩呢很早就认识这个人,对他的才华很是欣赏和佩服。左宗棠虽然是个合同工,但很傲气,曾国藩在他眼中一直就是那个死读书的学渣,不说看不起,至少是从没高眼看过。但世事就是这么作弄人,当年的读死书的曾学渣七考八考居然考进了体制内,还玩到了体制内的高品阶,人家回乡招兵募勇时左学霸还在当师爷。左宗棠自己倒没有自卑感,反倒是曾国藩心底是激动的不行:这么好的一块智商料子正好可以补我这个学渣的愚笨啊!开始非常主动地提携左宗棠。

左宗棠就这样从一个搞文书工作的临时工,慢慢进入了参办军机要务的湘军体系,最终建成了与曾国藩齐名的不世之功。如此,曾学渣当然就算是左学霸的伯乐了,不但是伯乐、而且还是提携重用他的恩公,按理这两个人一碰面就要来句“老铁”,但是左学霸却一直看不起曾学渣,而曾学渣虽然能忍,但后来毕竟是封疆大吏了也开始反唇相讥,两人开始相互看不起瞧不顺眼,到最后,学渣和学霸之间的关系最终是搞到了绝交了还要点个六六六的地步。

曾左绝交一事诸多史料中均有记载,比如薛福成(曾国藩幕僚)就明确记载说他们两个人从同治甲子开始就闹掰了(绝交),连朋友圈都互相给屏蔽掉了(不通书问)。
绝交的事由是什么呢?
当时曾国藩好不容易把南京城给打下来,标志着太平天国之乱基本就给平定了,于是他赶紧就写了捷报给皇帝,并告诉皇帝洪秀全绝后了,他的儿子烧死了,您老可以高枕无忧了。
皇帝刚看完这个还没高兴够,就收到了左宗棠的告密信:曾国藩胡扯,洪秀全的儿子现在正在湖州准备父承子业找你报仇呢!

曾国藩知道之后真是气得顶了个肺:你丫这不是背后给我捅刀子么?
那么这个事的真假我们不谈,就这事而言左宗棠完全可以私下先和曾国藩通气,统一口径再汇报就能给曾国藩留个面子,而左宗棠是直接一巴掌打了过来,于是曾国藩气得从此就不和左宗棠玩了——绝交!
当然,在此之前,两人就一直玩过你来我往的相互看不起的游戏,朝廷也都知道这两人虽然在大事上的配合没出过什么差错,但一直像是在暗地里内斗相互不太对付,那么现在因为这个事情两人绝交了也是必然的,上到皇帝下到幕僚都相信这两个人从此算是水火不容了。
这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人都深信不疑,但事实真相却往往像好莱坞经典一样有脑筋急转弯般的大逆转。

事实上他们这种相互看不起以致绝交交恶的情况,水火不容全是两个老司机心有灵犀的戏码,其实乃是他们以图自保的处世大智慧。
当时曾国藩拥兵数十万牢牢把控了半个大清,而左宗棠先建楚军后又扼守东南闽浙要地,对于皇帝而言,相当于自己的床边躺了两只老是打鼾的猛虎,恰恰这两人的关系又暧昧得很,同乡就不说了,这么多年一直玩配合搞事情,现在又都手上有兵有地盘,皇帝是被这两家伙搞得睡不着啊。

那到底是让皇帝睡呢还是让他们两个家伙睡呢?他们心里都明白,得让皇帝安心睡,自己才能落个好下场。于是曾左二人心有灵犀唱了出二人转给朝廷看:我们要斗个你死我活不停地互撕!从一开始的互相看不起到最后的不通书问绝交,这两个大清老戏骨最终演得让全世界都相信了,两位老司机最终都得以安全落地得以善终。多数人不知道,这其实才是处世大智慧:得意之时你还得有一个心有灵犀配合你演戏的死对头,别做那只在别人床边打鼾的虎。
至于左和李鸿章的对立其实和与曾国藩的对立原因相似,只有l互相争斗才能互相存活,这也是帝王御人之道的精髓!

7. 为什么左宗棠直接瞧不起曾国藩和李鸿章?

左宗棠岂止是看不起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他眼里就没一个看得起的。左宗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并列。说起来左宗棠早年就有才名,因此颇为恃才傲物。但是他的运气不大好,自中举以后,3次赴京会试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左宗棠虽然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有功,直接成就功名。不过科场失意,没能以传统上的正途出仕一直是左宗棠心里一根刺。也许正是因为年轻成名,后来却科举失败的影响太大,导致左宗棠有些敏感。加上他本来就有才气,对于科举出身的官员有着几分不服气,一定要别人都听自己才舒心,这就变成了一个不怎么好打交道的人。

像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抚,原本是出自曾国藩的推荐。加上曾国藩资历比左宗棠老的多,按照惯例,左宗棠客气点应该以门生自居,但是左宗棠却坚持和曾国藩兄弟相称。曾国藩因为左宗棠的才气,倒也没计较。然而左宗棠根本没领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克天京时,上报洪秀全的儿子死在城中。但是实际上洪秀全的儿子却被人带出了城外。左宗棠得知以后,没有知会曾国藩而是直接上报朝廷,狠狠损了曾氏兄弟一把,两人彻底决裂。

还有像沈葆桢,原本沈葆桢因为和曾国藩关系不好,左宗棠也把他当作自己人,两人一度被曾国藩称为死党。左宗棠离任闽浙总督时,还特意把自己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托付给沈葆桢,可见两人关系之好。然而左宗棠对于近代海军了解不深,创办福州船政局时提出建造军舰需要兼顾商用,要求设置货仓,导致福州船政局早期所造炮船防护力下降,无法用于海上战斗。沈葆桢发现问题所在以后,提出军舰需要专用。左宗棠得知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沈葆桢此举无疑是说自己不懂海军,将沈葆桢视为敌人,两人因此决裂。

就这么左宗棠做官做到哪里得罪人到哪里。晚清时期很多官员都以和左宗棠共事而头大,说起来左宗棠对曾国藩、李鸿章还算客气了。

为什么左宗棠直接瞧不起曾国藩和李鸿章?

8. “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谁的功劳大一些呢?

曾国藩(1811-1872年)的科举入仕之路比较顺利,28岁就考中进士。但是宦海风急浪高,对其流言诽谤一直不断,有时达到甚嚣尘上的地步。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的一天下午,当时已居四品官的曾国藩,为表自己的清白,在府衙内当众脱掉自己身穿的衣裤,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彻底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实数额。这空前绝后的壮举在世间广为传播,得到了道光皇帝的不停点赞,从此对他信任有加。
曾国藩九年内连升十级,马不停蹄的晋升为朝廷重臣。当然不可能都是靠“脱功”创业绩的,其中还有不少谋略,估计史书刻意回避,或相关史料毁于战火,后人不知具体细节。
曾国藩本是晚清出名的大儒,加之仕途通达,声名如日中天,不少怀才不遇之人想方设法往他幕府里钻。



李鸿章(1823—1901年)只比曾国藩小十二岁,但由于其父李文安与曾国藩同是戊戌(道光十八年)进士。笃定了李鸿章的后辈晚学身份,赴京赶考时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
李鸿章本来就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因为科举顺利,就更加不得了啦。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国家编制内的那些绿营兵、八旗兵养尊处优惯了,完全不堪一击,朝廷不得不下令各地士绅办团练共同抗击太平天国。
李鸿章认为升官的机会来了,以曾国藩办湘军为样板,自告奋勇回安徽老家办淮军,殊不知李鸿章缺乏军事才能,他的淮军被太平天国打得丢盔卸甲。走投无路的李鸿章打算投到曾老师帐下做个幕僚。
李鸿章在家是老二,后来官至两广总督的大哥李瀚章,那时在曾的幕府做事,按理说有这关系,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曾老师磨蹭了一个多月才点头答应。


李鸿章
左宗棠(1812—1885年)出身于耕读世家,从小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颇有个性的左宗棠,在三次会考名落孙山后,自称是当代的诸葛亮,宣布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先后当过私塾先生和渌江书院院长。
虽然文曲星不关顾左宗棠,但左宗棠才名广传遐迩,不少有眼光的地方大员早就想结交他。两江总督陶澍请左宗棠到家里来给自己的独子当先生,并主动和其定下娃娃亲,这样左宗棠就进入上层社交圈了。
陶澍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湖南的另一位青年才俊胡林翼后,左宗棠与胡林翼结识。经胡林翼的牵线搭桥,年届不惑之年的左宗棠到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帐下屈居幕僚。下一任湖南巡抚骆秉章越加重用左宗棠,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在骆府,曾国藩认识了左宗棠。咸丰二年正是征剿太平天国最艰苦的时期。左宗棠为湖南战事出了不少好主意。胡林翼多次向曾国藩推荐左宗棠。



曾国藩仅比左宗棠年长一岁,起初不打算直接收左宗棠到其帐下。咸丰四年,曾国藩拟向朝廷保举左宗棠破格当个知府。左宗棠闻讯后只是冷笑,嫌知府的官儿太小啦不乐意。左宗棠后来给朋友写信时提劲:我好比再世诸葛孔明,只拿这么个官儿给我当,不如带发上山修行。到了咸丰十年(1860年),估计是形势所迫,49岁的曾国藩终于招48岁的湖南老乡左宗棠到自己帐下效力。